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9537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纵向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纵向进给装置,它是使两个回转叶片沿着用来形成在左右两端有折回点的纱线纵向进给轨迹的的纱线导引件朝相反方向回转,从而使纱线纵向进给而且在上述的折回点在两张回转叶片间进行纱线交接的。
这种纵向进给装置,已知的有图8所示的结构。它是设有用来形成纱线纵向进给轨迹的圆弧状的纱线导引器101,使纱线在这纱线导引器的左右两端的A点和B点间进行纵向进给。夹住这纱线导引器101在上下方向配设两个回转叶片102、103。下侧的回转叶片102安装在顺时针回转的回转轴104上;上侧的回转叶片103安装在与回转轴104同轴的反时针回转的中空轴105上。由此使两个回转叶片102、103空开一定的间隔H相互朝相反方向回转。下侧的回转叶片102的前端102a担当从B点向A点的左行横动,上侧的回转叶片103的前端103a担当从A点向B点的右行横动。
图8的左侧表示在折回点A处纱线的交接状态,图8的右侧表示在折回点B处纱线的交接状态。在折回点A将纱线从下侧的回转叶片102前端102a向上侧的回转叶片103的前端103a交接;在折回点B将纱线从上侧的回转叶片103的前端103a向下侧的回转叶片102的前端102a交接。
为了进行纱线的交接,在纱线导引器101的上下的折回点A、B附近设置辅助导引器106、107、108、109。在折回点B辅助导引器10b向内突出。使纱线系紧在左行用的前端102a上;而且辅助导引器107向外突出,使右行用的前端103a上的纱线开放。在折回点A辅助导引器109向内突出,使纱线系紧在右行用的前端103a上,而且辅助导引器108向外突出,使左行用的前端102a上的纱线开放。这样,由辅助导引器106、107实施在折回点B的纱线交接,由辅助导引器108、109实施折回点A的纱线交接。
为了使纵向进给稳定,把这种纵向进给装置中的左右折回点A、B配设成左右配设成左右均衡。即把左右折回点A、B配置在相对于图示的x点上的纵向进给中心线110的左右对称位置上,把辅助导引器106、107、108、109配置在相对于图示的O点的点对称位置上。在已知的纵向进给装置中,也有使上下的回转叶片的回转中心偏心,不使用辅助导引器而使纱线在左右的折回点A、B处进行交接的结构,但在这种结构情况下,两个回转中心间的中间位置成为纵向进给中心线,把左右折回点A、B配置在这个纵向进给中心线的左右对称位置上。
但是,由于上述的结构是在折回点B处的上下回转叶102、103之间配设一对辅助导引器106、107;同样地在折回点A处的上下回转叶片102、103之间配设一对辅助导引器108、109,因而有这样的问题,即在折回点A、B处使纱线的弯曲程度增大,从而使纱线的损伤增加。另外,当增大上下回转叶片102、103之间的距离来减少纱线的弯曲程度时,用于左行横动的回转叶片102举起纱线的高度和用于右行横动的回转叶片103举起纱线的高度之间,就有与距离H相当的距离差。这举起纱线的高度的距离差引起左右折回点A、B的刚好的平衡被打破。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这些问题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纵向进给装置,它是一对回转叶片的配置相对于纱线引进方向必然地成为上下的、能使这种纵向进给装置的左右折回点处的纱线弯曲程度减少、而且能较好平衡地形成左右折回点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纵向进给装置,它是用两个相互沿相反方向回转的回转叶片使纱线进行横向移动的,它没有形成纵向进给轨迹的纱线导引件和为了在回转叶片彼此间进行纱线交接而设置在纵向进给轨迹的折回点上的辅助导引件,其特征在于在由上述2个回转叶片的回转中心决定的纵向进给中心到上述左右的折回点上的上述纱线导引件的导引面为止的距离间设有差距的。
