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压下固体颗粒的出料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2792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气压下固体颗粒的出料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气压作用下固体颗粒(含粉体)的出料方法它包括将颗粒从贮料器的底部加入到一循环液封液体系统中,靠液体的输送,由界内到达压力不同的界外,然后固液分离,并除去杂质。
现有的带压固体颗粒的出料(出尘)是用一些机械机构如压力螺旋机、螺旋输送机等实现界内外压力的密封和输送,完成带压出料。但很多情况下,固体颗粒有一定的粘度、湿度和结块时,压力螺旋机、螺旋输送机会发生堵塞,不能正常工作。大部分这类固体颗粒的带压出料均是停车以后,卸压,人工或半人工出料,(如三聚氢胺生产中)。出料后需进行系统置换再开车生产,存在费时、费人、费钱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适宜完成有较大粘度、湿度、粒度及一般的固体颗粒的带压出料工艺方法。
为此目的,按照本发明的方法,为完成气压下固体颗粒的出料,具体办法包括a.建立某一适宜液体的循环系统,并使该循环系统有一段液封液柱。
b.选择一适宜的液体作为循环载体。
c.将贮料器底部出料口与液体循环载液系统的泵出口管连通。
d.颗粒进入循环系统后,由载液输送至压力不同的界外。
其中,选择一适宜循环载液是十分重要的,选择的循环载液应满足其密度比所输送的颗粒单位密度小;易于与颗粒分离;在其作为载体的全过程中不气化不凝固;不与颗粒发生化学反应;与其他组分或使其他组分相互发生反应后;其生成物能够与颗粒分离;不对生产造成不可容忍的影响;有利于安全生产的任何液体。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气压下固体颗粒出料的装置,按照本发明,该装置有一个循环载液系统,固体颗粒从贮料器底部,由刮料器、旋转下料器进入该循环载液系统,经过安全液位管、圆锥管、液封管、控制阀门、下落管,在离心机内固液分离,颗粒除去杂质烘干后,完成带压出料。而载液进入贮槽,由离心泵打入圆锥管继续下一循环。在泵的前后设有流量计、节流阀、闸板阀,便于控制及操作。
为了通过实例更详细地讨论本发明,请参阅附图
图一是本装置之全流程示意二是由节流阀控制的单流径管路三是安全液位管在贮料器外的流径管图将固体颗粒通过按装在贮料器1底部的刮料器2刮入出料口,进入破碎机9,其中出料口的设置不局限于一个。破碎机9把结块的固体颗粒(含粉体)搅碎,所选择的破碎机本身具有保压功能,进出口由法兰连接,颗粒进入旋转器下料器10。旋转下料器10下设一接口,旋转下料器10的作用是控制进入载液颗粒量,同接口11,必要时通入的纯净工艺气一同减少贮料器1气相与安全液位管15气相对流,防止载液蒸发进入贮料器造成结壁,同时阻挡贮料器1内含有的溶入载液生成不易与颗粒分离的气相组分,进入安全液位管15。接口11还可用来停车后置换空气用。
设置安全液位管的目的是不使载液进入贮料器和杜绝液封压力不足,造成工艺气泄漏。液封管6其高度是由贮料器内压力大小决定的。而安全液位管15其高度由贮料器压力变化范围决定,波动范围大,其所需高度增大。安全液位管15液封管6及圆锥管4的配置,根据生产中环境不同及物料性质不同有以下情形1)当贮料器1与设置面有足够高度设置安全液位管15时,其设计成安全液位管在圆锥管4上,载液从圆锥管4进入液封管6,液封管6与下落管18有一通道,无阀门控制。(未图示)2)当贮料器1与设置面空间不足,即所需的安全液位管高度不能满足时,解决方法有(1)当颗粒不易造成堵塞时,特别是不能造成节流阀堵塞时,安全液位管15在圆锥管4上,载液从圆锥管上入液封管,在液封管6与下落管18间有一通道,其由一节流阀14控制。当贮料器内压力变化时,通过控制上下落管流量,使液柱高度发生改变,实现安全液封,液封管6顶这时设有出气管20以备液面上升,(如图二所示),并在安全液位管15装有液面计3;(2)当颗粒易堵塞节流阀,并需恒定的输料量,贮料器内压力波动范围太大时,载液经安全液位管15圆锥管4上进液封管,在液封管6与下落管18间设若干高度不同的通道,通过选择不同的通道,给出需要的液柱,使安全液位管15内液位正常。各通道间由电动闸板阀13控制,闸板阀13如不能关得很严,无紧要,只要能够使流量大大减少,循环从上部通道走过即可。各通道高度的间隔,可选择安全液位管80%的高度。所以,通道数由安全液位管15高度及贮料器内压力波动范围决定。在安全液位管15上装设液面计3以备操作。液面计两端装有滤纸,可装几层,滤纸面与地面平行,防止积累沉淀污染液面计。
