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起重机起升钢丝绳防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47827发布日期:2020-12-29 09:48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装箱起重机起升钢丝绳防摇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装箱起重机起升钢丝绳防摇系统。



背景技术:

集装箱起重机是一种港口机械,指堆货区用的桥式搬运设备。

集装箱起重机在起吊或卸载集装箱时采用起重机起升钢丝绳系统,起重机起升钢丝绳系统通常包括起升钢丝绳卷筒、吊具上架,起升钢丝绳卷筒上缠绕有钢丝绳,钢丝绳的端部与吊具上架连接;使用时吊具上架和吊具连接集装箱,起升钢丝绳卷筒转动实现钢丝绳的缠绕或松开,进而实现集装箱的上升或下降。

但是目前的起重机当大车或小车行走起制动时,由于惯性作用,吊具携带集装箱容易出现摆晃,从而造成堆货定位不准确,司机在对箱过程中耗时较多,导致装卸速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装箱起重机起升钢丝绳防摇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装箱起重机起升钢丝绳防摇系统,包括小车架以及位于小车架下方的吊具上架;

所述吊具上架上表面的四端各设置有一个连接支座,所述连接支座包括与吊具上架相连的移动支座,所述移动支座的上部设置有t型架,所述t型架的上部两端对称设置钢丝绳连接头;所述移动支座的顶部与t型架的底部进行铰接连接;所述t型架的两端底部与移动支座之间设置有弹簧阻尼机构;

所述吊具上架左、右两端t型架上两个钢丝绳连接头沿前后方向分布,所述吊具上架前、后两端t型架上两个钢丝绳连接头沿左右方向分布;

每个钢丝绳连接头上均连接有一条钢丝绳,每根钢丝绳的另一端向上越过各自的起升滑轮后缠绕在起升卷筒上;所述起升滑轮、起升卷筒均设置在小车架上;

所述t型架处于水平时,每个t型架上两个钢丝绳连接头与各自相应起升滑轮之间的两根钢丝绳形成等腰梯形的两条腰;相对的两个t型架上钢丝绳所处于的两个等腰梯形对称设置,左、右两端t型架上钢丝绳所处于的等腰梯形与前后方向延伸的铅锤面之间的夹角等于前、后两端t型架上钢丝绳所处于的等腰梯形与左右方向延伸的铅锤面之间的夹角;四个t型架上钢丝绳所处于的四个等腰梯形在t型架处于水平状态时保持全等。

优选的,所述起升卷筒的中心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

与吊具上架左、右两端t型架上钢丝绳相连的起升滑轮的中心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

与吊具上架前后两端t型架上钢丝绳相连的起升滑轮的中心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

所述吊具上架左、右两端t型架上连接的钢丝绳向上依次越过各自的起升滑轮、各自的导向滑轮后缠绕在起升卷筒上;

所述导向滑轮设置在小车架上。

优选的,所述吊具上架前、后两端t型架上左侧钢丝绳连接头连接的钢丝绳以及吊具上架左端t型架上两个钢丝绳连接头连接的钢丝绳在起升卷筒上的缠绕方向一致;

所述吊具上架前、后两端t型架上右侧钢丝绳连接头连接的钢丝绳以及吊具上架右端t型架上两个钢丝绳连接头连接的钢丝绳在起升卷筒上的缠绕方向一致。

优选的,所述弹簧阻尼机构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垫板、底座,所述垫板位于底座的上部;

所述垫板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螺柱,所述螺柱下端穿过底座;所述底座下部的螺柱上设置有调节螺母;

所述垫板与底座之间的螺柱上套有碟形弹簧;

所述底座上部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碟形弹簧的外部;

所述垫板抵在t型架端部,所述底座固定设置在移动支座侧壁上;所述t型架水平时,所述垫板的底部与限位件的顶部之间留有缓冲空间。

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内外套接的环形限位板和矩形限位板;所述环形限位板的外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四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块,所述矩形限位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相应滑块进行滑动配合的滑槽;

