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气孔编织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24050发布日期:2020-10-02 09:11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气孔编织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气孔编织袋。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用于装载粉体并运输的包装袋大多采用纸袋,但大量生产纸袋容易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破坏,且纸袋的成本较高。目前,有研究编织袋作为装载粉体运输的包装袋,但是采用编织袋装入粉体并封装后容易在搬运或运输过程中爆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爆、防摔微气孔编织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微气孔编织袋,包括由经向扁丝和纬向扁丝交错编织而成的袋体,所述袋体的一端至所述袋体的另一端依次分成第一缝合区、打孔区和第二缝合区,所述第一缝合区缝合有第一封口缝纫线,所述打孔区开设有多个针孔。

优选的,所述打孔区的针孔数量为56-80个/cm2,每个所述针孔的孔径为0.4-0.6mm。

优选的,所述经向扁丝的宽度和纬向扁丝的宽度之比为1.8-2.1:2.8-3.2。

优选的,所述微气孔编织袋还包括用于缝合第二缝合区的第二封口缝纫线。

优选的,所述微气孔编织袋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缝合区连接的易拉条,所述易拉条的长度大于所述袋体的宽度,所述易拉条的至少一端伸出所述袋体。

优选的,所述易拉条的宽度为2-4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微气孔编织袋,在第一缝合区缝合第一封口缝纫线使袋体的一端封口,即可从袋体的另一端装入粉体,在打孔区开设多个针孔使封装粉体后的微气孔编织袋平衡内外气压,避免由于封装后微气孔编织袋内部留有空气而在搬运或运输过程中破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袋体封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经向扁丝;2、纬向扁丝;3、袋体;4、第一缝合区;5、打孔区;6、第二缝合区;7、第一封口缝纫线;8、针孔;9、第二封口缝纫线;10、易拉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微气孔编织袋,包括由经向扁丝1和纬向扁丝2交错编织而成的袋体3,所述袋体3的一端至所述袋体3的另一端依次分成第一缝合区4、打孔区5和第二缝合区6,所述第一缝合区4缝合有第一封口缝纫线7,所述打孔区5开设有多个针孔8,所述针孔8为微气孔。

该微气孔编织袋在第一缝合区4缝合第一封口缝纫线7使袋体3的一端封口,即可从袋体3的另一端(即袋体3靠近第二缝合区6的一端)装入粉体,当粉体装袋后,第二缝合区6需要经由第二封口缝纫线9封口,在打孔区5开设多个针孔8使封装粉体后的微气孔编织袋平衡内外气压,避免由于封装后微气孔编织袋内部留有空气而在搬运或运输过程中破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缝合区4和第二缝合区6均没有开设针孔8,由于所述第一缝合区4和第二缝合区6在封口过程中缝线穿孔,部分经向扁丝1和部分纬向扁丝2由于缝线穿孔而被打穿,若再在所述第一缝合区4和第二缝合区6开设针孔8,将增大在所述第一缝合区4和第二缝合区6中经向扁丝1和纬向扁丝2的局部受力,容易导致微气孔编织袋在摔包测试时在所述第一缝合区4和第二缝合区6破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打孔区5的针孔8数量为56-80个/cm2,每个所述针孔8的孔径为0.4-0.6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所述针孔8布满所述打孔区5,既能让微气孔编织袋受压情况下迅速排气,又能避免封装粉体后的微气孔编织袋出现喷粉或漏风现象。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效果,优选的,所述打孔区5的针孔8数量为60个/cm2,每个所述针孔8的孔径为0.6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经向扁丝1的宽度和纬向扁丝2的宽度之比为1.8-2.1:2.8-3.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减少经向扁丝1在第一缝合区4和第二缝合区6封口过程中被缝线穿孔打穿的根数,增加经向扁丝1在单位面积的根数,从而提高微气孔编织袋的受力性能和防摔能力;另一方面,减少纬向扁丝2在单位面积的根数,减少了单位面积内纬向扁丝2的编织根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优选的,所述经向扁丝1的宽度为1.8-2.1mm,所述纬向扁丝2的宽度为2.8-3.2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经向扁丝1的宽度为1.9mm,所述纬向扁丝2的宽度为3.0mm。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气孔编织袋还包括用于缝合第二缝合区6的第二封口缝纫线9。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粉体装入袋体3后采用第二封口缝纫线9缝合第二缝合区6,使所述袋体3的另一端封口,结构简单。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如图4所示,所述微气孔编织袋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缝合区4连接的易拉条10,所述易拉条10的长度大于所述袋体3的宽度,所述易拉条10的至少一端伸出所述袋体3。所述易拉条10通过所述第一封口缝纫线7与所述第一缝合区4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易拉条10便于开启所述微气孔编织袋,使用时向外拉动易拉条10,所述第一封口缝纫线7直接被拉开,从而打开微气孔编织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体地,所述易拉条10呈矩形,所述易拉条10的长边中线与所述袋体3的边沿对齐,然后折叠易拉条10使易拉条10的两条长边对称,此时,所述易拉条10和第一缝合区4通过所述第一封口缝纫线7缝合成一体,便于人手拉动所述易拉条10,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易拉条10的一端伸出所述袋体3,节省材料;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易拉条10的两端均伸出所述袋体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易拉条10的宽度为2-4c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所述易拉条10有足够的宽度缝合所述第一封口缝纫线7。为了使所述易拉条10所发挥的作用最佳,所述易拉条10的宽度为3cm。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微气孔编织袋,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经向扁丝和纬向扁丝交错编织而成的袋体,所述袋体的一端至所述袋体的另一端依次分成第一缝合区、打孔区和第二缝合区,所述第一缝合区缝合有第一封口缝纫线,所述打孔区开设有多个针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气孔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区的针孔数量为56-80个/cm2,每个所述针孔的孔径为0.4-0.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气孔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经向扁丝的宽度和纬向扁丝的宽度之比为1.8-2.1:2.8-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气孔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气孔编织袋还包括用于缝合第二缝合区的第二封口缝纫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气孔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气孔编织袋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缝合区连接的易拉条,所述易拉条的长度大于所述袋体的宽度,所述易拉条的至少一端伸出所述袋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气孔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拉条的宽度为2-4c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气孔编织袋,包括由经向扁丝和纬向扁丝交错编织而成的袋体,所述袋体的一端至所述袋体的另一端依次分成第一缝合区、打孔区和第二缝合区,所述第一缝合区缝合有第一封口缝纫线,所述打孔区开设有多个针孔。在第一缝合区缝合第一封口缝纫线使袋体的一端封口,即可从袋体的另一端装入粉体,在打孔区开设多个针孔使封装粉体后的微气孔编织袋平衡内外气压,避免由于封装后微气孔编织袋内部留有空气而在搬运或运输过程中破包。

技术研发人员:李司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长盈塑料编织包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10.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