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自动扶梯的差速监测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50840发布日期:2019-02-22 21:59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自动扶梯的差速监测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应用于自动扶梯的差速监测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自动扶梯作为一种向上倾斜或向下倾斜运载人员的特种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商场、车站和地铁站等人流量大的场所,其安全性能关系到广大公众的生命安全。自动扶梯包括扶手带和梯级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乘客在使用自动扶梯时,脚站在梯级上,而手则抓住扶手带,扶手带和梯级同向运动,从而实现运载乘客的功能。

为了乘客安全,扶手带和梯级的速度必须合理设置。一方面,如果扶手带的速度比梯级的速度要慢,有可能造成乘客后倾摔倒;另一方面,如果扶手带的速度比梯级的速度快太多,则有可能造成乘客前倾。对此,国际gb16899-2011规定: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扶手带的运行速度相对于梯级、踏板或者胶带实际速度的允差为0%-2%,即扶手带的运行速度要比梯级的运行速度快0%-2%。现有技术中,只能通过不同的驱动机构分别驱动扶手带和梯级来匹配扶手带和梯级之间的速度差,当扶手带、梯级或者驱动机构出现故障时,如果不能及时检测出故障,就会对使用自动扶梯的乘客造成危险。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应用于自动扶梯的差速监测方法和系统,能够有效避免因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匹配不合理而引起的安全事故。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自动扶梯的差速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扶手带的运行速度;

获取梯级的运行速度;

根据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分析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所述扶手带的运行速度为v1,所述梯级的运行速度为v2,所述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为((v1-v2)/v2);

判断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是否在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内;

当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超出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发出制动信号,控制扶手带和梯级停止运行。

与现有技术现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自动扶梯运行的同时,监测扶手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当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在预设的允许差值范围内,自动扶梯继续运行;当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不在预设的允许差值范围内,则使得自动扶梯停止运行。通过这样的技术文案,能够有效避免因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匹配不合理而引起的安全事故。

进一步地,在获取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记录扶手带的运行时刻和与运行时刻对应的运行速度;

记录梯级的运行时刻和与运行时刻对应的运行速度;

根据扶手带的运行时刻和运行速度生成扶手带的速度变化曲线;

根据梯级的运行时刻和运行速度生成梯级的速度变化曲线;

保存扶手带的速度变化曲线和梯级的速度变化曲线。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自动扶梯运行的同时,除了监测扶手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外,还记录扶手带的运行时刻和运行速度、梯级的运行时刻和运行速度,以此生成扶手带的速度变化曲线和梯级的速度变化曲线,根据扶手带的速度变化曲线和梯级的速度变化曲线,可以清晰的看到扶手带和梯级的速度变化过程,有助于分析故障原因。

进一步地,通过第一激光发射装置、第一激光接收装置和设置在扶手带上的多个第一测速通孔来获取扶手带的运行速度;所述第一激光发射装置和所述第一激光接收装置相互对应设置在扶手带的两边,多个所述第一测速通孔等距设置在扶手带上;

获取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驱动第一激光发射装置发出激光,第一激光发射装置发出的激光穿过第一测速通孔后入射到第一激光接收装置;

计算第一激光接收装置两次接收到激光的时间间隔;

根据时间间隔和两个第一测速通孔之间的距离,计算得到扶手带的运行速度。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激光发射装置、第一激光接收装置和等距设置在扶手带上的多个第一测速通孔,就可以可靠的结构获取扶手带的运行速度,而且测速原理简单,不用依赖于传感器设备,具有精度高的优点。

进一步地,通过第二激光发射装置、第二激光接收装置和设置在带动梯级运行的履带上的多个第二测速通孔来获取扶手带的运行速度;所述第二激光发射装置和所述第二激光接收装置相互对应设置在带动梯级运行的履带的两边,多个所述第二测速通孔等距设置在带动梯级运行的履带上;

获取梯级的运行速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驱动第二激光发射装置发出激光,第二激光发射装置发出的激光穿过第二测速通孔后入射到第二激光接收装置;

计算第二激光接收装置两次接收到激光的时间间隔;

根据时间间隔和两个第二测速通孔之间的距离,计算得到梯级的运行速度。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激光发射装置、第二激光接收装置和等距设置在带动梯级运行的履带上的多个第二测速通孔,就可以可靠的结构获取梯级的运行速度,而且测速原理简单,不用依赖于传感器设备,具有精度高的优点。

