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载机驱动桥轮壳专用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12184发布日期:2022-10-22 09:12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载机驱动桥轮壳专用托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托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装载机驱动桥轮壳专用托架。


背景技术:

2.驱动桥是位于传动系末端能改变来自变速器的转速和转矩,并将它们传递给驱动轮的机构。驱动桥一般由主减速器、差速器、车轮传动装置和驱动桥壳等组成,转向驱动桥还有等速万向节。另外,驱动桥还要承受作用于路面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垂直力,纵向力和横向力,以及制动力矩和反作用力。
3.轮壳是安装在驱动桥上的组件,在现有制造生产加工过程中,大批量的轮壳需要堆叠排列运输,由于轮壳的轴孔呈阶梯状且靠近其法兰的一端孔径较大,因此在轮壳堆叠时,堆叠的轮壳之间存在间隙容易摇晃,且两堆叠的轮壳摇晃过程中容易被撞损坏,因此还有待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载机驱动桥轮壳专用托架,其优点在于可有效对两堆叠的轮壳进行固定,有效避免两轮壳碰撞造成损坏。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载机驱动桥轮壳专用托架,包括设置于两轮壳之间的支撑套,所述支撑套上下两端面均设置有若干沿其轴线环绕排列且沿其径向延伸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内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运动且用于抵紧轮壳内壁的抵紧块,所述支撑套侧壁且位于滑移槽对应处设置有与抵紧块螺纹连接的丝杆,所述支撑套上设置有用于抵紧丝杆的抵紧螺丝,所述抵紧块远离支撑套轴线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两轮壳进行堆叠时,先将作用力施加在丝杆上并使丝杆转动,丝杆转动过程中带动抵紧块沿着滑移槽长度方向移动,使得上端与下端的抵紧块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再通过抵紧螺丝将丝杆抵紧固定,避免丝杆转动,接着将支撑套下端的与其中一轮壳的上端相贴合并使支撑套下端抵紧块上的橡胶垫与对应的轮壳内壁相抵接,再将另一轮壳的下端与支撑套的上端相贴合并使支撑套上端抵紧块上的橡胶垫与对应的轮壳内壁相抵接,即可使两轮壳稳固堆叠在一起。
7.综上,上述将支撑套对两堆叠的轮壳进行支撑且抵紧块与橡胶垫可对两轮壳的内径进行抵接,有效使得上端的轮壳牢牢固定在下端的轮壳上,由丝杆可带动抵紧块沿滑移槽移动,可使支撑套上下两端的抵紧块可适应不同大小内径的轮壳,从而达到有效对两堆叠的轮壳进行固定,有效避免两轮壳碰撞造成损坏的目的。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紧块远离支撑套轴线的一侧倾斜设置有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由支撑套端面边缘倾斜朝向支撑套轴线远离支撑套本身一端,所述弹性片远离支撑套的一端与抵紧块相固定,所述橡胶垫固定在弹性片上。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抵紧块插入轮壳后,抵紧块上的弹性片形变并使得橡
胶垫牢牢抵紧在轮壳内壁,可避免抵紧块抵接轮壳存在间隙而松动。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紧块远离支撑套轴线一侧设置有抵紧弹性片的复位弹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的设置,可有效增加弹性片对轮壳内壁施加的作用力。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套包括上下叠加的上套与下套,所述下套上端面环绕其轴线设置有若干均匀排列的通孔,所述上套下端面设置有与对应通孔相配合的立杆,所述立杆上设置有沿上套径向延伸的插接孔,所述插接孔沿立杆延伸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所述下套外侧壁设置有穿过通孔且可与任一插接孔相配合的插接杆。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轮壳方兰端沿轴线的深度较长时,可调节上套与下套之间的距离,待立杆与通孔之间的距离移动到适当位置时,可将插接杆插入对应的插接孔内,从而使得上套与下套相固定。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杆远离通孔的一端设置有施力块。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力块的设置,可方便操作人员对插接杆施加作用力。