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盒自动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76328发布日期:2020-11-03 23:32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殖盒自动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养殖盒自动输送装置,属于黑水虻养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黑水虻是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因其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容易管理、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可被用来进行资源化利用,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处理鸡粪、猪粪及餐厨垃圾等废弃物方面。有研究表明,经过黑水虻处理过的畜类留下的粪便,其存在有害菌的含量和种类明显下降,并且污染物中存在的有机质的含量与黑水虻减少废弃物地指数成正比。而且,经过黑水虻处理过的粪便质地会变得松软,没有臭味,可以当有机肥进行使用。所以,黑水虻能够处理有机物垃圾,同时使它们变废为宝,再次进行利用,实现了资源的可循环利用,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条途径。

目前,黑水虻的养殖技术多通过人工途径实施,包括幼虫的饲养和收集、预蛹加工、羽化孵化和成虫饲养、繁殖等,上述各工序间的流转均通过人工搬运和输送养殖盒实现,人工成本较高,严重影响生产效率;此外,夏季人工搬运时,养殖盒中生活垃圾等散发的氨气等恶臭味易使人不适;且搬运过程难免引发养殖盒掉落,造成虫、料散落,脏污地面,引起二次污染。因此,如何设计或研发一种适用于养殖盒的自动输送装置,实现黑水虻养殖盒的自动化上、下料,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养殖盒自动输送装置,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平移辊筒线实现自动化控制,操作便捷,使得养殖盒的输送效率大幅提高,解决了人工搬运和输送养殖盒的技术问题,自动化程度高,节约了人工且输送效率高,实用性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养殖盒自动输送装置,包括承载养殖盒的承载台和输送养殖盒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的下料端与后道工序的进料口相接;所述输送机构为自驱动的平移辊筒线,所述平移辊筒线的进料口设置有控制所述平移辊筒线运转的启动传感器,所述平移辊筒线的出料口下方设有用于下料养殖盒的顶升移栽机,所述顶升移栽机的下料端处固设有感应养殖盒并控制所述平移辊筒线停止运转的光感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平移辊筒线包括流转支架,以及平行排设在所述流转支架上的多个动力辊筒。

进一步地,各所述动力辊筒等间距固设在所述流转支架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辊筒为圆柱形辊筒。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形辊筒的外部包覆有增大摩擦的包胶。

进一步地,所述启动传感器为光感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光感传感器为红外线传感器或紫外光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养殖盒自动输送装置,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平移辊筒线实现自动化控制,操作便捷,使得养殖盒的输送效率大幅提高,解决了人工搬运和输送养殖盒的技术问题,自动化程度高,节约了人工且输送效率高,实用性佳。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输送机构下料端的俯视图;

其中:10、承载台;20、平移辊筒线;21、启动传感器;22、顶升移栽机;23、光感传感器;24、流转支架;25、动力辊筒;26、动力辊筒中心杆;30、养殖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下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说明,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构成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养殖盒自动输送装置,用于输送承装有黑水虻幼虫的养殖盒30,如图1所示,该输送装置包括承载台10和用于自动输送养殖盒的输送机构,所述承载台10用于临时承载待输送的养殖盒30,所述输送机构的下料端与后道工序的进料口(图中未示出)相接。

图1中示出,所述输送机构为自驱动的平移辊筒线20,所述平移辊筒线20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所述平移辊筒线20开始运转的启动传感器21,进一步地,所述启动传感器21为光感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当工作人员施加推力于承载台10上的养殖盒30时,养殖盒30在推力作用下进入平移辊筒线20的进料口,若启动传感器21为光感传感器,因养殖盒30的进料导致光感传感器发出的光线被遮挡,从而触发平移辊筒线20开始运转;若启动传感器21为压力传感器,因养殖盒30的进料导致平移辊筒线20上的压力突增,压力传感器感应后从而触发平移辊筒线20开始运转。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平移辊筒线20包括流转支架24,以及平行排列设置在所述流转支架24上的多个动力辊筒25,各所述动力辊筒25等间距固定设置在所述流转支架24的顶部内侧。进一步地,各所述动力辊筒中心杆26的两端通过焊接、栓接等方式卡接设置在流转支架24上,且各动力辊筒25构成的养殖盒支撑面低于流转支架24的顶部平面,即流转支架24的侧壁起到挡板作用,可防止养殖盒30在平移辊筒线20上输送时跌落。

进一步地,图1和图2中均示出,所述动力辊筒25为圆柱形辊筒。进一步地,所述圆柱形辊筒的外部包覆有包胶,便于增大动力辊筒25与养殖盒30的接触摩擦,保证平稳输送。

如图1和2所示,所述平移辊筒线20的出料口下方设置有顶升移栽机22,所述顶升移栽机22用于养殖盒30的自动下料,所述顶升移栽机22可改变平移辊筒线20上传输的养殖盒30的输送方向。

图1中示出,所述顶升移栽机22的下料端处固定设置有用于感应养殖盒30并控制所述平移辊筒线20停止运转的光感传感器23,当养殖盒30被输送至所述平移辊筒线20的下料端处时,光感传感器23发出的光线被养殖盒30遮挡,因而触发平移辊筒线20停止运转(此时,养殖盒30与后道工序的进料口位置相对应),并触发顶升移栽机22启动,将该养殖盒30顶升起并移栽至后道工序的进料口处,从而完成养殖盒30的下料。所述顶升移栽机22的移栽方向与所述平移辊筒线20的输送方向相垂直。

进一步地,根据现场的养殖盒下料需求,可在所述平移辊筒线20上的各下料端处设置多个顶升移栽机22,实现养殖盒30的多处下料,提高下料效率。

上述养殖盒30下料后,因光感传感器23的光线无遮挡,此时,工作人员继续在承载台10和输送机构的上料端继续上料养殖盒,所述平移辊筒线20继续启动并输送下一养殖盒,如此循环往复,实现了养殖盒自动化输送,大力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输送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养殖盒自动输送装置,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平移辊筒线实现自动化控制,操作便捷,使得养殖盒的输送效率大幅提高,解决了人工搬运和输送养殖盒的技术问题,自动化程度高,节约了人工且输送效率高,实用性佳。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因此,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在权利要求中,单词“包括”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数据或步骤。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