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放线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13300发布日期:2021-04-02 09:3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放线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施工设备的辅助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放线工具。



背景技术:

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电缆安装作为其中重要一项分部工程,电缆安装进度、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效益。传统施工方法为制作简易放线架,效率低,浪费材料,影响施工进度,影响生产效益。

现如今一些施工单位也会使用成品电缆放线架,如同需要将电缆线圈运送到安装地点,放置电缆线圈的电缆放线架也同样需要运输,现有的电缆放线架,体积较大。如在运送过程占用较大的空间,会影响施工进度。

专利号cn201521017280.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缆放线架,其通过将支架主体设计为折叠结构以减小运输过程中的空间占用。该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一、稳定性差,因为三角形支架的一边采用液压杆,导致在使用不同直径大小的电缆盘时,重心的水平位置不同,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导致倾倒,不仅造成不便,同时具有安全风险。

二、可靠性低,该发明中的液压杆作为三角型支架的一边,一旦在使用过程中因误操作导致液压杆内杆缩回或液压杆故障导致液压油漏出,可能导致人员伤害。

三、效费比低,占用空间大,一个电缆放线架只能安装一个电缆盘,不仅导致需要运送更多电缆放线架,还要占用更多地方用来安放电缆放线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缆放线工具,实现了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效费比和更小的占用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放线工具,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为多边体框架;

第二支架,包括两个平行的支撑结构,所述两个平行的支撑结构上下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且所述两个平行的支撑结构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孔;

第一轴托,包括第一横梁与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两端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套设于所述两个平行的支撑结构;

第二轴托,包括第二横梁与连接在所述第二横梁两端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套设于所述两个平行的支撑结构;

轴托模具,所述轴托模具连接于所述第二轴托的所述第二横梁上;

千斤顶,底部安置于所述第一轴托的所述第一横梁上表面,所述千斤顶顶部可接触第二轴托的所述第二横梁下表面;

承托件,用于穿过电缆盘轴孔并放置于所述轴托模具上;

限位件,用于穿过所述两个平行的支撑结构的通孔以限定所述第一轴托和/或所述第二轴托相对于所述两个平行的支撑结构的高度。

还包括第三轴托,所述第三轴托包括第三横梁与连接在横梁两边的第三套筒,所述第三套筒套设于第二支架。

所述轴托模具包括圆弧部,所述圆弧部两端连接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轴托模具固定在所述第二轴托的所述第二横梁上。

所述轴托模具包括圆弧部,所述圆弧部两端连接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轴托模具固定在所述第三轴托的所述第三横梁上。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等腰梯形结构或等腰三角形结构,所述等腰梯形结构或等腰三角形结构所形成的面垂直于水平面。

所述第一轴托和/或所述第二轴托的套筒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支架通孔位置相对应的通孔。

所述第三轴托的套筒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支架通孔位置相对应的通孔。

所述限位件用于穿过所述第一轴托通孔和/或所述第二轴托通孔与所述第二支架通孔,以限制所述第一轴托和/或所述第二轴托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的移动。

所述限位件用于穿过所述第三轴托通孔与所述第二支架通孔,以限制所述第三轴托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的移动。

包括多个所述轴托模具,多个所述轴托模具所包含的圆弧部可弧度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稳定性高,无论安装何种电缆盘,重心的水平位置不变;可靠性高,支架为固定连接,且电缆盘被抬升后,有限位器进行固定;效费比高,占用空间小,一个电缆放线架可安装两个电缆盘,既减少了地面的占用,也减少了一次使用的电缆放线架的个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种不同弧度轴托模具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轴托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单层电缆盘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双层电缆盘安装示意图

图中:

1、第一轴托2、第二轴托3、第三轴托

4、轴托模具5、第一支架6、千斤顶

7、第二支架8、承托件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附图中以举例的方式示出了其具体实施方案并将在本文中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附图以及对该附图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特定形式,而正相反,其目的在于覆盖落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形式、等同形式和替代形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说明。