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杆靠近通孔的一端呈圆弧设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杆靠近通孔的一端呈圆弧设置,能够在插接杆插入插接孔的过程中起到导向过度作用。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丝杆远离支撑套一端设置有梅花手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梅花手柄的设置,能够方便操作人员对丝杆施加作用力,从而带动抵紧块移动。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套上下两端面均设置有用于识别抵紧块移动距离的刻度。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刻度的设置,可方便操作人员查看抵紧块沿滑移槽移动的距离。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3.1、将支撑套对两堆叠的轮壳进行支撑且抵紧块与橡胶垫可对两轮壳的内径进行抵接,有效使得上端的轮壳牢牢固定在下端的轮壳上,由丝杆可带动抵紧块沿滑移槽移动,可使支撑套上下两端的抵紧块可适应不同大小内径的轮壳,从而达到有效对两堆叠的轮壳进行固定,有效避免两轮壳碰撞造成损坏的目的。
24.2、当抵紧块插入轮壳后,抵紧块上的弹性片形变并使得橡胶垫牢牢抵紧在轮壳内壁,可避免抵紧块抵接轮壳存在间隙而松动。
25.3、当轮壳方兰端沿轴线的深度较长时,可调节上套与下套之间的距离,待立杆与通孔之间的距离移动到适当位置时,可将插接杆插入对应的插接孔内,从而使得上套与下套相固定。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套;101、上套;102、下套;2、滑移槽;3、抵紧块;4、丝杆;5、抵
紧螺丝;6、橡胶垫;7、弹性片;8、复位弹簧;9、通孔;10、立杆;11、插接孔;12、插接杆;13、梅花手柄;14、施力块;15、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一种装载机驱动桥轮壳专用托架,如图1、2所示,包括安装在两轮壳之间的支撑套1,支撑套1上下两端面均开设有三条沿其轴线环绕排列且沿其径向延伸的滑移槽2,滑移槽2内安装有沿其长度方向运动且用于抵紧轮壳内壁的抵紧块3,支撑套1侧壁且位于滑移槽2对应处安装有与抵紧块3螺纹连接的丝杆4,丝杆4转动连接在支撑套1上,支撑套1上螺纹连接有用于抵紧丝杆4的抵紧螺丝5,抵紧块3远离支撑套1轴线的一侧固定有橡胶垫6。
31.如图1、2所示,抵紧块3远离支撑套1轴线的一侧倾斜固定有弹性片7,弹性片7由支撑套1端面边缘倾斜朝向支撑套1轴线远离支撑套1本身一端,弹性片7远离支撑套1的一端与抵紧块3相固定,橡胶垫6固定在弹性片7上。当抵紧块3插入轮壳后,抵紧块3上的弹性片7形变并使得橡胶垫6牢牢抵紧在轮壳内壁,可避免抵紧块3抵接轮壳存在间隙而松动。
32.进一步的,抵紧块3远离支撑套1轴线一侧固定有对弹性片7施加远离抵紧块3作用力的复位弹簧8,复位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抵紧块3以及弹性片7相固定,可有效增加弹性片7对轮壳内壁施加的作用力。
33.如图1、2所示,支撑套1包括上下叠加的上套101与下套102,下套102上端面环绕其轴线开设有三个均匀排列的通孔9,上套101下端面延伸有与对应通孔9相配合的立杆10,立杆10上开设有沿上套101径向延伸的插接孔11,插接孔11沿立杆10延伸方向开设有若干个,下套102外侧壁安装有穿过通孔9且可与任一插接孔11相配合的插接杆12。当轮壳方兰端沿轴线的深度较长时,可调节上套101与下套102之间的距离,待立杆10与通孔9之间的距离移动到适当位置时,可将插接杆12插入对应的插接孔11内,从而使得上套101与下套102相固定。
34.进一步的,插接杆12远离通孔9的一端固定有施力块14,可方便操作人员对插接杆12施加作用力。
35.值得一提的是,插接杆12靠近通孔9的一端呈圆弧设置,能够在插接杆12插入插接孔11的过程中起到导向过度作用。
36.如图1、2所示,丝杆4远离支撑套1一端固定有梅花手柄13,能够方便操作人员对丝杆4施加作用力,从而带动抵紧块3移动。
37.进一步的,支撑套1上下两端面均刻有用于识别抵紧块3移动距离的刻度15,可方便操作人员查看抵紧块3沿滑移槽2移动的距离。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有益效果如下:当需要将两轮壳进行堆叠时,先将作用力施加在丝杆4上并使丝杆4转动,丝杆4转动过程中带动抵紧块3沿着滑移槽2长度方向移动,使得上端与下端的抵紧块3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再通过抵紧螺丝5将丝杆4抵紧固定,避免丝杆4转动,接着将支撑套1下端的与其中一轮壳的上端相贴合并使支撑套1下端抵紧块3上的橡胶垫6与对应的轮壳内壁相抵接,再将另一轮壳的下端与支撑套1的上端相贴合并使支撑套1上端抵紧块3上的橡胶垫6与对应的轮壳内壁相抵接,即可使两轮壳稳固堆叠在一起。
39.综上,上述将支撑套1对两堆叠的轮壳进行支撑且抵紧块3与橡胶垫6可对两轮壳的内径进行抵接,有效使得上端的轮壳牢牢固定在下端的轮壳上,由丝杆4可带动抵紧块3沿滑移槽2移动,可使支撑套1上下两端的抵紧块3可适应不同大小内径的轮壳,从而达到有效对两堆叠的轮壳进行固定,有效避免两轮壳碰撞造成损坏的目的。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