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举升机及双柱车辆举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8092发布日期:2019-01-29 17:32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车辆举升机及双柱车辆举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举升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举升机及双柱车辆举升机。



背景技术:

车辆举升机是用于车辆维修过程中举升车辆的设备,车辆开到举升机工位,通过人工操作可使车辆举升一定的高度,便于车辆维修。举升机在车辆维修养护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的维修厂都配备了举升机,举升机是车辆维修厂的必备设备。

然而,现有技术中,在车辆举升机机械方面,分为单臂举升和双臂举升,而在常规的举升机中,举升过程中的落锁过程及下降过程分别通过按钮和传动机构实现,使得整个举升机的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操作人员继续操作。

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落锁和下降采用一套开关的举升机显得尤为重要。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举升机及双柱车辆举升机,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举升机结构复杂、不便于操作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手段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辆举升机,包括立柱装置、托举装置和液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立柱装置上的安全锁装置;

所述安全锁装置包括泄压机构、锁止机构和扳手机构,所述泄压机构与所述扳手机构之间通过第一连杆连接,所述锁止机构与所述扳手机构之间通过第二连杆连接;

当所述扳手机构上推时,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带动所述泄压机构运动,并通过所述泄压机构对所述液压装置进行泄压,使得所述托举装置下降到所述锁止机构上并受到所述锁止机构的锁止作用;

当所述扳手机构下拉时,通过所述第二连杆带动所述锁止机构运动,所述锁止机构解除对所述托举装置的锁止作用,使得所述托举装置能够沿着所述立柱装置下降。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扳手机构包括扳手本体、至少一个转盘、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所述转盘铰接在所述立柱装置上,所述扳手本体连接在所述转盘的外缘处;

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转盘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之间,当所述扳手本体上推时,带动所述转盘转动,所述转盘同步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由所述第一连接件拉动所述第一连杆移动;

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转盘的侧面上,当所述扳手本体下拉时,带动所述转盘转动,所述转盘同步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由所述第二连接件拨动所述第二连杆移动。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盘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转盘同轴设置,均与所述立柱装置的外壁铰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两个所述转盘中的至少一个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开设有长孔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穿入所述长孔结构中,并能够在所述长孔结构中移动。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杆上设置有凸台结构;

当所述扳手本体下拉时,带动所述转盘及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挤压所述凸台结构,使得所述第二连杆移动。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锁止机构至少设置为一组,包括锁舌、回位元件和第三连杆;

所述锁舌与所述立柱装置连接,且所述锁舌能够容置于所述立柱装置中或者凸出于所述立柱装置的内壁;

所述回位元件连接于所述锁舌与所述立柱装置之间,用于使所述锁舌凸出于所述立柱装置的内壁;

所述第三连杆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锁舌之间;

当所述扳手机构下拉时,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移动,所述第二连杆带动所述第三连杆移动,并由所述第三连杆拉动所述锁舌,使所述锁舌收缩至所述立柱装置的内壁中;当所述扳手机构回位至初始位置时,所述回位元件能够驱动所述锁舌凸出于所述立柱装置的内壁。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锁止机构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锁止机构沿着所述立柱装置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锁止机构中的所述第三连杆铰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立柱装置包括立柱本体,所述立柱本体上设置有滑槽结构;

所述托举装置包括滑台结构,所述滑台结构与所述滑槽结构滑动连接;

所述锁舌铰接在所述滑槽结构的侧壁上,当所述滑台结构沿着所述滑槽结构向上移动时,能够将所述锁舌挤压至所述滑槽结构的侧壁中;当所述滑台结构滑动到所述锁舌的上方时,所述锁舌在所述回位元件作用下凸出于所述滑槽结构的侧壁。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泄压机构至少包括阀芯;

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液压装置的阀芯座中,所述阀芯座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之间通过第四连杆连接,且所述第四连杆的杆身与所述阀芯抵接;

当所述扳手机构上推时,拉动所述第一连杆移动,所述第一连杆拉动所述第四连杆相对于所述阀芯座转动,并由所述第四连杆挤压所述阀芯打开,使所述液压装置泄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柱车辆举升机包括所述的车辆举升机,该车辆举升机包括两组间隔布置的立柱装置,且两组所述立柱装置的底端连接,所述安全锁装置包括两组锁止机构;

两组锁止机构分别设置在两组所述立柱装置上,且两组所述锁止机构之间通过绳索连接,所述绳索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

