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硫化胶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087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轮胎硫化胶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硫化胶囊,特别是一种轮胎硫化胶囊。
背景技术
通常,充气式橡胶轮胎的外胎是通过在模压机中利用生橡胶在适当温度下所具有的流延性能,填充磨具并在适当的稳定压力在合理的时间内部分硫化得到轮胎生胎。轮胎生胎再在内部具有适当压力高温流体的硫化胶囊的压靠下,紧靠到外部模具的内表面,再经过定形,并在合理的温度压力条件下适当硫化,得到具有特定强度和韧性的橡胶轮胎产
P
ΡΠ O因而在硫化的过程中,对轮胎硫化胶囊的重复折叠性能,轮胎胎体内部的应力的均一性,胎体的拉伸强度以及回复性能以及耐高温老化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在现有技术中,硫化胶囊的膨胀是通过在其内部填充蒸汽、高温气体、热水或者热油提供内部压力实现的。这样的结构可以通过内部流体参与轮胎硫化的传热,使得轮胎内外表面的温度均一,有利于实现轮胎各部分的充分硫化,避免出现轮胎胎体外表面过硫化,而内表面硫化不完全的缺陷出现。同时通过在轮胎硫化中使用硫化胶囊的结构,有利于硫化完全的轮胎的冷却与脱模。而现有技术中的单一结构与厚度的硫化轮胎,硫化过程中因内部填充压力不同和轮胎的所需要的结构不同,往往要求使用的硫化胶囊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延展性能或者是强度,从而能够有利于提高硫化胶囊的使用寿命,减小轮胎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胎硫化胶囊,通过对胎冠部分、胎肩部分和胎侧部分的结构设计,有效的解决了轮胎硫化的各部分结构的延展和受力不同,所带来的老化不均已,因而影响胶囊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轮胎硫化胶囊,包括胎冠部分、胎肩部分、胎侧部分和环形胎圈,轮胎硫化胶囊的断面为对称结构,胎冠部分向下连接胎肩部分,胎肩部分向下连接到胎侧部分,胎侧部分向下连接到环形胎圈,胎冠部分的断面为直线型,胎侧部分的断面为直线型,胎肩部分为弧形,胎肩部分与胎冠部分和胎侧部分分别以相切的弧形连接段连接。有效地改善了轮胎硫化胶囊在轮胎硫化是其本身延展不均一的状态,有效的改善了硫化胶囊各部分老化不均一的状态,提高硫化胶囊的使用寿命。同时还有效提高了企业轮胎硫化的效率,降低了轮胎硫化的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轮胎硫化胶囊的一种改进,胎肩部分及其分别与胎冠部分和胎侧部分以相切方式连接所形成的弧形结构为等直径的三等分弧度弧结构。本改进通过对胎肩部分及其分别与胎冠部分和胎侧部分相接部分的三分弧设计,为硫化胶囊在轮胎硫化过程中的受压延展提供了充分的伸长延展余量,避免了胶囊局部发生不可恢复的过度拉伸, 保证了胶囊的持续使用性能,提高轮胎的生产效率和轮胎生产的成本。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轮胎硫化胶囊的又一种改进,胎肩部分的断面弧形为劣弧。在轮胎硫化过程中,硫化胶囊的内部填充流体并受力膨胀,其胎肩部分是整个胶囊结构中对膨胀性能和膨胀余量要求最高的部分,本改进的劣弧设计可以有效的改善胎肩部分的膨胀性能,并通过曲面结构为胎肩部分的膨胀提供了充足的膨胀余量,有效的提高了硫化胶囊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轮胎硫化胶囊的又一种改进,胎肩部分分别与胎冠部分和胎侧部分以相切方式连接所形成的弧的断面弧形为优弧。本改进通过对胎肩部分分别与胎冠部分和胎侧部分连接结构的设计,使得硫化胶囊在轮胎硫化生产中与轮胎生胎的内壁的贴合性能更好,同时又为该部分在生产中的膨胀提供了充分飞余量,提高硫化胶囊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轮胎硫化胶囊的又一种改进,胎肩部分具有分散散布岛型结构。本改进通过对胎肩部分的分散岛型结构设计,在为胎肩部分提供了膨胀余量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胎肩部分在压力释放后的恢复能力,延长了硫化胶囊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轮胎硫化胶囊的又一种改进,轮胎硫化胶囊的外表面为光滑面或者具粗糙面。本改进通过对硫化胶囊外表面的设计,使得硫化胶囊能够适应不同的内表面摩擦性能需要的硫化轮胎的硫化生产成型工作,提高了硫化胶囊对不同要求的轮胎生产要求的适应性。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轮胎硫化胶囊的又一种改进,轮胎硫化胶囊的外表面具有直线线型纹理或者曲线线型纹理或者凹凸的岛状纹理。本改进通过对硫化胶囊外表面的不同的形状和结构的设计,在提高胶囊的生产适应性的同时,还有效的提高了硫化胶囊在轮胎硫化工作完成硫化胶囊释压后的恢复性能。

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轮胎硫化胶囊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轮胎硫化胶囊的胎肩岛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明列表1、胎冠部分;2、胎肩部分;3、胎侧部分4、环形胎圈;5、岛型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轮胎硫化胶囊,包括胎冠部分1、胎肩部分 2、胎侧部分3和环形胎圈4,轮胎硫化胶囊的断面为对称结构,胎冠部分1向下连接胎肩部分2,胎肩部分2向下连接到胎侧部分3,胎侧部分3向下连接到环形胎圈4,胎冠部分1的断面为直线型,胎侧部分3的断面为直线型,胎肩部分2为弧形,胎肩部分2与胎冠部分1 和胎侧部分3分别以相切的弧形连接段连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轮胎硫化胶囊的一种改进,胎肩部分2及其分别与胎冠部分1 和胎侧部分3以相切方式连接所形成的弧形结构为等直径的三等分弧度弧结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轮胎硫化胶囊的又一种改进,胎肩部分2的断面弧形为劣弧。