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下施工运料车的自动卸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00580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地下施工运料车的自动卸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地下施工运料车的自动卸料
目.0
【背景技术】
[0002]地下施工是建筑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在进行施工时需要将混合完成的施工物料,如混凝土浆液输送入到地下的工作区域中,现有的地下施工采用运料小车,小车在地下移动过程中地面崎岖不平,导致运料车内的物料溅射到外侧,造成材料的浪费;将物料运输到工作区域后,通过人工进行物料的卸载,工人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也有一些自动卸料的装置,但往往是将原料倾倒出后堆放在一边,还是需要依靠工人对工作面进行上料,不利于提高施工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物料利用率高的用于地下施工运料车的自动卸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用于地下施工运料车的自动卸料装置,包括车架、减震装置、调节板和箱体;所述减震装置包括有下减震板、上减震板和弹簧,下减震板固定焊接在车架上,弹簧设置有若干个,弹簧的下端固定在下减震板上表面,上端固定在上减震板的下表面;调节板位于上减震板的上方,调节板的左端安装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在上减震板的上表面;在所述调节板的右端下侧固定设置有减震块;所述调节板的右端开设有水平的内腔,内腔内插入有伸长杆,伸长杆的材质为不锈钢,伸长杆的右端上固定焊接有把手,把手为杆状结构,伸长杆与把手垂直,交点位于把手的中点处;在所述调节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箱体,箱体内设置有一竖直方向上的推板,推板的右侧固定连接在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箱体左端的两侧均固定有调节槽,调节槽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且两个调节槽相对设置,在调节槽内竖直插入有挡板,挡板与调节槽之间设有若干个调节孔,调节孔由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构成,第一调节孔开设在挡板的侧壁上,第二调节孔开设在调节槽上,第一调节孔与第二调节孔对应设置,且第一调节孔与第二调节孔的直径相等。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上减震板与下减震板之间的距离为20?30mm。
[0007]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块的材质为橡胶,减震块的厚度等于调节板与上减震板之间的距离。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腔深度为调节板长度的1/4?1/3。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地下运送物料,减震装置降低移动时产生的震动,不会使物料溅射出来,避免造成原料的浪费,降低建筑成本;物料能够均匀的流出,且流速便于控制,方便建筑施工,提高施工效率,操作简单,物料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一种用于地下施工运料车的自动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一种用于地下施工运料车的自动卸料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车架,2-下减震板,3-上减震板,4-调节板,5-箱体,6_气缸,7_减震块,8_调节槽,9-挡板,10-调节孔,101-第一调节孔,102-第二调节孔,11-内腔,12-伸长杆,13-把手,14-推板,15-转轴,16-弹簧,17-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4]请参阅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地下施工运料车的自动卸料装置,包括车架1、减震装置、调节板4和箱体5;所述减震装置包括有下减震板2、上减震板3和弹簧16,下减震板2固定焊接在车架I上,弹簧16设置有若干个,弹簧16的下端固定在下减震板2上表面,上端固定在上减震板3的下表面,上减震板3与下减震板2之间的距离为20?30mm;调节板4位于上减震板3的上方,调节板4的左端安装有转轴15,转轴15转动连接在上减震板3的上表面,使调节板4绕转轴15转动,改变调节板4与水平面的角度;在所述调节板4的右端下侧固定设置有减震块7,减震块7的材质为橡胶,减震块7的厚度等于调节板4与上减震板3之间的距离;所述调节板4的右端开设有水平的内腔11,内腔11深度为调节板4长度的1/4?I/3,内腔11内插入有伸长杆12,伸长杆12的材质为不锈钢,伸长杆12的右端上固定焊接有把手13,把手13为杆状结构,伸长杆12与把手13垂直,交点位于把手13的中点处;在所述调节板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箱体5,箱体5内设置有一竖直方向上的推板14,推板14的右侧固定连接在气缸6的活塞杆上,气缸6推动推板14左右移动;所述箱体5左端的两侧均固定有调节槽8,调节槽8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且两个调节槽8相对设置,在调节槽8内竖直插入有挡板9,挡板9与调节槽8之间设有若干个调节孔10,调节孔10由第一调节孔101和第二调节孔102构成,第一调节孔101开设在挡板9的侧壁上,第二调节孔102开设在调节槽8上,第一调节孔101与第二调节孔102对应设置,且第一调节孔101与第二调节孔102的直径相等。
