柔性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1168发布日期:2019-03-16 01:1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柔性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输、保管粉粒体等的柔性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众多产业中,无论其种类和形状如何,柔性容器用于运输、保管各种物质,例如,树脂颗粒、化学产品、无机物、矿物、谷物、饲料等的粉粒体、液体等。基本上,柔性容器主要具有如下结构,即:筒状的主体部,其具有圆形或四边形的横截面形状;顶面和底面,分别缝合在该主体部的上下边缘;以及悬挂带,安装在该主体部。在顶面的中央区域设置有可密封的投入部,而且,根据需要在底面的中央区域设置有可密封的排出部。根据其使用方法,柔性容器分类为以长时间重复使用为前提的持续型(running-type)容器和仅以一次的填充使用为前提或使用年限被设定为1年的交叉型(cross-type)容器。作为前者的持续型容器,主要使用以聚酯纤维作为底基织物,并且在其表里两面层叠具有柔软性的柔性氯乙烯、eva、聚氨酯、橡胶等的物质。另一方面,后者的交叉型容器主要以聚烯烃树脂纤维的织物为质地,并根据要填充的内容物具有未设置内袋的类型和在该交叉容器内设置内袋的类型。特别是交叉型容器,当内容物填充在其中时,主体部的质地向圆周方向延伸,并且筒状主体部的上下方向的中间向外侧膨胀(在下文中称为“主体膨胀”),当从上方观察时,主体膨胀的部分从运输托盘突出。在主体膨胀的情况下,当在卡车或海上集装箱上装载柔性容器时,无法将运输托盘以没有间隙的方式排列到装货台上,因此,发生装载量减少的问题。另外,特别是在堆叠时成为载荷坍塌的原因,结果,柔性容器成为接触或倚靠卡车等的侧壁的状态,使后续的工作变得困难。作为防止主体膨胀的手段,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已提出了在角筒形的柔性容器主体部内的四角设置分别连接相邻侧壁的隔壁的方案。然而,这种具有隔壁的柔性容器在其制造中不仅需要大量劳动力和成本,而且需要进行隔壁的缝合等的主体部内的加工。另外,当填充内容物时隔壁阻挡主体部内,使得内容物难以流入,此外,在排出时,内容物残存在隔壁的缝合部分中,之后填充内容物的时候会发生成为异物等的不良状况,还担心可能发生隔壁或其缝合部分的破损问题。另外,当在这种柔性容器中使用内袋时,还存在难以安装内袋、填充物的种类受限制的问题。另外,如文献2所公开,还提出了通过焊接或缝制构成各边的多个薄板而形成为多筒形的柔性容器的方案,但是,该提案的柔性容器的加工具有需要时间和劳动力的作业性不好的问题。另外,因缝制部分和薄板部分的伸长率的差异,还存在从内部向外部的对薄板部分的压力使主体部变得容易膨胀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48-103441号”专利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28186号”专利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容器,其解决由柔性容器的主体膨胀引起的填充量的减少,或将其堆叠时由于上层柔性容器的不稳定而导致的存储空间的损失以及有关安全性的问题,并减少填充形状变化的同时提高填充效率,从而能够实现稳定的重叠。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上述目的通过一种柔性容器实现,其特征在于,具有主体部,上述主体部具有:筒状的侧壁;填充口,形成在其开口方向的一端侧;大致多边形形状的底面,设置在另一端侧在与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及悬挂带支撑部,设置在上述侧壁的至少两个相对位置处,其中,上述底面的平面形状是每个角均被倒角的(2n+2)边形,n值是1至5的整数,在上述侧壁设置有平行于其开口方向且到达该侧壁的两端的呈带状的第一加强带部,该第一加强带部在上述侧壁的周向上以预定间隔设置在多个位置处,上述悬挂带支撑部设置在该第一加强带部的表面上。具体地,上述底面的平面形状可以是每个角均被倒角的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十边形、十二边形。优选的是,在上述范围内将n值设置为尽可能小,例如,n=1~3,特别是n=1(即,具有倒角的四边形)。这是因为在n值超过上述范围的情况下,当所获得的底面的平面形状是正(2n+2)边形时,侧壁的横截面最终近似圆形,因与托盘的形状的关系导致无效空间变大。每个上述第一加强带部均以其底面侧的端部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包含在通过对上述底面的全部或一部分的角进行倒角而形成的外周部分的方式、或者以从该外周部分向周向突出的方式接合到上述外周部分。另外,每个上述第一加强带部可以均由两条构成。即,在上述外周部分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设置各两条的上述第一加强带部。此时,优选的是,以上述各两条的第一加强带部13的底面侧的端部均包含的方式、或者以该两条中的一方或双方的底面侧的端部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均从上述外周部分的周向两端突出的方式接合到上述外周部分。