进一步地,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为2%,对应地,判断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是否在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内具体包括:

比较((v1-v2)/v2)和2%;

当((v1-v2)/v2)>2%时或者当((v1-v2)/v2)<0时,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不在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内;当0≤((v1-v2)/v2)≤2%时,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在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内。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分析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与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大小关系,以简单的判断逻辑判断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是否在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内,能够加快响应时间,更有效地避免因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匹配不合理而引起的安全事故。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自动扶梯的差速监测系统,包括:

扶手带测速模块,用于获取扶手带的运行速度;

梯级测速模块,用于获取梯级的运行速度;

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分析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所述扶手带的运行速度为v1,所述梯级的运行速度为v2,所述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为((v1-v2)/v2);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是否在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内;

执行模块,用于当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超出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发出制动信号,控制扶手带和梯级停止运行。

与现有技术现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自动扶梯运行的同时,监测扶手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当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在预设的允许差值范围内,自动扶梯继续运行,当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不在预设的允许差值范围内,则使得自动扶梯停止运行,能够有效避免因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匹配不合理而引起的安全事故。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一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扶手带的运行时刻和与运行时刻对应的运行速度;

第二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梯级的运行时刻和与运行时刻对应的运行速度;

第一曲线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扶手带的运行时刻和运行速度生成扶手带的速度变化曲线;

第二曲线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梯级的运行时刻和运行速度生成梯级的速度变化曲线;

保存模块,用于保存扶手带的速度变化曲线和梯级的速度变化曲线。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自动扶梯运行的同时,除了监测扶手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外,还记录扶手带的运行时刻和运行速度、梯级的运行时刻和运行速度,以此生成扶手带的速度变化曲线和梯级的速度变化曲线,根据扶手带的速度变化曲线和梯级的速度变化曲线,可以清晰的看到扶手带和梯级的速度变化过程,有助于分析故障原因。

进一步地,所述扶手带测速模块通过第一激光发射装置、第一激光接收装置和设置在扶手带上的多个第一测速通孔来获取扶手带的运行速度;

所述第一激光发射装置和所述第一激光接收装置相互对应设置在扶手带的两边,多个所述第一测速通孔等距设置在扶手带上;

所述扶手带测速模块驱动第一激光发射装置发出激光,第一激光发射装置发出的激光穿过第一测速通孔后入射到第一激光接收装置;

所述扶手带测速模块计算第一激光接收装置两次接收到激光的时间间隔;

所述扶手带测速模块根据时间间隔和两个第一测速通孔之间的距离,计算得到扶手带的运行速度。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激光发射装置、第一激光接收装置和等距设置在扶手带上的多个第一测速通孔,就可以可靠的结构获取扶手带的运行速度,而且测速原理简单,不用依赖于传感器设备,具有精度高的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梯级测速模块通过第二激光发射装置、第二激光接收装置和设置在带动梯级运行的履带上的多个第二测速通孔来获取扶手带的运行速度;

所述第二激光发射装置和所述第二激光接收装置相互对应设置在带动梯级运行的履带的两边,多个所述第二测速通孔等距设置在带动梯级运行的履带上;

所述梯级测速模块驱动第二激光发射装置发出激光,第二激光发射装置发出的激光穿过第二测速通孔后入射到第二激光接收装置;

所述梯级测速模块计算第二激光接收装置两次接收到激光的时间间隔;

所述梯级测速模块根据时间间隔和两个第二测速通孔之间的距离,计算得到梯级的运行速度。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激光发射装置、第二激光接收装置和等距设置在带动梯级运行的履带上的多个第二测速通孔,就可以可靠的结构获取梯级的运行速度,而且测速原理简单,不用依赖于传感器设备,具有精度高的优点。

进一步地,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为2%,对应地,判断模块判断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是否在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内的过程为:

比较((v1-v2)/v2)和2%;