所述环形限位板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控制矩形限位板升降的调节机构。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为两个分别位于底座两端的调节气缸;

所述矩形限位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顶升板;

所述调节气缸的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向上与相应的顶升板相连。

优选的,所述吊具上架上设置移动支座的位置处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底部通过铰接轴与吊具上架铰接;

所述吊具上架左、右两端的横梁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吊具上架左、右两端横梁的底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轨;

所述吊具上架前、后两端的横梁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吊具上架前、后两端横梁的底部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滑轨;

所述移动支座底部设置有与相应横梁底部滑轨进行配合的滑块;

所述横梁的一端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端部设置有电机;

所述移动支座内部设置有与丝杆进行螺纹连接的螺母。

优选的,所述起升卷筒设置为一个,所述起升卷筒位于小车架的中部;

所述吊具上架上四个t型架连接的八条钢丝绳在起升卷筒上的缠绕方向一致。

优选的,所述起升卷筒设置为两个且左右平行设置;

所述吊具上架前、后两端t型架上左侧钢丝绳连接头连接的钢丝绳以及吊具上架左端t型架上两个钢丝绳连接头连接的钢丝绳缠绕在左侧的起升卷筒上;

所述吊具上架前、后两端t型架上右侧钢丝绳连接头连接的钢丝绳以及吊具上架右端t型架上两个钢丝绳连接头连接的钢丝绳缠绕在右侧的起升卷筒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集装箱起重机起升钢丝绳防摇系统中钢丝绳的缠绕方式当t型架水平时,在前后左右四个面上形成四个具有稳定运动功能的全等的等腰梯形,梯形的腰就是连接小车架上起升滑轮和吊具上架上钢丝绳连接头之间的钢丝绳,四个等腰梯形在起升卷筒转动过程中保持全等,腰长变化所引起的铅锤方向的高度也一致,从而保证吊具上架四端高度的一致性,实现平稳的上升或下降;当起重机在大车或小车行走起制动时,四个全等的等腰梯形像四个机械手臂一样,通过相互间的几何约束,牢牢锁住吊具上架,可以减小集装箱作业时吊具、吊具上架和集装箱晃动的幅度,缩短每个集装箱堆放或转运的周期,最终达到提高作业效率的目的;而当t型架发生摆动时,由于弹簧阻尼机构的设置,使t型架只能在所允许的缓冲空间内摆动,因此当t型架发生摆动而不处于水平状态时,四个梯形在工程误差范围内可以认定为四个近似的等腰梯形,这四个梯形在起升卷筒转动过程中基本保持全等,因此在工程误差范围内能够实现平稳的上升或下降,同样能够减小集装箱晃动的幅度。

(2)本实用新型集装箱起重机起升钢丝绳防摇系统中移动支座、横梁、丝杆的设置,实现了吊具上架在前后方向的微动平移、左右方向的微动平移以及微动回转功能,从而起到调节吊具上架位置的作用,能够保证装卸集装箱时快速对箱,提高装卸集装箱的作业效率。

(3)本实用新型集装箱起重机起升钢丝绳防摇系统中弹簧阻尼机构的设置,约束了t型架的摆动,从而解决了与t型架连接的两根钢丝绳受力不均衡而引起的t型架大幅度摆动的问题;同时本申请中缓冲空间的设置允许t型架发生适量摆动以适应钢丝绳受力不均衡的情况,防止钢丝绳受力过大造成损伤而影响其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集装箱起重机起升钢丝绳防摇系统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集装箱起重机起升钢丝绳防摇系统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集装箱起重机起升钢丝绳防摇系统中钢丝绳的缠绕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集装箱起重机起升钢丝绳防摇系统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集装箱起重机起升钢丝绳防摇系统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集装箱起重机起升钢丝绳防摇系统中钢丝绳的缠绕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t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弹簧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缓冲空间高度可调时的弹簧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缓冲空间高度可调时的弹簧阻尼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缓冲空间高度可调时的弹簧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12是图11的a-a向剖视图;