在上述侧壁中的相互相邻的上述第一加强带部之间,可以设置与该侧壁的开口方向平行且呈带状的第二加强带部,使得将上述第一加强带部之间的侧壁在圆周方向上划分成多个等份。此时,优选的是,设定上述第二加强带部,使得至少沿上述侧壁的开口方向的拉伸强度特性相对地小于上述第一加强带部的拉伸强度特性。在上述侧壁的开口方向的一端侧,在与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有形状及尺寸与上述底面相同的顶面,并且,设置在其中央区域的填充口可以设定为其尺寸相对地小于上述侧壁的开口尺寸。在上述侧壁的开口方向的一端侧,代替上述顶面,能够在与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可自由拆装地配置形状及尺寸与上述底面的外周相同的框体。在这种情况下,框体可以具有例如一体型、分割嵌合型等的结构。此外,该框体的外周可进行扩缩,从而实现和上述侧壁的外周长度大致相等或略大的外周长度。作为这种可以扩缩的结构,例如,可以使用带状的形状记忆合金等作为构成材料,或者在框体的至少一部分上配置弹簧或板簧等。发明效果本发明的柔性容器,通过在筒状的侧壁的开口方向的一端侧设置大致多边形形状的底面,并且在该侧壁上沿其周向以预定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加强带部,因此,能够抑制主体膨胀,减少填充形状的变化的同时提高填充效率,并且实现稳定的堆叠。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柔性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仰视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柔性容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5是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和仰视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柔性容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柔性容器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或共同的各部分,并且除非特别必要,否则将省略重复的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柔性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仰视图。如这些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容器1具有:上部全开型的筒状的侧壁12,具有朝向附图向上侧开口的填充口10b;大致正方形形状的底面15,设置在下侧与侧壁12的开口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及主体部10,具有配置在侧壁12的悬挂带支撑部17、17、...。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填充口10b还用作排出口,因此,在这里将填充口10b称为“填充/排出口10b”(同样也适用于图7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侧壁12是由柔软的材料制成的筒状体,并且在该填充/排出口10b处设置有具有大致相同的外周长度的柔软的筒状盖部件10a。筒状体12可以是无缝的,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卷绕一片板材并接合两端部而成形为筒状的物品,其外周长度被设定为大致等于后述的底面15的外周长度。此外,考虑到本发明的柔性容器的设计填充量、底面15的平面形状等,可以适当地设定侧壁12的高度。对筒状体12的柔软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在交叉型或持续型容器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前者的具体例可列举通过用织布机编织将扁平长丝纱作为经线和纬线而得到的纱线质地等,上述扁平长丝纱以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的聚烯烃树脂为原料。此外,后者的具体例可列举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氯乙烯(pvc)、各种橡胶、聚乙烯等的织布等。这些都可以适当地使用。底面15作为每个角均被倒角的(2n+2)边形(n值为1至5的整数)的平面形状的一例,如图2所示,形成为将四边形(n=1)的每个角均倒角成圆弧形形状的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为方便起见,用符号15a表示对该角进行倒角而形成的外周部分。)。此外,底面15通过缝合、粘合,融合等方法接合到侧壁12的一方的开口端部,并且,以封闭侧壁12的开口方向一端的方式配置在与该开口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考虑到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容器的设计填充量和填充效率的提高,通常将通过该倒角形成的外周部分15a的总长度相对于底面15的外周长度的比率设定为约20~62%。