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托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0287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密封托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托辊,特别是胶带运输机上、下胶带的托辊。
目前,国内生产的托辊基本上都为内迷宫式密封型式,在轴承外有简单一防尘罩或防尘盖。这种托辊的密封效果不好,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近年来,一些托辊生产厂家引进国外生产技术生产的内迷宫密封式托辊,在轴承外增加了一道橡胶环密封。这种密封的胶环靠其弹性与轴承外面的挡盖相接触,所以密封效果很好。但由于我国橡胶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所生产的胶环各项技术指标达不到托辊密封要求,而且由于胶环与外盖之间摩擦系数的增加,加大了托辊的旋转阻力,其阻力系数超过了标准要求。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既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又不超过标准旋转阻力系数的密封托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组成中包括防护盖1、罩盖2、轴3、挡圈4、辊壳5、轴承座6、内迷宫密封7、外迷宫密封8、轴承9、护盖10。挡圈4、防护盖1的定位台、内迷宫密封7及轴承9的内环依次相接,装在轴3,上,与轴3为静配合,是托辊的固定部分。罩盖2、轴承座6、外迷宫密封8、轴承9的外环以及护盖10与辊壳5为静配合,是托辊的转动部分,其中轴承座6与辊壳5固定连接在一起。在防护盖1侧端面的内侧设有凸台,罩盖2的形状为“Z”形。防护盖1与罩盖2之间留有间隙,二者间可相对转动。
本实用新型既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又具有较低的旋转阻力系数。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由防护盖1、罩盖2、轴3、挡圈4、辊壳5、轴承座6、内迷宫密封7、外迷宫密封8、轴承9、护盖10组成。挡圈4、防护盖1的定位台、内迷宫密封7及轴承9的内环依次相接,装在轴3上,与轴3为静配合,是托辊的固定部分。罩盖2、轴承座6、外迷宫密封8、轴承9的外环以及护盖10与辊壳5为静配合,是托辊的转动部分,其中轴承座6与辊壳5固定连接在一起。在防护盖侧端面的内侧设有凸台,该凸台与防护盖侧端面相垂直。罩盖2的形状为“Z”形,防护盖1与罩盖2之间留有间隙,二者间可相对转动。
本期新型由于防护盖1与罩盖2之间留有较小的间隙,形成了一道迷宫式密封,水或灰尘不易进入此迷宫密封;当水或灰尘一旦进入间隙口,则可能在罩盖2的转动惯性作用下,将水或灰尘抛出间隙口;当水或灰尘未被惯性抛出而进入防护盖1与罩盖2的间隙中,能被迷宫所阻,使之不能进入内迷宫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防护盖(1)、罩盖(2)、轴(3)、挡圈(4)、辊壳(5)、轴承座(6)、内迷宫密封(7)、外迷宫密封(8)、轴承(9)、护盖(10)的密封托辊,挡圈(4)、防护盖(1)的定位台、内迷宫密封(7)及轴承(9)的内环依次相接,与轴(3)为静配合,组成托辊的固定部分,罩盖(2)、轴承座(6)、外迷宫密封(8)、轴承(9)的外环以及护盖(10)与辊壳(5)为静配合,组成托辊的转动部分,其中轴承座(6)与辊壳(5)固定连接,其特征是在防护盖侧端面的内侧设有凸台,罩盖(2)的形状为“Z”形,防护盖与罩盖之间留有间隙。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密封托辊,其特征在于所说防护盖(1)侧端面内侧的凸台与防护盖侧端面相垂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托辊。组成中包括防护盖1、罩盖2、轴3、挡圈4、辊壳5、轴承座6、内宫密封7、外宫密封8、轴承9、护盖10。挡圈、防护盖的定位台、内迷宫密封及轴承的内环依次相接,装在轴3上,与轴3为静配合,是托辊的固定部分。罩盖、轴承座、外迷宫密封、轴承外环以及护盖与辊壳5为静配合,是托辊的转动部分,其中轴承座与辊壳固定连接。在防护盖侧端面的内侧设有凸台,罩盖的形状为“Z”形。防护盖1与罩盖2之间留有间隙,二者间可相对转动。既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又具有较低的旋转阻力系数。
文档编号B65G23/04GK2259383SQ9620978
公开日1997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3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3日
发明者田永奎, 杜平, 程省萱, 赵冬梅 申请人:唐山冶金矿山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