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用副平衡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9911发布日期:2020-09-04 14:19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叉车用副平衡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平衡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叉车用副平衡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吨位电动叉车,可选择铅酸蓄电池或锂电池作为动力能源。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高、无记忆效应,物料密度小等特点。因此,选用锂电池作为整车动力能源时,可选用比铅酸电池容量更低、体积更小的电池组,与铅酸电池作为动力能源时相比,质量减轻2/3,空间节省1/5。但叉车作为工业车辆,必须保证其搬运货物的能力,并确保其具有较好纵向稳定性系数。纵向稳定性是指叉车空载时后桥载荷、轴距乘积与额定载重量、货物中心到前桥中心距离乘积的比值,故可采取增长轴距或增加空载后桥载荷的方法。增长轴距需要改动车架,机罩,护顶架等结构,工作量巨大,而增加后桥载荷一般需要使用到配重块,由于车体的结构受限,配重块无法实现多区域设置,一般采用的配重块仅能设定在特定区域,无法合理有效的提高配重块的区域利用效率,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成了相关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用副平衡重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叉车用副平衡重系统,包括有用于放置车辆电池的电池仓外壳,所述电池仓外壳的中心部形成有用于将其内部空间分割成两个对称放置区且竖直布置的中板,所述中板的两侧均对称安装有用于辅助平衡车辆配重的副配重块,所述副配重块的两侧对称开设并形成有用于吊装的货叉槽,该货叉槽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吊装板,所述副配重块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定位槽,该定位槽内安装有定位件。

所述货叉槽水平设置在副配重块的两侧上部。

所述定位槽设置有三个,分别为开设在副配重块上部中心位置的定位槽一以及开设在副配重块两侧下部且关于副配重块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的定位槽二,所述定位槽一和定位槽二内均安装有定位件,该定位件上形成有沿着副配重块宽度方向开设的螺纹孔。

所述吊装板上开设有吊装孔。

所述中板上开设有用于两个所述副配重块相互固定的孔洞,该孔洞分别包括有位于定位槽一所在适配区域范围内开设的孔洞三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定位槽二所在适配区域范围内开设的孔洞一和孔洞二。

所述货叉槽与吊装板之间形成有用于辅助吊装的吊装面。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池仓内设置副平衡重,使得电池仓形成具有辅助配重的载荷系统,在车辆整体结构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实现了车辆载荷增加的效果,同时为了适配电池仓的内部结构而设计的副配重块可实现叉车对其快速安装的作用,提高了副配重块的安装效率,简化了安装步骤,且该种副平衡重系统不占用电池仓内主体结构,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仓外壳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配重块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配重块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池仓立体结构图。

图中:1电池仓外壳、2中板、3电池仓、4孔洞一、5孔洞二、6孔洞三、7副配重块、71定位槽一、72定位槽二、73定位件、74螺纹孔、75货叉槽、76吊装板、761吊装孔、77吊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的一种叉车用副平衡重系统,包括有用于放置车辆电池的电池仓外壳1,所述电池仓外壳1的中心部形成有用于将其内部空间分割成两个对称放置区且竖直布置的中板2,且在中板2的两侧均对称安装有用于辅助平衡车辆配重的副配重块7,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适配并安装副配重块7,本实施例采用将中板2上开设具有通孔结构的孔洞一4、孔洞二5和孔洞三6,下面针对副配重块7、中板2以及安装方法做详细说明。

所述的副配重块7在应用到车体内部载荷时一般吨位需要在2吨左右,为了便于在电池仓3内快速定位安装,将所述副配重块7的两侧对称开设并形成有用于吊装的货叉槽75,所述的货叉槽75可通过叉车将其运送至电池仓3内,同时货叉槽7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吊装板76,该吊装板76上开设有吊装孔761,当副配重块7需要进行涂装时,可通过钩子吊起并进行电泳,所述副配重块7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定位槽,该定位槽内安装有定位件73,同时定位件73内形成有螺纹孔74,用于两个副配重块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优选定位槽设置有三个,分别为开设在副配重块7上部中心位置的定位槽一71以及开设在副配重块7两侧下部且关于副配重块7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的定位槽二72,具体安装该副配重块7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叉车货叉插入货叉槽75内,将其中一块副配重块7吊装至电池仓3内;

