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搅拌型储油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6967发布日期:2019-08-21 00:18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高效搅拌型储油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油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搅拌型储油罐。



背景技术:

储油罐是一种储存油品的容器。油库的主要设施。在管道运输中是输油管的油源接口。按建筑特点可分为地上油罐、地下油罐和山洞油罐。转运油库、分配油库及企业附属油库一般宜选用地上油罐,而具有战略意义的储备油库及军用油库常选用山洞油罐、地下油罐和半地下油罐。按材质可分为非金属油罐和金属油罐两大类。非金属油罐包括钢筋混凝土油罐以及用于军队野战油库的耐油橡胶软体油罐、玻璃钢油罐和塑料油罐等。金属油罐按形状又可分为立式圆柱形、卧式圆柱形和球形等三种。在炼油厂及储油基地的各种储油罐安装固定插入式侧向伸入式搅拌器,用来对油品或其他介质进行搅拌,从而达到调合,热传递,均匀化和防止沉积物聚集。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6273716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一种储油罐,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本储油罐,包括具有内腔的罐体、浮体、转轴、动力叶片、叶片、油泵、进油管和出油管,内腔的底部设有底座,转轴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底座上,转轴的上端设有盘体,叶片有若干个且均匀设置在盘体的周向边沿上,动力叶片有若干个且沿着转轴的周向均匀设置,内腔中设有若干条滑槽,浮体的边沿设有若干个滑块,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中,浮体上设置有吸油管,油泵设在罐体的侧壁上,进油管的一端通过伸缩软管和吸油管的上端连通,另一端和油泵的进油口连通,出油管的一端和罐体的内腔下端连通,另一端和油泵的出油口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搅拌效果好、可以防止油泥沉淀等优点。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伸入式搅拌器在安装时是将从罐体的一侧将叶片伸入到罐体内,在叶片使用一段时间时候也能够拿出进行清理,但是为了安装稳定,使叶片进入的开口不能过大,这样叶片的长度也不能大于开口的直径,叶片的长度较小,影响了对储油泵内油的搅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大叶片的搅拌面积以提高搅拌效率的高效搅拌型储油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效搅拌型储油罐,包括罐体、设于罐体上的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罐体上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设于罐体侧壁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相连的减速器、与减速器相连并插设于罐体内的转动杆、设于转动杆一侧的上臂、一端铰接于转动杆端部的下臂和设于上臂和下臂上的至少三个叶片,所述上臂的一端铰接有滑移套,所述滑移套滑移连接在转动杆上,所述上臂和下臂的另一端相互铰接,罐体对应转动杆的位置处开设有圆形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搅拌机构进行安装时,先将转动杆插入到罐体的开口内,在上臂和下部均进入到开口内之后,推动滑移套,上臂与滑沿着滑移套进行摆动,下臂沿着转动杆的一端进行摆动,这样上臂和下臂在滑移套的推动下相互伸展,形成V形,这样多个叶片与转动杆之间的距离增大,搅拌面积增大,罐体内的由能够更加快速的搅拌均匀,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臂和下臂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并沿着转动杆的外周面均匀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组相邻的上臂和下臂沿着转动杆周向的不同方向进行移动,多组叶片同时搅拌,以保证对油液搅拌更加高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速器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套,连接套套设在转动杆上,连接套与罐体侧壁之间连接有法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套对转动杆进行限位,转动杆在转动的过程中同时在连接套内进行转动,更加稳定,通过法兰对连接套和罐体进行固定,安拆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套的内部固设有滑块,所述转动杆沿其轴线方向上开设有与滑块配合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移套移动的过程中滑块在滑槽内移动,从而防止滑移套在滑移的过程中发生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套上螺纹连接有与转动杆配合的紧固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臂与下臂伸展之后,再将紧固螺栓拧紧以将滑移套固定在转动杆上,这样上臂和下臂在转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不会发生晃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套靠近连接套一侧的侧壁上固设有至少两个导柱,所述连接套的侧壁上开设有滑移孔,所述导柱滑移连接在滑移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套在转动杆上滑动的过程中,导柱在滑移孔内滑动,这样导柱对滑移套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其发生晃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孔靠近滑移套的位置处固设有限位片,所述导柱与限位片滑移连接,所述导柱位于滑移孔内的一端固设有固定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臂与下臂伸展之后,导柱滑移出滑移孔,同时固定片贴住限位片从而对导柱进行紧固,同时对滑移套进行固定以防止其发生晃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臂和下臂上均套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套,每个叶片均与相邻的固定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与上臂或者下臂之间螺纹连接有对两者进行固定的固定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套将多个叶片分别固定在上臂与下臂上,固定套与上臂或下臂通过固定螺栓进行固定,这样能够比较方便地对固定套和叶片进行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动杆上设置上臂与下臂,在上臂和下臂上设置叶片,上臂与在转动杆上滑移的滑移套铰接,推动滑移套,能够增大叶片的搅拌面积以提高对油的搅拌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至少两组上臂和下臂来保证能够对油液进行充分搅拌;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减速器上设置连接套来对转动杆进行限位,连接套通过法兰与罐体相连,安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搅拌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搅拌机构爆炸示意图。