[002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轮胎硫化胶囊的又一种改进,胎肩部分2分别与胎冠部分和胎侧部分以相切方式连接所形成的弧的断面弧形为优弧。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轮胎硫化胶囊的又一种改进,胎肩部分2具有分散散布岛型结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轮胎硫化胶囊的又一种改进,轮胎硫化胶囊的外表面为光滑面或者具粗糙面。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轮胎硫化胶囊的又一种改进,轮胎硫化胶囊的外表面具有直线线型纹理或者曲线线型纹理或者凹凸的岛状纹理。图1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形成的轮胎硫化胶囊,所示的硫化胶囊的断面图为胶囊不受力状态的下的形态,而非安装与轮胎硫化模具中处于受力和受压状态下的胶囊的形态。硫化胶囊胎肩部分2及其分别与胎冠部分1和胎侧部3分相接的区域为曲率半径相同的等分弧形结构,作为一种优选硫化胶囊胎肩部分2的弧的曲率半径小于其分别与胎冠部分1和胎侧部分3相接的区域的弧的曲率半径。作为一种优选该胎肩部分2的弧为劣弧,而其分别与胎冠部分1和胎侧部分3相接的区域为优弧;另一种优选方式为该胎肩部分 2的弧为优弧,而其分别与胎冠部分1和胎侧部分3相接的区域为劣弧。胎肩部分2的弧表面为光滑结构,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硫化胶囊胎肩部分2的表面有散布岛型结构5,岛型结构5的曲率半径相同或者是依据不同区域胎肩的伸张要求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曲率半径,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胎肩部分2的边缘区域所设置的岛型结构5的曲率半径小于胎肩部分2中心区域所设置的岛型结构5的曲率半径,该结构为胎肩部分2提供了膨胀余量的同时,并有效地提高了胎肩部分2在压力释放后的恢复能力。硫化胶囊的表面为光滑面或者是依据轮胎内侧所需要的摩擦效果而设置成直线型花纹或者曲线花纹或者岛型结构花纹。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硫化胶囊的表面为岛型结构,硫化胶囊受压膨胀挤压至轮胎内侧的内表面,为轮胎硫化成型时内表面花纹的成型与增加摩擦提供帮助,并有效的消除了轮胎内部和硫化胶囊之间存在的间隙的可能。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轮胎硫化胶囊,有效地改善了轮胎硫化胶囊在轮胎硫化是其本身延展不均一的状态,有效的改善了硫化胶囊各部分老化不均一的状态,提高硫化胶囊的使用寿命。同时还有效提高了企业轮胎硫化的效率,降低了轮胎硫化的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轮胎硫化胶囊,包括胎冠部分(1)、胎肩部分(2)、胎侧部分(3)和环形胎圈(4),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胎硫化胶囊的断面为对称结构,胎冠部分(1)向下连接胎肩部分 (2),胎肩部分(2)向下连接到胎侧部分(3),胎侧部分(3)向下连接到环形胎圈(4),所述的胎冠部分(1)的断面为直线型,所述的胎侧部分(3)的断面为直线型,所述的胎肩部分(2) 为弧形,所述的胎肩部分(2)与胎冠部分(1)和胎侧部分(3)分别以相切的弧形连接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硫化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胎肩部分(2)及其分别与胎冠部分(1)和胎侧部分(3)以相切方式连接所形成的弧形结构为等直径的三等分弧度弧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硫化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胎肩部分(2)的断面弧形为劣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硫化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胎肩部分(2)分别与胎冠部分(1)和胎侧部分(3)以相切方式连接所形成的弧的断面弧形为优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硫化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胎肩部分(2)具有分散散布岛型结构(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硫化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胎硫化胶囊的外表面为光滑面或者具粗糙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硫化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胎硫化胶囊的外表面具有直线线型纹理或者曲线线型纹理或者凹凸的岛状纹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胎硫化胶囊,包括胎冠部分、胎肩部分、胎侧部分和环形胎圈,轮胎硫化胶囊的断面为对称结构,胎冠部分向下连接胎肩部分,胎肩部分向下连接到胎侧部分,胎侧部分向下连接到环形胎圈,胎冠部分的断面为直线型,胎侧部分的断面为直线型,胎肩部分为弧形,胎肩部分与胎冠部分和胎侧部分分别以相切的弧形连接段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轮胎硫化胶囊的结构设计来改善硫化胶囊使用时延展状态,从而有效地改善了轮胎硫化胶囊在轮胎硫化是其本身延展不均一的状态,有效的改善了硫化胶囊各部分老化不均一的状态,提高硫化胶囊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29L30/00GK202241730SQ20112034107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3日
发明者万军, 王正荣 申请人:南京亚通橡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