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0598发布日期:2019-03-02 02:41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料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硫脱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料斗装置。



背景技术: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是应用于多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生成化工工业的一项锅炉烟气净化技术。由于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应用此项技术对环境空气净化益处颇多。

目前,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焦化烟气、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净化等工程当中,为了适应类似的工艺要求,需要通过阵列型锥形料斗对活性炭进行分料、布料。而对于重型料斗,需要对每个料斗进行额外的支撑,由于料斗本身重量大,需要在料斗之间的衔接调平、支撑、装配、密封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不同形式的料斗布置将带来安装繁琐,调平困难,焊缝多,仰焊多,操作空间小等诸多不利因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希望寻求一种安装快速且牢固的料斗装置,以确保料斗装置后续分料和布料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确保料斗装置后续分料和布料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安装快速且牢固的料斗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料斗装置,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多个支撑梁和由多个支撑梁形成的至少两个并列且独立的容纳空间;与支撑框架的顶部的支撑梁相连且延伸进入相应的容纳空间的料斗组件。其中,料斗组件包括料斗和连接在料斗的外壁上的搭接组件,搭接组件与支撑框架的顶部的支撑梁搭接并固定。

进一步地,搭接组件包括位于料斗的外壁的同一横截面轮廓线上的至少两个搭接件,各搭接件分别与不同的支撑梁搭接并固定。

进一步地,搭接件包括自料斗的外壁沿垂直于料斗的轴线方向水平延伸的水平板,水平板与与其相搭接的支撑梁的顶壁贴合。

进一步地,搭接件还包括自水平板的自由端竖直向下延伸的竖直板,竖直板与与其相搭接的支撑梁的外侧壁贴合。

进一步地,支撑框架包括多个由支撑梁形成的呈阵列式分布的容纳空间,以使得位于各容纳空间中的料斗组件呈阵列式分布,且各料斗组件的料斗的顶端平齐。

进一步地,料斗包括直管段和与直管段相连且延伸进入容纳空间的锥管段,搭接组件固定在料斗的直管段上。

进一步地,容纳空间的顶端的开口的形状与料斗的直管段的端口的形状相同,且容纳空间的顶端的开口的面积与料斗的直管段的端口的面积相等。

进一步地,容纳空间的顶端的开口的形状与料斗的直管段的端口形状均为正方形。

进一步地,搭接组件与料斗的直管段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料斗的锥管段与支撑框架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料斗装置通过设置料斗组件,使得料斗的外壁上形成有搭接组件,搭接组件可支撑料斗预先搭接在支撑框架的顶部的支撑梁上,从而为各料斗在固定之前进行位置的快速调整创造了条件。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料斗装置通过设置支撑框架,使得支撑框架形成的多个独立的容纳空间可用于同时对多个料斗组件进行有效的支撑,从而简化了对多个料斗组件同时进行固定的难度。此外,在料斗组件搭接于支撑框架后,通过对各料斗彼此之的位置进行调整,可实现料斗彼此之间更好的衔接,以便后续对物料进行更好地分料和布料。而在位置调整完毕后,仅需将搭接组件与对应的支撑梁进行焊接固定即可完成料斗装置的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料斗装置结构简单,装配操作方便,安装快速且牢固,可有效确保料斗装置后续分料和布料的稳定性。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料斗装置在装配过程中还避免了施工空间小、仰焊多且焊缝多等不利因素,有利于广泛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料斗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料斗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料斗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至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料斗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该料斗装置100包括:支撑框架1,支撑框架1包括多个支撑梁11和由多个支撑梁11形成的至少两个并列且独立的容纳空间12;与支撑框架1的顶部的支撑梁相连且延伸进入相应的容纳空间12的料斗组件2。其中,料斗组件2包括料斗21和连接在料斗21的外壁上的搭接组件22,搭接组件22与支撑框架1的顶部的支撑梁搭接并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料斗装置100在装配时,对于每个料斗组件2,首先将搭接组件22固定在料斗21的外壁上,然后将料斗组件2吊装至支撑框架1的顶部,使得搭接组件22搭接在支撑框架1的顶部的支撑梁上,此时料斗21进入容纳空间12中。当各个料斗组件2均搭接在相应的容纳空间12后,对各料斗21彼此之间的位置进行调平和对齐,最后将搭接组件22与对应的支撑梁进行固定(优选为焊接固定)。优选地,支撑框架1可采用H型钢焊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料斗装置100通过设置料斗组件2,使得料斗21的外壁上形成有搭接组件22,搭接组件22可支撑料斗21预先搭接在支撑框架1的顶部的支撑梁上,从而为各料斗21在固定之前进行位置的快速调整创造了条件。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料斗装置100通过设置支撑框架1,使得支撑框架1形成的多个独立的容纳空间12可用于同时对多个料斗组件2进行有效的支撑,从而简化了对多个料斗组件2同时进行固定的难度。此外,在料斗组件2搭接于支撑框架1后,通过对各料斗21彼此之的位置进行调整,可实现料斗21彼此之间更好的衔接,以便后续对物料进行更好地分料和布料。而在位置调整完毕后,仅需将搭接组件22与对应的支撑梁进行焊接固定即可完成料斗装置100的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搭接组件22包括位于料斗21的外壁的同一横截面轮廓线上的至少两个搭接件,各搭接件分别与不同的支撑梁搭接并固定。通过该设置,至少两个搭接件与不同的支撑梁搭接,能够实现料斗21最基本有效且最经济的搭接,而搭接件位于料斗21的外壁的同一横截面轮廓线上,使得料斗21在搭接于支撑梁上后处于水平位置。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搭接件可以为槽钢,其选材方便,易于与料斗21进行焊接,且同时易于与支撑框架1的顶部的支撑梁进行搭接。