图中,1、罐体;11、进油管;12、出油管;2、搅拌机构;21、驱动电机;22、减速器;221、连接套;2211、滑移孔;2212、限位片;222、法兰;23、转动杆;231、滑槽;24、上臂;241、滑移套;242、滑块;243、紧固螺栓;244、导柱;245、固定片;25、下臂;251、固定套;252、固定螺栓;253、支撑套;26、搅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效搅拌型储油罐,包括圆柱形的罐体1、设于罐体1上的进油管11和出油管12,罐体1上设有搅拌机构2。如图2和图3所示,搅拌机构2包括固设于罐体1侧壁的驱动电机21、与驱动电机21相连的减速器22、与减速器22相连并插设于罐体1内的转动杆23、设于转动杆23一侧的上臂24、一端铰接于转动杆23端部的下臂25和设于上臂24和下臂25上的至少三个搅拌叶片26,上臂24的一端铰接有滑移套241,滑移套241滑移连接在转动杆23上,上臂24和下臂25的另一端相互铰接,罐体1对应转动杆23的位置处开设有圆形开口,转动杆23对应下臂25远离一端的位置处固设有支撑套253,转动杆23通过支撑套253与下臂25铰接。

上臂24和下臂25均设置有三个并沿着转动杆23的外周面均匀设置,减速器22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套221,连接套221套设在转动杆23上,连接套221与罐体1侧壁之间连接有法兰222。

在对搅拌机构2进行安装时,先将转动杆23插入到罐体1的开口内,在上臂24和下部均进入到开口内之后,推动滑移套241,上臂24与滑沿着滑移套241进行摆动,下臂25沿着转动杆23的一端进行摆动,这样上臂24和下臂25在滑移套241的推动下相互伸展,形成V形,这样多个搅拌叶片26与转动杆23之间的距离增大,搅拌面积增大,罐体1内的由能够更加快速的搅拌均匀,更加方便。每组相邻的上臂24和下臂25沿着转动杆23周向的不同方向进行移动,多组搅拌叶片26同时搅拌,以保证对油液搅拌更加高效。通过连接套221对转动杆23进行限位,转动杆23在转动的过程中同时在连接套221内进行转动,更加稳定,通过法兰222对连接套221和罐体1进行固定,安拆方便。

滑移套241的内部固设有滑块242,转动杆23沿其轴线方向上开设有与滑块242配合的滑槽231。滑移套241上螺纹连接有与转动杆23配合的紧固螺栓243。滑移套241靠近连接套221一侧的侧壁上固设有至少两个导柱244,连接套221的侧壁上开设有滑移孔2211,导柱244滑移连接在滑移孔2211内。

在滑移套241移动的过程中滑块242在滑槽231内移动,从而防止滑移套241在滑移的过程中发生转动。当上臂24与下臂25伸展之后,再将紧固螺栓243拧紧以将滑移套241固定在转动杆23上,这样上臂24和下臂25在转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不会发生晃动。滑移套241在转动杆23上滑动的过程中,导柱244在滑移孔2211内滑动,这样导柱244对滑移套241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其发生晃动。

滑移孔2211靠近滑移套241的位置处固设有限位片2212,导柱244与限位片2212滑移连接,导柱244位于滑移孔2211内的一端固设有固定片245。上臂24和下臂25上均套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套251,每个搅拌叶片26均与相邻的固定套251固定连接,固定套251与上臂24或者下臂25之间螺纹连接有对两者进行固定的固定螺栓252。

当上臂24与下臂25伸展之后,导柱244滑移出滑移孔2211,同时固定片245贴住限位片2212从而对导柱244进行紧固,同时对滑移套241进行固定以防止其发生晃动。通过固定套251将多个搅拌叶片26分别固定在上臂24与下臂25上,固定套251与上臂24或下臂25通过固定螺栓252进行固定,这样能够比较方便地对固定套251和搅拌叶片26进行更换。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