在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容器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基于以下构思获得。假定倒角前的底面15的平面形状是一边为1050mm的正方形,并且假定将该边均等分为3、4、6以及8份。然后,在每种情况下得到的9、16、36以及64个方格中,仅对位于底面的四个角的方格的外侧的两边(外周)执行倒角加工形成圆弧形形状。假定对每个角进行倒角而形成的外周部分为四分圆,则四个角的该外周部分的总长度为圆周的长度。另一方面,底面的全周长度可以通过合计该圆周的长度和直线状的外周部分的总长度来得到。例如,在将底面15的各边等分为三份的情况下,通过倒角形成的外周部15a的长度为2198mm,底面的全周长度为3598mm,因此,上述比率为61.1%。另外,在将底面15的各边等分为四份的情况下,通过倒角形成的外周部分15a的长度为1649mm,底面的全周长度为3749mm,因此,上述比率为44%。同样地,在将各边等分为6份的情况下的比率为28.2%,并且在将各边等分为8份的情况下的比率为20.7%。当进一步细微地等分使上述比率变小时,底面15的平面形状接近四边形,进而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容器的横截面的尺寸接近其所载置的托盘的尺寸,因此,尽管填充效率理想,但是当从上方观察时,由于主体的膨胀,与底面15的每个角对应的部分之外的侧壁15的部分很可能从托盘突出。此外,当填充内容物时,在底面15的各角附近产生难以填充内容物的空间,结果,导致填充效率的降低。相反,在未满三等份例如等分为两份的情况下,底面15的平面形状为圆形(侧壁的横截面形状是圆形),因与托盘的关系无效空间变大,因而不是优选的。此外,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将底面的每个角均倒角为圆弧形形状的形态,但是倒角形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椭圆形状或抛物线状。另外,除了这种连续的外周形状之外,也可以是重复地设置平行于侧壁12的开口方向的多个屈曲部的断续的外周形状。此外,底面15可以由与侧壁12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板材构成(在下文中有时称为底面材料)。另外,底面15的平面形状不限于图1和图2所示的大致四边形形状,也可以是上述的对通过角进行倒角的大致六边形(n=2)、大致八边形(n=3)、大致十边形(n=4)、以及大致十二边形(n=5)。在侧壁12中,在每个部分12a、12a、12a、12a(为方便起见,该部分称为“角对应带部”。)上相互(在侧壁12的开口方向上)平行地设置有两条第一加强带部13、13,其中,上述部分12a、12a、12a、12a平行于其开口方向且呈带状,并且具有接合到外周部分15a、15a、15a、15a的端部,另外,该外周部分15a、15a、15a、15a是在侧壁12的底面侧通过对底面15的每个角进行倒角而形成的。每个第一加强带部13可以通过以其端部包含在底面15的外周部分的方式或者以从该外周部分15a向周向突出的方式进行接合。其原因是第一加强带部13的接合位置很大程度上受到角的倒角的形状/尺寸(通过倒角形成的外周部分的形状和尺寸)或第一加强带部13的宽度等的影响。特别地,第一加强带部13以使其底面侧的端部从外周部分15a部分地突出的方式接合,即,优选的是配置为该端部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个部分接合到外周部分15a,剩余部分从外周部分15向周向突出。像这样,对每个第一加强带部13的加强方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通过将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板材缝合、融合、粘合到侧壁12的表面或里面来加强。因此,第一加强带部13至少提高沿侧壁12的表面的在侧壁12的开口方向或周向上的强度特性(特别是拉伸强度特性),使得第一加强带部13在上述各方向的伸长被抑制。此外,在上述纱线质地的情况下,作为另一种加强形态,第一加强带部13还可以通过增加编织扁平长丝纱来加强。通过将配置在第一加强带部13的宽度内的平行于侧壁12的开口方向的经线的数量较之于第一加强带部12之外的侧壁12的相同宽度中的经线的数量相对地进行增加,并将该增加的量在上述宽度内进行分散后将重叠的经线织入在正交于侧壁12的上述方向的方向上的纬线而形成第一加强带部13。此外,在上述纱线质地中,作为增加编织之外的加强方式,还可以通过使配置在第一加强带部13的经线的宽度变窄,以便插入纬线而不进行多层编织,从而增加每个该宽度的经线的数量,或者可以通过将其厚度较之于纬线的厚度相对地进行增加来加强,而不是增加配置在第一加强带13中的经线的数量。每个第一加强带部13的侧壁12的周向的宽度可以根据其形态进行适当的设定。例如,在通过增加编织前者的扁平长丝纱来加强时,第一加强带部13的宽度通常设定为50~200mm,优选的是,将该被设定的宽度内配置的该经线数量较之于第一加强带部13之外的侧壁12的相同宽度中配置的经线的数量相对增加30%至100%,通过将所增加的数量在上述宽度内进行分散后将重叠的经线织入纬线重叠来形成第一加强带部13。将经线数量的比率设定为未满上述范围,使得侧壁12难以保持底面15的形状。