其中,

1-小车架,2-吊具上架,3-移动支座,4-t型架,401-钢丝绳连接头,5-钢丝绳,6-起升滑轮,7-起升卷筒,8-导向滑轮,9-横梁,901-铰接轴,10-电机,11-弹簧阻尼机构,1101-垫板,1102-底座,1103-螺柱,1104-调节螺母,1105-碟形弹簧,1106-限位件,1107-缓冲空间,1108-环形限位板,1109-矩形限位板,1110-滑块,1111-滑槽,1112-调节气缸,1113-顶升板。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实用新型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集装箱起重机起升钢丝绳防摇系统,包括小车架1以及位于小车架1下方的吊具上架2;

所述吊具上架2上表面的四端各设置有一个连接支座,如图7所示,所述连接支座包括与吊具上架2相连的移动支座3,所述移动支座3的上部设置有t型架4,所述t型架4的上部两端对称设置钢丝绳连接头401;所述移动支座3的顶部与t型架4的底部进行铰接连接;所述t型架4的两端底部与移动支座3之间设置有弹簧阻尼机构11,弹簧阻尼机构11的设置约束了t型架4的摆动,从而解决了与t型架4连接的两根钢丝绳5受力不均衡时而引起t型架4发生大幅度摆动的问题,而t型架4一旦发生大幅度摆动,将破坏等腰梯形的形成,从而使吊具上架2在大车或小车行走起制动时出现摆晃;

所述吊具上架2左、右两端t型架4上两个钢丝绳连接头401沿前后方向分布,所述吊具上架2前、后两端t型架4上两个钢丝绳连接头401沿左右方向分布;

每个钢丝绳连接头401上均连接有一条钢丝绳5,每根钢丝绳5的另一端向上越过各自的起升滑轮6后缠绕在起升卷筒7上;所述起升滑轮6、起升卷筒7均设置在小车架1上;

所述t型架4处于水平时,每个t型架4上两个钢丝绳连接头401与各自相应起升滑轮6之间的两根钢丝绳5形成等腰梯形的两条腰,即每个t型架4上两个钢丝绳连接头401、与相应钢丝绳连接头401对应的起升滑轮6、钢丝绳连接头401与各自相应起升滑轮6之间的两根钢丝绳5组成等腰梯形;相对的两个t型架4上钢丝绳所处于的两个等腰梯形对称设置,左、右两端t型架4上钢丝绳所处于的等腰梯形与前后方向延伸的铅锤面之间的夹角等于前、后两端t型架4上钢丝绳所处于的等腰梯形与左右方向延伸的铅锤面之间的夹角;四个t型架4上钢丝绳所处于的四个等腰梯形在t型架处于水平状态时保持全等。这样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四个等腰梯形的的腰长变化一致时,腰长变化所引起的铅锤方向的高度也一致,从而保证吊具上架2四端高度的一致性,实现平稳的上升或下降。

在具体安装过程中,左、右两端t型架上钢丝绳所处于的等腰梯形与前后方向延伸的铅锤面之间的夹角和前、后两端t型架上钢丝绳所处于的等腰梯形与左右方向延伸的铅锤面之间的夹角通常设置为0,即左、右两个等腰梯形位于两个前后方向延伸的铅锤面上,前、后两个等腰梯形位于两个左右方向延伸的铅锤面上。

八条钢丝绳5经过这样缠绕后,当t型架4处于水平时,在前后左右四个面上形成四个具有稳定运动功能的全等的等腰梯形,梯形的腰就是连接小车架1上起升滑轮6和吊具上架2上钢丝绳连接头401之间的钢丝绳,四个等腰梯形在起升卷筒7转动过程中保持全等,腰长变化所引起的铅锤方向的高度也一致,从而保证吊具上架2四端高度的一致性,实现平稳的上升或下降;因此,在大车或小车行走起制动时,四个全等的等腰梯形像四个机械手臂一样,通过相互间的几何约束,牢牢锁住吊具上架2,可以减小集装箱作业时吊具、吊具上架2和集装箱晃动的幅度,缩短每个集装箱堆放或转运的周期,最终达到提高作业效率的目的。

