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升降装置稳定升降的支撑架及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5407发布日期:2019-11-15 21:3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利于升降装置稳定升降的支撑架及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于升降装置稳定升降的支撑架及一种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升降装置作为常用的运输装置,其功能是进行货物在高度上的运送,在工业,建筑,医疗,餐饮以及家居等领域广泛应用。

相关技术中,升降装置的托盘在上升到一定位置后,为方便从托盘上拿取货物,会确保托盘周围不存在干涉部件,而由于托盘处于悬空状态,极易发生大幅度晃动,从而导致托盘上的货物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利于升降装置稳定升降的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运输系统。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利于升降装置稳定升降的支撑架,升降装置包括驱动部和载物件,驱动部可驱动载物件移动,利于升降装置稳定升降的支撑架包括:支撑部;安装板,设置在支撑部上,支撑部在安装板的下方支撑起容纳空间;安装板用于承载驱动部,在载物件移动至预设位置的情况下,载物件位于容纳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板和支撑部,由支撑部支撑安装板,以使安装板的下方被支撑起容纳空间,一方面安装板的设置,有利于升降装置的驱动部的安放,而且,安装板将驱动部的电机、滚轮等部件与载物件分隔开来,也可有效避免载物件过渡上升而与驱动部发生碰撞;另一方面由于支撑部在安装板的下方支撑起容纳空间,也即支撑部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板的下方,有利于通过支撑部对处于容纳空间内的载物件进行限位,可有效避免载物件在上升到预设位置时,载物件处于悬挂状态的四周因不存在其他部件,过度晃动后导致货物极易从载物件上掉落。另外,在载物件未移动至预设位置时,载物件可不位于容纳空间内,便于直接观察载物件的移动位置。

具体地,支撑部可包括一个、两个或三个支撑板,对应支撑在安装板的一边沿处,但不完全支撑安装板的各个边沿。使得容纳空间可通过安装板其余边沿处所在方位与外界连通,从而在不影响货物取放的情况下,对载物件进行有效限位。支撑部也可包括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柱间隔分布,并支撑在安装板的下表面,从而一方面多个支撑柱可稳定支撑安装板,多方位围设在容纳空间的四周,有效对载物件进行限位,另一方面有利于穿过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柱之间空间从载物件上取放货物。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利于升降装置稳定升降的支撑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撑架还包括:过渡板,设置在支撑部上;在载物件处于预设位置的情况下,过渡板的上表面与载物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过渡板,并将过渡板直接或间接地设置在支撑部上,并确保载物件在处于预设位置的情况下,过渡板的上表面与载物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有利于在载物件上平稳地取放货物,可将货物经过渡板稳定推送到载物件上,也可将货物从载物件上稳定推送到过渡板上从而方便货物稳定运出载物件,极大地提高了在载物件上取放货物的方便性与稳定性,避免采用智能机械手直接从载物件上拿取货物所带来了因需伸入容纳空间,且不干涉安装板而导致操作复杂、增加研发成本的情况,提高了货物运输的稳定性。当然,过渡板的存在也有利于对载物件进行限位,避免载物件向过渡板所在方向晃动,进一步提高载物件的载物稳定性。具体地,载物件在上升到预设位置的情况下,载物件与过渡板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0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载物件处于预设位置的情况下;过渡板位于载物件的一侧,或过渡板的中部开设限位孔,载物件位于限位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载物件处于预设位置的情况下,载物件可位于过渡板的一侧,也可位于过渡板的限位孔内。在载物件位于过渡板的一侧的情况下,方便从该侧在载物件上取放货物。在载物件位于过渡板的限位孔内时,此时,过渡板围设在载物件的四周,既可对载物件进行限位,避免载物件发生晃动,而导致货物掉落,又有利于从多方位在载物件上取放货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过渡板上设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从过渡板的靠近载物件的一边沿延伸至过渡板的远离载物件的一边沿。