如上所述,通过增加编织而被加强的第一加强带部13,至少提高沿侧壁12的表面在侧壁12的开口方向上的强度特性(特别是拉伸强度特性),使得第一加强带部13在上述各方向上的伸长被抑制。如上所述,在图1的示例中示出了各两条第一加强带部13、13接合到底面15的每个角的外周部分15a的构造,然而,也可以是例如各一条第一加强带部13设置在每个角对应带部12a的构造。可以适当地设定在每个角对应带部12a的中设置两条或更多第一加强带部13、或者仅设置一条。如上所述,在底面15具有上述六边形以上的平面形状的情况下,第一加强带部13可以设置在侧壁12中的与底面15的每个角的外周部分15a的全部或一部分对应的位置处。这里,设置在与角的一部分对应的位置处的情况是指,例如,在侧壁12中的配置悬挂带支撑部17的位置处设置第一加强带部13。即,即使在底面的平面形状具有六边形以上的平面形状的情况下,只要在其中的至少四个角的每个外周部分15a、15a、15a、15a均设置第一加强带部13、13、13、13即可。带状的悬挂带支撑部17的两端分别缝合在相邻的两条第一加强带部13上,使得将它们桥接在接近其填充口10b的位置,并且,中间部分形成为朝向填充口10b侧延伸的倒u字形状。该悬挂带支撑部17,可以使用例如与后述的悬挂带18相同种类的材质。悬挂带18,通过将其两端均折回并缝合在该带的中间区域而形成为环形,并且该环形端18a连结到悬挂带支撑部17。并且,悬挂带18的两端(环端)18a、18a分别连结到配置在与底面15的两个角对应的位置处的悬挂带支撑部17、17,此外,另外的悬挂带18连结到配置在与其余两个角相对应的位置处的悬挂带支撑部17、17。作为悬挂带18的材质,可以使用各种现有公知的材料。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底面15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使其近似于载置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容器的托盘的平面形状,并且将设置在侧壁12的第一加强带部13、13、...的底面侧的端部接合到对应于每个角的外周部分15a的位置,因此,利用该加强部分减少了内容物填充后的侧壁12的开口方向和周向的伸长,可以抑制主体膨胀的发生,结果,主体部10的填充形状的变化变小(不会大幅改变主体部10的横截面形状),从而能够得到高填充效率。另外,可以实现稳定的重叠,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也很难发生安全上的问题。第二实施方式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柔性容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5是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和仰视图。如这些图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柔性容器2中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主体部10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侧壁12;顶面11,形成在其开口方向的一端侧(附图的上侧),并且在其中央区域具有填充口20;以及底面15,形成在开口方向的另一端侧(附图的下侧),并且在其中央区域具有排出口26。底面15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底面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另外,这些各部分之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如图3至图5所示,顶面11形成为具有与底面15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的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即,通过将四边形的每个角均倒角成圆弧形形状而获得的平面形状(用符号11a表示该倒角的角的外周部分。)。然后,通过缝合、粘合、融合等方法将顶面11接合到与侧壁12的底面15的相反侧的开口端部,使其配置在与侧壁12的开口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假设通过倒角该顶面11而形成的外周部分11a例如是四分圆,则与底面15的情况相同,考虑到填充量和填充效率的提高,其半径相对于顶面11的外周的比率可以设定在10~15%范围内,优选的是设定在12~14%的范围内。该顶面11可以由与侧壁12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板材(在下文中有时称为顶面材料)构成。在顶面11的中央区域中设置有填充口20(参照图5),该填充口20贯通内部和外部,并且形成为其尺寸相对地小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填充/排出口10b的开口尺寸。填充口20上设置有从其向外部延伸的裙部21,并且捆绑绳22、23附接在该裙部21上以便拧紧并封闭裙部21。此外,裙部21的周围设置有具有上盖绳14的上盖(上盖压板)11b,使得从其上侧和周围覆盖封闭的裙部21。底面15的中央区域设置有排出口26(参照图5),该排出口26贯通内部和外部,并且具有与上述填充口20大致相同的尺寸。