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卷用芯、薄膜卷、薄膜卷的制造方法及薄膜的卷取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344049阅读: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的效果。作为该PVA,例如可以使用通过将醋酸乙烯等乙烯酯聚合得到的聚乙烯酯的酯基的全部或一部分转换为羟基而制造的物质。
[0096]该薄膜为了做成薄膜卷而优选的是长条的薄膜,作为其长度,例如优选的在50m以上40000m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的在10m以上30000m以下的范围内。特别在薄膜的长度是8000m以上且薄膜卷的质量更大的情况下,更显著地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0097]薄膜的宽度可以设定为比芯管10的轴向长度短以下值:优选在0.1cm以上40cm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5cm以上35cm以下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Icm以上30cm以下的范围内,具体而言,薄膜的宽度例如可以为4.Sm。
[0098]作为薄膜的厚度,虽然也取决于薄膜的材质及用途等,但优选的是10 μπι以上150 μ m以下,更优选的是15 μ m以上120 μ m以下,进一步优选的是20 μ m以上80 μ m以下。
[0099]<薄膜卷>
本发明的薄膜卷包括上述芯I和卷绕在该芯I上的长条的薄膜。作为该长条的薄膜,可以使用上述薄膜(PVA薄膜等)中的长条薄膜。
[0100]<薄膜卷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使用上述芯I的薄膜卷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101]该薄膜卷的制造方法包含将上述芯I装配到卷取装置100上的装配工序、和通过使装配在该卷取装置100上的该芯I旋转来将长条的薄膜卷绕到该芯I上的卷绕工序。在上述装配工序中,当使芯I所具有的卡合部71与作为与其对应的卡合部111的形成在上述卷取装置100所具有的保持部件105上的卡合部111卡合时,限制了芯I相对于该保持部件105的相对旋转,能够使芯I和保持部件105 —起旋转,或者能够防止芯I的意外旋转。通过在该卷绕工序结束后将该芯I从卷取装置100脱离,能够与目的对应地输送薄膜卷。
[0102]在上述装配工序中使用的卷取装置100具有对置并且能够接近/远离的一对能够旋转的保持部件105。该一对保持部件105能够在同轴上相互向相同方向旋转地设置。该保持部件105具有能够从芯I的两端向内侧插入拔出的夹头部110。该夹头部110具有能够在旋转轴径向上扩径/缩径的爪部113。另外能够设置为,该爪部113的扩径/缩径的动作能够通过空气进行。此外,该爪部113在侧周面(旋转轴径向的面)具有凹部114,设置为通过在将爪部113插入到芯I的两端部的内侧后扩径,来使凹部114与芯管10的内周面的卡合用突起20卡合。进而,该爪部113在侧周面具有与芯管10的内周面抵接的弹性部位115,该弹性部位115附设在比上述凹部114靠端部侧(卷取装置100主体侧)的位置,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此外,该保持部件105具有与芯管10的端面对置的端面,从该保持部件105的端面突出设置有与上述卡合部71对应的卡合部111。
[0103]并且,在上述装配工序中,在分离状态的一对保持部件105之间配设芯1,然后使一对保持部件105接近,将夹头部110从芯I的两端向内侧插入,另一方面,使芯I所具有的卡合部71与形成在保持部件105上的与其对应的卡合部111卡合,然后通过使爪部113扩径,来使夹头部110的凹部114与卡合用突起20卡合,由此,通过一对保持部件105保持芯I的两端部,将芯I装配到卷取装置100上。