所述的纵向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把上述纱线导引件和辅助导引件配置成夹持上述2个回转叶片的上下的。
所述的纵向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纱线导引件的导引面有圆弧部,通过使上述圆弧部的中心和上述纵向进给中心偏心设置而形成上述折回点上的纱线导引的距离差。
所述的纵向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在上述纵向进给轨迹的折回点处进行纱线交接时,上述2个回转叶片同时系紧纱线的重叠区间。
本发明纵向进给装置是用2个相互沿相反方向回转的回转叶片使纱线进行横向移动的,它设有形成纵向进给轨迹的纱线导引件和为了在回转叶片彼此间进行纱线交接而设置在纵向进给轨迹的折回点上的辅助导引件,其特征在于在由述2个叶片的回转中心决定的纵向进给中心到上述左右的折回点上的上述纱线导引件的导引面为止的距离间设有差距的。
由于在从纵向进给中心到左右的上述导引面为止的距离间设有差距,使纱线导引件具有以前的上下一对辅助导引件中的一方辅助导引件的作用,因而能减少纱线的弯曲。而且,能利用行进纱线的能力、由纱线随从纱线导引件的作用来达到在左右折回点中的一侧上使纱线系紧在叶片上的作用。由于上述的结构是用如图2所示的夹持纵向进给轨迹的只配置在纵向进给中心侧的辅助导引件进行纱线的交接,因而能减少折回点的一侧处的纱线弯曲。
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发明的基础上,把上述纱线导引件和辅助导引件配置成夹持上述2回转叶片的上下的。
通过把上述2回转叶片配置在上述纱线导引件的下面或者上面的任何一侧上,将所谓的回转叶片间的纱线导引的距离的制约消除,能使上下的回转叶片接近地配置。当实现接近地配置时,叶片和接触辊或摩擦辊间的距离在上下大致相同,能使自由长度引起的纱线向纵向进给方向移动的迟后形成左右均等。
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发明的基础上,使上述纱线导引件的导引面有圆弧部,通过使上述纵向进给中心偏心设置而形成上述折回点上的纱线导引的距离差。
在使具有圆弧部的纱线导引件偏心设置而形成上述距离差的场合下,能使两端部处的张力增加变得缓和,中央部的张力减少变得缓和地平滑改变纱线导引件的突出量。
所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1的发明的基础上,设有在上述纵向进给轨迹的折回点处进行纱线交接时,上述2个回转叶片同时系紧纱线的重叠区间。
通过设置上述2个回转叶片同时系紧纱线的重叠区间,使左右的折回点的位置稳定。
在设置重叠区间的场合下,把上述纱线导引件设置在上述上下侧的回转叶片的上方或下方,将回转叶片之间的间隔取成是回转叶片厚度的0.75-3倍的范围。当不满0.75倍时,纱线在叶片间摩擦太厉害时纱线被切断。当间隔超过3倍时,使叶片间不必要地过份加宽,使左右折回点不均匀程度超过限度。最好对纱线导引件等的配置进行研究后,把间隔抑制在是叶片厚度0.75-1.25倍程度。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如上所述,所述的发明使纱线导引件具有以前的上下一对辅助导引件中的一方的辅助导引件的作用,使纱线的弯曲减少,而且,通过使左右折回点的一侧的纱线弯曲减少,能使卷装的全体纱线的损伤减少。还由于取掉所谓的回转叶片间的纱线导引件的制约,使自由长度的差引起的纵向进给方向的纱线移动迟后左右均等,因而能把卷装的左右端部开关做成相同的。即能在减少纱线损伤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卷装端部形状。