当((v1-v2)/v2)>2%时或者当((v1-v2)/v2)<0时,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不在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内;当0≤((v1-v2)/v2)≤2%时,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在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内。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分析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与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大小关系,以简单的判断逻辑判断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是否在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内,能够加快响应时间,更有效地避免因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匹配不合理而引起的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自动扶梯的差速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自动扶梯的差速监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自动扶梯的差速监测系统中第一激光发射装置、第一激光接收装置、第一测速通孔、第二激光发射装置、第二激光接收装置和第二测速通孔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自动扶梯的差速监测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自动扶梯的差速监测系统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自动扶梯的差速监测系统中第一激光发射装置、第一激光接收装置、第一测速通孔、第二激光发射装置、第二激光接收装置和第二测速通孔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自动扶梯的差速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扶手带的运行速度。获取实时的扶手带运行速度,为分析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的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做准备。

s2.获取梯级的运行速度。获取实时的梯级带运行速度,为分析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的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做准备。

s3.根据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分析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所述扶手带的运行速度为v1,所述梯级的运行速度为v2,所述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为((v1-v2)/v2)。国际gb16899-2011规定: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扶手带的运行速度相对于梯级、踏板或者胶带实际速度的允差为0%-2%,即扶手带的运行速度要比梯级的运行速度快0%-2%。因此,在步骤s3中,根据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分析得到的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并非简单地指代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之间的差值,而是代表了扶手带的运行速度相对于梯级的运行速度快了百分之几。

s4.判断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是否在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内。通过对比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和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即可确定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是否在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内。

s5.当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超出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发出制动信号,控制扶手带和梯级停止运行;制动信号被自动扶梯的驱动机构接收,驱动机构接收到制动信号后,即控制扶手带和梯级停止运行。当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没有超出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则不发出制动信号,自动扶梯继续保持正常运行。

在自动扶梯运行的同时,监测扶手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当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在预设的允许差值范围内,自动扶梯继续运行,当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不在预设的允许差值范围内,则使得自动扶梯停止运行,能够有效避免因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匹配不合理而引起的安全事故。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本发明时,只有当自动扶梯运行时才触发开始差速监测,当自动扶梯停止运行时则不进行差速监测。

优选地,当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超出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时,发出制动信号控制扶手带和梯级停止运行外,还可以通过警示装置发出语音提示和/或灯光提示和/或振动提示,提醒过往乘客注意安全。

在获取了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后,一种应用于自动扶梯的差速监测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记录扶手带的运行时刻和与运行时刻对应的运行速度;

记录梯级的运行时刻和与运行时刻对应的运行速度;

根据扶手带的运行时刻和运行速度生成扶手带的速度变化曲线;

根据梯级的运行时刻和运行速度生成梯级的速度变化曲线;

保存扶手带的速度变化曲线和梯级的速度变化曲线。

具体地,运行时刻为某一个时间点。记录扶手带的运行时刻和与运行时刻对应的运行速度,记录梯级的运行时刻和与运行时刻对应的运行速度,就可以得到一段时间内在每个时间点的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再根据扶手带的运行时刻和运行速度生成扶手带的速度变化曲线,即可得到扶手带在该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曲线;根据梯级的运行时刻和运行速度生成梯级的速度变化曲线,即可得到梯级在该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曲线。保存扶手带的速度变化曲线和梯级的速度变化曲线后,当扶手带和梯级由于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匹配不合理而停止运行时,操作人员根据扶手带的速度变化曲线和梯级的速度变化曲线即可方便地对自动扶梯进行故障排除。

扶手带的速度变化曲线显示的是某一段时间内每个时间点的扶手带的运行速度,而梯级的速度变化曲线显示的是同一段时间内每个时间点的梯级的运行速度。不管是扶手带的速度变化曲线,还是梯级的速度变化曲线,其横轴均为时间点,而纵轴均为速度值。若扶手带和梯级一直都保持匀速运行,则扶手带的速度变化曲线和梯级的速度变化曲线均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而当扶手带或者梯级出现故障而导致速度变化时,对应的速度变化曲线不再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因此,根据保存的扶手带的速度变化曲线和梯级的速度变化曲线,可以清晰地看到扶手带和梯级的速度变化过程,有助于分析故障原因。

为了获取扶手带的运行速度,扶手带上设置有第一激光发射装置、第一激光接收装置和多个第一测速通孔。通过第一激光发射装置、第一激光接收装置和设置在扶手带上的多个第一测速通孔来获取扶手带的运行速度。

在本发明中,获取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驱动第一激光发射装置发出激光,第一激光发射装置发出的激光穿过第一测速通孔后入射到第一激光接收装置;