而当t型架4发生摆动时,由于弹簧阻尼机构的设置,使t型架4摆动的角度范围处于吊装过程中所允许的缓冲空间117内,因此当t型架4发生摆动而不处于水平状态时,四个梯形在工程误差范围内可以认定为四个近似的等腰梯形,这四个梯形在起升卷筒7转动过程中基本保持全等,因此在工程误差范围内能够实现平稳的上升或下降,同样能够减小集装箱晃动的幅度。

优选的,所述起升卷筒7的中心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

与吊具上架2左、右两端t型架上钢丝绳5相连的起升滑轮6的中心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其中中心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起升滑轮6共有四个,分布于小车架1左右两端的前后两侧;

与吊具上架2前后两端t型架上钢丝绳5相连的起升滑轮6的中心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其中中心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起升滑轮6共有四个,分布于小车架1左右两侧,且位于中心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起升滑轮6的内侧;

所述吊具上架2左、右两端t型架上连接的钢丝绳5向上依次越过各自的起升滑轮6、各自的导向滑轮8后缠绕在起升卷筒7上;其中导向滑轮8共设置有四个,且位于中心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起升滑轮6的内侧;

所述导向滑轮8设置在小车架1上,导向滑轮8的方向设置只要能对钢丝绳5起到导向作用,便于缠绕在起升卷筒7上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1中各个起升滑轮6、各个导向滑轮8的布置如图1-2所示,它们的布置均是为了形成四个全等的等腰梯形,但是各个起升滑轮6、各个导向滑轮8的设置方式不限于图1-2中所展示的这一种方式,只要使钢丝绳的缠绕能实现四个全等的等腰梯形即可。

优选的,所述吊具上架2前、后两端t型架上左侧钢丝绳连接头401连接的钢丝绳5以及吊具上架2左端t型架上两个钢丝绳连接头401连接的钢丝绳5在起升卷筒7上的缠绕方向一致;

所述吊具上架2前、后两端t型架上右侧钢丝绳连接头401连接的钢丝绳5以及吊具上架2右端t型架上两个钢丝绳连接头401连接的钢丝绳5在起升卷筒7上的缠绕方向一致。

优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弹簧阻尼机构11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垫板1101、底座1102,所述垫板1101位于底座1102的上部;

所述垫板1101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螺柱1103,所述螺柱1103下端穿过底座1102,具体地,所述底座1102上设置有供螺柱1103穿过的通孔;所述底座1101下部的螺柱1103上设置有调节螺母1104;

所述垫板1101与底座1102之间的螺柱1103上套有碟形弹簧1105;

所述底座1102上部设置有限位件1106,所述限位件1106位于碟形弹簧1105的外部;

所述垫板1101抵在t型架4的两端底部,所述底座1102固定设置在移动支座3侧壁上;所述t型架4水平时,所述垫板1101的底部与限位件1106的顶部之间留有缓冲空间1107,具体地,所述缓冲空间1107的高度根据现场需求设置,通常设置为5mm,即本申请中弹簧阻尼机构11允许t型架4在这个缓冲空间1107的范围内摆动,以适应钢丝绳受力不均衡的情况,防止钢丝绳受力过大造成损伤而影响其寿命。

本申请弹簧阻尼机构11设置在t型架4的两端底部与移动支座3之间,碟形弹簧1105的弹力将垫板1101抵靠在t型架4端部,因此能够起到约束t型架4摆动的作用;同时,当与t型架4相连的两根钢丝绳受力不均时,本申请中缓冲空间1107的设置允许t型架4发生适量摆动以适应钢丝绳受力不均衡的情况,防止钢丝绳受力过大造成损伤而影响其寿命。