当所述扳手机构下拉时,通过所述第二连杆带动其中一组所述锁止机构运动,并通过所述绳索带动另一组所述锁止机构运动,两组所述锁止机构分别解除对两组所述立柱装置上的所述托举装置的锁止作用,使得两组所述托举装置能够分别沿着两组所述立柱装置下降。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杆上设置有圈槽结构,所述绳索连接于两组所述圈槽结构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辆举升机及双柱车辆举升机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辆举升机,将泄压机构和锁止机构分别与扳手机构连接,并通过扳手机构的不同运动状态实现对泄压机构及锁止机构的分别控制,以实现落锁及下降两个过程均通过共用的一套扳手机构完成。具体为,当扳手机构上推时,通过第一连杆带动泄压机构运动,实现液压装置的泄压,以便于解除对托举装置的支撑作用,此时,托举装置下落,当下落一定距离时,受到锁止机构的支撑,从而实现了托举装置的落锁过程,使托举装置及其上的车辆停在某一高度,以便于车辆的维修;当扳手机构下拉时,通过第二连杆带动锁止机构运动,实现对托举装置进行解锁,以实现托举装置能够沿着立柱装置下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辆举升机,通过运用一套扳手机构实现对落锁及解锁下降两个过程的控制,从而大大降低了整个设备的复杂程度,且便于操作人员实现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柱车辆举升机,包括上述车辆举升机,该车辆举升机包括两组间隔布置的立柱装置,且两组立柱装置的底端通过底座实现连接,该安全锁装置内包括两组锁止机构,两组锁止机构分别设置在两组立柱装置上,且两组锁止机构之间通过绳索连接,该绳索又与扳手机构连接,由此,当扳手机构下拉时,能够通过第二连杆带动其中一组锁止机构运动,并通过绳索带动另一组锁止机构及第二连杆运动,从而实现两组锁止机构同时解除锁止作用,以便于两组托举装置能够分别沿着两组立柱装置下降。除此以外,该双柱车辆举升机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包括上述车辆举升机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举升机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举升机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A-A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举升机中扳手机构与锁止机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举升机中扳手机构与泄压机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举升机中的泄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举升机中的扳手机构的第一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举升机中的扳手机构的第二示意图。

图标:100-立柱装置;110-立柱本体;111-滑槽结构;200-托举装置;210-滑台结构;300-液压装置;400-安全锁装置;510-泄压机构;511-阀芯;512-阀芯座;520-锁止机构;521-锁舌;522-第三连杆;530-扳手机构;531-扳手本体;532-转盘;533-第一连接件;534-第二连接件;610-第一连杆;611-长孔结构;620-第二连杆;621-圈槽结构;622-凸台结构;630-第四连杆;700-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结构如图1-图9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举升机,将泄压机构510和锁止机构 520分别与扳手机构530连接,并通过扳手机构530的不同运动状态实现对泄压机构510及锁止机构520的分别控制,以实现落锁及下降两个过程均通过共用的一套扳手机构530完成。具体为,当扳手机构 530上推时,通过第一连杆610带动泄压机构510运动,实现液压装置300的泄压,以便于解除对托举装置200的支撑作用,此时,托举装置200下落,当下落一定距离时,受到锁止机构520的支撑,从而实现了托举装置200的落锁过程,使托举装置200及其上的车辆停在某一高度,以便于车辆的维修;当扳手机构530下拉时,通过第二连杆620带动锁止机构520运动,实现对托举装置200进行解锁,以实现托举装置200能够沿着立柱装置100下降。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举升机,通过运用一套扳手机构530 实现对落锁及解锁下降两个过程的控制,从而大大降低了整个设备的复杂程度,且便于操作人员实现操作。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扳手机构530包括扳手本体531、至少一个转盘532、第一连接件533和第二连接件534;转盘532铰接在立柱装置100上,扳手本体531连接在转盘532的外缘处;第一连接件533连接于转盘532与第一连杆610的第一端之间,当扳手本体531上推时,带动转盘532转动,转盘532同步带动第一连接件 533转动,由第一连接件533拉动第一连杆610移动;第二连接件534 设置在转盘532的侧面上,当扳手本体531下拉时,带动转盘532 转动,转盘532同步带动第二连接件534转动,由第二连接件534 拨动第二连杆620移动。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转盘532设置为两个,且两个转盘 532同轴设置,均与立柱装置100的外壁铰接;第二连接件534与两个转盘532中的至少一个固定连接;第一连杆610的第一端开设有长孔结构611,第一连接件533穿入长孔结构611中,并能够在长孔结构611中移动。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第二连杆620上设置有凸台结构 622;当扳手本体531下拉时,带动转盘532及第二连接件534转动,第二连接件534能够挤压凸台结构622,使得第二连杆620移动。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一套扳手机构530分别控制泄压机构510和锁止机构520运动,从而能够实现泄压落锁以及解锁下降两个过程。具体为,转盘532通过转轴与立柱装置100的外壁铰接,这样一来,搬动扳手本体531时,可以带动转盘532进行正向、反向转动;进一步的,在转盘532的轴向分别设置第一连接件533和第二连接件534,由此,转盘532转动时能够带动两个连接件同步转动,从而,由第一连接件533通过第一连杆610带动泄压机构510运动,以实现对液压装置300的泄压过程,由第二连接件534通过第二连杆 620带动锁止机构520运动,以实现对托举装置200的锁止动作。因此,通过一套扳手机构530同时控制泄压机构510和锁止机构520 分别运动,大大降低了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了操作效率。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转盘532设置两组,而第一连接件533与其中一个转盘532连接,第二连接件534与其中一个或者两个转盘532 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不受限制。另外,为了防止转盘532转动过程中第一连接件533带动第一连杆610运动,第二连接件534带动第二连杆620运动而产生相互干扰,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杆610的端部开设了长孔结构611,由此,当扳手本体531下拉时,第一连接件533 在长孔结构611中有一定的浮动量,从而不会带动第一连杆610产生移动;而当扳手本体531上推时,第一连接件533恰好抵接在长孔结构611的边缘处,从而能够拉动第一连杆610运动,且此时第二连接件534不会带动第二连杆620运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534是通过挤压第二连杆 620上的凸台结构622实现对第二连杆620的驱动作用。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锁止机构520至少设置为一组,包括锁舌521、回位元件和第三连杆522;锁舌521与立柱装置100铰接,且锁舌521能够容置于立柱装置100中或者凸出于立柱装置100 的内壁;回位元件连接于锁舌521与立柱装置100之间,用于使锁舌 521凸出于立柱装置100的内壁;第三连杆522连接于第二连杆620 与锁舌521之间;当扳手机构530下拉时,带动第二连杆620移动,第二连杆620带动第三连杆522移动,并由第三连杆522拉动锁舌521,使锁舌521收缩至立柱装置100的内壁中;当扳手机构530回位至初始位置时,回位元件能够驱动锁舌521凸出于立柱装置100 的内壁。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锁止机构520设置为两组,两组锁止机构520沿着立柱装置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连杆620 的两端分别与两组锁止机构520中的第三连杆522铰接。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立柱装置100包括立柱本体110,立柱本体110上设置有滑槽结构111;托举装置200包括滑台结构 210,滑台结构210与滑槽结构111滑动连接;锁舌521铰接在滑槽结构111的侧壁上,当滑台结构210沿着滑槽结构111向上移动时,能够将锁舌521挤压至滑槽结构111的侧壁中;当滑台结构210滑动到锁舌521的上方时,锁舌521在回位元件作用下凸出于滑槽结构 111的侧壁。

