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纱筒薄膜套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4849发布日期:2019-03-02 02:24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纱筒薄膜套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行业的筒纱的塑料薄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纱筒薄膜套袋机。



背景技术:

纺织行业筒纱纺织完成后必需要用塑料袋包装,由于筒纱的形状导致现在市面上的通用的套袋机不适合筒纱的包装,目前纺织行业的筒纱包装很多厂家基本上为手工套塑料袋,而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且通用套袋机包装是靠输送带的,纱筒之间必需有间隔,所以导致不能整包的完成,套袋机上会留有2-3个纱筒,容易混纱。通用套袋机装膜调试很复杂,对环境要求很高,对工人的素质要求也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能整包整箱套袋且对工人要求低的自动纱筒薄膜套袋机。

一种自动纱筒薄膜套袋机,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的上方设有送膜组件,送膜组件的右侧设有储膜组件,储膜组件下方设有覆膜组件,在覆膜组件的中间从上到下设有撑膜组件和压袋组件,位于撑膜组件下方的推纱通道;设于机架侧面的三个温控仪;所述的送膜组件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送膜底板,位于底板上的两个送膜滚和调速电机,送膜滚和调速电机上各连接有链轮,链轮间通过链条连接,送膜滚两端通过轴承座连接到底板上,两个送膜滚间的两端分别设有膜定位块;所述的储膜组件包括设于机上的第一送膜张紧支架、第二送膜张紧支架和第三送膜张紧支架,位于第一送膜张紧支架和第三送膜张紧支架上的第一张紧滚,第二送膜张紧支架设有上下两个,设于第二送膜张紧支架上的第二张紧滚,且第二张紧滚关于第一送膜张紧支架上下及左右对称分布。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覆膜组件包括设于机架上的支架,固定于支架上的两长轴,两长轴的两端通过第一直线轴承固定到机架上,两长轴设有封刀架,封刀架上分别设有第一气缸,其中一第一气缸上设有封切刀,另一第一气缸上设有第一发泡硅胶;两支架间设有两气缸支架,气缸支架上分别设有通过连接架固定的第二气缸,其中一第二气缸上连接有第二发泡硅胶,另一第二气缸上连接有封刀,所述封刀为两件组成;封切刀与封刀内分别设有电热管,电热管的温度由温控仪控制。

所述的撑膜组件包括主撑架,主撑架上方焊接有固定在机架上的撑架支架,撑架支架为左右对称两件设置,撑架支架两侧设有撑膜架,撑膜架为两部分垂直设置,另两部分为斜向结构,斜向部分超出撑膜架向推纱通道方向延伸。

所述的自动纱筒薄膜套袋机还包括设于气缸支架上的支承块,支承块上设有第二直线轴承,第二气缸的两端分别设有穿过第二直线轴承,且其中一第二气缸一端通过导向轴连接到第二发泡硅胶上,另一第二气缸一端通过导向轴连接到封刀上。对第二气缸进行导向,延长了第二气缸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压袋组件包括出纱支架,纱筒位于出纱支架上,出纱支架在纱筒的上侧设有固定于机架上的第三气缸,第三气缸另一端设有压块;在出纱支架的右侧设有第三气缸,右侧第三气缸的另一端设有推块。由压块将纱筒上方的膜进行压紧定位。

所述的第一送膜张紧支架、第二送膜张紧支架和第三送膜张紧支架上分别设有腰形长槽。调节方便。

所述的封切刀与封刀相靠近的端面间设有3-4mm的距离。设有此距离,使纱筒底部留有排气孔,保证了封膜后的纱筒上不会产生鼓涨现象,成组包装时容易。

所述的两个送膜滚和调速电机的一侧设有防尘罩;在第一气缸和第三气缸一侧设有罩壳,对各零件进行了有效保护。

所述的撑膜架为圆棒结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在所述的机架的底面四角分别设有机脚垫,可以进行套袋机水平的调节。

所述的出纱支架在纱筒的下方竖向和横向分别设有缺口。竖向的缺口能在膜的重力作用下膜能竖直设置,使膜封烫时成形容易。横向缺口使纱筒能直线行进,顺利进入下一工序。

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专用套袋机比市面上的通用套袋机所使用的膜价格要低70%,膜的宽度尺寸也比通用的套袋机要短25%,使得塑料膜的成本与市面上的通用套袋机相差75%,已经接近人工套袋的塑料袋价格了。

2、包装紧密,通用套袋机卧式法包装完成后是正方形的,里面空气排不出,还有废膜产生,导致下道工序装袋或装箱体积过大,标准的袋或箱难以装下,加大后又会增加成本,而本专用套袋机包装方法是立式的,紧贴着纱筒包装,底部留有排气孔,没有废膜产生。

3、本发明的专用套袋机是傻瓜式的上电就可工作,装膜简单,一看就会,适合大部份纺织厂工人。

4、通用套袋机体积比本套袋机大一倍,价格也高20%;且本套袋机零件少,结构简单,成本低。

5、本套袋机用气缸输送,套袋机上不留纱筒,可做到整包整箱不出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送膜组件2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送膜组件2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送膜组件2的左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撑膜组件5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撑膜组件5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撑膜组件5的左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覆膜组件4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覆膜组件4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覆膜组件4的左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套袋组件6的主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套袋组件6的俯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套袋组件6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动纱筒薄膜套袋机。