排出口26上设置有从其向外部延伸的裙部27,并且捆绑绳28附接在裙部27上以便拧紧并封闭裙部27。此外,裙部27的周围设置有具有下盖绳25的下盖(下盖压板)15b,使得将封闭的裙部27从其下侧和周围进行覆盖并收纳在主体部10中。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顶面11和底面15形成为具有相同形状和相同尺寸的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第一加强带部13、13、...设置在侧壁12上,因而通过该加强部分减少内容物填充后的侧壁12的开口方向和周向的伸长,从而能够抑制主体膨胀的发生,结果,进而可以获得主体部10的填充形状的变化较小且高填充效率的本发明的柔性容器。另外,可以实现稳定的重叠,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也很难发生安全上的问题。第三实施方式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柔性容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侧壁12的彼此相邻的角对应带部12a、12a中的相邻的第一加强带部13、13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带部30、30、...,这一点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除此之外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在分别设置在相邻的角对应带部12a、12a上的第一加强带部13、13的中间处,每个第二加强带部30设置均成将它们之间的侧壁12的一部分划分成两个等份。关于每个第二加强带部30的形状和加强形态与第一加强带部13一样,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在上述的纱线质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经线和纬线的数量或增加经线和纬线的厚度的增加编织来加强,或者以另一种加强形态,可以通过缝制、融合、粘合与侧壁12的表面或里面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板材来加强。此外,沿第二加强带部30的上述侧壁的开口方向的拉伸强度特性可以设定为相对地小于上述第一加强带部的拉伸强度特性。另外,每个第二加强带部13的在侧壁12的周向上的宽度可以根据其形态进行适当的设定。此外,在图6的示例中示出了以将相邻的第一加强带部13、13之间的侧壁12的一部分划分为两个等份的方式设置第二加强带部30的结构,但不限于此,第二加强带部30可以设置为划分为三等份或更多等份。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除了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之外,还在侧壁12上设置第二加强带部30、30、...,因此,在内容物填充后的侧壁12的开口方向和周向上的伸长进一步小于第二实施方式,从而能够抑制主体膨胀的发生,结果,可以获得主体部10的填充形状的变化较小且高填充效率的本发明的柔性容器。另外,可以实现稳定的重叠,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也很难发生安全上的问题。第四实施方式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柔性容器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第四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容器上设置了与第三实施方式中同样的第二加强带部30、30、...。然而,代替第三实施方式的顶面11,可自由拆装地配置了与其外周相同尺寸的框体40。除此之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框体40可以是例如环形的一体结构,也可以是能够在周向上分割成适当数量的分割件,并将这些分割件进行嵌入等而形成环形框体的结构。可以适当地设定框体40的厚度t和宽度w,但是其外周长度可进行扩缩,从而实现和侧壁12的外周长度大致相等或略大的外周长度。对可扩缩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应用使用形状记忆合金的带状体的类型、配置在框体的一部分上的弹簧或板簧等的各种现有公知类型。这样,通过在框体40中采用可进行扩缩的结构,具有可以抑制主体部10的上部在横截面中主体膨胀为圆形形状的效果。通过将内容物填充到第四实施方式的柔性容器之后,从填充/排出口10b插入框体40,并将其配置在内容物的正上方与侧壁12的开口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可以构成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顶面11相同的面。通过上述结构,第四实施方式可以获得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抑制主体膨胀的效果大于第一实施方式,并且,由于可以形成与第二实施方式中所示的顶面相同的面,因此,特别有助于重叠的稳定化。