具体的,本实施中的锁止机构520设置为一组或多组,包括锁舌 521、回位元件和第三连杆522,在立柱本体110上设置有滑槽结构 111,在滑槽结构111的侧壁上开设凹槽结构,而锁舌521则铰接在滑槽结构111的侧壁上;常规状态下,在回位元件的作用下,锁舌 521的顶端凸出于凹槽结构,当托举装置200上升时,滑台结构210 沿着滑槽结构111上升,当运动到锁舌521位置时,会将锁舌521 压入到凹槽结构中,并继续上升,而当滑台结构210运动到滑槽结构 111上方时,锁舌521在回位元件作用下再次弹出,此时,如果将液压装置300中的压力释放,托举装置200则下降,由此,由锁舌521 对滑台结构210进行支撑,实现泄压落锁过程;而当托举装置200 需要下降时,再次对液压装置300加压,使托举装置200再次上升,当上升到一定距离时,人为下拉扳手机构530,从而能够使锁舌521 再次收缩到凹槽结构中,以解除对滑台结构210的锁止作用,实现托举装置200的解锁下降。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锁止机构520设置为两组,且两组之间通过第二连杆620实现连接,并由第二连杆620同步带动两组锁止机构 520实现解锁过程。当然,并不仅限于两组,还可以是一组,三组,四组等,只要能够实现对滑台结构210的锁止作用即可。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泄压机构510至少包括阀芯511;阀芯511设置于液压装置300的阀芯座512中,阀芯座512与第一连杆610的第二端之间通过第四连杆630连接,且第四连杆630与阀芯 511抵接;当扳手机构530上推时,拉动第一连杆610移动,第一连杆610拉动第四连杆630相对于阀芯座512转动,并由第四连杆630 挤压阀芯511打开,使液压装置300泄压。

本实施例中,当阀芯511开启时,则能够对液压装置300实现泄压过程;具体为,第四连杆630的一端铰接在阀芯座512上,另一端与第一连杆610铰接,且第四连杆630采用L形结构,其侧壁与阀芯 511相抵接;当上推扳手本体531时,通过第一连杆610拉动第四连杆630,使第四连杆630相对于阀芯座512转动,由此实现对阀芯511 的挤压,使阀芯511开启,进而实现对液压装置300的泄压过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柱车辆举升机,包括上述车辆举升机,该车辆举升机包括两组立柱装置100,且安全锁装置400内包括两组锁止机构520,两组锁止机构520分别设置在两组立柱装置100上,且两组锁止机构520之间通过绳索700连接,该绳索700又与扳手机构530连接,由此,当扳手机构530下拉时,能够通过第二连杆620带动其中一组锁止机构520运动,并通过绳索700带动另一组锁止机构520及第二连杆620运动,从而实现两组锁止机构520同时解除锁止作用,以便于两组托举装置200能够分别沿着两组立柱装置100下降。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第二连杆620上设置有圈槽结构 621,绳索700连接于两组圈槽结构621之间。

除此以外,该双柱车辆举升机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包括上述车辆举升机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