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芯装配线主线传输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0172发布日期:2019-06-14 22:4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滤芯装配线主线传输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芯装配线主线传输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滤芯应用广泛,但滤芯的组装多依靠人工分步组装,或依靠人工运输至不同的设备处,一一组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滤芯装配线主线传输模组,以解决滤芯组装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滤芯装配线主线传输模组,包括基座、驱动机构及传送机构,驱动机构及传送机构设置在基座上,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带轮、传送带及滚轴,滚轴分别转动设置在基座的两端上,滚轴上设带轮,传送带连接于两个带轮之间,其中一滚轴与驱动电机相连接并同步转动,传送带上设用于夹持工件的治具,治具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两端向上延伸形成夹臂,基座上设安装端,包括第一安装端、第二安装端。

以驱动电机筒部带动传送带,以治具固定滤芯,实现自动化传输,并通过安装端对接其他组装模块,传输过程中进行滤芯的组装,提高效率。

进一步,所述基座的滚轴上并排设两个带轮,两端基座上相对带轮之间以传送带连接,易灵活布局。

进一步,所述基座包括机架及架板,机架包括支柱及其顶部的双耳板,两端支架的耳板之间均以架板连接并设机架支撑,架板端部固定第一安装板,安装板之间设滚轴,其一安装板外侧固定安装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滚轴连接。

进一步,第一安装板可调节固定在架板上,包括螺栓、垫片,第一安装板上开滑槽,螺栓上套垫片穿过滑槽将第一安装板与架板连接,通过螺栓调节传送带松紧。

进一步,所述架板外侧间隔设托辊,托辊端部设第一固定端,第一固定端之间以支撑板连接。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上设第一安装端,其为L型,且纵部开孔。

进一步,邻近驱动电机的所述第一固定端上固定第二安装端,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固定在第一固定端上,第二安装板上方间隔固定第三安装板,第三安装板端部固定第二固定端。

以架板支撑传送带,同时以架板为载体固定驱动电机及滚轴、带轮等,分体式结构,轻量化,易运输及组装;同时本传输模组上增设第一安装端、第二安装端,以本传输模组承运滤芯,在传输过程中,通过第一安装端与O型圈安装模块对接,通过第二安装端与转运滤芯模块对接,并可通过支撑板与其他组装模块对接,在传输过程中实现滤芯的总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图;

图4: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图;

图5:本实用新型支架结构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一安装板结构图;

图中:1、滤芯;11、机架;12、架板;21、驱动电机;31、带轮;32、传送带;33、滚轴;41、固定座;42、夹臂;51、托辊;52、支撑板;53、第一固定端;61、第一安装板;62、第二安装板;63、第二固定端;64、第三安装板;65、滑槽;66、垫片;67、螺栓;71、传感器;81、第一安装端;111、支柱;112、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图1-图6展示了滤芯装配线主线传输模组的具体结构,参阅图1-图4,包括基座、驱动机构及传送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21,传送机构包括带轮 31、传送带32及滚轴33,基座包括机架11及架板12,参阅图5,机架包括支柱111及其顶部的双耳板112,两端支架的耳板之间均以架板12连接并设机架支撑,架板端部固定第一安装板61,参阅图6,具体构造:第一安装板上开滑槽65,螺栓67上套垫片66后穿过滑槽将第一安装板与架板连接,安装板之间设滚轴33,其一端一侧的安装板外侧固定安装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与滚轴连接,滚轴上并排设两个带轮31,两端机架上相对带轮之间以传送带32连接,架板外侧间隔设托辊51,托辊端部设第一固定端53,第一固定端之间以支撑板52 连接,支撑板上设第一安装端81,其为L型,且纵部开孔,邻近驱动电机的第一固定端上固定第二安装端,包括第二安装板62,第二安装板固定在第一固定端上,第二安装板上方间隔固定第三安装板64,第三安装板端部固定第二固定端63,为阶梯板,以方便对接传输过程中其他安装模块,如O型圈安装、胶带剪切或滤芯转运模块等,传送带上设用于夹持工件的治具,治具包括固定座41,固定座两端向上延伸形成夹臂42,治具四个一组,两两相对固定并列固定在传送带上,本实施例中架板上安装传感器71,沿架板间隔固定,实时检测。

使用时,滤芯由四个治具夹持,随传送带向前移动,传感器检测,传送带两侧可安装其他组装模块,传输过程中完成组装,自动化,另外本实施例中可调节宽度,通过调节两条传送带之间的距离实现,以适应不同长度的滤芯。

当然,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