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材的运输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798647阅读:来源:国知局
过推动结构使送料板18底壁上固定的滑动块一 21和滑动块二 22能够在送料箱17体底壁上对应的滑槽一 19和滑槽二 20内滑动,从而实现将待加工的管材自动放料到环形链条一 4上。
[0032]其中,推动结构包括推动气缸一 23,机架I上竖直固定有固定板24,且所述固定板24上开设有通孔,推动气缸一 23水平固定在机架I上,推动气缸一 23的活塞杆朝向送料箱17的进料口,推动气缸一 23的活塞杆穿设出固定板24的通孔且固定在送料板18的一端;推动结构还包括水平固定在固定板24上的推动气缸二 25,推动气缸二 25位于送料板18的上方,且推动气缸二 25的活塞杆与主动链轮一 5的传动方向相平行。通过机架I上水平固定的推动气缸一 23,从而能够带动出料板26沿着滑槽一 19和滑槽二 20方向滑动;当出料板26位于环形链条一 4正上方时,通过推动气缸二 25的活塞杆从而能够将位于送料板18上的管材推向环形链条一 4,从而将管材传入并加工。
[0033]工作台2靠近主动链轮二 8处为出料端,出料端与机架I之间设有能够自动进行收料的出料装置。更具体来说,出料装置包括出料板26和设置在出料板26下端具有空腔的收集箱27,出料板26的一端固定在机架I上且位于环形链条二 7的输出端,出料板26的另一端向下倾斜,所述的机架I与收集箱27之间还设有能够带动收集箱27位置调节的调节机构。环形链条二 7上已经加工好的管材通过倾斜设置的出料板26,从而进入到收集箱27内,同时,通过机架I上设置的调节机构,从而能够对收集箱27进行位置上的调节。
[0034]其中,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I上的升降气缸28,升降气缸28的活塞杆竖直向上,且升降气缸28的活塞杆端部固定有升降板29,升降板29上固定有滑轨一 30和滑轨二31,滑轨一 30和滑轨二 31的长度方向与上述环形链条二 7的传动方向相垂直,且滑轨一 30和滑轨二 31上分别滑动设有滑块一 32和滑块二 33,收集箱27固定在所述滑块一 32和滑块二 33上;调节机构还包括横向气缸34,横向气缸34的缸体固定在上述升降板29上,横向气缸34的活塞杆端部固定在收集箱27的一侧壁上,且横向气缸34的活塞杆与滑轨一 30和滑轨二 3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通过横向气缸34的活塞杆,能够带动收集箱27底壁上固定的滑块一 32和滑块二 33沿着升降板29上的滑轨一 30和滑轨二 31滑动,从而能够将从出料板26出来的管材进行水平位置有序的排列在收集箱27内;同时,通过升降气缸28能够带动升降板29上下升降,从而调节收集箱27的上下位置,从而能够将管材进行一层一层的有序的排列在收集箱27内。
[0035]与此同时,送料板18外套设有橡胶套,送料板18的长度小于上述进料口的长度。送料板18外套设有橡胶套,从而能够避免与送料箱17内的管材相互摩擦而导致磨损;同时,送料板18的长度小于进料口的长度,便于送料板18在送料口上的进出。出料板26的两侧均固定有阻挡板35,出料板26的宽度大于环形链条二 7的宽度。出料板26固定有阻挡板35,且宽度大于环形链条二 7的宽度,从而能够避免环形链条二 7上出来的管材滚落到外面。
[0036]综合上述总的来说,本一种管材的运输装置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1、由于工作台2的横截面呈“U”型,且工作台2上开设有呈“U”型的通槽3,能够使送料和出料处于同一侧从而便于管材的放料和收料,同时,工作台2这样的结构能够提供更多的空间便于操作员的站位,从而使管材在输送过程中更高效的进行其他工序的加工处理;2、转动电机12带动主动齿轮13转动,通过连接轴一 15和主动链轮一 5带动环形链条一 4转动,从而将管材传入并加工;主动齿轮13带动从动齿轮14转动,通过连接轴二 16和主动链轮二 8转动带动环形链条二 7转动,从而将加工好的管材传出;3、由于工作台2圆弧处固定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的一端设有环形链条一 4,通过环形链条一 4将管材传入并加工,连接板10的另一端设有环形链条二 7,连接板10处的管材相互推挤到达环形链条二 7处,通过环形链条二 7将加工好的管材传出;4、由于机架I上设置有传动机构,能够带动环形链条一 4的主动链轮一 5和环形链条二 7的主动链轮二 8转动,从而实现管材的传入和传出;5、通过横向气缸34的活塞杆,从而能够将从出料板26出来的管材进行水平位置有序的排列在收集箱27内;同时,通过升降气缸28能够带动调节收集箱27的上下位置,从而能够将管材进行一层一层有序的排列在收集箱27内。
[0037]实施例二
[0038]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在实施例一中,传动机构包括转动电机12、主动齿轮13和从动齿轮14 ;而在本实施例二中,传动机构包括转动电机12、主动齿轮13、从动齿轮14和链条。具体来说,转动电机12固定在机架I上,且转动电机12的输出轴水平设置,主动齿轮13固定在转动电机12的输出轴端部,主动齿轮13的另一侧固定有连接轴一 15,连接轴一 15上固定有主动链轮一 5,且连接轴一 15的端部通过轴承和轴承座转动设置在工作台2上,链条设置在从动齿轮14与主动齿轮13之间,从动齿轮14固定在连接轴二 16上,连接轴二 16上还固定有主动链轮二 8,且连接轴二16的端部均通过轴承和轴承座转动设置在工作台2上。转动电机12带动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13转动,通过连接轴一 15带动主动链轮一 5转动,从而带动环形链条一 4转动,通过环形链条一 4将管材传入并加工;通过链条带动从动齿轮14转动,连接轴二 16带动主动链轮二 8转动,从而带动环形链条二 7转动,通过环形链条二 7将加工好的管材传出。