[0015]装置在推行时,设置的减震装置能够减弱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避免箱体5内的浆液溅射出来,将装置运送到工作面上时,向上抽动挡板9,通过调节不同的调节孔10,使挡板9下方的开口大小发生变化,调节出料的速度,便于进行施工,当箱体5内的物料较少时,将伸长杆12拉出,向上拉动把手13,使箱体5绕转轴15转动,改变箱体5与水平面的夹角,便于物料流出,当下料结束后,启动气缸6,推动推板14,将箱体5内表面粘附的浆液刮下,使运送的物料全部施加在工作面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地下运送物料,减震装置降低移动时产生的震动,不会使物料溅射出来,避免造成原料的浪费,降低建筑成本;物料能够均匀的流出,且流速便于控制,方便建筑施工,提高施工效率,操作简单,物料利用率高。
[001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地下施工运料车的自动卸料装置,包括车架(I)、减震装置、调节板(4)和箱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包括有下减震板(2)、上减震板(3)和弹簧(16),下减震板(2)固定焊接在车架(I)上,弹簧(16)设置有若干个,弹簧(16)的下端固定在下减震板(2)上表面,上端固定在上减震板(3)的下表面;调节板(4)位于上减震板(3)的上方,调节板(4)的左端安装有转轴(15),转轴(15)转动连接在上减震板(3)的上表面;在所述调节板(4)的右端下侧固定设置有减震块(7);所述调节板(4)的右端开设有水平的内腔(11),内腔(11)内插入有伸长杆(12),伸长杆(12)的材质为不锈钢,伸长杆(12)的右端上固定焊接有把手(13),把手(13)为杆状结构,伸长杆(12)与把手(13)垂直,交点位于把手(13)的中点处;在所述调节板(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箱体(5),箱体(5)内设置有一竖直方向上的推板(14),推板(14 )的右侧固定连接在气缸(6 )的活塞杆上;所述箱体(5 )左端的两侧均固定有调节槽(8),调节槽(8)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且两个调节槽(8)相对设置,在调节槽(8)内竖直插入有挡板(9),挡板(9)与调节槽(8)之间设有若干个调节孔(10),调节孔(10)由第一调节孔(101)和第二调节孔(102)构成,第一调节孔(101)开设在挡板(9)的侧壁上,第二调节孔(102)开设在调节槽(8)上,第一调节孔(101)与第二调节孔(102)对应设置,且第一调节孔(101)与第二调节孔(102)的直径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施工运料车的自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减震板(3)与下减震板(2)之间的距离为20?3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施工运料车的自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块(7)的材质为橡胶,减震块(7)的厚度等于调节板(4)与上减震板(3)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施工运料车的自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11)深度为调节板(4)长度的1/4?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施工运料车的自动卸料装置,包括车架、减震装置、调节板和箱体;所述减震装置包括有下减震板、上减震板和弹簧;调节板的左端安装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在上减震板的上表面;所述调节板的右端开设有水平的内腔,内腔内插入有伸长杆;体内设置有一竖直方向上的推板,推板的右侧固定连接在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箱体左端的两侧均固定有调节槽,在调节槽内竖直插入有挡板,挡板与调节槽之间设有若干个调节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地下运送物料,减震装置降低移动时产生的震动,不会使物料溅射出来,避免造成原料的浪费,降低建筑成本;物料能够均匀的流出,且流速便于控制,方便建筑施工,物料利用率高。
【IPC分类】B65G67/00
【公开号】CN205312684
【申请号】CN201620050811
【发明人】刘志, 徐颖, 王明
【申请人】安徽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