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丸机用直埋管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4814发布日期:2019-05-21 20:45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抛丸机用直埋管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丸机用直埋管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管径为DN800-DN1400的直埋保温管包括内部的金属管和外部的皮管,其中金属管需要在填充聚氨酯泡沫进行送入抛丸机进行抛丸处理。由于金属管的长度较长,所以需要专用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通过调节转动轮相对于固定杆的角度来控制金属管输送的速度,一个输送装置上有若干转动轮都需要人工一一进行调整角度,非常不便,而且手工调整容易造成每个转动轮的旋转角度出现误差造成角度不统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抛丸机用直埋管输送装置,解决了转动轮都需要人工一一调整角度的问题,解决了人工调整使转动轮的旋转角度出现误差造成角度不统一的问题。

一种抛丸机用直埋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箱、调整箱、固定杆、第一电机、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转动轴、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二转动轴、固定板、丝杠、滑杆、丝母、第一连接杆、调整杆、滑块、推杆、转动板、第二连接杆、连接箱、固定套、第三转动轴、底座、安装板、转动轮、第四转动轴、万向节、第二电机和支架,所述电机箱两端分别与调整箱固接,所述电机箱中间与固定杆固接,所述连接箱一端与调整箱固接另一端与固定杆固接,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电机箱内,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锥齿轮连接并驱动第一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转动轴固接,所述第一转动轴通过轴承与电机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两端分别固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第二转动轴固接,所述第二转动轴通过轴承与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与调整箱固接,所述第二转动轴与丝杠固接,所述丝杠与丝母连接,所述丝母与滑杆滑动连接,所述滑杆与调整箱固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丝母固接另一端与调整杆固接,所述调整杆下方与滑块固接,所述滑块在调整箱的底部内壁中,所述滑块与调整箱滑动连接,所述调整杆上方与推杆固接,所述转动板形成有长通孔,所述推杆穿过长通孔并与转动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转动板固接另一端与固定套固接,所述固定套套装于第三转动轴外侧并与第三转动轴固接,所述第三转动轴与连接箱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与底座固接,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两端通过轴承与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板与底座固接,所述第四转动轴与转动轮固接,固定杆左侧的第四转动轴之间设置有伸缩杆总成,所述伸缩杆总成两端分别通过万向节与第四转动轴连接,所述,固定杆左侧距离电机箱最近的第四转动轴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支架与电机箱固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总成包括内轴和外轴,所述外轴套装于内轴外侧,所述内轴与外轴滑动连接,所述内轴形成有外花键,所述外轴形成有内花键,所述内轴与外轴花键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轮外侧套装有摩擦套,所述摩擦套与转动轮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推杆上方固接有挡块。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相关机构使底座和转动轮改变角度,解决了转动轮都需要人工一一调整角度的问题;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相关机构可以同时驱动两侧的底座和转动轮改变角度,并保证单侧所有的底座和转动轮转动的角度相同,解决了人工调整使转动轮的旋转角度出现误差造成角度不统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抛丸机用直埋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箱1、调整箱2、固定杆4、第一电机5、第一锥齿轮6、第二锥齿轮7、第一转动轴8、第三锥齿轮9、第四锥齿轮10、第二转动轴11、固定板12、丝杠13、滑杆14、丝母15、第一连接杆16、调整杆17、滑块18、推杆19、转动板20、第二连接杆21、连接箱22、固定套23、第三转动轴24、底座25、安装板26、转动轮28、第四转动轴29、万向节30、第二电机33和支架34,所述电机箱1两端分别与调整箱2固接,所述电机箱1中间与固定杆4固接,所述连接箱22一端与调整箱2固接另一端与固定杆4固接,所述第一电机5安装在电机箱1内,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与第一锥齿轮6连接并驱动第一锥齿轮6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6与第二锥齿轮7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7与第一转动轴8固接,所述第一转动轴8通过轴承与电机箱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8两端分别固接有第三锥齿轮9,所述第三锥齿轮9与第四锥齿轮10啮合,所述第四锥齿轮10与第二转动轴11固接,所述第二转动轴11通过轴承与固定板12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12与调整箱2固接,所述第二转动轴11与丝杠13固接,所述丝杠13与丝母15连接,所述丝母15与滑杆14滑动连接,所述滑杆14与调整箱2固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6的一端与丝母15固接另一端与调整杆17固接,所述调整杆17下方与滑块18固接,所述滑块18在调整箱2的底部内壁中,所述滑块18与调整箱2滑动连接,所述调整杆17上方与推杆19固接,所述转动板20形成有长通孔36,所述推杆19穿过长通孔36并与转动板20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21的一端与转动板20固接另一端与固定套23固接,所述固定套23套装于第三转动轴24外侧并与第三转动轴24固接,所述第三转动轴24与连接箱22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24与底座25固接,所述底座25上方设置有第四转动轴29,所述第四转动轴29两端通过轴承与安装板26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板26与底座25固接,所述第四转动轴29与转动轮28固接,固定杆4左侧的第四转动轴29之间设置有伸缩杆总成,所述伸缩杆总成两端分别通过万向节30与第四转动轴29连接,所述,固定杆4左侧距离电机箱1最近的第四转动轴29与第二电机3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33通过支架34与电机箱1固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总成包括内轴31和外轴32,所述外轴32套装于内轴31外侧,所述内轴31与外轴32滑动连接,所述内轴31形成有外花键,所述外轴32形成有内花键,所述内轴31与外轴32花键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轮28外侧套装有摩擦套27,所述摩擦套27与转动轮28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推杆19上方固接有挡块35。

具体工作原理:图1中,底座25和转动轮28转动的角度为0,位于初始状态。首先第一电机5工作通过锥齿轮啮合带动第一转动轴8转动,第一转动轴8通过锥齿轮啮合带动两侧的第二转动轴11转动,第二转动轴11驱动丝杠13转动进而驱动丝母15向图1中的上方移动,推动调整杆17移动,带动推杆19移动,将转动板20转动一定角度,带动第三转动轴24转动,从而使底座25转动一定角度。每个推杆19移动的距离相同,保证了固定杆4单侧所有的转动轮28转动的角度相同。由于锥齿轮的啮合,固定杆4两端的丝杠13转动方向相反。使固定杆4一侧的调整杆17靠近电机箱1,另一端的调整杆17远离电机箱1,使固定杆4两侧对应的两个第四转动轴29始终保证平行。此时,内轴31在外轴32内滑动一定距离,以适应伸缩轴总成长度的改变。内轴31与万向节30的一端固接,万向节30的另一端与第四转动轴29固接。外轴32与万向节30的一端固接,万向节30的另一端与第四转动轴29固接。

完成角度的调整后,将金属管37放置在两侧的转动轮28上。第一电机5工作,驱动第四转动轴29转动。左侧的两个第四转动轴29之间通过万向节30在第四转动轴29改变角度,始终保持可以通过伸缩杆总成转递动力。内轴31和外轴32只能相对欢动,不能相对转动。

然后第二电机33工作驱动转动轮28和第四转动轴29转动,驱动金属管37前进远离电机箱1,进入抛丸机中。

其中,固定杆4左侧的转动轮28为主动,右侧的转动轮28为从动。转动轮28偏转的角度越大,转动轮28转动速度越快,金属管37的前进移动速度越快。金属管37为边自转边前进,可以通过转动轮28偏转的角度和第二电机33的转速控制金属管37前进速度和自转速度。

摩擦套27起到增大摩擦力和保护转动轮28的作用,可以使用橡胶套。本装置设置有若干个转动轮28。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