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及其悬挂体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82803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电梯及其悬挂体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该发明涉及在从导轨偏离的位置支撑悬挂体的悬挂体支撑装置、以及使用该悬挂体支撑装置的电梯。
【背景技术】
[0002]在以往的电梯的绳索支撑装置中,柱状体经由设于其上下两端部的第I及第2支点体安装于导轨。在柱状体上通过焊接等固定有绳索端固定部件。绳索端固定部件从柱状体向侧方水平地突出。在绳索端固定部件上借助多个紧固件连接有多条绳索。并且,在导轨上固定有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仅支撑来自柱状体的竖直方向上的载荷。柱状体的下端部与支撑部件的上端部相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31902号公报(图6)
[0004]在如上所述的以往的绳索支撑装置中,在从导轨偏离的位置承受来自绳索的载荷,因此在导轨上作用有垂直载荷和弯矩。因该弯矩而在导轨上产生的应力与载荷P、导轨的截面性能Ix、以及轨道支架的跨度LI成正比,并与第I及第2支点体间的距离LO成反比。
[0005]因此,在导轨的强度相对于载荷P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增大导轨的尺寸,增加截面性能Ix,减小支架跨度LI,或者增大LO。
[0006]这些方法中,在增大导轨的尺寸的方法中,不仅是固定有绳索支撑装置的部分,整个导轨的尺寸都变大,因此成本变高。并且,有时支架跨度LI因建筑上的限制而无法减小。另外,在增大柱状体的长度来增大LO的情况下,根据电梯的不同,会发生与上下的轨道支架干涉的情况。
[0007]另外,在以往的绳索支撑装置中,与柱状体的下端部相邻地配置有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仅支撑来自柱状体的竖直方向上的载荷,并仅与柱状体相接,因此因弯矩而在接缝的位置的导轨上产生的应力与没有支撑部件的情况相同。

【发明内容】

[0008]该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如下电梯及其悬挂体支撑装置,其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加,并降低由于悬挂体的载荷所引起的弯矩而在导轨上产生的应力。
[0009]该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支撑装置具备悬挂体支撑装置主体和加强部件,所述悬挂体支撑装置主体具有:轨道固定部,该轨道固定部固定于引导升降体升降的导轨;和悬挂体支撑部,该悬挂体支撑部从轨道固定部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向侧方突出,并连接有悬吊升降体的悬挂体,所述加强部件以被从轨道固定部传递水平方向的载荷的方式紧固于轨道固定部的上下方向的端部,并且在悬挂体支撑装置主体和轨道支架之间固定于导轨。
[0010]在该发明的电梯的悬挂体支撑装置中,以被从轨道固定部传递水平方向的载荷的方式将加强部件紧固于轨道固定部的端部,并且在悬挂体支撑装置主体和轨道支架之间将加强部件固定于导轨,因此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加,并降低由于悬挂体的载荷所引起的弯矩而在导轨上产生的应力。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示出该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无机房电梯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0012]图2是示出图1的悬挂体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0013]图3是示出图2的悬挂体支撑装置的主视图。
[0014]图4是示出图2的加强部件的立体图。
[0015]图5是示出该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悬挂体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0016]图6是示出该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悬挂体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0017]图7是从背面侧观察图6的悬挂体支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0018]图8是示出图6的加强部件的立体图。
[0019]图9是示出该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悬挂体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0020]图10是示出图9的加强部件的立体图。
[0021]图11是示出该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悬挂体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0022]图12是示出图11的加强部件的立体图。
[0023]图13是示出该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悬挂体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0024]图14是示出图13的悬挂体支撑装置的后视图。
[0025]图15是示出图13的加强部件的立体图。
[0026]图16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5的加强部件的立体图。
[0027]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悬挂体支撑装置和施加在轿厢导轨上的力矩的说明图。
[0028]标号说明
[0029]1:井道;6:曳引机;7:驱动绳轮;9:悬挂体;11:轿厢(升降体);13a:第I轿厢导轨;14a、14b:轨道支架;21:悬挂体支撑装置;22:悬挂体支撑装置主体;22a:轨道固定部;22b:悬挂体支撑部;23:加强部件;23a:加强部件主部;23b:延长部;23c:主体轨道紧固件插入孔;23d:加强部件紧固件插入孔;28:轨道夹。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该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0031]实施方式1.