参见图1,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5的结构包括一等腰梯形,其梯形上底明显小于梯形下底。等腰梯形所形成的面垂直于水平面,该梯形的边相交所形成的四个交点分别引出一条线段,并交于水平面的一点上。上述第一支架5采用10#槽钢制作。第二支架7为两根φ89无缝钢管,均垂直于水平面并将上下两端分别焊接于第一支架5的梯形上底与下底。第二支架7上设有多个高度不同的通孔。第一轴托1、第二轴托2和第三轴托3的结构均为一长条状横梁,横梁两边分别焊接有一段钢管,并套于第二支架上,钢管上设有与第二支架通孔位置相对应的通孔。其中第二轴托2和第三轴托3的横梁上设有两个垂直向下的孔洞。千斤顶6为液压千斤顶,安装在第一支架1的横梁上,千斤顶的顶部可以接触到第二支架2。轴托模具4由一个圆弧部和两个形状为倒l型的固定部构成,两个倒l型的固定部可以插入第二轴托2和第三轴托3的横梁孔洞中。采用厚壁无缝钢管作为承托件8,以穿过电缆盘的轴孔并放置于轴托模具上。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架5结构为一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所形成的面垂直于水平面,该三角形的边相交所形成的三个交点分别引出一条线段,并交于水平面的一点上。上述第一支架5采用钢管制成。

正如上文所述,第一支架5仅为稳定支撑的作用,故任何具有该作用的多边形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具有第一轴托1和第二轴托2,不包含第三轴托3,本实施例只能安装一个电缆盘。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承托件8为实心钢棒。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轴托模具4的固定部的底面为平面,轴托的横梁上不具备孔洞。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轴托模具4为在上表面设置左右贯通的倒梯形凹槽的长方体。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轴托模具4为在上表面设置左右贯通的长方体凹槽的长方体。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不设置轴托模具4,承托件8直接置于第二轴托和/或第三轴托上。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任意一个或多个轴托的套筒上没有通孔,限位件仅穿过第二支架7以限制轴托下滑。

参见图2,其示出了两种带有不同弧度圆弧部的轴托模具4,其意在说明可配有带有不同直径圆弧部的轴托模具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轴托模具4有多个,其圆弧部弧度各不相同,分别对应常用电缆盘轴孔直径。且具有多个所述承托件8,分别对应常用电缆盘轴孔直径。

参见图3,其示出了两种带有不同横梁的轴托模具4,如图上半部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采用20mm钢板所制成的横梁作为第一轴托1的横梁;如图下半部所示,采用10#槽钢所制成的横梁作为第二轴托2和第三轴托3的横梁,采用φ108无缝钢管作为横梁两边的套筒。

参见图4,其示出了一实施例安装一个电缆盘时的安装状态,采用两个支架为一组进行安装,具体安装方式将在下文进行说明。

参见图5,其示出了一实施例安装两个电缆盘时的安装状态,采用两个支架为一组进行安装,具体安装方式将在下文进行说明。

安装方式如下:

根据电缆盘规格安装放线支架,若电缆盘高度大于2米,重量不超过7吨,采用单层架设;若电缆盘高度小于1米,重量不超过2吨,采用双层架设。当采用单层架设时,将放线架移至电缆盘两侧,根据电缆盘轴孔大小选择合适轴托模具并涂抹润滑油脂,将第二轴托对准电缆盘轴孔中心位置,调整第一轴托至合适位置安装液压千斤顶,将电缆盘承托钢管穿至轴孔内,超过两侧轴托200mm,同时动作两侧千斤顶至电缆盘离地100mm,用抗剪螺栓作为限位件插入轴托与支架的定位孔,为保证安全锁死千斤顶,进行放线。

当采用双层架设时,拆除第二轴托上轴托模具安装至第三轴托上,安装千斤顶,根据电缆盘轴孔大小选择合适轴托模具并涂抹润滑油脂,将第三轴托对准电缆盘轴孔中心位置,调整第二轴托至合适位置安装液压千斤顶,将电缆盘承托钢管穿至轴孔内,同时动作两侧千斤顶,升至千斤顶额定长度,用钢筋作为限位件插入第三轴托与支架的定位孔,千斤顶泄压,抬高第二轴托至合适位置并用抗剪螺栓插入第二轴托与支架的定位孔,重复以上步骤至电缆盘离地1500mm,上层电缆盘安装完成;下层电缆盘安装方式与单层架设方式相同,待上下层电缆盘安装完成后即可进行放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