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打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0111发布日期:2018-11-14 05:15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自动打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打包机,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打包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工厂中的生产大多采用流水线形式作业来批量生产产品,在流水线上配备各流程相应的设备,降低了整体生产的复杂度,从而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并提高生产效率,在生产过程的最后,产品都需要进行打包,采用人工打包存在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问题,而现有的打包机设备结构复杂,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人工打包效率低、现有打包设备结构复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工作、成本低的自动打包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打包机,包括工作台和导轨,所述工作台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工作台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中设有控制所述工作台运动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箱侧面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连杆,控制箱底部设有滑轮,工作台通过所述滑轮置于所述导轨上。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源电路、复位电路、时钟电路和电机驱动电路,复位电路、时钟电路和电机驱动电路与单片机连接,电源电路为控制系统供电。

所述支撑架上设有调整张力的旋钮。

所述导轨为嵌入式导轨,其嵌入地面并与地面齐平。

所述导轨与地下铺设的电缆连接。

优选的,还设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包围所述导轨和所述工作台。

所述防护网上设有电控锁,电控锁控制导轨与电缆间的通断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打包机的运行速度、打包膜的张力和打包圈数可根据需要调整;机器速度的设定通过软件中改变pwm占空比实现,节约了机械成本;通过地下的电缆接入导轨输入电流,减少外部连线,不会出现导线缠绕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包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导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护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俯视图。

图5、图6和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自动打包机,包括工作台1、导轨2,工作台1包括控制箱3,控制箱3底部设有滑轮6,工作台1通过滑轮6置于导轨2上。

如图1所示,控制箱3侧面上、下设有两个支撑架4,两个支撑架4之间设有连杆5,连杆5上套有pe膜,连杆5上端部分可拆卸,方便随时更换pe膜,两个支撑架4上均设有一个旋钮4a,用于调整膜的张力大小。

控制箱3底部的滑轮6为两个,导轨2上设有两条导轨槽,滑轮6与导轨槽形状适配。导轨2为与地面平齐的嵌入式导轨,且导轨2与地下电缆连接,作为对打包机供电的电源。由地下电缆直接经导轨输入电流,这样减少了外部连线,不会存在导线缠绕的问题,使用环境更加简洁。

工作台1和导轨2外围还设有防护网7,防护网7包围导轨2和工作台1,设备运行时避免有人因设备故障受到伤害,在防护网7门上设有电控锁7a,地下电缆通过电控锁7a与导轨2连接,导轨2再接入控制箱,由电控锁控制电缆与导轨间的通断,只有当门关起时,按下电源设备才会运行,使用更加安全。

控制箱3内具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电源电路、复位电路、时钟电路和电机驱动电路,复位电路、时钟电路和电机驱动电路与单片机连接,电源电路为控制系统供电。

电源电路包括降压、整流、稳压、滤波,220v电压接入变压器降压,经过整流桥接入稳压集成芯片lm7805,电容c1、c2和c3、c4分别接入整流桥与稳压集成芯片之间、稳压集成芯片与开关k之间对电流滤波。电源电路将220v的市电转换至工作电压为整个系统供电。

单片机的外接晶振脚xtal1、xtal2之间接入晶振,并通过微调电容接地,作为时钟电路。复位电路中,复位脚rst通过电阻接地。

电源开关k1和电控锁开关k2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单片机的输入输出口连接。

电机驱动电路包括l298芯片,单片机输出脚与l298芯片的输入脚连接,l298的芯片与电机连接。

使用时,工人可在工作台上设置好所需的打包机运行速度,pe膜的张力,旋转周数,机器速度的设定是通过改变pwm占空比实现的,这也大大节约了机械成本,设置完成后关上防护罩,按下电源开关,打包机开始运行,单片机内部计数器开始工作,当计数器记到设定的参数时,打包机停止运作,蜂鸣器放出提示音,打包完成。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发明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发明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发明,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自动打包机。它包括工作台和导轨,工作台通过滑轮置于导轨上,通过工作台的控制箱设定控制系统的参数控制打包机的运行速度、打包膜的张力和打包圈数。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行速度、打包膜的张力和打包圈数可根据需要调整;调整通过软件实现,节约机械成本;通过地下的电缆接入导轨输入电流,减少外部连线,不会出现导线缠绕。

技术研发人员:王毓;薛海鹏;孙彦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三科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16
技术公布日:2018.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