实施例接下来,将参照本发明的柔性容器的优选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制作了对每个角进行倒角的具有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的由聚丙烯制成的顶面材料和底面材料(面积均为0.99m2,其形状与第二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形状相同),并且制作了表1中所示的圆周长度的长度为1.3m的无缝的筒状侧壁材料,该筒状侧壁材料是由以聚丙烯为原料并将2mm宽的扁平长丝纱作为经线和纬线而编织出的纱质地制成的。在其周向上等间隔的四处左右(相当于角对应带部),每处均设置了各两条的增加编织部。各条的增加编织部的宽度为120mm,在该宽度内形成两条经线。在每个该增加编织部上均缝合了连结第二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悬挂带的悬挂带支撑部。此外,在每个侧壁材料的开口方向上的两端上均缝合了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形状的顶面材料和底面材料(均具有0.99m2的面积),从而制作了主体部分。在顶面材料和底面材料的中央区域中分别设置有填充口和排出口。将由此获得的实施例1中的柔性容器(相当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尺寸、内体积等表示在表1中。[比较例1和2]比较例1是将顶面材料和底面材料的平面形状制成圆形,并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其他结构的柔性容器。另外,比较例2是将顶面材料和底面材料的平面形状制成正八边形,并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其他结构的柔性容器。比较例1和2的内体积与实施例1的内体积相同(参照表1)。在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和2中仅填充了表1中所示的填充量的相同内容物,并测量了填充后的宽度和高度(参照表1)。根据该结果计算出了换算成1250mm高度的填充量。在表1中示出该结果。[表1]表1单位实施例1比较例1比较例2截面形状-大致四边形圆形正八边形圆周mm3,6003,6003,600底面积m20.991.030.98内体积l1,2901,2901,290填充量kg750779769填充后宽度mm1,1501,1801,165填充后高度mm1,2551,2901,288换算成1250mm高度的填充量kg747754746换算成1160mm宽度的填充量kg753741743接下来,平放了实施例1和比较例2的柔性容器,在其上面堆叠了相同的柔性容器,并获得了其前后的主体膨胀率。之所以选择重叠前后是因为条件比填充前后更严峻,因而可以获得更大的主体膨胀。这里,主体膨胀率用重叠后的外周长度的伸长与重叠前的外周长度的比率表示。[表2]表2单位实施例1比较例2截面形状-大致四边形正八边形填充量kg825825重叠前的主体部直径mm1,1701,174重叠后的主体部直径mm1,1781,185主体膨胀率%0.31.6从表1的结果,确认了实施例1的柔性容器当换算成1250mm高度和1160mm宽度时的填充量较之于比较例1和2的填充量分别相当或反而更大。此外,表2的结果表明,实施例1的柔性容器在重叠前后的主体膨胀率小于比较例2的柔性容器,即,即使在侧壁设置第一加强带部的情况下,通过使顶面和底面的平面形状成为大致四边形,与正八边形的平面形状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降低主体膨胀率。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柔性容器的结构为,使顶面和底面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并且在侧壁设置第一加强带部和第二加强带部,因而可以抑制内容物填充后由于侧壁材料的开口方向和周向的伸长而发生的主体膨胀,结果,填充形状的变化变小,从而能够获得高填充效率。另外,可以实现稳定的重叠,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也很难发生安全上的问题。本发明适用于交叉型柔性容器和持续型柔性容器的任何一种。另外,特别是本发明的柔性容器不需要在主体部内进行缝合隔壁等的需要劳动力和时间的步骤,并且能够以高生产效率和低成本进行制造。此外,本发明的柔性容器可以内装内袋。对内袋的材质和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在本发明的柔性容器中填充内容物的情况下,只要具有与侧壁和顶面紧密接触的形状和尺寸即可。例如,在内袋中还可以执行穿孔加工,该穿孔加工在其整个表面或其一部分表面上贯通内部和外部。此外,内袋还可以由以嵌套状内装多个软树脂制袋的叠层体构成。虽然在本说明书中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题的情况下,可以替换各实施方式中的各部分,或者添加其他的结构。附图标记说明1-4本发明的柔性容器10主体部11顶面11a通过倒角形成的外周部分12侧壁12a角对应带部13第一加强带部15底面15a通过倒角形成的外周部分17悬挂带支撑部18悬挂带30第二加强带部40框体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