计算第一激光接收装置两次接收到激光的时间间隔;

根据时间间隔和两个第一测速通孔之间的距离,计算得到扶手带的运行速度。

一般地,自动扶梯上设置有两条扶手带。若两条扶手带的驱动系统相互独立时,则在两条扶手带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测速通孔,且两条扶手带上均设置有第一激光发射装置和第一激光接收装置,用于分别获取两条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当其中一条扶手带的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超出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时,就会发出制动信号,使得整个自动扶梯停止运行。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传感器设备获取自动扶梯的速度,传感器设备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但由于传感器设备在获取自动扶梯的速度的过程中需要经过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因此其精度得不到保证。在本发明中,通过第一激光发射装置、第一激光接收装置和等距设置在扶手带上的多个第一测速通孔,就可以可靠的结构获取扶手带的运行速度,而且测速原理简单,不用依赖于传感器设备,具有精度高的优点。

同样地,为了获取梯级的运行速度,梯级上设置有第二激光发射装置、第二激光接收装置和多个第二测速通孔。通过第二激光发射装置、第二激光接收装置和设置在带动梯级运行的履带上的多个第二测速通孔来获取扶手带的运行速度。

在本发明中,获取梯级的运行速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驱动第二激光发射装置发出激光,第二激光发射装置发出的激光穿过第二测速通孔后入射到第二激光接收装置;

计算第二激光接收装置两次接收到激光的时间间隔;

根据时间间隔和两个第二测速通孔之间的距离,计算得到梯级的运行速度。

如图3所示,扶手带11为封闭的类似传送带的结构,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循环运行。相邻第一测速通孔12之间的距离为l1。在扶手带上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一测速通孔12,在扶手带被带动的过程中,多个第一测速通孔12也随着扶手带运行。另外,在扶手带的两边还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一激光发射装置13和第一激光接收装置14。第一激光发射装置13始终发出激光。扶手带运行,在t1时,某一个第一测速通孔运行到第一激光发射装置和第一激光接收装置之间,第一激光发射装置发出的激光进入第一激光接收装置;扶手带保持运行,激光由于被扶手带遮挡而无法进入第一激光接收装置;在t2时,当下一个第一测速通孔运行到第一激光发射装置和第一激光接收装置之间,第一激光发射装置发出的激光又进入第一激光接收装置。因此,可以测得扶手带的运行速度v1=l1/(t2-t1)。

同样地,如图3所示,带动梯级运行的履带21为封闭的类似传送带的结构,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循环运行。相邻第二测速通孔22之间的距离为l2。在带动梯级运行的履带21上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二测速通孔22,在带动梯级运行的履带21被带动的过程中,多个第二测速通孔22也随着带动梯级运行的履带运行。另外,在带动梯级运行的履带的两边还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二激光发射装置23和第二激光接收装置24。第二激光发射装置23始终发出激光。履带运行,在t1时,某一个第二测速通孔运行到第二激光发射装置和第二激光接收装置之间,第二激光发射装置发出的激光进入第二激光接收装置;履带保持运行,激光由于被履带遮挡而无法进入第二激光接收装置;在t2时,当下一个第二测速通孔运行到第二激光发射装置和第二激光接收装置之间,第二激光发射装置发出的激光又进入第二激光接收装置。此时,履带的运行速度v2=l2/(t2-t1)。

优选地,第一测速通孔和第二测速通孔内设置有透明组件,通过透明组件,可使得第一测速通孔和第二测速通孔保持完整结构,同时又能够实现透光功能,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获取扶手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

由于扶手带的运行速度为v1,梯级的运行速度为v2,根据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分析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具体包括:计算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的差值(v1-v2),根据所述差值(v1-v2)得到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为((v1-v2)/v2);

对应地,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为2%,判断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是否在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内具体包括:

比较((v1-v2)/v2)和2%;

当((v1-v2)/v2)>2%时或者当((v1-v2)/v2)<0时,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不在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内;当0≤((v1-v2)/v2)≤2%时,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在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内。

通过分析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与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大小关系,以简单的判断逻辑判断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是否在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内,能够加快响应时间,更有效地避免因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匹配不合理而引起的安全事故。

对应地,如图2所示,一种应用于自动扶梯的差速监测系统,包括:

扶手带测速模块1,用于获取扶手带的运行速度;

