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开双色胶印机的纸张传送用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70502发布日期:2021-03-23 11:04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开双色胶印机的纸张传送用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开双色胶印机的纸张传送用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印刷业发展迅速但畸形,利润低下、信息不对称严重,买卖沟通不畅、熟人交易为主等等问题屡见不鲜,电子书打压书刊印刷,廉政之风打压包装印刷,数码印刷抢占个性化印刷,我们传统印刷行业产能过剩,全国平均开工时间只有50%,南北差异巨大,可以预见的印刷行业的互联网化,甚至制造业的互联网化将会是趋势,网络渠道更加的方便,便捷,节省资源,保护环境,节约人力。

四开双色胶印机一般用于药品和针剂外包装上的纸张印刷,现有技术中,在印刷的过程中,一般通过夹持机构对纸张进行传送,在传送时,夹持机构传送的纸张由于刚加工完毕,使得表面会存在大量的热量,无法快速散发,导致纸张的表面残留少量水蒸汽,使得纸张变得潮湿,进而影响纸张的使用以及销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四开双色胶印机的纸张传送用夹持机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四开双色胶印机的纸张传送用夹持机构,解决了现有在夹持机构传送纸张时,其表面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大量的热量液化成水蒸汽,使得纸张表面变得潮湿,进而影响纸张的使用以及销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开双色胶印机的纸张传送用夹持机构包括:

加工箱;

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通过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加工箱的内部;

喷气喷头,所述喷气喷头的顶部通过两个固定杆固定于所述加工箱内部的一侧;

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设置于所述加工箱上,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加工箱顶部的一侧,所述加热箱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顶部设置有加热片,所述加热箱的一侧连通有两个运输管,所述加工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箱,所述运输管的一端与所述过滤箱的内部连通;

过滤循环装置,所述过滤循环装置设置于所述过滤箱的内部,所述过滤箱内部的两侧之间从左至右分别设置有石灰干燥板和活性炭板;

吸泵,所述吸泵的底部设置于所述加工箱上,所述吸泵的顶部连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过滤箱的内部连通,所述吸泵的一侧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底端贯穿所述加工箱并延伸至所述加工箱的内部,所述第二连接管延伸至所述加工箱内部的一端与所述喷气喷头的内部连通;

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一端与所述过滤箱的内部连通,所述循环管的底端贯穿所述加工箱并延伸至所述加工箱的内部;

通过设置的循环管,使得加工箱中多余的热量进行抽取,在喷气喷头上进行释放,提高了对热量的利用率,在抽取的过程中,同时对加工箱中纸张上产生的水蒸汽进行干燥,避免造成纸张的潮湿;

吸泵与外界的电源以及控制开关进行连接;

通过夹持机构对纸张进行传送。

优选地,所述喷气喷头的内部设置有喷气孔,并且所述喷气孔环状分布在喷气喷头上。

优选地,所述加工箱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形状为u形状,具有收集的功能。

优选地,所述加热片的形状为波浪形,并且直线分布在所述加热装置上。

优选地,所述加工箱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长杆,所述长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活性炭块,所述活性炭块的形状为长方形。

优选地,所述活性炭块环状分布在转盘上。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开双色胶印机的纸张传送用夹持机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四开双色胶印机的纸张传送用夹持机构,该传送机构在传送纸张的过程中,通过加热箱中喷气喷头释放的热量,能够对传送的纸张进行烘干,并且对纸张产生的水蒸汽以及染料的气味进行干燥净化,进而提高了纸张的销售品质,并且通过对烘干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进行循环利用,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还减少了烘干的成本,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开双色胶印机的纸张传送用夹持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喷气喷头仰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过滤箱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加热箱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开双色胶印机的纸张传送用夹持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加工箱,2、夹持机构,3、喷气喷头,4、烘干装置,41、加热箱,42、加热装置,43、加热片,44、运输管,45、过滤箱,5、过滤循环装置,51、石灰干燥板,52、活性炭板,6、吸泵,7、第一连接管,8、第二连接管,9、循环管,10、喷气孔,11、收集槽,12、长杆,13、转盘,14、活性炭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开双色胶印机的纸张传送用夹持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四开双色胶印机的纸张传送用夹持机构的击发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复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四开双色胶印机的纸张传送用夹持机构包括:

加工箱1;

夹持机构2,所述夹持机构2通过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加工箱1的内部;