[0104]在上述卷绕工序中,通过使装配在卷取装置100上的芯I旋转,将长条的薄膜卷绕到芯I上。芯I的旋转可以通过使卷取装置100所具有的保持部件105旋转来进行。特别是,如果芯I所具有的卡合部71与对应的卡合部111卡合,则芯I相对于保持部件105的相对旋转被限制,保持部件105的旋转动力可靠地传递给芯I。作为该长条的薄膜,可以使用上述薄膜(PVA薄膜等)中的长条薄膜。
[0105]在卷绕工序结束后,将爪部113缩径并将爪部113的凹部114与卡合用突起20的卡合状态解除,然后使一对保持部件105离开,由此能够将该薄膜卷从卷取装置100脱离。
[0106][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以下一边参照图6至图11,一边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薄膜卷用芯2 (以下有时简称为芯2)进行说明。另外,在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芯2时,有时对于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和/或功能的部件、部位等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107]〈芯2>
图6和图7所示的芯2包括圆筒状的芯管10、和附设在该芯管10的两端部上的各端部各一对的键部件70。
[0108]芯2的芯管10也与芯I同样,包括管主体11和圆筒状的壁部件,该壁部件配设在该管主体11的两端部,并形成与薄壁部1a的内周面的两端相邻的边界壁16,该壁部件是通过压入而嵌入安装到管主体11的台阶部中的内嵌部件15。在芯2中,如图7所示,在内嵌部件15的外端侧(管主体11的外端侧)配设有能够拆装地安装的圆筒状的边缘部件50,由此,芯管10在其两端部具有能够拆装地安装的筒状的边缘部件50。
[0109]在该芯2中,厚壁部1b由管主体11和内嵌部件15形成层叠结构的部位、和边缘部件50所处的部位构成,在管主体11和内嵌部件15形成层叠结构的部位,管主体11构成厚壁部1b的外层部位,内嵌部件15构成厚壁部1b的内层部位。在芯2中,也在管主体11的内周侧分别形成有距两端轴向一定距离量的台阶部。并且,该管主体11的台阶部的轴向长度形成为与内嵌部件15的轴向长度(外周面上的长度)大致相同。因此,管主体11的外端面17 (芯管10的两端侧的面)和内嵌部件15的外端面18 (芯管10的两端侧的面)在后述的切口 15a以外的部分形成为大致共面。
[0110]芯管可以是外径和内径分别在轴向上为大致同径的圆筒状的结构(在外径和内径分别在轴向上大致同径的圆筒状的部件的两端安装具有与其大致同径的外径和内径的圆筒状的边缘部件的结构等),但如果如上述那样芯管在轴向中央部具有内径比两端部大的薄壁部,则两端部具有足够的强度,即使在薄膜卷用芯的轴向长度更长的情况或薄膜卷的重量进一步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以保持其两端部的方式稳定地装配到卷取装置或展开装置等所具有的能够旋转的保持部件上,通过该保持部件的旋转,能够将薄膜卷绕到薄膜卷用芯上或将薄膜从薄膜卷展开。此外,由于该薄膜卷用芯在芯管的轴向中央部具有薄壁部,所以能够实现轻量化及低成本化。进而,该薄膜卷用芯由于芯管的轴向中央部(薄壁部)设置为内径比两端部大,所以即使在薄膜卷用芯的内周面上发生结露,由此产生的水也积存在薄壁部的内周面上而不易向外部流出。因此,不易发生卷绕在该薄膜卷用芯上的薄膜的质量下降。
[0111]此外,如上所述,如果芯管具有筒状的管主体、和配设在该管主体的两端部且形成与薄壁部的内周面的两端相邻的边界壁的壁部件,则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在芯管的轴向中央部形成内径比两端大的薄壁部。
[0112]进而,如果如上所述壁部件是嵌入安装到管主体中的内嵌部件,则管主体与壁部件(内嵌部件)的固定状态变得更可靠。
[0113]如图6、图7和图10所示,在芯2中同样,在芯管10的两端部,通过形成在该芯管10的两端面的槽部30和对各端部各附设有一对的键部件70,形成用于限制相对于用于保持芯2的保持部件的相对旋转的凹状的卡合部71,但该槽部30不是在内嵌部件15的外端面18、而是在边缘部件50的外端面19 (芯管10的两端侧的面)上以轴心为中心沿着周向形成。并且,通过如图7所示贯插螺栓等连结机构(省略图示)的外螺纹部并拧装到键部件固定用内螺纹孔35中,通过连结机构(螺栓等)的头部将键部件70向边缘部件50侧压接,来将键部件70能够拆装地固定到芯管10的两端部(端面侧)。