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过渡板上设置导向结构,具体地,导向结构从过渡板的靠近载物件的一边沿延伸至过渡板的远离载物件的一边沿,优选导向结构与载物件待盛放货物的形状相匹配,有利于货物沿导向结构稳定移动至载物件上,或载物件上的货物沿导向结构稳定移出,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向结构为导向槽或两个间隔分布的导向凸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设定了导向结构为导向槽或两个间隔分布的导向凸出,导向槽和导向凸出均规划出货物的预定运行路径,确保货物沿预定运行路径稳定移动,提高货物运输的精准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向结构在过渡板的远离载物件的一边沿处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导向结构在过渡板的靠近载物件的一边沿处的宽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定导向结构在过渡板的远离载物件的一边沿处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导向结构在过渡板的靠近载物件的一边沿处的宽度,有利于向载物件上运输货物时,在进入过渡板的导向结构上时,由于此处导向结构的宽度较宽,方便货物快速对准导向结构而沿导向结构移动;而在脱离过渡板上的导向结构时,由于此处导向结构的宽度较窄,方便货物受导向结构的影响准确移动到载物件的预设区域内,确保载物件稳定盛放货物。具体地,导向结构的宽度方向为在过渡板所在平面上,垂直于导向结构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导向结构在过渡板上的投影可呈喇叭状,或仅在远离载物件的边沿处呈喇叭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撑部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支撑柱,安装板设置在多个支撑柱的上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定支撑部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支撑柱,多个支撑柱支撑在安装板的下表面,一方面有利于稳定支撑安装板,且多方位围设在容纳空间的四周,从而有效对载物件进行限位,另一方面有利于穿过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柱之间空间从载物件上取放货物。在方便取放货物的同时,有效对载物件进行限位,避免载物件大幅度晃动而导致货物掉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撑架还包括:限位柱,限位柱上设有贯穿两端面的通孔,载物件可经通孔移动至预设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限位柱,并在限位柱上开设贯穿上下两端面的通孔,以使载物件在上升过程中,会经通孔移动至预设位置,该通孔的存在可有效对载物件进行限位,避免载物件出现大幅度晃动,从而有利于载物件在未到达预设位置时,先通过通孔稳定一些,再上升至预设位置处,进一步提高载物件的移动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过渡板的中部开设限位孔的情况下,限位柱设置在过渡板的下表面,通孔与限位孔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过渡板的中部开设限位孔的情况下,通过将限位柱设置在过渡板的下表面,并使通孔与限位孔相连通,一方面提高了限位柱的安装稳定度,减小支撑架整体的占用空间,另一方面使得载物件在经过通孔后即可稳定到达预设位置,即限位孔所在位置,可有效确保载物件稳定达到预设位置,进而便于载物件稳定运输货物,不会因载物件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出现晃动,而使得货物掉落损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撑架还包括:底座,底座直接或间接地设置在支撑部上,限位柱设置在底座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架还包括底座,通过将底座直接或间接地设置在支撑部上,并将限位柱设置在底座上,进一步提高了限位柱的安装稳定性。其中,底座上开设有与限位柱上的通孔相对应的开口,确保载物件能够穿过底座、限位柱上升至预设位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撑架还包括:多个支撑杆,支撑设置在底座和过渡板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架还包括多个支撑杆,支撑杆支撑在底座和过渡板之间,由多个支撑杆支撑起过渡板下方的容纳限位柱的空间,使得支撑架整体连接牢固,从而提高支撑升降装置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撑架还包括:推杆,设置在支撑部上,具体可设置在支撑柱上,用于将载物件上的货物推到过渡板上,甚至继续推出过渡板,方便货物运输。其中,可通过电机等驱动推杆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运输系统,包括:升降装置;和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升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系统,由于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支撑架来支撑升降装置,进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其中,运输系统可为菜品运输系统,也可为建筑运输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利于升降装置稳定升降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架支撑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支撑架支撑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利于升降装置稳定升降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支撑架支撑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升降装置,12驱动部,14载物件,2支撑架,22支撑柱,24安装板,26容纳空间,28过渡板,282限位孔,284导向结构,30限位柱,302通孔,32底座,34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利于升降装置1稳定升降的支撑架2及运输系统。