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车检测装置及翻车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6600发布日期:2020-05-26 17:34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压车检测装置及翻车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车检测装置及翻车机。



背景技术:

翻车机在翻卸过程中,压车梁起到固定车箱的作用,为保证车箱在卸车过程中能够安全稳定的进行翻卸作业,其状态检测设置为打开和压紧火车箱两种状态。通常来说,压紧火车车箱的检测依靠安装在压车梁上的接近开关进行检测,当压车梁上的接近开关被触发就确定压车梁将火车皮固定住。

具体来说,翻车机翻转卸车过程中,车箱中的煤随着翻车机翻转进入漏斗内,在整个翻卸过程中,压车梁必须将车箱紧紧压住,一旦出现压车梁没有关闭(没有压住车箱)情况,就容易造成火车掉道,出现机损事故。

但是,由于目前的压车检测装置为敞开式结构,部件均暴露在外,翻车作业过程中经常出现卡煤故障,造成出现信号误差,影响正常的翻车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有效防止卡煤,感应检测精准的压车检测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压车检测装置,包括:

滑动件,所述滑动件用于连接于压车梁,所述滑动件内部形成有容纳腔;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能够固定于车箱且伸入所述容纳腔,所述滑动件能够在所述压车梁带动下相对于所述安装座沿压车方向往复滑动;以及

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上的第一元件和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第二元件,以能够在所述压车梁压紧车箱时通过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相互感应而发出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元件包括接近开关和金属感应件中的任一者,所述第二元件为所述接近开关和金属感应件中的另一者。

可选地,所述第一元件为所述接近开关,所述安装座为金属件并形成所述金属感应件。

可选地,所述压车检测装置包括弹性部件,其中:

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座,和/或,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滑动件。

可选地,所述滑动件包括套筒部,所述套筒部包括端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弹性部件位于所述套筒部内部,且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的连接处。

可选地,所述接近开关设置在所述套筒部上,所述接近开关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套筒部外侧。

可选地,所述接近开关设置为部分伸入所述套筒部。

可选地,所述套筒部底部设有用于将所述容纳腔与外界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安装座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翻车机,包括压车梁和上述任意方案所述的压车检测装置,所述压车梁与所述滑动件相连,所述感应单元设置为能够在所述压车梁压紧车箱顶部时发出信号以表示压车到位。

可选地,所述压车梁设置为平行于所述滑动件的滑动方向。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车检测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压车检测装置能够在压车梁压紧车箱时,即滑动件滑动至特定位置时,使感应件与安装座相感应以发出信号表示压车到位,由于被感应的安装座的第二元件位于滑动件的容纳腔内,处于相对密封状态,不易进入煤尘或煤块,避免卡煤,从而保证感应检测精准,确保压车到位。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压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滑动件、2—容纳腔、3—安装座、4—接近开关、5—弹性部件、6—第一套筒、7—第二套筒、8—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压车检测装置,包括:

滑动件1,所述滑动件1用于连接于压车梁,所述滑动件1内部形成有容纳腔2;

安装座3,所述安装座3能够固定于车箱且伸入所述容纳腔2,所述滑动件1能够在所述压车梁带动下相对于所述安装座3沿压车方向往复滑动;以及

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动件1上的第一元件和设置在所述安装座3上的第二元件,以能够在所述压车梁压紧车箱时通过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相互感应而发出信号。

在翻车过程中,由翻车机压车梁压住轨道列车的车箱,随后再由翻车机驱动车箱的翻转。结合上述过程,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滑动件1连接于压车梁,当压车梁压住车箱时,通常为压车梁抵住车箱顶部时,滑动件1将滑动至其上的第一元件能够恰好与安装座3上第二元件相感应,从而发出信号表示压车到位,随后再继续由翻车机带动车箱翻转即可。翻车机的翻转动作为现有翻车机的常见功能,此处不作过多赘述。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压车检测装置能够在压车梁压紧车箱时,即滑动件滑动至特定位置时,使感应件与安装座相感应以发出信号表示压车到位,由于安装座位于滑动件的容纳腔内,相应地感应单元中至少第二元件也位于容纳腔内,处于相对密封状态,不易进入煤尘或煤块,避免卡煤,从而保证感应检测精准,确保压车到位。