梯级测速模块2,用于获取梯级的运行速度;

分析模块3,用于根据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分析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

判断模块4,用于判断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是否在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内;

执行模块5,用于当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超出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发出制动信号,控制扶手带和梯级停止运行。

具体地,扶手带测速模块和梯级测速模块分别与分析模块相连,分析模块通过判断模块与执行模块相连。

优选地,一种应用于自动扶梯的差速监测系统,还包括警示装置,所述警示装置与判断模块相连,所述警示装置胜于当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超出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时发出语音提示和/或灯光提示和/或振动提示。

另外,一种应用于自动扶梯的差速监测系统,还包括:

第一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扶手带的运行时刻和与运行时刻对应的运行速度;

第二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梯级的运行时刻和与运行时刻对应的运行速度;

第一曲线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扶手带的运行时刻和运行速度生成扶手带的速度变化曲线;

第二曲线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梯级的运行时刻和运行速度生成梯级的速度变化曲线;

保存模块,用于保存扶手带的速度变化曲线和梯级的速度变化曲线。

如图3所示,扶手带11为封闭的类似传送带的结构,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循环运行。相邻第一测速通孔12之间的距离为l1。在扶手带上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一测速通孔12,在扶手带被带动的过程中,多个第一测速通孔12也随着扶手带运行。另外,在扶手带的两边还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一激光发射装置13和第一激光接收装置14。第一激光发射装置13始终发出激光。扶手带运行,在t1时,某一个第一测速通孔运行到第一激光发射装置和第一激光接收装置之间,第一激光发射装置发出的激光进入第一激光接收装置;扶手带保持运行,激光由于被扶手带遮挡而无法进入第一激光接收装置;在t2时,当下一个第一测速通孔运行到第一激光发射装置和第一激光接收装置之间,第一激光发射装置发出的激光又进入第一激光接收装置。因此,可以测得扶手带的运行速度v1=l1/(t2-t1)。

同样地,如图3所示,带动梯级运行的履带21为封闭的类似传送带的结构,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循环运行。相邻第二测速通孔22之间的距离为l2。在带动梯级运行的履带21上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二测速通孔22,在带动梯级运行的履带21被带动的过程中,多个第二测速通孔22也随着带动梯级运行的履带运行。另外,在带动梯级运行的履带的两边还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二激光发射装置23和第二激光接收装置24。第二激光发射装置23始终发出激光。履带运行,在t1时,某一个第二测速通孔运行到第二激光发射装置和第二激光接收装置之间,第二激光发射装置发出的激光进入第二激光接收装置;履带保持运行,激光由于被履带遮挡而无法进入第二激光接收装置;在t2时,当下一个第二测速通孔运行到第二激光发射装置和第二激光接收装置之间,第二激光发射装置发出的激光又进入第二激光接收装置。此时,履带的运行速度v2=l2/(t2-t1)。

优选地,第一测速通孔和第二测速通孔内设置有透明组件,通过透明组件,可使得第一测速通孔和第二测速通孔保持完整结构,同时又能够实现透光功能,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获取扶手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

由于扶手带的运行速度为v1,梯级的运行速度为v2,分析模块根据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分析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具体包括:计算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的差值(v1-v2),根据所述差值(v1-v2)得到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为((v1-v2)/v2);对应地,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为2%,判断模块判断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是否在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内的过程为:

比较((v1-v2)/v2)和2%;

当((v1-v2)/v2)>2%时或者当((v1-v2)/v2)<0时,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不在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内;当0≤((v1-v2)/v2)≤2%时,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在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自动扶梯的差速监测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扶手带的运行速度;获取梯级的运行速度;根据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分析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判断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是否在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内;当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超出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发出制动信号,控制扶手带和梯级停止运行。系统包括:扶手带测速模块,用于获取扶手带的运行速度;梯级测速模块,用于获取梯级的运行速度;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分析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是否在预设的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内;执行模块,用于当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超出允许速度差值比例系数的范围,发出制动信号,控制扶手带和梯级停止运行。与现有技术现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自动扶梯运行的同时,监测扶手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当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在预设的允许差值范围内,自动扶梯继续运行,当实际速度差值比例系数不在预设的允许差值范围内,则使得自动扶梯停止运行,能够有效避免因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和梯级的运行速度匹配不合理而引起的安全事故。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