步骤二:使用吊装绳栓紧货叉槽75外侧部的吊装面77,利用吊装绳从电池仓3的筋板空隙处将副平衡重7吊起,并辅助叉车将副配重块7放置到贴合中板2处的位置,通过货叉和吊装绳的协同使用可使得副配重块7实现精准放置;

步骤三:在吊装绳移位前,通过螺栓将副配重块7固定连接在中板2上,在所述副配重块7的背面上开设有螺纹孔,以及在中板2上开设有配对该螺纹孔所在位置的通孔,通过螺栓将中板2与副配重块7固定连接,固定一侧的副配重块7可防止其在后续安装过程中发生副配重块7倾倒的可能性,避免了人员伤害的可能性;

步骤四:将另一块副配重块7吊装至另一个对称设置的电池仓3内,并通过叉车和吊装绳的协同使用实现精准定位;

步骤五:使用螺栓穿过两个所述的副配重块7,并通过螺母将其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所述的副配重块7上的螺纹孔74均对应设置,用于该螺栓对穿副配重块7并将其固定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所开设的孔洞分别包括有位于定位槽一71所在适配区域范围内开设的孔洞三6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定位槽二72所在适配区域范围内开设的孔洞一4和孔洞二5,所开设的孔洞位置仅仅用于防止两个副配重块7安装时所连接的螺栓发生干涉,同时并不限定孔洞开设位置以及位于副配重块7上定位槽的开设位置,本实施例所述的孔洞和定位槽仅用于其所在空间位置的适配,起到固定连接两个副配重块7的作用。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叉车用副平衡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用于放置车辆电池的电池仓外壳(1),所述电池仓外壳(1)的中心部形成有用于将其内部空间分割成两个对称放置区且竖直布置的中板(2),所述中板(2)的两侧均对称安装有用于辅助平衡车辆配重的副配重块(7),所述副配重块(7)的两侧对称开设并形成有用于吊装的货叉槽(75),该货叉槽(7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吊装板(76),所述副配重块(7)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定位槽,该定位槽内安装有定位件(7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用副平衡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货叉槽(75)水平设置在副配重块(7)的两侧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用副平衡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设置有三个,分别为开设在副配重块(7)上部中心位置的定位槽一(71)以及开设在副配重块(7)两侧下部且关于副配重块(7)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的定位槽二(72),所述定位槽一(71)和定位槽二(72)内均安装有定位件(73),该定位件(73)上形成有沿着副配重块(7)宽度方向开设的螺纹孔(7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用副平衡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板(76)上开设有吊装孔(76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叉车用副平衡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2)上开设有用于两个所述副配重块(7)相互固定的孔洞,该孔洞分别包括有位于定位槽一(71)所在适配区域范围内开设的孔洞三(6)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定位槽二(72)所在适配区域范围内开设的孔洞一(4)和孔洞二(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用副平衡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货叉槽(75)与吊装板(76)之间形成有用于辅助吊装的吊装面(7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叉车用副平衡重系统,包括有用于放置车辆电池的电池仓外壳,所述电池仓外壳的中心部形成有用于将其内部空间分割成两个对称放置区且竖直布置的中板,所述中板的两侧均对称安装有用于辅助平衡车辆配重的副配重块,所述副配重块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定位槽,该定位槽内安装有定位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池仓内设置副平衡重,使得电池仓形成具有辅助配重的载荷系统,在车辆整体结构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实现了车辆载荷增加的效果,同时为了适配电池仓的内部结构而设计的副配重块可实现叉车对其快速安装的作用,提高了副配重块的安装效率,简化了安装步骤,且该种副平衡重系统不占用电池仓内主体结构,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陈仕胜;田原;赵红生;陶立勇;漆建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5
技术公布日:2020.09.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