所述的发明效果基础上,通过将具有圆弧部的纱线导引件偏心地配置,使两端部处的张力增加变得缓和、使中央部能力减少变得缓和地平滑改变纱线导引件的突出量,从而能确实发挥纱线交接用的辅助导引件的功能,而且有能确实得到在纵向进给方向上质量均匀的卷装的效果。
所述发明的基础上,由于使左右折回点的位置稳定,因而能使左右折回点更加确实平衡。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纵向进给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在纵向进给轨迹的左折回点上的纱线的交接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在纵向进给轨迹的右折回点上的纱线的交接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纵向进给装置的纵断面图。
图5是表示纱线取下导引件和纱线归拢导引件的结构的斜视图,图6是图1的A向平面视图,主要表示纱线导引件和回转叶片。
图7是图1的A向平面视图,主要表示纱线导引件和驱动机构。
图8是表示以前的纵向进给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下面,参照着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纵向进给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斜视图,图2是表示在左折回点A上的纱线交接状态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在右折回点B上的纱线交接状态的侧视图。
通常的纵向进给装置是把多个纵向进给组件U1、U2、U3并列设置而构成。图1表示一个纵向进给组件U1。1是偏心地配设在纵向进给中心的左右任意一侧的纱线导引件,2是位于上侧回绕着纵向进给中心朝反时针方向回转的回转叶片,3是位于下侧,回绕着纵向进给中心朝顺时针方向回转的回转叶片,4是在折回点A的辅助导引件,5是折回点B的辅助导引件,这些构件构成一个纵向进给组件的主要部分。
11是接触辊或摩擦辊,12是筒管座,35是装在筒管座12上的筒管,P是把纱线卷绕在筒管35上的卷装。15是通过块16支承辅助导引件4的托架,17是通过块16支承辅助导引件5的托架。
如表示折回点A的状态的图2所示,纱线导引件1位于上下的回转叶片2、3的上侧,从接触辊11的侧缘向外突出的辅助导引件4位于上下的回转叶片2、3的下侧。即辅助导引件4夹持纵向进给轨迹地只被配置纵向进给中心侧。而且上述构件全沿着接触辊11斜向横切纱线y的上下纱道地配设着。在这折回点A上,把纱线从下侧的回转叶片3向上侧的回转叶片2交接。C点表示沿着纱线导引件1,回转叶片2使纱线朝图1右行地横动的状态。纱线导引件1起着把纱线系紧在上侧回转叶片2上的作用,纱线导引件1不仅决定纵向进给轨迹,还辅助纱线的交接。由于与纱线导引件1一起辅助纱线交接的辅助导引件4只是使纱线从下侧的回转叶片3取下,因而在辅助导引件4上的纱线弯曲程度被抑制到对纱线的交接不会产生障碍的最小限度。这样,由于纱线导引件1和辅助导引件4处在纵向进给轨迹的内侧(纵向进给中心侧),因而通过与图3进行对比后可见,纱线的弯曲不是锯齿状,只是成拐字状。
