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钣金件自动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7937发布日期:2020-01-07 08:27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钣金件自动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钣金件自动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钣金件通常采用冲压、焊接等多个步骤进行加工,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钣金件进行流转,现有的流转方式通常采用转运车,转运车流转钣金件,转运车流转需要对钣金件装卸,容易碰伤钣金件同时效率比较低,现也有通过传输带转运钣金件,现有的传输带支撑力差,张紧力调整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钣金件自动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钣金件自动输送装置,包括机架、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尾部的主动轴、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头部的从动轴、设置于所述从动轴两端和主动轴两端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从动轴或主动轴连接的法兰盘、与所述法兰盘连接的转盘、设置于所述转盘外侧的滑爪、与所述法兰盘配合的滑条、设置于所述滑条外端的弧形条、设置于所述弧形条外侧的拨爪,所述滑条沿所述转盘径向延伸,所述滑条上设有沿所述滑条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孔,所述滑孔与所述滑爪配合,所述滑条指向所述转盘中心一端与所述滑爪之间连接有拉簧,即所述拉簧对所述滑条施加有向外的力,所述主动轴上的驱动组件与所述从动轴上的驱动组件之间连接有输送带组件,所述输送带组件包括环形的柔性带、设置于所述柔性带内侧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平行于所述从动轴,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拨爪配合,所述主动轴一端设有从动轮,所述机架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主轴上设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连接有传动链,所述机架上设有竖直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沿所述滑槽升降的滑座,所述滑座底部与所述滑槽底部之间设有补偿弹簧,所述补偿弹簧顶部抵止所述滑座底部,所述补偿弹簧底部抵止所述滑槽底部,所述从动轴两端与所述滑座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轴两端与所述滑座转动连接,所述机架顶部左右两侧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杆两端伸入所述支撑槽。

上述设计中通过滑条与所述滑爪配合,通过拉簧为滑条提供撑开力,无需为柔性带额外提供张紧力装置,便于驱动组件驱动柔性带转动,柔性带上设置支撑杆,有限提升柔性带的承载力,同时便于提升驱动组件与柔性带的同步性,防止柔性带打滑。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伸入所述支撑槽一端设有支撑轴套,防止支撑杆两端与支撑槽方式过度磨损。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盘外侧设有绕所述转盘中心环形分布的限位柱,所述转盘外设有弹性环,所述弹性环套在环形分布的限位柱围成的圈外,所述弹性环外侧抵止所述滑条端部。限位柱和弹性环有效提升滑条向外的支撑力,防止拉簧过载。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滑孔与至少两个所述滑爪配合,便于转盘将扭矩传递给滑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滑条与所述滑爪配合,通过拉簧为滑条提供撑开力,无需为柔性带额外提供张紧力装置,便于驱动组件驱动柔性带转动,柔性带上设置支撑杆,有限提升柔性带的承载力,同时便于提升驱动组件与柔性带的同步性,防止柔性带打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面示意图。

在图中1.机架,2.拉簧,3.支撑杆,4.柔性带,5.驱动电机,6.弹性环,7.主动轴,8.弧形条,9.滑爪,10.滑孔,11.补偿弹簧,12.滑槽,13.法兰盘,14.从动轴,15.转盘,16.滑条,17.拨爪,18.从动轮,19.传动链,20.主动轮,21.滑座,22.支撑槽,23.支撑轴套,24.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种钣金件自动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1尾部的主动轴7、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1头部的从动轴14、设置于所述从动轴14两端和主动轴7两端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从动轴14或主动轴7连接的法兰盘13、与所述法兰盘13连接的转盘15、设置于所述转盘15外侧的滑爪9、与所述法兰盘13配合的滑条16、设置于所述滑条16外端的弧形条8、设置于所述弧形条8外侧的拨爪17,所述滑条16沿所述转盘15径向延伸,所述滑条16上设有沿所述滑条16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孔10,所述滑孔10与所述滑爪9配合,所述滑条16指向所述转盘15中心一端与所述滑爪9之间连接有拉簧2,即所述拉簧2对所述滑条16施加有向外的力,所述主动轴7上的驱动组件与所述从动轴14上的驱动组件之间连接有输送带组件,所述输送带组件包括环形的柔性带4、设置于所述柔性带4内侧的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平行于所述从动轴14,所述支撑杆3与所述拨爪17配合,所述主动轴7一端设有从动轮18,所述机架1上设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主轴上设有主动轮20,所述主动轮20与所述从动轮18之间连接有传动链19,所述机架1上设有竖直的滑槽12,所述滑槽12内设有沿所述滑槽12升降的滑座21,所述滑座21底部与所述滑槽12底部之间设有补偿弹簧11,所述补偿弹簧11顶部抵止所述滑座21底部,所述补偿弹簧11底部抵止所述滑槽12底部,所述从动轴14两端与所述滑座21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轴7两端与所述滑座21转动连接,所述机架1顶部左右两侧设有支撑槽22,所述支撑杆3两端伸入所述支撑槽22。

上述设计中通过滑条16与所述滑爪9配合,通过拉簧2为滑条16提供撑开力,无需为柔性带4额外提供张紧力装置,便于驱动组件驱动柔性带4转动,柔性带4上设置支撑杆3,有限提升柔性带4的承载力,同时便于提升驱动组件与柔性带4的同步性,防止柔性带4打滑。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3伸入所述支撑槽22一端设有支撑轴套23,防止支撑杆3两端与支撑槽22方式过度磨损。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盘15外侧设有绕所述转盘15中心环形分布的限位柱24,所述转盘15外设有弹性环6,所述弹性环6套在环形分布的限位柱24围成的圈外,所述弹性环6外侧抵止所述滑条16端部。限位柱24和弹性环6有效提升滑条16向外的支撑力,防止拉簧2过载。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滑孔10与至少两个所述滑爪9配合,便于转盘15将扭矩传递给滑条1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