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支撑架2,用于支撑升降装置1,并利于升降装置1稳定升降,升降装置1包括驱动部12和载物件14,驱动部12可驱动载物件14移动,利于升降装置1稳定升降的支撑架2包括:支撑部;安装板24,设置在支撑部上,支撑部在安装板24的下方支撑起容纳空间26;安装板24用于承载驱动部12,且在载物件14移动至预设位置的情况下,载物件14位于容纳空间26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板24和支撑部,由支撑部支撑安装板24,以使安装板24的下方被支撑起容纳空间26,一方面安装板24的设置,有利于升降装置1的驱动部12的安放,而且,安装板24将驱动部12的电机、滚轮等部件与载物件14分隔开来,也可有效避免载物件14过渡上升而与驱动部12发生碰撞;另一方面由于支撑部在安装板24的下方支撑起容纳空间26,也即支撑部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板24的下方,有利于通过支撑部对处于容纳空间26内的载物件14进行限位,可有效避免载物件14在上升到预设位置时,载物件14处于悬挂状态的四周因不存在其他部件,过度晃动后导致货物极易从载物件14上掉落。另外,在载物件14未移动至预设位置时,载物件14可不位于容纳空间26内,便于直接观察载物件14的移动位置。

具体地,支撑部可包括一个、两个或三个支撑板,对应支撑在安装板24的一边沿处,但不完全支撑安装板24的各个边沿。使得容纳空间26可通过安装板24其余边沿处所在方位与外界连通,从而在不影响货物取放的情况下,对载物件14进行有效限位。支撑部也可包括多个支撑柱22,多个支撑柱22间隔分布,并支撑在安装板24的下表面,从而一方面多个支撑柱22可稳定支撑安装板24,多方位围设在容纳空间26的四周,有效对载物件14进行限位,另一方面有利于穿过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柱22之间空间从载物件14上取放货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支撑架2还包括:过渡板28,设置在支撑部上;在载物件14处于预设位置的情况下,过渡板28的上表面与载物件14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过渡板28,并将过渡板28直接或间接地设置在支撑部上,并确保载物件14在处于预设位置的情况下,过渡板28的上表面与载物件14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有利于在载物件14上平稳地取放货物,可将货物经过渡板28稳定推送到载物件14上,也可将货物从载物件14上稳定推送到过渡板28上从而方便货物稳定运出载物件14,极大地提高了在载物件14上取放货物的方便性与稳定性,避免采用智能机械手直接从载物件14上拿取货物所带来了因需伸入容纳空间26,且不干涉安装板24而导致操作复杂、增加研发成本的情况,提高了货物运输的稳定性。当然,过渡板28的存在也有利于对载物件14进行限位,避免载物件14向过渡板28所在方向晃动,进一步提高载物件14的载物稳定性。具体地,载物件14在上升到预设位置的情况下,载物件14与过渡板28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在载物件14处于预设位置的情况下;过渡板28位于载物件14的一侧,或过渡板28的中部开设限位孔282,载物件14位于限位孔282内。

在该实施例中,在载物件14处于预设位置的情况下,载物件14可位于过渡板28的一侧,也可位于过渡板28的限位孔282内。在载物件14位于过渡板28的一侧的情况下,方便从该侧在载物件14上取放货物。在载物件14位于过渡板28的限位孔282内时,此时,过渡板28围设在载物件14的四周,既可对载物件14进行限位,避免载物件14发生晃动,而导致货物掉落,又有利于从多方位在载物件14上取放货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过渡板28上设有导向结构284,导向结构284从过渡板28的靠近载物件14的一边沿延伸至过渡板28的远离载物件14的一边沿。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过渡板28上设置导向结构284,具体地,导向结构284从过渡板28的靠近载物件14的一边沿延伸至过渡板28的远离载物件14的一边沿,优选导向结构284与载物件14待盛放货物的形状相匹配,有利于货物沿导向结构284稳定移动至载物件14上,或载物件14上的货物沿导向结构284稳定移出,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结构284为导向槽或两个间隔分布的导向凸出。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设定了导向结构284为导向槽或两个间隔分布的导向凸出,导向槽和导向凸出均规划出货物的预定运行路径,确保货物沿预定运行路径稳定移动,提高货物运输的精准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导向结构284在过渡板28的远离载物件14的一边沿处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导向结构284在过渡板28的靠近载物件14的一边沿处的宽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定导向结构284在过渡板28的远离载物件14的一边沿处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导向结构284在过渡板28的靠近载物件14的一边沿处的宽度,有利于向载物件14上运输货物时,在进入过渡板28的导向结构284上时,由于此处导向结构284的宽度较宽,方便货物快速对准导向结构284而沿导向结构284移动;而在脱离过渡板28上的导向结构284时,由于此处导向结构284的宽度较窄,方便货物受导向结构284的影响准确移动到载物件14的预设区域内,确保载物件14稳定盛放货物。