如表示折回点B的状态的图3所示,虽然它的突出程度不同,但把纱线导引件1配置在上下的回转叶片2、3上侧的结构是与图2同样的。但回转叶片2、3下侧的辅助导引件5是处在从接触辊11侧缘相反侧向内突出的。即辅助导引牛5夹持纵向进给轨迹地只配置与纵向进给中心侧相反一侧上。在这个折回点B处把纱线从上侧回转叶片2向下侧回转叶片3交接。D点表示沿着纱线导引件1、回转叶片3使纱线朝图1左行地横动的状态。纱线导引件1起着把纱线从上侧回转叶片2取下的作用,纱线导引1不仅决定纵向进给轨迹,还辅助纱线的交接。由于辅助导引件5把纱线系紧在下侧回转叶片3上,因而在辅助导引件5上的纱线弯曲程度就比辅助导引件4大。这样,由于纱线导引件1和辅助导引件5夹持纵向进给轨迹地处在两侧,因而与图2相比可清楚看出,纱线弯曲不仅是拐字形,而是锯齿状。但是,通过使左右的纱线折回点A、B中的一方折回点上的纱线弯曲程度减少,纱线的损伤也就减少。而且,与用回转叶片间的纱线导引件和一对辅助导引件辅助纱线交接的结构相比,用配置在回转叶片的上下的纱线导引件1和在左右折回点上的一个辅助导引件4、5进行纱线交接的图2和图3所示结构能使纱线的弯曲程度减少。
这样,为了使纱线导引件1具有辅助纱线交接的机能,改变在左右折回点处的纱线弯曲程度,把纱线导引件1相对于纵向进给中心偏心地配置。下面,参照图1来说明这偏心配置。O1是纵向进给组件U1上的回转叶片2、3的回转中心,即纵向进给中心,O2是相邻的纵向进给组件U2上的回转叶片的回转中心,即纵向进给中心。把连接这纵向进给中心O1、O2的线作为与纵向进给轨迹并列的基准线13,把与这基准线13成直角的线作为纵向进给中心线14。纱线导引件1形成半径为R圆弧部导引面。这个纱线导引件1的半径R的中心OO连通常纵向进给中心线14上,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偏右侧距离ε处,与这偏心相配的左右辅助导引件4、5和安装托架15、17也整体地靠右配置。
结果,在纵向进给中心O1上,左侧折回点A和纵向进给中心线14构成的角度α比在纵向进给中心O1上,右侧折回点B和纵向进给中心线14构成的角度3小。而且,在左侧折回点A处的从纵向进给中心O1到纱线导引件1的导引面的距离L1比在右侧折回点B处的从纵向进给中心O1到导引件1的导引面的距离L2短。此外,左侧折回点A和纵向进给中心线14间的距离M1比右侧折回点B和纵向进给中心线14间距离M2短。
这样,虽然具有圆弧部1a的纱线导引件偏心,但由于决定纵向进给轨迹的是圆弧部1a,因而在纵向进给轨迹的两端部使张力增加变得缓和,在中央部使张力减少变得缓和,对纱线导引的本来的性能没有什么障碍。即只要把具有圆弧部1a的纱线导引件相对于纵向进给中心加以偏心地配置就能附加上辅助纱线交接的功能,就能使左右折回点中的一侧折回点处的纱线弯曲程度减少,从而能减轻纱线的损伤。
如上所述,把左右折回点A、B形成相对于往复运动中心线14成左右不一样,而且辅助导引件4和辅助导引牛5的朝向也左右不一样。但通过使左右折回点中的至少一方折回点处的纱线弯曲程度减少,使纱线的损伤变少。重要的是使纱线的损伤减少,能确实进行左右折回点处的纱线的交接,其结果只是产生左右不均匀。
为了缩小上下的回转叶片2、3与接触辊(或者摩擦辊)11之间的自由长度的差,最好把上下的回转叶片2、3接近地设置。为此把纱线导引件1配设在上下的回转叶片2、3的上侧,把辅助导引件4、5配设在上下的回转叶片2、3的下侧。其结果,使叶片2、3的前端与接触辊(摩擦辊)11之间的距离在左右折回点大约均等,从而能使由自由长度形成的纱线向纵向进给方向的移动迟后在左右侧均等,能把卷装端部的左右形状做成相同的。
另外,图2和图3的左右折回点A、B处,绕反时针方向回转的上回转叶片2和绕顺时针方向回转的回转叶片3是经过相互朝相反方向运输纱线的重叠区间,在纱线交接时纱线变成自由,由纱线张力自然地回归到纵向进给幅度的中央位置,由此,防止了由于纵向进给幅度不稳定而形成的卷装形状崩毁。在设置这种重叠区间的场合下,当把上下的回转叶片2、3的间隔δ1取成过小时,纱线y被处理过份。因此,需把间隔δ1抑制成是回转叶片2、3的挂纱线部分的厚度δ20.75-1.25。
