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侧轻载荷单焊缝起重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2071发布日期:2020-01-31 18:3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上侧轻载荷单焊缝起重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起重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起重臂。



背景技术:

起重臂是起重机的关键部件,为了提高起重能力,起重机厂家需要采取各种方法降低起重臂的重量,但是降低起重臂重量的前提是不能降低起重臂的强度,因此需要在起重臂结构上加以实用合理的改进。现有起重机的起重臂大部分采用边角焊接方式加工而成,这种起重臂的焊缝多设在起重臂的棱角位置,焊缝受力大,抗拉和抗压强度均小于起重臂的其它非焊接位置,严重影响起重臂的强度。因此这种多焊缝起重臂在使用过程中比较容易开焊而发生事故,使用起来不够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度高,重量轻,不容易开焊,使用安全可靠的上侧轻载荷单焊缝起重臂。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它包括内臂和外臂,内臂沿外臂中空腔体的沿伸方向套装在外臂内,内臂后端部的两个上角位置分别设有与外臂上侧的两个内角位置相滑动配合的上滑动耐磨块,外臂前端部的下侧内壁上设有与内臂的下侧外壁相滑动配合的下滑动耐磨块,内臂和外臂分别是由钢板折成的对接边位于上侧面中间位置的中空筒形体,内臂和外臂分别在上侧面中间的对接边位置焊接成整体。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它强度高,重量轻,不容易开焊,使用可靠性高。它只在起重臂的上侧面中间位置设有一道焊缝,使起重臂形成在上侧面中间位置相焊接的整体结构,焊缝上的承载力大大减少,从而避免了因焊缝承载开焊的问题,直接提高了起重臂的安全可靠性。起重臂下侧设计成圆弧形或多角形,既节省了材料,又提高了起重臂的机械强度,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起重臂整体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增加了抗弯及抗折性能,使用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它包括内臂1和外臂2,内臂1沿外臂2中空腔体的沿伸方向套装在外臂2内,内臂1后端部的两个上角位置分别设有与外臂2上侧的两个内角位置相滑动配合的上滑动耐磨块3,外臂2前端部的下侧内壁上设有与内臂1的下侧外壁相滑动配合的下滑动耐磨块4,内臂1和外臂2分别是由钢板折成的对接边位于上侧面中间位置的中空筒形体,内臂1和外臂2分别在上侧面中间的对接边位置焊接成整体。

内臂1和外臂2的对接边分别设于内臂1和外臂2上侧面的中间位置,以保证内臂1和外臂2左右两侧强度一致,且避开承载力集中的边缘区域,减小对焊缝的拉力、压力和冲击力。

内臂1和外臂2的对接边位置分别设有焊接坡口,焊缝突出到内臂1和外臂2上表面外部分的横向截面为小半圆形,以保证焊缝具有足够的焊接强度。

内臂1和外臂2下侧面的中间位置为沿内臂1腔体方向沿伸的平面5,平面5两侧的位置分别向上折成与平面5相连的一侧低、另一侧高的坡面6,两坡面6远离平面5的边部向上折成与平面5相垂直并相互平行的左右两个立面7,两个立面7的上侧相对的位置对向90度圆弧形弯折后,边部相对焊接连接,各上滑动耐磨块3与外臂2上侧的两个内角相配合的面为90度圆弧形面,外臂2前端部的两坡面6内壁上远离平面5的一侧分别设有一个下滑动耐磨块4。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是内臂1和外臂2的下侧面为轴向沿内臂1腔体沿伸方向的180度圆弧形面8,180度圆弧形面8两侧的边部向上相平行沿伸,形成左右两个立面7,两个立面7的上侧相对的位置对向90度圆弧形弯折后,边部相对焊接连接,各上滑动耐磨块3与外臂2上侧的两个内角相配合的面为90度圆弧形面,外臂2前端部的180度圆弧形面8的两侧高点位置分别设有一个下滑动耐磨块4,或外臂2前端部的180度圆弧形面8上设有一个整体结构的下滑动耐磨块4。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是内臂1和外臂2的下侧面为轴向沿内臂1腔体沿伸方向的180度圆弧形面8,180度圆弧形面8两侧的边部向上相平行沿伸,形成内臂1的左右两个立面7,两个立面7的上侧相对的位置对向直角弯折后,边部相对焊接连接,各上滑动耐磨块3与外臂2上侧的两个内角相配合的面为直角形面,外臂2前端部的180度圆弧形面8的两侧高点位置分别设有一个下滑动耐磨块4,或外臂2前端部的180度圆弧形面8上设有一个整体结构的下滑动耐磨块4。

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是内臂1和外臂2的的下侧面的中间位置下折,两侧形成下折位置低、对侧位置高的坡面6,两坡面6位置高的边部分别向上相平行沿伸,形成左右两个立面7,两个立面7的上侧相对的位置对向90度圆弧形弯折后,边部相对焊接连接,各上滑动耐磨块3与外臂2上侧的两个内角相配合的面为90度圆弧形面,外臂2前端部内壁上两坡面6高点位置上分别设有一个下滑动耐磨块4。

实施例五,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是内臂1和外臂2的下侧面的中间位置下折,两侧形成下折位置低、对侧位置高的坡面6,两坡面6位置高的边部分别向上相平行沿伸,形成左右两个立面7,两个立面7的上侧相对的位置对向直角弯折后,边部相对焊接连接,各上滑动耐磨块3与外臂2上侧的两个内角相配合的面为直角形面,外臂2前端部内壁上两坡面6高点位置上分别设有一个下滑动耐磨块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