[0039]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40]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 1、机架;2、工作台;3、通槽;4、环形链条一 ;5、主动链轮一;6、从动链轮一 ;7、环形链条二 ;8、主动链轮二 ;9、从动链轮二 ;10、连接板;11、挡板;12、转动电机;13、主动齿轮;14、从动齿轮;15、连接轴一 ;16、连接轴二 ;17、送料箱;18、送料板;19、滑槽一 ;20、滑槽二 ;21、滑动块一 ;22、滑动块二 ;23、推动气缸一 ;24、固定板;25、推动气缸二 ;26、出料板;27、收集箱;28、升降气缸;29、升降板;30、滑轨一 ;31、滑轨二;32、滑块一 ;33、滑块二 ;34、横向气缸;35、阻挡板;36、转动轴一 ;37、转动轴二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主权项】
1.一种管材的运输装置,包括机架和固定在机架上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台的横截面呈“U”型,且工作台上开设有呈“U”型的通槽,所述的机架与工作台之间设置有能够对通槽中的管材进行传送的输送装置,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通槽内的环形链条一、环形链条二和固定在工作台圆弧处的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连接所述环形链条一的输出端和环形链条二的输入端,且连接板的两侧均设有挡板,所述环形链条一的内壁上啮合有主动链轮一和从动链轮一,所述的从动链轮一通过转动轴一、轴承和轴承座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环形链条二的内壁上啮合有主动链轮二和从动链轮二,所述的从动链轮二通过转动轴二、轴承和轴承座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的主动链轮一和主动链轮二与机架之间还设有能够带动所述环形链条一和环形链条二传动的传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转动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的转动电机固定在机架上,且转动电机的输出轴水平设置,所述的主动齿轮固定在转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主动齿轮的另一侧固定有连接轴一,连接轴一上固定有主动链轮一,且连接轴一的端部通过轴承和轴承座转动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的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从动齿轮固定在连接轴二上,连接轴二上还固定有主动链轮二,且连接轴二的端部均通过轴承和轴承座转动设置在工作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材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链条一和环形链条二的上表面与连接板的上表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材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齿轮的齿数大于所述从动齿轮的齿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材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的弧度均为180°,且挡板通过插接的方式固定在工作台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材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电机通过螺钉固定在机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材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台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机架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材的运输装置,属于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材的运输装置整体结构复杂,拆卸维修比较困难的问题。本管材的运输装置,包括机架和工作台,机架与工作台之间设置有能够对通槽中的管材进行传送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环形链条一、环形链条二和连接板,连接板的两侧设有挡板,环形链条一上啮合有主动链轮一和从动链轮一,环形链条二上啮合有主动链轮二和从动链轮二,主动链轮一和主动链轮二与机架之间还设有能够带动所述环形链条一和环形链条二传动的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更加便捷、高效的对的管材进行输送的优点,从而提高对管材加工的工作效率以及产量。
【IPC分类】B65G57-16, B65G37-00
【公开号】CN204508052
【申请号】CN201520183935
【发明人】胡晓珍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