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及其副臂和副臂头部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61571阅读:来源:国知局
50均连接,挡绳杆70的水平高度高于滑轮30的上缘的水平高度。挡绳杆70的高度是由起重绳确定的,以起重绳拉直后不与挡绳杆70接触摩擦为设计依据。一方面,挡绳杆70所起的作用与上述挡板40的作用类似,均是为了防止吊钩部200从前止推部10的上方滑脱,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副臂头部包括仅设置挡板40或挡绳杆70的实施例,也包括同时设置有挡绳杆70和挡板40的实施例;另一方面,挡绳杆70还可以防止起重绳发生跳绳现象。
[0031]优选地,如图2和3所示,副臂头部还包括两个第一加强部80,两个第一加强部80分别设置在两个侧板50的外侧面上。更优选地,第一加强部80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加强部80的水平高度高于后连接部20的中心的水平高度且低于前止推部10的中心的水平高度。
[0032]在图2和3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加强部80沿水平方向,即副臂的长度方向贯穿副臂头部,第一加强部80的一端与后安装部20连接,另一端与前止推部10连接。
[0033]优选地,副臂头部还包括两个第二加强部90,第二加强部90分别设置在两个侧板50的外侧面上,第二加强部90与前止推部10连接。第二加强部90主要起到加强前止推部10的强度的作用,在副臂收放的过程中,副臂头部的前止推部10为最大受力点,因此为了防止副臂头部变形,在前止推部10与副臂头部的结构连接处(例如侧板50)设置第二加强部90。
[0034]优选地,第一加强部80和第二加强部90为设置在侧板50外侧面上的加强筋、槽钢、直角钢或工字钢。
[0035]优选地,副臂头部还包括上连接板51和下连接板52,后连接部20和前止推部10将副臂头部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上连接板51设置在上半部分并连接两个侧板50,下连接板52设置在下半部分并连接两个侧板50。上连接板51和下连接板52可以是焊接在侧板50上的板材,也可以是由侧板50的边缘弯折而形成的,即形成单边折边结构,相比焊接板材,单边折边结构的副臂头部具有更好的受力性能。
[0036]此外,优选地,副臂头部还包括销杆53、搭板54和拉手55等部件,上述部件均设置在侧板50的外表面上。
[0037]图2中示出的副臂头部的制造步骤如下:将止挡凸起60焊接到侧板50的内表面上,再将滑轮30、轴承和两个侧板50安装到位,然后将侧板50与后连接部20焊接到位,再将挡绳杆70焊接到预定位置,之后将前止推部10、上连接板51和下连接板52焊接到侧板50的预定位置,再之后将第一加强部80和第二加强部90均焊接到侧板50的外表面上,最后将挡板40、销杆53、搭板54和拉手55等部件安装到位。
[003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的副臂,如图4所示,该副臂包括臂架100、起重绳、副臂头部和吊钩部200,副臂头部是上述的副臂头部,臂架100的前端与副臂头部的后连接部20连接,起重绳从副臂头部的滑轮30的上方穿过副臂头部并与吊钩部200连接。
[0039]如图4所示,该副臂在收放的过程中,吊钩部200与副臂头部的前止推部10压紧,起重绳被拉直不与滑轮30接触,减小了起重绳的磨损程度,提高了副臂在收放过程中的安全性。此外,吊钩部200与副臂头部间的推理平行于臂架100的长度方向,使得副臂沿起重绳的方向的受力更加集中,提高了副臂在收放过程中的稳定性。
[004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包括主起重臂和副臂,副臂为腹置式副臂,副臂是上述的副臂。
[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起重机的副臂头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止推部(10)、后连接部(20)和位于所述前止推部(10)和所述后连接部(20)之间的滑轮(30),所述前止推部(10)的中心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后连接部(20)的中心的水平高度,并且所述前止推部(10)的中心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滑轮(30)的中心的水平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的副臂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止推部(10)的止推端面沿竖直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的副臂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臂头部还包括挡板(40),所述挡板(40)设置在所述前止推部(10)的顶端并沿水平方向突出于所述前止推部(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的副臂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臂头部包括两个相互间隔地设置的侧板(50),所述滑轮(30)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板(5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的副臂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臂头部还包括两个止挡凸起(60),所述两个止挡凸起¢0)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板(50)的相对的内侧面上并突出于所述侧板(50),所述止挡凸起¢0)位于所述滑轮(30)的上方,所述止挡凸起(60)突出于所述侧板(50)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侧板(50)与所述滑轮(30)间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的副臂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臂头部还包括挡绳杆(70),所述挡绳杆(70)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板(50)之间并与所述两个侧板(50)均连接,所述挡绳杆(70)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滑轮(30)的上缘的水平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的副臂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臂头部还包括两个第一加强部(80),所述两个第一加强部(80)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板(50)的外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重机的副臂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80)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加强部(80)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后连接部(20)的中心的水平高度且低于所述前止推部(10)的中心的水平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的副臂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臂头部还包括两个第二加强部(90),所述第二加强部(90)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板(50)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二加强部(90)与所述前止推部(10)连接。
10.—种起重机的副臂,包括臂架(100)、起重绳、副臂头部和吊钩部(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臂头部是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臂头部,所述臂架(100)的前端与所述副臂头部的后连接部(20)连接,所述起重绳从所述副臂头部的滑轮(30)的上方穿过所述副臂头部并与所述吊钩部(200)连接。
11.一种起重机,包括主起重臂和副臂,所述副臂为腹置式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臂是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副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及其副臂和副臂头部,副臂头部包括前止推部、后连接部和位于前止推部和后连接部之间的滑轮,前止推部的中心的水平高度高于后连接部的中心的水平高度,并且前止推部的中心的水平高度高于滑轮的中心的水平高度。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副臂头部,本实用新型的副臂头部的前止推部的位置上移,因此在副臂收放的过程中,吊钩部与副臂头部压紧的位置也相应上移,所以,起重绳的曲率变小且与滑轮的接触面积减小,相应地减小起重绳的磨损程度,通过调整前止推部的高度,还能够实现使起重绳处于拉直的状态,不与滑轮接触,在延长了起重绳的使用寿命的同时,也提高了起重机收放副臂的安全性。
【IPC分类】B66C23-64
【公开号】CN204369475
【申请号】CN201420870422
【发明人】吴华, 唐肯, 赵雷, 程映球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