喷气喷头3,所述喷气喷头3的顶部通过两个固定杆固定于所述加工箱1内部的一侧;

烘干装置4,所述烘干装置4设置于所述加工箱1上,所述烘干装置4包括加热箱41,所述加热箱41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加工箱1顶部的一侧,所述加热箱4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加热装置42,所述加热装置42的顶部设置有加热片43,所述加热箱41的一侧连通有两个运输管44,所述加工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箱45,所述运输管44的一端与所述过滤箱45的内部连通;

过滤循环装置5,所述过滤循环装置5设置于所述过滤箱45的内部,所述过滤箱45内部的两侧之间从左至右分别设置有石灰干燥板51和活性炭板52;

吸泵6,所述吸泵6的底部设置于所述加工箱1上,所述吸泵6的顶部连通有第一连接管7,所述第一连接管7的一端与所述过滤箱45的内部连通,所述吸泵6的一侧连通有第二连接管8,所述第二连接管8的底端贯穿所述加工箱1并延伸至所述加工箱1的内部,所述第二连接管8延伸至所述加工箱1内部的一端与所述喷气喷头3的内部连通;

循环管9,所述循环管9的一端与所述过滤箱45的内部连通,所述循环管9的底端贯穿所述加工箱1并延伸至所述加工箱1的内部。

所述喷气喷头3的内部设置有喷气孔10,并且所述喷气孔10环状分布在喷气喷头3上;

本实施例中,喷气孔10的数量为八个,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增加或者减少;

通过设置的喷气孔10使得大量的热量均匀的喷在纸张的表面,起到均匀烘干的效果。

所述加工箱1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集槽11,所述收集槽11的形状为u形状,具有收集的功能。

所述加热片43的形状为波浪形,并且直线分布在所述加热装置42上;

本实施例中,加热片43的数量为五片,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增加或者减少;

加热装置42与外界的电源以及控制开关进行连接,通过加热装置42产生的大量热量,通过热传导,将热量传导在加热片43上,进而释放的加热箱41中,通过吸泵6的抽取,将热量运输到加工箱1中对纸张的表面进行烘干。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开双色胶印机的纸张传送用夹持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步:在夹持机构传送纸张的过程中,通过启动加热装置42,使得加热装置42中产生大量的热量,通过设置的加热片43将热量进行释放在加热箱41中,同时启动吸泵6,在运输管44的运输下,将产生的热量运输到过滤箱45中进行过滤,并且在第一连接管7和第二连接管8的运输下,将热量在喷气喷头3上的喷气孔10中进行释放;

第二步:为了减少能够热量过剩,在加工箱1中堆积浪费,通过设置的循环管9,使得能够对加工箱1中的热量进行循环抽取,再通过喷气喷头3上直接喷在夹持机构2上的纸张表面,节约了大量的资源,避免热量的浪费;

第三步:为了避免在烘干的过程中,纸张的表面在印刷的过程中,其表面上的染色染料会存在少量涂料的味道,同时纸张的表面还会有大量热量产生的水蒸汽,通过在吸泵6的工作下,将大量的水蒸汽通过循环管9的运输进入到过滤箱45中进行过滤,并且通过过滤箱45中设置的石灰干燥板51以及活性炭板52能够对水蒸汽进行干燥以及去除异味净化加工箱1中空气的作用,减少纸张表面染料的气味。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开双色胶印机的纸张传送用夹持机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传送机构在传送纸张的过程中,通过加热箱中喷气喷头3释放的热量,能够对传送的纸张进行烘干,并且对纸张产生的水蒸汽以及染料的气味进行干燥净化,进而提高了纸张的销售品质,并且通过对烘干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进行循环利用,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还减少了烘干的成本,值得推广使用。

第二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5-图6,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四开双色胶印机的纸张传送用夹持机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四开双色胶印机的纸张传送用夹持机构。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具体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四开双色胶印机的纸张传送用夹持机构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加工箱1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长杆12,所述长杆1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盘13,所述转盘13上设置有活性炭块14,所述活性炭块14的形状为长方形。

所述活性炭块14环状分布在转盘13上;

活性炭块的数量为八个,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进行增加或者减少;

通过活性炭块14在加工箱中,随着空气流动进而产生推力。使得转盘13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转盘13上的活性炭块14对加工箱中纸张染色的气味以及热量液化过后的水蒸汽进行吸附净化,提高了纸张的干燥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