3)当贮料器与设置面太近,即没有足够空间设置安全液位管15,且循环射流卷吸溶解工艺气,不造成分离困难和浪费等负影响时,颗粒输送管制成如图三所示,安全液位管15在圆锥管4下,在贮料器以外往下设置。颗粒在圆锥管内被射流冲下,其内不用设刮壁器或电磁振荡器。此方案在安全液位管15装上液位测量装置后,也可实现液封柱高度调控,此与1、2之液柱调控方法同。在液封管6最底设有备用清洗除理接管。
1、2两种设计方式在有颗粒粘附管壁和漂浮时,在安全液位管15内装刮壁器或外装电磁振荡器,帮助颗粒进入液相。(未图示)载液由离心泵8,经节流阀16闸板阀10打入圆锥管4之大口径一侧。在此选择圆锥管,可防止载液在此打回旋。循环载液经过液封管6时,颗粒随载液垂直而上,因而需要有一定的流速。循环载液的流速选择与载液和颗粒两者的密度、粘度有关,并也由颗粒粒度决定。
颗粒随载液出液封管6到达下落管18自由落下,下落管18之管径选择在液封管6管径的1~1.5倍之间,其上设有进气口接管12,以防止发生自吸现象。必要时,接口12可接入空气过滤器。在实际操作中,出于环境保护和节约方面的考虑,当需要循环出料系统与外界完全隔绝时,接口12和接口20接入离心机5或贮槽7内气相。
固液在离心机5内分离,进入烘干机去掉附着的残液,完成出料。在出料中,如有杂质生成,用洗涤、过滤、加热等方法除去,而大多数工艺系统中选择适宜载液后,新生成物一般易于除去甚至没有生成。本发明解决的是带压出料,关于分离不再详述。分离后的载液进入贮槽7,经过流量计17,由离心泵8打入圆锥管4,圆锥管4前设一节流阀16控制循环载液流量。节流阀16前设一压力表,后设一闸板阀19。
在正常生产中,当一组串连的贮料器需同时出料时,其可以共用一个循环载液液封系统,用与圆锥管4小口径同的管子,串联所有圆锥管,用一个液封管6即可。
另外,由于以液体为载体输送固体颗粒,有时可能造成堵塞,如图所示,在液封管拐弯处,设有备用除理管道。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压下固体颗粒的出料方法,包括a.建立一适宜的液体循环系统,并与贮料器连通,用其所含的一段立式液柱和界内外压力安全液封。b.固体颗粒从贮料器进入循环载液中,输出压力不同的界外。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固体颗粒有落入和射流冲刷两种加入循环载液法。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需的液封压力可通过流径高低路线改变及节流阀14流量改变进行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固体颗粒在循环系统中不必溶解,不经过离心泵8。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所述的循环载液系统必要时串联多个贮料器的落料口或一个贮料器的多个落料口。
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载液的选择应满足于密度比固体颗粒小;易于与颗粒分离;并在其作为载体的过程中不气化、不凝固、不与颗粒发生化学反应;与其他组分或使其他组分相互发生反应后,其生成物能够与颗粒分离;不对生产造成不可容忍的影响。
7.气压下固体颗粒的出料装置包括一个循环载液系统,由贮槽、离心泵、流量计、控制阀、圆锥管、液封管、(控制阀)、下落管、离心机串联组成,还有颗粒进入该循环经过的刮料器、破碎机、旋转下料器和安全液位管。
8.根据权利要求7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下料器下,载液面上设有某一工艺气进气接口11。
9.根据权利要求7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循环液封系统中设有安全液位管15。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载液系统与贮料器连通处是一圆锥管4。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载液下落的下落管,其特征是液封管径的1~1.5倍,最顶部设置防自吸接口12。
全文摘要
一种气压下固体颗粒的出料方法及其装置,是建立一与贮料器连通的液体循环系统,为颗粒输送提供动力,并作界内外压力安全液封;将固体颗粒置入循环载液中输出界外;选择一适宜载液。按照本方法实施的出料装置,比现有机械出料系统压力密封可靠,不会泄漏,不易堵塞,可允许固体颗粒有较大粘度、湿度、粒度,是一种固体颗粒新的带压出料方法。
文档编号B65G69/20GK1092375SQ9311032
公开日1994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18日
发明者郁振 申请人:郁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