[0032]图1是示出该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无机房电梯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在井道I的底坑的地板面固定有平板状的第I基座2、和一端部与第I基座2相接的细长的平板状的第2基座3。
[0033]在第I基座2上经由一对曳引机座4a、4b固定有曳引机架5。在曳引机架5内固定有曳引机6。作为曳引机6,使用轴向尺寸比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的尺寸小的薄式曳引机。
[0034]并且,曳引机6具有驱动绳轮7和曳引机主体8。曳引机主体8具有使驱动绳轮7旋转的曳引机马达、和对驱动绳轮7的旋转进行制动的曳引机制动器。在井道I内设置有控制曳引机6的控制盘(未图示)。
[0035]在驱动绳轮7上卷绕有悬挂体9。作为悬挂体9,使用多条(在图1中仅示出I条)绳索。
[0036]作为升降体的轿厢11和对重12由悬挂体9悬吊在井道I内,并且利用曳引机6的驱动力在井道I内升降。
[0037]在第2基座3的与第I基座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上设置有引导轿厢11升降的第I轿厢导轨13a。第I轿厢导轨13a借助多个轨道支架14a、14b、14c固定在井道I内。
[0038]在第I基座2上设置有引导轿厢11升降的第2轿厢导轨13b、和引导对重12升降的第I及第2对重导轨15a、15b。导轨13a、13b、15a、15b垂直地立起设置在井道I内。
[0039]第I及第2轿厢导轨13a、13b配置在轿厢11的宽度方向两侧。第I及第2对重导轨15a、15b配置在对重12的宽度方向两侧。对重12在位于与轿厢11相同的高度时,以与轿厢11的侧面对置的方式配置在轿厢11的一侧。从正上方观察井道1,曳引机6配置在轿厢11和对重12之间。
[0040]在井道I内的上部配置有上部支撑架16。上部支撑架16由第2轿厢导轨13b、和第I及第2对重导轨15a、15b支撑。
[0041]在轿厢11的下部设有一对轿厢吊轮17a、17b。在对重12的上部设有对重吊轮18。在上部支撑架16的下部支撑有轿厢返绳轮19。在上部支撑架16的上部支撑有对重返绳轮
20 ο
[0042]在第I轿厢导轨13a的上部固定有悬挂体支撑装置(绳索支撑装置)21。悬挂体支撑装置21具有悬挂体支撑装置主体22、和紧固在悬挂体支撑装置主体22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加强部件23。
[0043]悬挂体9的第I端部(轿厢侧端部)9a借助多个第I终端连接件24a而与悬挂体支撑装置主体22连接。悬挂体9的第2端部(对重侧端部)9b借助多个第2终端连接件24b而与上部支撑架16连接。
[0044]悬挂体9从第I端部9a侧依次卷绕于轿厢吊轮17a、轿厢吊轮17b、轿厢返绳轮19、驱动绳轮7、对重返绳轮20及对重吊轮18,到达第2端部9b。S卩,轿厢11和对重12由悬挂体9以2:1绕绳方式悬吊。
[0045]图2是示出图1的悬挂体支撑装置21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2的悬挂体支撑装置21的主视图。悬挂体支撑装置主体22具有固定于轿厢导轨13a上的平板状的轨道固定部22a、和从轨道固定部22a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向侧方水平突出的悬挂体支撑部(绳索支撑臂)22bο悬挂体9借助第I终端连接件24a与悬挂体支撑部22b连接。
[0046]轨道固定部22a与轿厢导轨13a的背面接合,并利用多个主体轨道紧固件25固定于轿厢导轨13a。使用螺栓和螺母作为各主体轨道紧固件25。轨道固定部22a的正面形状是上下方向尺寸比宽度方向尺寸大的矩形形状。
[0047]在悬挂体支撑部22b上设有平板状的水平部22c。在水平部22c上设有供第I终端连接件24a穿过的多个连接件插入孔。
[0048]各加强部件23以被从轨道固定部22a传递水平方向的载荷的方式紧固于轨道固定部22a的端部。具体地,各加强部件23利用多个加强部件紧固件26而固定于轨道固定部22a。使用螺栓和螺母作为各加强部件紧固件26。并且,各加强部件23通过主体轨道紧固件25而被紧固在一起并被固定于轿厢导轨13a。
[0049]而且,各加强部件23在与悬挂体支撑装置主体22相邻的轨道支架14a、14b和轨道固定部22a之间利用多个加强部件轨道紧固件27固定于轿厢导轨13a。使用螺栓和螺母作为各加强部件轨道紧固件27。
[0050]图4是示出图2的加强部件23的立体图。加强部件23具有平板状的加强部件主部23a、和与加强部件主部23a局部地重叠并通过焊接固定的平板状的延长部(轨道接触部件)23b。加强部件主部23a重叠在轨道固定部22a的端部的与轿厢导轨13a相反的一侧的面上。
[0051]延长部23b与轨道固定部22a相邻地抵接于轿厢导轨13a的背面,并固定于轿厢导轨13a。延长部23b的板厚与轨道固定部22a的板厚相同。
[0052]在加强部件主部23a上设有供主体轨道紧固件25穿过的多个主体轨道紧固件插入孔23c、和供加强部件紧固件26穿过的多个加强部件紧固件插入孔23d。在延长部23b上设有供加强部件轨道紧固件27穿过的多个加强部件轨道紧固件插入孔23e。
[0053]在这样的悬挂体支撑装置21及使用它的电梯中,能够利用加强部件主部23a加强轿厢导轨13a,能够利用轿厢导轨13a和加强部件主部23a分担悬挂体9的载荷所引起的弯矩。并且,能够增大悬挂体支撑装置21的上端的轨道紧固部和下端部的轨道紧固部之间的距离LO (图3)。因此,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加,并使因弯曲而在轿厢导轨13a上产生的应力降低。
[0054]实施方式2.
[0055]接下来,图5是示出该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悬挂体支撑装置的立体图。在实施方式I中,利用由螺栓和螺母构成的加强部件轨道紧固件27将延长部23b固定于轿厢导轨13a。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2中,作为加强部件轨道紧固件,使用多个(一对)轨道夹28。而且,利用轨道夹28承受弯矩所引起的水平方向的载荷,利用主体轨道紧固件25承受垂直方向的载荷。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I相同。
[0056]根据这样的结构,不需要在轿厢导轨13a上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