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68306发布日期:2021-01-15 14:08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用于升降机构的作业平台,大多与升降机构最上端的升降臂紧固,仅能够随升降机构的升降改变其作业平台的施工位置,无法使得作业平台相对于升降机构进行施工位置的调整,继而给作业平台的施工带来一定的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不仅能够通过主升降装置方便的实现作业平台的升降,而且还能够通过副升降装置的设置,使得作业平台相对与主升降装置进行位置调整,继而满足多种施工需求。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升降装置,包括:

主升降装置,包括架设于安装台的支撑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滑动配合的升降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升降组件沿所述支撑组件高度方向往返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依次滑动配合的多个升降臂,以及设置于多个所述升降臂顶部的多个链条组件;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与所述支撑组件相邻的一所述升降臂向上运动时,剩余所述升降臂分别在多个所述链条组件的作用下同步展开;

副升降装置,所述副升降装置包括与相邻所述升降臂滑动配合的副升降臂、与所述副升降臂滑动配合的作业平台、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作业平台沿所述副升降臂长度方向往返滑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副升降臂的下端与相邻所述链条组件中链条的一端相连接。

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竖直紧固于所述安装台的支撑臂、架设于所述支撑臂两端的轴承座、设置于两所述轴承座之间的丝杆、设置于所述丝杆两侧的导杆、以及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且沿所述导杆长度方向往返滑动设置的驱动块。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臂下端的第一电机,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连接的第一减速器,所述第一减速器与所述丝杆的一端相连接。

其中,所述升降臂包括第一升降臂、沿所述第一升降臂长度方向往返滑动设置的第二升降臂、以及沿所述第二升降臂长度方向滑动设置的第三升降臂。

其中,所述链条组件包括枢接于所述第一升降臂的第一链条组件、枢接于所述第二升降臂的第二链条组件、以及枢接于所述第三升降臂的第三链条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链条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臂顶部的第一链轮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一链轮相啮合的第一链条;所述第二链条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臂顶部的第二链轮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二链轮相啮合的第二链条;所述第三链条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升降臂顶部的第三链轮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三链轮相啮合的第三链条。

其中,所述第一升降臂的下底面与所述驱动块紧固;所述第一链条的一端与所述支撑臂紧固,所述第一链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臂的下底面紧固;所述第二链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臂紧固,所述第二链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升降臂的下底面紧固;所述第三链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臂紧固,所述第三链条的另一端与所述副升降臂的下底面紧固。

其中,所述第一链轮组件、所述第二链轮组件及所述第三链轮组件均包括固定轴,以及与所述固定轴同轴转动连接的链轮。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副升降臂下端的第二电机、枢接于所述副升降臂上端的从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从动轮之间的同步带、以及沿所述副升降臂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且与所述同步带紧固的所述作业平台。

其中,所述安装台设置为牵引运输车,所述牵引运输车包括车体、设置于所述车体外围的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车体用于检测所述车体平衡的多个传感器、以及与多个所述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支撑机构收展及升降的电控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包括主升降装置和副升降装置,主升降装置包括架设于安装台的支撑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滑动配合的升降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升降组件沿所述支撑组件高度方向往返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依次滑动配合的多个升降臂,以及设置于多个所述升降臂顶部的多个链条组件;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与所述支撑组件相邻的一所述升降臂向上运动时,剩余所述升降臂分别在多个所述链条组件的作用下同步展开;所述副升降装置包括与相邻所述升降臂滑动配合的副升降臂、与所述副升降臂滑动配合的作业平台、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作业平台沿所述副升降臂长度方向往返滑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副升降臂的下端与相邻所述链条组件中链条的一端相连接。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升降装置,在第一驱动组件的作用下,驱使升降组件中的多个升降臂同步展开,继而驱使副升降装置上升或下降,同时还能够通过副升降装置调整作业平台的位置,使得作业平台相对于升降组件进行位置改变,以此满足多种施工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升降装置的轴测图。

图2是图1中支撑臂、第一升降臂及第二支撑臂半展开状态下的轴测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支撑组件的轴测图。

图5是图1中升降装置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升降装置收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结合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包括主升降装置1和副升降装置2,具体的,主升降装置1包括架设于安装台的支撑组件11、与所述支撑组件11滑动配合的升降组件1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升降组件12沿所述支撑组件11高度方向往返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13;所述升降组件12包括依次滑动配合的多个升降臂,以及用于相邻所述升降臂同步展开或依次收起的多个链条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11相邻的所述链条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11紧固。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多个链条组件分别安装于多个升降臂的顶部,链条组件中链条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升降臂,或升降臂和支撑组件11相连接,以此使得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与所述支撑组件相邻的一所述升降臂向上运动时,剩余所述升降臂分别在多个所述链条组件的作用下同步展开。