[0114]边缘部件50配设在与管主体11及内嵌部件15同心的轴上。此外,边缘部件50的内径设置为与内嵌部件15的内径大致相同,因此,边缘部件50和内嵌部件15的内周面形成为大致共面。同样,边缘部件50的外径设置为与管主体11的外径大致相同,因此,边缘部件50和管主体11的外周面形成为大致共面。即,芯管10的厚壁部1b和薄壁部1a的外周面形成为大致共面。
[0115]边缘部件50的轴向长度(除了后述的筒状突起51部分以外的长度)例如可以为5cm左右,该长度优选的是3cm以上15cm以下,更优选的是4cm以上1cm以下。通过该长度是上述下限以上,使得在后述的槽部30中能够获得充分的深度,另一方面,通过是上述上限以下,能够减少更换边缘部件50时的材料损失。
[0116]在芯2中,内嵌部件15的轴向长度(外周面上的长度)例如可以为24cm左右。此夕卜,由于边缘部件50可以成为厚壁部10b,所以内嵌部件15的轴向长度与边缘部件50的轴向长度之和(厚壁部1b的轴向长度)优选的是处于在芯I的说明中上述的关于内嵌部件15的轴向长度的适当的范围内。即,上述和优选的是1cm以上50cm以下,更优选的是20cm以上30cm以下。通过该和是上述下限以上,能够进一步提高装配到卷取装置100上时的芯2的强度,另一方面,通过是上述上限以下,使得成为更轻量且低成本的芯2。
[0117]此外,在芯2的内嵌部件15上,如图7和图9所示,在内周侧从外端面18朝向前端面形成有切口 15a。该切口 15a在内嵌部件15的内周侧沿着周向形成。另一方面,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上述边缘部件50侧形成有从内端面(芯管10的轴向中央部侧的面)突出的筒状突起51,该筒状突起51与切口 15a嵌合。
[0118]筒状突起51的轴向长度和内嵌部件15的切口 15a的轴向长度设置为大致相同,例如可以为0.5cm以上3cm以下左右。此外,筒状突起51的厚度(径向的宽度)和内嵌部件15的切口 15a的深度(径向的宽度)设置为大致相同,优选的是内嵌部件15的厚度的0.1倍以上0.5倍以下,更优选的是0.2倍以上0.3倍以下。
[0119]在该内嵌部件15上,如图9所示,在外端面18上形成有用于安装边缘部件50的多个(在图示例中是12个)边缘部件固定用内螺纹孔34。该多个边缘部件固定用内螺纹孔34遍及周向全域相对于轴心以大致相等的角度间隔(在图示例中是30° )形成。此外,上述槽部30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形成在边缘部件50的外端面19上,如图8所示,在该槽部30的底部,在与上述内嵌部件15的边缘部件固定用内螺纹孔34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边缘部件固定用贯通孔31和收纳凹部32,收纳凹部32用于收纳螺栓等连结机构的头部且直径比该边缘部件固定用贯通孔31大。因此,边缘部件50通过连结机构(螺栓等)能够拆装地安装在内嵌部件15上。
[0120]此外,如图7和图8所示,在边缘部件50的槽部30的底部,与芯I的内嵌部件15的槽部30同样,形成有用于固定键部件70的键部件固定用内螺纹孔35。在图示例中,对于各键部件70形成有两个键部件固定用内螺纹孔35。此外,在边缘部件50的槽部30的底部形成有用于使边缘部件50从内嵌部件15脱离的脱离用内螺纹孔33。该脱离用内螺纹孔33设置为,通过拧装螺栓使该螺栓的前端部与内嵌部件15的外端面18抵接,而对边缘部件50向脱离方向施力。另外,该脱离用内螺纹孔33在槽部30的底部的对置的位置,对各边缘部件50各形成有两处。
[0121]此外,在芯I中,与卷取装置100的保持部件105中的凹部114卡合的卡合用突起20形成在内嵌部件15的内周面上,但在芯2中形成在边缘部件50的内周面上。另外,该卡合用突起也可以不形成在边缘部件的内周面上,而形成在内嵌部件的内周面上。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