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绕包后自动定位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1433发布日期:2020-09-18 19:3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材绕包后自动定位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板材传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材绕包后自动定位生产线。



背景技术:

板材在批量运输时需要将板材进行打包,其中一种打包的方式使利用绕包机将包装缠绕在板材上,对板材进行固定。板材在绕包机固定后在传送辊上传送,当运行至起吊架中部时,需要将传输辊停止,在利用起吊架将板材吊起。

现有的操作方式是一人在绕包机前操作绕包机,一人在后面等待板材在传送辊上传送至预定位置(起吊架的中部),在将传送辊停止,将起吊架固定在板材底部进行起吊,需要两个人同时操作,浪费了人力,且肉眼观察板材的位置,板材位置判断不准确,使起吊架起吊时,板材位置发生偏移,使板材在吊起的空中发生晃动,给操作人员带来了危险,为此往往需要人力挪动板材,使其处于起吊架中部,但这样严重浪费了人力,给工厂带了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材绕包后自动定位生产线,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设备中存在的板材位置难以精确确定、浪费人力、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板材绕包后自动定位生产线,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传送辊和起吊架,板材经过绕包固定后,在传送辊传送至起吊架中部,并由起吊架板材吊起;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调节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机架左右两侧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机架上调节支撑杆和通过铰接座铰接在调节支撑杆端部的调节转板;两侧的调节转板对称倾斜设置在传送辊上方形成了前宽后窄的八字形的调节通道;所述的调节支撑杆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支撑杆和弹性组件,所述固定支撑杆和弹性组件均设置在机架和调节转板之间并分别从前后两侧对调节转板进行支撑;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任一侧调节转板的背面的弧形触板、与弧形触板对应的触点和延时开关,当板材的前端通过调节通道后,触点会与触板接触,并触发延时开关延时控制传送辊的运行,且当传送辊停止时,板材处于起吊架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撑杆和调节支撑杆均可伸缩的伸缩杆。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包括套管、套杆和贯穿在套管和套杆之间的固定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组件为高强弹簧。

进一步的,两侧的铰接座之间的调节通道间隙与板材宽度相等,从而使所述板材的前端通过调节通道时,调节转板与板材的保持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支撑杆和调节支撑杆平行设置在机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机架上设置有调节机构和控制机构,能够精准的确定板材的位置,当板材位置发生偏移时,能够通过调节转板将其调整指定位置,无须人为干涉即可自动调整板材的水平和横向位置,使用方便,节省了人力。

同时当板材运行至起吊架中部后,能够自动将传送辊停止,无须人为控制,同时当起吊架将板材起吊后,传送辊能够自动运行,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调节通道的间隙可调,使用于不同尺寸的板材,使用方便,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运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起吊状态图。

图4为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为:1为机架,2为调节支撑杆,3为铰接座,4为固定支撑杆,5为高强弹簧,6为弧形触板,7为触点,8为调节转板,9为板材,10为延时开关,11为传送辊,套管12,套管13,固定螺栓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板材绕包后自动定位生产线,针对原有的设备中存在的板材位置难以精确确定、浪费人力、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材绕包后自动定位生产线,如图1所示,该装备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传送辊11和起吊架,板材经过绕包固定后,在传送辊11传送至起吊架中部,并由起吊架板材9吊起;但是板材9在传送辊11上的位置确定困难,在放置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偏移,为此在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调节机构和控制机构,用于定位和调节板材在传送辊9上的位置。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机架1左右两侧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机架上调节支撑杆2和通过铰接座3铰接在调节支撑杆2外端部的调节转板8;调节转板8的背面铰接在调节支撑杆2的端部,从而可以铰接座为中心转动,相当于跷跷板,且所述调节转板设置在传送辊11上方。

为了使其具有调节功能,在两侧的调节转板8对称倾斜设置形成了前宽后窄的八字形的调节通道;所述的调节支撑杆2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支撑杆4和弹性组件;所述固定支撑杆4的一端固定在机架1的前端,另一端顶触在调节转板8背面;所述弹性组件为高强弹簧5,所述高强弹簧5的上端固定在调节转板的背面,高强弹簧5的下端固定在机架1上;从而在调节转板8的前端设置了支撑,由于后端高强弹簧5将调节转板8的后端顶起,使调节转板8的前端压触在固定支撑杆4的上端,且所述固定支撑杆4和调节支撑杆2相互平行且垂直与机架设置。

运行时,板材经前端进入调节通道,调节通道呈八字形,前端开阔,板材容易进入调节通道,假如板材位置不在正中心,板材9的前端会顶在调节转板8的侧边,此时,由于固定支撑杆4和调节支撑杆2两点的支撑,调节转板形成了支撑面,进而驱使板材以调节转板8的内侧面为依靠边向中心移动,当板材9的前端进入两个铰接座3之间时,调节转板8会以铰接座3为中心转动,使调节转板8的前端会翘起,后端向下压缩高强弹簧5,此时板材就被调整到起吊架居住的位置。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任一侧调节转板的背面的弧形触板6、与弧形触板6对应的触点7和延时开关10,当板材的前端通过两个铰接座3之间时,弧形触板6会慢慢以铰接座为中心转动,当板材完全调节通道后,触点7会与弧形触板7接触,并触发延时开关,延时控制传送辊的停止运行,延时开关接收到信号时,会延时t秒将传送辊停止,传送辊的运动速度为v,如图3所示,从而板材9会向调节转板8的前端伸出一端距离s,s=vt,且板材的两端均伸出调节通道外,伸出端用于将起吊架放置在板材9的底部,且当传送辊11停止时,板材9处于起吊架的中部,从而达到当板材9到达预定位置后停止的目的。

同时当板材起吊后,板材9会脱离调节通道,此时,板材9会脱离调节转板8,由于高强弹簧5的弹力,会时触点与弧形触板脱离,延时开关10断开,调节转板恢复原状,传送辊11继续运行,进入下一个循环。

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铰接座的位置进一步限定。

如图1所示,两侧的铰接座3之间的调节通道间隙与板材9宽度相等,从而使所述板材9的前端通过调节通道时,调节转板8与板材9的保持平行,且可以从两侧对板材9进行调整,无论板材9从那一侧发生偏移,都可以进行调节,具体方式参看实施例1,从而确保板材9始终处于中部,且当板材9通过两个铰接座之间时,板材9与调节通道会贴合,当完全通过调节通道后,调节转板8会与板材9的侧面保持平行,起到进一步支撑定位的目的。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所述的固定支撑杆4和调节支撑杆2均可伸缩的伸缩杆。

从而,通过调节固定支撑杆4和调节支撑杆2的相应长度,不仅可以调节八字形通道的角度,同时还可以对应调节两侧铰接座3的间距,从而可以对不同宽度的板材9进行精确的调节和控制。

所述的伸缩杆可以为电动液压杆或者包括套管12、套杆13和贯穿在套管和套杆之间的固定螺栓14,所述套杆为实心的钢杆,以保证其支撑强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