其中,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可以采用任意能够相互感应的部件。具体来说,所述第一元件包括接近开关和金属感应件中的任一者,所述第二元件为所述接近开关和金属感应件中的另一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元件为所述接近开关4,所述安装座3为金属件并形成所述金属感应件。也就是说,安装座3本身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以便能够在与接近开关4靠近至感应距离时相互感应。结合图1,滑动件1随压车梁压车时,滑动件1上的接近开关4将与安装座3的顶部逐渐靠近直至相互感应,因此安装座3也可设置为只有顶部为金属件,调整接近开关4的设置位置或高度使得二者靠近至相互感应时,恰好为压车梁能够压紧车箱顶部的状态,从而发出信号表示压车到位。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接近开关4的不同,其感应距离也将有所差异,可以选择当接近开关4随滑动件1运动至安装座3顶部位置处时,恰好能够相互感应,且感应信号将传至plc模块等后台处理设备,最终控制翻车机进行后续翻转动作。

为了便于翻车完成后压车梁的抬起以及压车检测装置的复位,所述压车检测装置包括弹性部件5,其中:所述弹性部件5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座3,和/或,所述弹性部件5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滑动件1。通过弹性部件5的设计,使得翻车完成后压车梁离开车箱时,滑动件1能够在弹性部件5恢复形变的弹力作用下便于复位,以为下一次压车检测作准备。

需要说明的是,滑动件1可以采用任意结构,只要内部具有能够用于容纳安装座1的容纳腔即可,可以理解地,为了进一步保证感应单元的感应精准,所述容纳腔仅具有用于伸入安装座3的开口8即可,而其他部分则为封闭状态,有效防止煤粉进入而干扰感应单元的检测。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件1包括套筒部,所述套筒部包括端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套筒6和第二套筒7,所述弹性部件5位于所述套筒部内部,且所述弹性部件5的另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一套筒6和所述第二套筒7的连接处。

详细来说,安装座3的表面可设置向外延伸的凸缘以用于卡住弹性部件5的一端,而所述第一套筒6和第二套筒7之间可以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以便于拆卸从而完成弹性部件的安装,例如可以在第一套筒6和第二套筒7连接处的内部形成沿套筒部径向方向向内延伸的凸缘以用于卡住弹性部件5的另一端。通过弹性部件5的上述设置,使得滑动件1沿安装座3滑动过程中同步改变弹性部件5的伸长长度,继续参考图1,当压车梁压车时,滑动件1沿图中向下方向滑动,弹性部件5被压缩,当压车及翻车完成后,压车梁离开车箱顶部,弹性部件5在恢复形变的过程中带动滑动件1向上复位。

当然不考虑弹性部件5安装不便的问题,也可将套筒部设为一个整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近开关4设置在所述套筒部上,所述接近开关4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套筒部外侧,以便于接近开关4使用过程中的正常接线。

同时,可以理解为,接近开关4可以整体位于套筒部外侧,并不影响与安装座3之间的感应,但是考虑到感应单元暴露在外容易被煤粉影响检测精度的问题,优选将所述接近开关4设置为部分伸入所述套筒部,对应地,套筒部上设有用于伸入接近开关4且与接近开关4尺寸相适配的孔,以尽可能防止煤粉的进入,从而使得伸入套筒部部分的接近开关4能够在套筒部内部与安装座3相互感应,保证感应单元完全处于被密封的状态,保护检测精度。可以说,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的封闭式压力检测装置,不仅达到了维护方便目的,而且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部底部设有用于将所述容纳腔2与外界连通的开口8,所述开口8与所述安装座3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以防止煤粉进入套筒部。当然可以采用其他任意适宜方式将开口8与安装座3之间进行密封,此处不作限制,但需保证密封后仍不影响滑动件1相对安装座3的正常滑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翻车机,包括压车梁和上述任意方案所述的压车检测装置,所述压车梁与所述滑动件1相连,所述感应单元设置为能够在所述压车梁压紧车箱顶部时发出信号以表示压车到位。由于翻车机上设置有上述压车检测装置,因此具有上述压车检测装置的全部优点。

翻车机工作过程为,当压车梁压住车箱时,即压车梁抵住车箱顶部时,滑动件1将随压车梁滑动至其上的第一元件能够恰好与安装座3上第二元件相感应,从而发出信号表示压车到位,随后继续由翻车机带动车箱翻转即可。

通常来说,所述压车梁设置为平行于所述滑动件1的滑动方向。例如,当滑动件1为图1所示的套筒时,压车梁设置为平行于套筒的轴线方向。使用过程中,由于套筒为竖直设置,相应地,压车梁也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套筒与压车梁之间可以直接焊接,或采用其他任意方式实现可拆卸地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