下面,参照着图4-7来说明上述的纵向进给装置的更详细的结构。在图4和图6中,上侧的回转叶片2的直径比下侧的回转叶片3稍小,上下的回转叶片2、3即使倾斜配置,回转叶片2、3的前端仍大致沿着垂直纱道y的方向,由图b可见,上侧的回转叶片又有相对于中心O1成点对称地偏离180度的2个前端2a、2b;下侧的回转叶片3也有相对于中心O1成点对称地偏离180度的2个前端3a、3b。在折回点B处进行纱线的从上侧的前端2a向下侧的前端3a的交接,与下侧的前端3a到达折回点A的同时,上侧的前端2b也到达折回点A。结果,在回转叶片2、3沿相反方向转一圈时间里,两个叶片的前端2a、2b、3a、3b使纱线沿着由导引件1和辅助导引件4、5确定的纵向进给轨迹进行一次往复。当然,回转叶片2、3的前端的数目不局限于2个,也可以取成有120度等分配置的3个前端。也可以使一方的回转叶片有2个前端,使另一方回转叶片有3个前端,使它们回转角速度成反比例的不同结构。
纱线导引件1有作为导引面的圆弧部1a,圆弧部1a的半径R的中心OO如上所述地从纵向进给中心线14只向右方偏移ε。但是纱线导引件1不局限于有圆弧部,也可以是抛物线部。这时,要满足离纵向进给中心O1的距离L1<L2。
在回转叶片2、3的下侧配设着辅助导引件4、5,它是通过安装在这纱线导引件1上的托架而辅助纱线的交接的。纱线导引件1和辅助导引件4、5从上下方向将回转叶片2、3夹在中间。辅助导引件4有向外的导引面4a,辅助导引件5有朝向纵向进给中心O1的向里的导引面5a。图1所示的托架15有沿着纱线导引件1的从纵向进给轨迹不一致的导引面15a,在由转台回转确定的自动换筒管时,由纱线取下导引件41和纱线归拢导引件46的作用,构成保持从回转叶片2、3取下的纱线的面,纱线处在这导引面15a上时不进行纵向进给,形成筒管35端部的集束卷绕。当纱线从导引面15a滑脱时,用上述的要领使纱线开始纵向进给。使用从回转叶片2、3的下侧支承左右的辅助导引件4、5的结构就不需要上述的安装托架15、17。虽然说不需要,但通过在上述安装托架15、17上设置导引面15、17,能确实防止纱线在交接部分上脱落。
下面,参照图4和图5,说明在进行满卷筒管和空筒管转换的自动换筒管时,使纱线不纵向进给用的归拢导引件和纱线取下导引件。这个自动换筒管是按这些工序,依次地进行的,即先将纱线从纱线导引件1的圆弧部1a确定的纵向进给轨迹取下,解除回转叶片2、3的前端和纱线的系紧的第12序;把从纵向进给轨迹取下、自然与纱道垂直的纱线强制地与筒管35的左端错开,使纱线不从满卷筒管的端部脱落的同时将纱线挂到空筒管的槽里进行交接的第2工序;在空筒管的纱线纵向进给范围之外形成集束卷绕的第3工序。
上述第1工序是由图4所示的纱线取下导引件41进行。这个纱线取下导引件41兼作由多个纵向进给组件构成的纵向进给装置的上部盖子,能由驱动油缸42在与回转叶片2、3平行的面内滑动。通常,纱线取下导引件41的导引面41a与纱线y不会干涉,但如双点划线所示当纱线取下导引件41滑动地突出时,纱线y被导引面41a推到前方而从回转叶片2、3脱落,由此不进行纵向进给。由图5可见,纱线取下导引件41是平板状,设置着与纱线导人部41b相连通的四方的楔铁41c。这个楔铁41c的与纱线导引件1相对着的面形成导引面41a。
上述第2工序由图4所示的设置在纱线取下导引件41的导引面41a的上游的纱线归拢装置43进行。图5详细地表示的纱线归拢装置43由固定的导引筒44,插入在这导引筒44内的棒体45,从这棒体45垂直地突出的纱线导引件47,使棒体45相对于导引筒44进退的驱动油缸47构成。在导引筒44上,没有使纱线导引件46从与纱道平行的分离开的垂直向上的退避姿势,朝与纱道交叉的姿势进行90度换向,进而与纱道交叉的姿势朝纱线的纵向进给方向移动的凸轮槽44a。
上述第3工序,即使纱线取下导引件41处在实线的位置,由使纱线不进行纵向进给的图1的导引面15a进行。这个导引面15a从图5的楔铁41c可见到一部分。