优选的,如图9-12所示,所述限位件1106包括内外套接的环形限位板1108和矩形限位板1109;所述环形限位板1108的外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四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块1110,所述矩形限位板1109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相应滑块1110进行滑动配合的滑槽1111;具体地,所述滑块1110为t型滑块,所述滑槽1111为t型滑槽;

所述环形限位板1108的底部与底座1102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1102上设置有控制矩形限位板1109升降的调节机构。

本申请如图9-12所示的弹簧阻尼机构,在图8所示的弹簧阻尼机构的基础上,将限位件1106设置为内外套接的环形限位板1108和矩形限位板1109,矩形限位板1109在调节机构的控制下能够上下滑动,从而调节缓冲空间1107的高度,即能根据现场的实际需求,调整缓冲空间1107的高度,从而调整t型架4所能允许的摆动范围,增大了本申请的适用范围。

优选的,如图9-12所示,所述调节机构为两个分别位于底座1102两端的调节气缸1112;

所述矩形限位板1109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顶升板1113;

所述调节气缸1112的底端与底座1102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气缸1112的活塞杆端部向上与相应的顶升板1113相连。

其中,调节机构不限于本申请所述的调节气缸112,任何能够控制矩形限位板1109上下移动的机构都可作为调节机构。

优选的,所述吊具上架2上设置移动支座3的位置处设置有横梁9,所述横梁9的两端底部通过铰接轴901与吊具上架2铰接;

所述吊具上架2左、右两端的横梁9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吊具上架2左、右两端横梁9的底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轨;

所述吊具上架2前、后两端的横梁9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吊具上架2前、后两端横梁9的底部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滑轨;

所述移动支座3底部设置有与相应横梁9底部滑轨进行配合的滑块;

所述横梁9的一端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端部设置有电机10;

所述移动支座3内部设置有与丝杆进行螺纹连接的螺母。电机10带动丝杆转动,在移动支座3底部滑块与横梁9底部滑轨的滑动限位配合以及丝杆与螺母的螺纹配合下,丝杆转动时,实现移动支座3与吊具上架2之间的相对运动。

优选的,所述起升卷筒7设置为一个,如图1-3所示,所述起升卷筒7位于小车架1的中部;

所述吊具上架2上四个t型架连接的八条钢丝绳5在起升卷筒7上的缠绕方向一致。

这样的缠绕方式能够实现:起升卷筒7转动时,能够实现八条钢丝绳5的同步收紧或松开。

此时四个导向滑轮8的方向如图1-2所示,其中左侧的两个导向滑轮8的中心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左端t型架上的两根钢丝绳5经左侧各自的导向滑轮8导向后由起升卷筒7的底部进行逆时针缠绕,而前、后端t型架左侧的钢丝绳越过各自的起升滑轮6后也由起升卷筒7的底部进行逆时针缠绕;右端的两个导向滑轮8的中心轴线与竖直方向有一定的夹角,以使右端t型架上的两根钢丝绳5经右侧各自的导向滑轮8导向后由起升卷筒7的顶部进行逆时针缠绕,而前、后端t型架右侧的钢丝绳5越过各自的起升滑轮6后也由起升卷筒7的顶部进行逆时针缠绕。此时起升卷筒7逆时针转动时,吊具上架2上升。

同时也可以将左、右两侧的导向滑轮8对调,使左端t型架上的两根钢丝绳5及前、后端t型架左侧的钢丝绳5由起升卷筒7的顶部进行顺时针缠绕,右端t型架上的两根钢丝绳5及前、后端t型架右侧的钢丝绳5由起升卷筒7的底部进行顺时针缠绕。此时起升卷筒7顺时针转动时,吊具上架2上升。

一种集装箱起重机起升钢丝绳防摇系统,其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降低吊具上架2升降过程中晃动的幅度