具体地,导向结构284的宽度方向为在过渡板28所在平面上,垂直于导向结构284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导向结构284在过渡板28上的投影可呈喇叭状,或仅在远离载物件14的边沿处呈喇叭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支撑部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支撑柱22,安装板24设置在多个支撑柱22的上端。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定支撑部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支撑柱22,多个支撑柱22支撑在安装板24的下表面,一方面有利于稳定支撑安装板24,且多方位围设在容纳空间26的四周,从而有效对载物件14进行限位,另一方面有利于穿过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柱22之间空间从载物件14上取放货物。在方便取放货物的同时,有效对载物件14进行限位,避免载物件14大幅度晃动而导致货物掉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架2还包括:限位柱30,限位柱30上设有贯穿两端面的通孔302,载物件14可经通孔302移动至预设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限位柱30,并在限位柱30上开设贯穿上下两端面的通孔302,以使载物件14在上升过程中,会经通孔302移动至预设位置,该通孔302的存在可有效对载物件14进行限位,避免载物件14出现大幅度晃动,从而有利于载物件14在未到达预设位置时,先通过通孔302稳定一些,再上升至预设位置处,进一步提高载物件14的移动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过渡板28的中部开设限位孔282的情况下,限位柱30设置在过渡板28的下表面,通孔302与限位孔282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在过渡板28的中部开设限位孔282的情况下,通过将限位柱30设置在过渡板28的下表面,并使通孔302与限位孔282相连通,一方面提高了限位柱30的安装稳定度,减小支撑架2整体的占用空间,另一方面使得载物件14在经过通孔302后即可稳定到达预设位置,即限位孔282所在位置,可有效确保载物件14稳定达到预设位置,进而便于载物件14稳定运输货物,不会因载物件14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出现晃动,而使得货物掉落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架2还包括:底座32,底座32直接或间接地设置在支撑部上,限位柱30设置在底座32上。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架2还包括底座32,通过将底座32直接或间接地设置在支撑部上,并将限位柱30设置在底座32上,进一步提高了限位柱30的安装稳定性。其中,底座32上开设有与限位柱30上的通孔302相对应的开口,确保载物件14能够穿过底座32、限位柱30上升至预设位置。可选地,底座32与限位柱30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支撑架2还包括:多个支撑杆34,支撑设置在底座32和过渡板28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架2还包括多个支撑杆34,支撑杆34支撑在底座32和过渡板28之间,由多个支撑杆34支撑起过渡板28下方的容纳限位柱30的空间,使得支撑架2整体连接牢固,从而提高支撑升降装置1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2还包括:推杆,设置在支撑部上,具体可设置在支撑柱22上,用于将载物件14上的货物推到过渡板28上,甚至继续推出过渡板28,方便货物运输。其中,可通过电机等驱动推杆移动。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运输系统,包括:升降装置1;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升降装置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系统,由于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支撑架2来支撑升降装置1,进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其中,运输系统可为菜品运输系统,也可为建筑运输系统。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菜品运输系统,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升降装置1和利于升降装置1稳定升降的支撑架2。通过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升降装置1运送菜品,确保菜品运送的稳定度。另外,菜品运送系统还包括: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其中,升降装置1的载物件14可从上层空间下降至下层空间,在下层空间内放置桌子时,优选升降装置1设置在桌子的正上方,有利于通过将载物件14直接下落至桌上,从而方便用户直接在载物件14上取放菜品。当然,载物件14也可位于桌子的高度方向的一侧,此时,载物件14可下落至桌子的一侧,方便用户取放菜品。免除了相关技术中,需依靠人力将菜品从二楼运送到一楼的情况,也免除了需要依靠人力将一楼桌子上的剩余餐盘搬运到二楼的情况,节省人力物力。

当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系统也可以应用到建筑搬运等场合,不限于运送菜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