由这样的纱线取下导引件41和归拢装置43和导引面15a进行的自动换筒管的大致情况如下。通常,纱线y沿着纱线导引件1的圆弧部1a进行纵向进给。当达到自动换筒管的时间时,先是纱线取下导引件41从实线位置朝双点划线,沿前头a1的方向突出。纱线y随即从回转叶片的前端脱落。同时,纱线归拢导引件43的油缸47朝箭头a2方向伸长,纱线导引件46如箭头a3所示地变成与纱线y交叉的姿势,而且沿箭头a4方向移动,挂上纱线y,使纱线靠向纵向进给范围外的左端。此后,由图上没表示的交接装置进行满卷筒管与空筒管的交接。此后在空筒管的狭缝和纵向进给范围的一端之间形成集束卷绕。由此,纱线取下导引件41朝箭头a5方向回归。但刚好处于能形成集束卷绕位置的纱线导引件46是原样的。随即,纱线y由导引面15a限制而不与回转叶片的前端相碰,形成集束卷绕。此后,当驱动油缸47向箭头a6方向缩回时,纱线y从导引面15a端脱落,被系紧在回转叶片的前端,使纱线进行纵向进给地开始横动。
下面,参照图4和图7来说明使回转叶片2、3相互朝相反方向回转的驱动机构。图4中,中心轴23通过轴承22相对于基板21能自由回转地支承着。驱动轴27通过轴承26相对于基板21能自由回转地支承着。由皮带轮28使这驱动轴27回转驱动。在这驱动轴27的皮带轮28侧设置着同步皮带轮29、在皮带轮28相反一侧设置齿轮30。而且,与挂在同步皮带轮29上的同步皮带31相啮合的同步皮带轮32安装在中心轴23上,使中心轴23,即,使下侧的回转叶片3与驱动轴27相同方向地回转。另外,与齿轮30啮合的齿轮33安装在中空体25上,使中空体25,即,使上侧的回转叶片2沿着与驱动轴27相反方向回转。
在图7中,通过使同步皮带轮29与同步皮带轮32的齿数比与齿轮30和齿轮33的啮合比相同,使上下的回转叶片2、3以相同角速度沿相反方向回转。34是对同步皮带31施加张力用的空转轮。
权利要求
1.纵向进给装置,它是用两个相互沿相反方向回转的回转叶片使纱线进行横向移动的,它没有形成纵向进给轨迹的纱线导引件和为了在回转叶片彼此间进行纱线交接而设置在纵向进给轨迹的折回点上的辅助导引件,其特征在于在由上述2个回转叶片的回转中心决定的纵向进给中心到上述左右的折回点上的上述纱线导引件的导引面为止的距离间设有差距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把上述纱线导引件和辅助导引件配置成夹持上述2个回转叶片的上下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纱线导引件的导引面有圆弧部,通过使上述圆弧部的中心和上述纵向进给中心偏心设置而形成上述折回点上的纱线导引的距离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在上述纵向进给轨迹的折回点处进行纱线交接时,上述2个回转叶片同时系紧纱线的重叠区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减少左右的折回点处纱线的弯曲程度,且能较好平衡形成左右的折回点的纵向进给装置。它是为了辅助回转叶片彼此间进行纱线的交接,在由回转叶片的纵向进给中心到上述纱线导引件的折回点上的左右的上述导引面为止的距离间设有差距,还设置对上述纵向进给轨迹的折回点处的纱线的交接进行辅助的辅助导引件,且把这辅助导引件和纱线导引件配置成夹持上述2个回转叶片的上下,从而使左右的折回点的一侧处的纱线的弯曲减少。
文档编号B65H54/28GK1154940SQ9611987
公开日1997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28日
发明者酒井升司, 中川理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