还优选地,搭接件也可以为一平板状钢板。如图3所示,搭接件可设置为包括自料斗21的外壁沿垂直于料斗21的轴线方向水平延伸的水平板221,水平板221与与其相搭接的支撑梁的顶壁贴合。

而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搭接件还进一步包括了自水平板221的自由端竖直向下延伸的竖直板222,竖直板222与与其相搭接的支撑梁的外侧壁贴合。该设置使得水平板221和竖直板222可包覆支撑框架1的顶部的支撑梁的顶壁和外侧壁,从而进一步限制了料斗21在图3的左右方向上的移动,这就避免了料斗21在位置调整的过程中因左右移动而发生坠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结合图1和图2所示,支撑框架1可包括多个由支撑梁11形成的呈阵列式分布的容纳空间12,以使得位于各容纳空间12中的料斗组件2呈阵列式分布,各料斗组件2的料斗21的顶端平齐。通过该设置可设计出不同的阵列型料斗,以适应不同的工艺需求。

优选地,如图1所示,料斗21可包括直管段211和与直管段211相连且延伸进入容纳空间12的锥管段212,搭接组件22固定在料斗21的直管段211上。该直管段211的设置可便于料斗21与搭接组件22的固定连接。优选地,搭接组件22可焊接在直管段211的外壁上。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容纳空间12的顶端的开口的形状与料斗21的直管段211的端口的形状相同,且容纳空间12的顶端的开口的面积与料斗21的直管段211的端口的面积相等。通过该设置,使得料斗21的直管段211的端口与容纳空间12的顶端的开口更为匹配,从而在调节搭接好的料斗21的位置时,料斗不会从支撑框架1上坠落。优选地,容纳空间12的顶端的开口的形状与料斗21的直管段的端口形状均为正方形。该正方形的料斗可便于物料的快速分料和布料,同时,由正方形的框架结构形成正方形的容纳空间12的开口也更便于制作。

还优选地,搭接组件22可与料斗21的直管段211一体成型,这样可进一步简化料斗装置100的安装步骤,从而进一步提高料斗装置100的安装效率。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料斗21的锥管段212与支撑框架1还可通过额外的连接件进行固定,以进一步提高料斗21固定的稳定性。该连接件例如可以是钢索,还可以是支撑杆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料斗装置100结构简单,装配操作方便,安装快速且牢固,可有效确保料斗装置100后续分料和布料的稳定性。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料斗装置100在装配过程中还有效地避免了施工空间小、仰焊多且焊缝多等不利因素,有利于广泛推广和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直”、“水平”、“顶”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