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固化剂用的原料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0916发布日期:2018-10-02 20:15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化剂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制备固化剂用的原料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备固化剂时,需要将原料向上输送到加工设备内,现有的上料装置包括料斗和倾斜设置的输送带,料斗位于输送带的底部,上料时,将原料直接加入到料斗内,当输送带开始运动时,料斗内的原料落到输送带上,随输送带一起向上运动。由于直接落在输送带上,所以原料难以均匀分散在输送带的带面上,导致输送带各处所受到的压力差别较大,会影响输送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一种制备固化剂用的原料上料装置,进料斗内的原料就可以被均匀地分散到输送带的带面上,可以减小输送带各处所受到的压力差,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固化剂用的原料上料装置,包括在支架上倾斜设置的输送带、设置在输送带底部的进料斗,关键是:在进料斗的落料口与输送带之间增设均料机构,均料机构包括与支架固定连接的电机、水平设置并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转轴、在转轴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的一组均料板,转轴的轴线方向与输送带的宽度方向相同,转轴的轴线与进料斗的轴线处于同一竖直面上,转轴和均料板的长度都大于进料斗的落料口直径,转轴与相邻两个均料板之间的空腔为均料腔,相邻两个均料腔之间的最大宽度a小于进料斗的落料口直径,均料板远离转轴一端的端面到转轴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进料斗的落料口半径。

所述的转轴上开设有插槽,均料板与转轴插接固定。

转轴上开设的插槽为燕尾槽,燕尾槽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

增设防护壳,输送带、转轴和均料板都位于防护壳内部,防护壳包括底板、侧板和盖板,底板与输送带平行设置且与支架固定连接,进料斗与盖板插接,底板上与输送带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位于底板的最高处。

在出料口与输送带之间增设导流板,导流板的下端与底板固定连接且上端与输送带接触,使导流板朝向出料口的一面形成为与出料口连通的导流面。

支架上设置有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输送带借助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的配合具有移动自由度,导流板与输送带的接触面位于上传动轴轴线所在的竖直面与上传动轴轴线所在的水平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进料斗内的原料先落入到位于其下方的均料腔内,随着转轴和均料板的转动,当均料腔的开口朝向下方时,均料腔内的原料下落到输送带上,均料腔的设置使得同一时刻落下的原料至少被均分成两份,而且相邻均料腔内的原料按前后顺序依次落到输送带上,当转轴转速一定时,进料斗内的原料就可以被均匀地分散到输送带的带面上,可以减小输送带各处所受到的压力差,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代表支架,2代表输送带,3代表进料斗,4代表转轴,5代表均料板,6代表底板,7代表侧板,8代表盖板,9代表出料口,10代表导流板,11代表上传动轴,12代表下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制备固化剂用的原料上料装置,包括在支架1上倾斜设置的输送带2、设置在输送带2底部的进料斗3,在进料斗3的落料口与输送带2之间增设均料机构,均料机构包括与支架1固定连接的电机、水平设置并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转轴4、在转轴4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的一组均料板5,转轴4的轴线方向与输送带2的宽度方向相同,转轴4的轴线与进料斗3的轴线处于同一竖直面上,转轴4和均料板5的长度都大于进料斗3的落料口直径,转轴4与相邻两个均料板5之间的空腔为均料腔,相邻两个均料腔之间的最大宽度a小于进料斗3的落料口直径,均料板5远离转轴4一端的端面到转轴4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进料斗3的落料口半径。

进料斗3内的原料先落入到位于其下方的均料腔内,随着转轴4和均料板5的转动,当均料腔的开口朝向下方时,均料腔内的原料下落到输送带2上,均料腔的设置使得同一时刻落下的原料至少被均分成两份,而且相邻均料腔内的原料按前后顺序依次落到输送带2上,当转轴4转速一定时,进料斗3内的原料就可以被均匀地分散到输送带2的带面上,可以减小输送带2各处所受到的压力差,延长输送带2的使用寿命。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转轴4上开设有插槽,均料板5与转轴4插接固定,结构简单,连接牢固可靠,拆装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当某个均料板5磨损的无法正常使用时,可以单独更换该均料板5,而不用将转轴4和其余的均料板5一起更换,可以节约成本。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转轴4上开设的插槽为燕尾槽,利用燕尾槽和燕尾条的配合将均料板5与转轴4插接固定在一起,连接更加牢固可靠。如果燕尾槽为通槽,插装均料板5时,操作人员无法自动判断出是否插装到位,无法保证所有均料板5的同一端都处于同一竖直面内,将燕尾槽的一端设置为开口端、另一端设置为封闭端,在插装均料板5时,当均料板5与燕尾槽的封闭端接触后,就无法继续插装,可以及时提醒操作人员均料板5已经插装到位,更加省时省力。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增设防护壳,输送带2、转轴4和均料板5都位于防护壳内部,防护壳包括底板6、侧板7和盖板8,底板6与输送带2平行设置且与支架1固定连接,进料斗3与盖板8插接,底板6上与输送带2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出料口9,出料口9位于底板6的最高处。防护壳可以起到防尘作用,使得周围环境更加干净整洁,避免对操作人员的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同时可以避免输送带2、转轴4和均料板5被磕碰损坏,更加安全可靠。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出料口9与输送带2之间增设导流板10,导流板10的下端与底板固定连接且上端与输送带2接触,使导流板10朝向出料口9的一面形成为与出料口9连通的导流面。导流板10的设置可以使原料从输送带2上落下后直接经过出料口9流出,避免原料沿着底板6下滑,可以减少原料的浪费。另外,由于导流板10的上端与输送带2接触,所以导流板10还可以起到刮板的作用,将粘附在输送带2上的原料清理下来,进一步减少原料的浪费。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支架1上设置有上传动轴11和下传动轴12,输送带2借助上传动轴11和下传动轴12的配合具有移动自由度,导流板10与输送带2的接触面位于上传动轴11轴线所在的竖直面与上传动轴11轴线所在的水平面之间,如图1所示的圆弧面处,使得被刮掉的原料可以快速地滑落到出料口9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