转动起升卷筒7,八条钢丝绳5会实现同步收紧或同步松开以实现吊具上架2的上升或下降,且八条钢丝绳5收紧或松开的长度一致,从而使起升卷筒7转动过程中,四个近似等腰梯形基本保持全等;因此在大车或小车行走起制动时,四个基本全等的等腰梯形像四个机械手臂一样,通过相互间的几何约束,牢牢锁住吊具上架2,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小集装箱作业时吊具、吊具上架2和集装箱晃动的幅度,缩短每个集装箱堆放或转运的周期,最终达到提高作业效率的目的。

(2)吊具上架2前后方向的微动平移

启动吊具上架2左、右两端的电机10,使相应丝杆转动从而给移动支座3施加作用力,由于移动支座3上部t型架4以及所连接钢丝绳的作用,移动支座3的位置不变,在移动支座3的反作用力下以及移动支座3上滑块与横梁9上滑轨之间的配合下,横梁9、吊具上架2实现前后方向的微动平移。

(3)吊具上架2左右方向的微动平移

启动吊具上架2前、后两端的电机10,使相应丝杆转动从而给移动支座3施加作用力,由于移动支座3上部t型架4以及所连接钢丝绳的作用,移动支座3的位置不变,在移动支座3的反作用力下以及移动支座3上滑块与横梁9上滑轨之间的配合下,横梁9、吊具上架2实现左右方向的微动平移。

(4)吊具上架2微动回转

通过四个电机10、四个丝杆的协同动作,实现吊具上架2的顺时针微动回转或逆时针微动回转。

其中,本申请中移动支座3、横梁9、丝杆的设置,实现了吊具上架2在前后方向的微动平移、左右方向的微动平移以及微动回转功能,从而起到调节吊具上架2位置的作用,能够保证装卸集装箱时快速对箱,提高装卸集装箱的作业效率。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中不同的是,所述起升卷筒7设置为两个且左右平行设置,如图4-6所示;

所述吊具上架2前、后两端t型架上左侧钢丝绳连接头401连接的钢丝绳5以及吊具上架2左端t型架上两个钢丝绳连接头401连接的钢丝绳5缠绕在左侧的起升卷筒7上;

所述吊具上架2前、后两端t型架上右侧钢丝绳连接头401连接的钢丝绳5以及吊具上架2右端t型架上两个钢丝绳连接头401连接的钢丝绳5缠绕在右侧的起升卷筒7上。

其余技术特征均与实施例1中相同。

在实施例2中,左端t型架上的两根钢丝绳5及前、后端t型架左侧的钢丝绳5的缠绕方向和右端t型架上的两根钢丝绳5及前、后端t型架右侧的钢丝绳5的缠绕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当缠绕方向相同时,例如一侧的四根钢丝绳4由起升卷筒7底部进行逆时针旋转,另一侧的四根钢丝绳4由起升卷筒7顶部进行逆时针旋转,此时两个起升卷筒7按相同的方向旋转,就能实现八根钢丝绳的同步收紧或松开,从而实现吊具上架2的上升或下降。

当缠绕方向不同时,例如如图6所示,左侧的四根钢丝绳4由起升卷筒7底部进行逆时针旋转,右侧的四根钢丝绳4由起升卷筒7底部进行顺时针旋转,此时两个起升卷筒7按不同的方向旋转,就能实现八根钢丝绳的同步收紧或松开,从而实现吊具上架2的上升或下降。

吊具上架2升降时,控制两个起升卷筒7转动,以此保证八条钢丝绳同步收紧或同步松开;同时使两个起升卷筒7旋转的线速率相同,以此保证八条钢丝绳5收紧或松开的长度一致,从而使起升卷筒7转动过程中,四个近似等腰梯形保持基本全等;因此在大车或小车行走起制动时,四个基本全等的等腰梯形像四个机械手臂一样,通过相互间的几何约束,牢牢锁住吊具上架2,可以减小集装箱作业时吊具、吊具上架2和集装箱晃动的幅度,缩短每个集装箱堆放或转运的周期,最终达到提高作业效率的目的。

实施例2中吊具上架2前后方向的微动平移、吊具上架2左右方向的微动平移、吊具上架2微动回转操作与实施例1中相同。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