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5928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运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对布线基材进行检查的工序等中用于运送该布线基材的运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对柔性印刷电路基板或刚性印刷电路基板等布线基材进行检查的工序中,通常利用运送装置将布线基材运送到进行检查的操作位置。在利用现有的运送装置实施布线基材检查工序的情况下,在与操作位置分离的安装位置将I个布线基材固定到运送装置,然后通过使运送装置移动而将布线基材运送到操作位置。在对布线基板的检查完成之后,将运送装置从操作位置送回至安装位置,并将该布线基板取出,再将下一个布线基材固定到运送装置而重复检查操作。作为这种运送装置,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I中所记载的运送装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 - 183133号公报
[0004]然而,在采用上述现有运送装置的情况下,每次在对I个布线基材执行检查操作时,必须使运送装置在操作位置和安装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因此存在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另夕卜,这个问题并不限于布线基材的检查工序,在将粘合剂粘附到布线基材的工序等、在指定位置对多个布线基材连续进行的其他操作中也大体上都会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送装置,其可以提高在指定位置对多个布线基材连续进行的操作的生产效率。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布线基材的运送装置包括:第I治具,在其上能够沿直线配置多个布线基材;第2治具,其支承所述第I治具,并且所述第I治具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治具沿所述直线相对地移动;对准机构,其被设置在所述第I治具和所述第2治具中的一方,并且在各布线基材的配置位置到达预先决定的相对于所述第2治具的指定位置时,能够使所述第I治具与所述第2治具的相对移动停止。
[0007]根据上述运送装置,可以提高在指定位置对多个布线基材连续进行的操作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运送装置的平面图。
[0009]图2是沿图1的2 — 2线的剖视图。
[0010]图3a是示出相同实施方式涉及的运送装置的对准机构的操作的说明图。
[0011]图3b是示出相同实施方式涉及的运送装置的对准机构的操作的说明图。
[0012]图3c是示出相同实施方式涉及的运送装置的对准机构的操作的说明图。
[0013]图3d是示出相同实施方式涉及的运送装置的对准机构的操作的说明图。
[0014]图3e是示出相同实施方式涉及的运送装置的对准机构的操作的说明图。
[0015]图4a是示出设置在相同对准机构中的光传感器的功能的说明图。
[0016]图4b是示出设置在相同对准机构中的光传感器的功能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对本申请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0018]首先,列举本申请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9](I)根据实施方式的布线基材的运送装置包括:第I治具,在其上能够沿直线配置多个布线基材;第2治具,其支承所述第I治具,并且所述第I治具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治具沿所述直线相对地移动;对准机构,其被设置在所述第I治具和所述第2治具中的一方,并且在各布线基材的配置位置到达预先决定的相对于所述第2治具的指定位置时,能够使所述第I治具与所述第2治具的相对移动停止。
[0020]根据上述构成的运送装置,在第I治具中沿直线配置多个布线基材的状态下使第I治具相对于第2治具沿该直线相对地移动的情况下,在各布线基材移动到预先决定的相对于第2治具的指定位置时可以利用对准机构停止第I治具与第2治具的相对移动。因此,在将第2治具固定到检查装置或粘附装置等的操作装置的情况下,可以将布置在第I治具中的多个布线基材依次运送到相对于操作装置的相同位置,并对多个布线基材连续地进行操作。由此,可以在与操作位置分离的安装位置将多个布线基材一次性安装到第I治具上之后将其一起移动到操作位置,并依次将多个布线基材运送到指定位置而完成操作。因此,可以避免每次在对I个布线基材进行操作时都使运送装置在操作位置和安装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并提高这种操作的生产效率。