本实施例所述的自动纱筒薄膜套袋机,包括机架1,所述的机架1的上方设有送膜组件2,送膜组件2的右侧设有储膜组件3,储膜组件3下方设有覆膜组件4,在覆膜组件4的中间从上到下设有撑膜组件5和压袋组件6,位于撑膜组件5下方的推纱通道9;设于机架1侧面的三个温控仪8,此温控仪8可调温度为0-400度;所述的送膜组件2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送膜底板23,位于底板 23上的两个送膜滚21和调速电机22,送膜滚21和调速电机22上各连接有链轮27,链轮27间通过链条25连接,送膜滚21两端通过轴承座24连接到底板 23上,两个送膜滚21间的两端分别设有膜定位块26;所述的储膜组件3包括设于机架1上的第一送膜张紧支架31、第二送膜张紧支架33和第三送膜张紧支架35,位于第一送膜张紧支架31和第三送膜张紧支架35上的第一张紧滚34,第二送膜张紧支架33设有上下两个,设于第二送膜张紧支架33上的第二张紧滚32,且第二张紧滚32关于第一送膜张紧支架31上下及左右对称分布。且所述的第一送膜张紧支架31、第二送膜张紧支架33和第三送膜张紧支架35上分别设有腰形长槽。

所述的覆膜组件4包括设于机架1上的支架401,固定于支架401上的两长轴403,两长轴403的两端通过第一直线轴承402固定到机架1上,两长轴403 设有封刀架406,封刀架406上分别设有第一气缸408,其中一第一气缸408上设有封切刀407,另一第一气缸408上设有第一发泡硅胶415;两支架401间设有两气缸支架404,气缸支架404上分别设有通过连接架405固定的第二气缸 409,其中一第二气缸409上连接有第二发泡硅胶410,另一第二气缸409上连接有封刀414,所述封刀414为两件组成;封切刀407与封刀414内分别为里面设有电热管、外面为紫铜结构,电热管的温度由温控仪8控制继电器再控制封切刀407与封刀414。

所述的撑膜组件5包括主撑架52,主撑架52上方焊接有固定在机架1上的撑架支架51,撑架支架51为左右对称两件设置,撑架支架51两侧设有撑膜架 53,撑膜架53为两部分垂直设置,另两部分为斜向结构,斜向部分超出撑膜架53向推纱通道9方向延伸。所述的撑膜架53为圆棒结构,在所述的机架1的底面四角分别设有机脚垫7。

所述的自动纱筒薄膜套袋机还包括设于气缸支架404上的支承块411,支承块411上设有第二直线轴承413,第二气缸409的两端分别设有穿过第二直线轴承413,且其中一第二气缸409一端通过导向轴412连接到第二发泡硅胶410上,另一第二气缸409一端通过导向轴412连接到封刀414上。

所述的压袋组件6包括出纱支架61,纱筒64位于出纱支架61上,出纱支架61在纱筒64的上侧设有固定于机架1上的第三气缸62,第三气缸62另一端设有压块65;在出纱支架61的右侧设有第三气缸62,右侧第三气缸62的另一端设有推块63。

进一步地,所述的封切刀407与封刀414相靠近的端面间设有3-4mm的距离,使使纱筒64底部留有排气孔,保证了封膜后的纱筒64上不会产生鼓涨现象,成组包装时容易。

进一步地,所述的两个送膜滚21和调速电机22的一侧设有防尘罩11;在第一气缸408和第三气缸62一侧设有罩壳10。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出纱支架61在纱筒64的下方竖向和横向分别设有缺口。竖向的缺口能在膜的重力作用下膜能竖直设置,使膜封烫时成形容易。横向缺口使纱筒64能直线行进,顺利进入下一工序。

当此自动纱筒薄膜套袋机使用时,将整卷的折叠薄膜放在两送膜滚21的上方,经调速电机22转动,带动位于其上的链轮27转动,经链条25带动送膜滚 21转动,将薄膜进行输送,同时用两膜定位块26进行膜宽度的定位。从送膜滚 21出来的薄膜,先通过向上的第二张紧滚32,再向下通过第一张紧滚34,再向上通过下方的第二张紧滚32进行导向及储膜,当送膜滚21转动时,第一张紧滚34带着薄膜会上下运动,将薄膜进行调节及储膜。同时经下方的第二张紧滚 32后,折叠薄膜打开,将膜输送到撑膜组件5,撑膜组件5将膜进行90度方向的撑开。位于推纱通道9内的纱筒64,通过外设的气缸(图中未示出)将推纱通道9内的纱筒64向前推出,推至出纱支架61,出纱支架61上向上的挡板将其定位,压块65向下将纱筒64及其上的薄膜压下进行定位。

通过第二气缸409一侧上设有的第二发泡硅胶410,另一侧上设有的两封刀 414,当两第二气缸409向内推进后,进行左右方向的封膜。同时第一气缸408 上设有的封切刀407,和另一第一气缸408上设有第一发泡硅胶415,当两第一气缸408向内推进后,进行上下方向的切断及封膜。推块63将套完薄膜的纱筒 64外推,至此,完成一个纱筒64的套袋,如此循环。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做出的变形及改进,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