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电缆的卷绕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0749发布日期:2018-12-07 22:46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电缆的卷绕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电缆的卷绕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和加工生产中,都离不开电力电缆的使用,电力电缆可以说是人们日常生活正常进行的保障,是生产加工的必需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工业品,由于电力电缆的大量使用,为避免其占用过多的空间,同时防止冗杂混乱,造成使用不便,所以通常对电力电缆缠绕使用,即将其缠绕在绕线盘上,这就需要绕线装置进行绕线或者回收,现有的电力电缆的绕线回收装置较为传统和普通,功能单一,绕线后,不能及时对电力电缆进行通风散热,不能保证所绕线缆的长期干燥状态,容易对缠绕的线缆造成损伤,缠绕完毕后,线头通常散落在一端,不够整洁,使用时也不够方便,甚至对线头造成损坏,从而破坏线缆,造成了财产损失,或者线头裹在缠绕的线缆内部,不容易找到,浪费时间和精力,使用起来十分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电缆的卷绕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力电缆的卷绕回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有立杆和立柱,所述立杆的上端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绕线盘,所述绕线盘内部中空,所述绕线盘的外壁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绕线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固定有门形槽,所述门形槽的内壁上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固定有压板,所述压板上固定连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立柱的上端固定有出线设备,所述出线设备设有电缆线,所述电缆线缠绕在所述绕线盘上。

优选的,所述弹簧由45钢材料制作而成且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弹簧截面是直径为4-9mm的圆。

优选的,所述压板由硬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其厚度为1-3cm。

优选的,所述底座、立杆、支撑板、立柱、绕线盘均由Q235钢材料制作而成。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绕线盘外壁上的通孔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能够使缠绕的电缆线保持干燥,避免潮湿受到损坏,同时减轻绕线盘的质量,节约使用材料,门形槽、连接板、把手、压板和弹簧组成夹持装置,能够夹紧线头,避免电缆线头散落或者裹在电缆线内,整个装置使用灵活方便,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右视图。

图中:底座1、立杆2、支撑板3、出线设备4、通孔A4-1、立柱5、电缆线6、绕线盘7、通孔7-1、门形槽8、电机9、电机轴10、连接板11、把手12、压板13、弹簧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电力电缆的卷绕回收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端固定有立杆2和立柱5,所述立杆2的上端固定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上端固定有电机9,所述电机9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机9固定连接有电机轴10,所述电机轴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绕线盘7,所述绕线盘7内部中空,所述绕线盘7的外壁设有多个通孔7-1,所述绕线盘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的上端固定有门形槽8,所述门形槽8的内壁上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的下端固定有压板13,所述压板13上固定连接有把手12。

所述立柱5的上端固定有出线设备4,所述出线设备4设有电缆线6,所述电缆线6缠绕在所述绕线盘7上。

所述弹簧14由45钢材料制作而成且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弹簧14截面是直径为4-9mm的圆。

所述压板13由硬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其厚度为1-3cm。

所述底座1、立杆2、支撑板3、立柱5、绕线盘7均由Q235钢材料制作而成。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出线设备4输出电缆线6,启动电机9,由于电机9固定连接有电机轴10,电机轴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绕线盘7,所以电机9带动绕线盘7旋转,缠绕电缆线6,因为绕线盘7的外壁设有多个通孔7-1,通孔7-1能够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对缠绕的电缆线6通风散热,避免其受潮而受到损坏,缠绕完毕后,关闭电机,因为绕线盘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的上端固定有门形槽8,门形槽8的内壁上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4,弹簧14的下端固定有压板13,压板13上固定连接有把手12,弹簧14由45钢材料制作而成且始终处于压缩状态,抓住把手12,抬起压板13,将缠绕的电缆线头放到压板13和连接板11之间,松开把手12,自然状态下,弹簧14使压板13压紧电缆线头,避免电缆线头掉落或者裹在电缆线6内,因为压板13由硬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所以压板13不会对电缆线6造成损坏,整个装置使用灵活方便,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可靠性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