[0021](2)所述对准机构优选的是如下的棘齿机构:所述棘齿机构在所述布线基材中的任一个的配置位置到达所述指定位置的状态下,容许所述第I治具沿所述直线朝一个方向相对于所述第2治具移动,并限制所述第I治具沿所述直线朝另一个方向相对于所述第2治具移动
[0022]在对准机构为棘齿机构的情况下,在I个布线基材移动到指定位置并且第I治具与第2治具的相对移动停止的状态下,第I治具不能相对于第2治具后退,因此可以防止使已执行操作的布线基材错误地再次移动到指定位置。
[0023](3)优选地,所述对准机构被固定到所述第2治具,并且具有以向所述第I治具突出的方式被弹压、并且能够转动的爪,在所述第I治具中形成有多个容纳部,所述多个容纳部分别具有与所述爪相对应的形状并且能够容纳所述爪,通过所述爪与所述容纳部的卡合能够使所述第I治具与所述第2治具的相对移动停止。
[0024]如果将对准机构固定到第2治具,与将该机构固定到第I治具的情况相比较,可以实现在操作位置和安装位置之间移动的第I治具的轻质化。此外,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则可以利用能够转动的爪和在第I治具中所形成的容纳部这样简单的结构来停止第I治具与第2治具的相对移动。
[0025](4)优选地,进一步具有用于检测所述爪和所述容纳部是否从卡合位置发生偏移的传感器。
[0026]在通过使第I治具相对于第2治具相对地移动而使布线基材相对于第2治具移动到指定位置时,由于第1治具的移动速度或者弹压部件的弹压力,有可能产生使爪与容纳部不能正确地卡合,从而有从卡合位置偏移的可能性。如果发生这种从卡合位置的偏移,则相对应的布线基材就从指定位置发生偏移,有可能无法正确地执行对该布线基材的操作。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则可以检测这样的从卡合位置的偏移。
[0027](5)优选地,所述容纳部是在所述第1治具的外缘形成的槽口,所述对准机构位于所述第1治具的外侧。
[0028]通过在第1治具的外缘中形成槽口并将对准机构设置在第1治具的外侧,例如与在第1治具的中央部中形成容纳部的情况相比较,可以实现结构的简化。
[0029](6)优选地,所述槽口的内侧面在所述第1治具所延伸平面上的投影具有相对于所述直线形成第1角度的第1边、和相对于所述直线形成第2角度的第2边,所述第1边被配置为比所述第2边更靠所述一个方向侧,并且所述第2角度小于所述第1角度;所述爪的外侧面在所述第1治具所延伸平面上的投影具有与所述第1边相对应的第3边、和与所述第2边相对应的第4边,在所述布线基材位于所述指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2边与所述第4边平行地接触同时所述第1边与所述第3边形成20度以下的角度,在所述爪与所述槽口卡合的状态下所述第1治具相对于所述第2治具朝向所述一个方向侧移动时,所述槽口的第2边与平行于所述第1治具的所述直线的、第1治具的外缘部所形成的角部挤压所述爪,由此解除所述爪与所述槽口的卡合。
[0030]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在爪从与1个槽口卡合的位置移动到与下一个槽口相对应的位置时,仅通过使第1治具移动,就可以使角部按压爪从而解除爪与槽口的卡合。因此,可以简化运送装置。此外,相对于第2治具移动的直线而形成指定角度的槽口的两个内侧面与爪的卡合,例如与利用圆弧状的爪与槽口的卡合的情况相比,可以更确实地停止第1治具与第2治具的相对移动。
[0031](7)在通过使第1治具相对于第2治具在所述直线的一个方向上移动而将布线基材依次运送到指定位置的情况下,与槽口的第1边相对应的内侧面与该直线之间的角度越大,越可以阻止错误地使第1治具向相反侧移动。但是,与槽口的第1边相对应的内侧面与该直线之间的角度越大,爪与槽口越不容易卡合。为了使爪与槽口的卡合变得容易的同时可以防止第1治具移动朝相反侧移动,优选地,所述槽口的与所述第1边相对应的内侧面和所述直线之间的角度为70°?120°。
[0032](8)在爪与槽口卡合的状态下爪进入槽口的深度越大,爪与槽口之间的卡合强度则越大,越可以确实地将布线基材运送到指定位置。但是,在爪进入槽口的深度较大的情况下,在解除爪与槽口的卡合时需要施加更大的力。为了将爪与槽口之间的卡合强度维持在一定程度的同时防止用于解除它们之间的卡合的力过大,优选将爪进入槽口的深度设定为3mm ?10mmo
[0033](9)优选地,在所述第1治具中设置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