进一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支撑组件11包括竖直紧固于所述安装台的支撑臂111、架设于所述支撑臂111两端的轴承座112、设置于两所述轴承座112之间的丝杆113、设置于所述丝杆113两侧的导杆114、以及与所述丝杆113螺纹连接且沿所述导杆114长度方向往返滑动设置的驱动块115,以此通过丝杆113的转动驱动驱动块115沿丝杆113长度方向往返运动。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驱动块115与支撑臂111相邻的升降臂的下底面紧固,当驱动块115沿丝杆向上运动时,即可驱动相邻的升降臂向上运动,继而通过链条组件带动剩余升降臂同步展开。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用于驱动丝杆113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13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臂111下端的第一电机131,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机131相连接的第一减速器132,所述第一减速器132与所述丝杆113的一端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副升降装置2与远离所述支撑组件11一侧的所述升降臂滑动连接,所述副升降装置2包括与相邻所述升降臂滑动配合的副升降臂21、与所述副升降臂21滑动配合的作业平台2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作业平台22沿所述副升降臂21长度方向往返滑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副升降臂21下端的第二电机23、枢接于所述副升降臂21上端的从动轮24、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23与所述从动轮24之间的同步带25、以及沿所述副升降臂21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且与所述同步带25紧固的所述作业平台22。以此结构设计,能够使得作业平台22沿副升降臂21高度方向上下运动,由于副升降臂21又随升降组件12升降,因此,当升降组件12展开预定高度后,即可通过第二电机23驱动作业平台22上下运动,以此使得作业平台22在升降组件12的不同高度下进行位置调整,以此满足不同施工需求。

更进一步具体的,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升降臂包括第一升降臂121、沿所述第一升降臂121长度方向往返滑动设置的第二升降臂122、以及沿所述第二升降臂122长度方向滑动设置的第三升降臂123,为了便于上述第一升降臂121、第二升降臂122及第三升降臂123之间的装配和连接,第一升降臂121、第二升降臂122及第三升降臂123均沿长度一体设置有用于彼此相互滑动的长槽,作为优选,第一升降臂121、第二升降臂122及第三升降臂123可采用铝挤模一体挤出成型。

为了驱使上述第一升降臂121、第二升降臂122及第三升降臂123同步展开或收起,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链条组件包括枢接于所述第一升降臂121的第一链条组件124、枢接于所述第二升降臂122的第二链条组件125、以及枢接于所述第三升降臂123的第三链条组件126。

具体的,所述第一链条组件124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臂121顶部的第一链轮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一链轮相啮合的第一链条1241;所述第二链条组件125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臂122顶部的第二链轮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二链轮相啮合的第二链条1251;所述第三链条组件126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升降臂123顶部的第三链轮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三链轮相啮合的第三链条126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链轮组件、所述第二链轮组件及所述第三链轮组件均包括固定轴,以及与所述固定轴同轴转动连接的链轮。

更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上述第一升降臂121、第二升降臂122及第三升降臂123能够同步展开或收起,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升降臂121的下底面与所述驱动块115紧固;所述第一链条124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臂111紧固,所述第一链条124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臂122的下底面紧固;所述第二链条125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臂121紧固,所述第二链条125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升降臂123的下底面紧固;所述第三链条126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臂122紧固,所述第三链条1261的另一端与所述副升降臂21的下底面紧固。

为了进一步的方便第二链条1251和第三链条1261的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链条125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臂121顶部的固定轴紧固,所述第三链条126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臂122顶部的固定轴紧固。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升降组件12,当第一电机131驱动丝杆113正向转动时,驱动块115在丝杆113的作用下驱使第一升降臂121沿支撑臂111高度方向向上运动,此时第二升降臂122在第一链条1241的作用下带动第二升降臂122向上运动,同理,第三升降臂123在第二链条1251作用下向上运动,副升降臂21在第三链条1261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以此使得第一升降臂121、第二升降臂122及第三升降臂123依次向上展开;反之,当第一电机131驱动丝杆113反向转动时,驱动块115在丝杆113的作用下驱使第一升降臂121向下运动时,受重力作用,第二升降臂122、第三升降臂123及副升降臂21依次下降收起。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副升降臂21的一侧沿高度方向滑动设置有可升降的作业平台22,依此使得作业平台22在升降组件12的不同升降高度内灵活的运动,继而给作业平台的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第一电机131的频繁启动,有效降低第一电机131的功耗。需要补充说明的,本实施例中的升降组件12不局限于上述第一升降臂121、第二升降臂122、及第三升降臂123,可根据施工需要及其可靠性要求拓展。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安装台设置为牵引运输车,所述牵引运输车包括车体31、设置于所述车体31外围的支撑机构32、设置于所述车体31用于检测所述车体31平衡的多个传感器、以及与多个所述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支撑机构32收展及升降的电控装置。作为进一步优选,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机构32包括与车体31水平转动连接的收展臂321,以及垂直设置于收展臂321一端的可升降的支撑件322,收展臂321和支撑件322均通过电机驱动,实现其收展及上下运动。以此能够方便灵活的实现车体31平衡性的自动调整,继而为上述升降装置和副升降装置2的稳定工作提供较好的支撑。有关牵引运输车的具体结构设计,以及电控设计,相关技术中已经公开,在此不做具体赘述。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