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生产机械的链铗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0986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膜生产机械的链铗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薄膜生产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薄膜生产机械的链铗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薄膜生产制造过程中,在拉伸或张紧时均需要使用链铗固定夹持薄膜半成品的两个侧边。但在薄膜生产制造过程中,传动链铗总是与上道工序生产的薄膜半成品直接接触, 经过高温工艺处理过程的链铗到达拉伸或者张紧工序的薄膜入铗位置时,其表面温度往往高达160. 0 250°C,薄型薄膜在入铗时很容易被高温链夹烫伤、夹破,被烫伤、夹破的薄膜在后续拉伸、亚胺化处理、定型以及开夹等工作时容易在链铗铗口位置被拉破,直至脱铗, 造成薄型薄膜生产收率较低。但现有的薄膜生产机械在薄膜入铗段均无对链铗冷却的装置,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在薄膜入铗位置另行设计与薄膜生产机构相配套的链铗冷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薄膜生产机械的链铗冷却装置,在循环链铗轨道的外侧,安装冷却喷嘴,直接向链铗铗面喷水雾或喷气,使链铗冷却降温。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薄膜生产机械的链铗冷却装置,薄膜生产装置中安装夹持薄膜链铗的两根链条分别处于薄膜两侧,链铗随链条循环运行,薄膜入铗后链铗运行方向与薄膜行进方向相同。在每条安装链铗的链条的循环运行轨道的外侧各有一组冷却喷嘴,每组包括3 35个冷却喷嘴,冷却喷嘴的喷口朝向链铗铗面,各冷却喷嘴连接冷却水管和/或压缩空气管。各冷却喷嘴的间距为50 120mm。冷却喷嘴的喷口与链铗铗面的距离为6 15mm。调节冷却喷嘴所接压缩空气管的流量,即可控制冷却喷嘴喷出的水雾量。为避免冷却水在热的链铗上产生的蒸汽影响薄膜生产机械,在每组冷却喷嘴和该组冷却喷嘴所对应的链铗行走轨道的上方有抽汽罩,抽汽罩上所接排汽管连接抽风机,可将蒸汽及时排出室外。为了使水雾冷却后的链铗表面的残余水分风干,每组冷却喷嘴的后1 10个冷却喷嘴只接压缩空气管,冷却喷嘴只对链铗吹风,可风干链夹,也进一步冷却链夹。接纯净水的冷却水总管分为2根支路水管,分别连接位于两侧链铗的两组冷却喷嘴的前2 25个冷却喷嘴的2 25根冷却水管。接压缩空气源的压缩空气总管分为2根支路气管分别连接位于两侧链铗的两组冷却喷嘴的3 35根压缩空气管。每组冷却喷嘴的前1 16个冷却喷嘴的冷却水管和压缩空气管水流量和气流量恒定。为了适当控制冷却喷嘴的冷却水雾喷出量以控制对链铗的冷却,每组冷却喷嘴中部的1 10个冷却喷嘴所连接的压缩空气管分别安装有电磁阀,各电磁阀连接到水气集成控制中心,水气集成控制中心调节各冷却喷嘴的压缩空气管的电磁阀控制它们的气流量。在冷却喷嘴的后方也就是薄膜入铗位置,安装有测温探头,检测冷却后的链铗铗面温度,测温
3探头的信号线连接水气集成控制中心。水气集成控制中心根据测温探头的温度信号,调节中部1 10个冷却喷嘴的压缩空气管的电磁阀开度,若测得的温度高于设定值,减小压缩空气管电磁阀开度,增加喷到链铗的水雾量,以更好降温,反之,则加大压缩空气管电磁阀开度,减少喷到链铗的水雾量。为了进一步确保冷却后的链铗铗面完全干燥不存在任何水珠或水分,在每组冷却喷嘴后的链铗轨道上方还设置有风干罩,风干罩处于抽汽罩的后方,其罩在链铗行走轨道上方,长度为3 25个链铗的长度,风干罩上方所接的吹风管接有吹风机,风干罩底面有对着链铗的狭缝,为吹风口,吹风机吹出的风经吹风口到达链铗表面,使之进一步冷却,并保证链铗完全干燥。循环行走的链铗依次经过各冷却喷嘴,先经过1 16个冷却喷嘴固定量的水雾冷却,再经过1 10个冷却喷嘴受控量的水雾冷却,后接受1 10个冷却喷嘴的喷气干燥和进一步冷却,冷却喷嘴喷雾在热的链铗上产生的水蒸汽被抽汽罩上的抽风机及时抽走排到室外。链铗行进到风干罩下方,吹风口吹风使之再一步冷却并彻底风干。本薄膜生产机械的链铗冷却装置的优点为1、使用本装置链铗可降温至23°C左右,完全避免了因链铗温度较高引起的破膜现象,提高了拉伸薄膜质量和收率;2、喷水保证迅速降温,此后的风干又保证链铗干燥,对薄膜生产无不利影响;3、本装置有自动控制机构,可调节冷却降温的喷雾量,以保降温到安全范围;4、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加装本装置现有的薄膜生产机械无需特别改动,也不影响其原有的运行。

图1为本薄膜生产机械的链铗冷却装置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为图1的P向视图。图内标号为1、冷却水管和/或压缩空气管,la、冷却喷嘴,2、抽汽罩,2a、排汽管, 3、抽风机,4、吹风机,5、风干罩,5a、吹风管,6、测温探头,7、链铗,8、水气集成控制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本薄膜生产机械的链铗冷却装置如图1和2所示,安装夹持薄膜的链铗7的两根链条分别处于薄膜两侧,薄膜入铗后链铗7运行的方向与薄膜行进方向相同。在每条安装链铗7的链条的循环运行轨道的外侧各有一组冷却喷嘴la,每组有11个冷却喷嘴la,其喷口朝向链铗7铗面,各冷却喷嘴Ia连接冷却水管和/或压缩空气管1。各冷却喷嘴Ia的间距为100mm。冷却喷嘴Ia的喷口与链铗7的铗面的距离为8 12mm,可调节。在每组冷却喷嘴Ia和该组冷却喷嘴所对应的链铗7行走轨道的上方有抽汽罩2, 抽汽罩2上所接排汽管加连接抽风机3,将蒸汽排出室外。每组冷却喷嘴Ia中的前6个冷却喷嘴Ia连接冷却水管和压缩空气管1 ;每组中部的3个冷却喷嘴Ia也连接冷却水管和压缩空气管1,其所连接的压缩空气管分别安装有电磁阀,各电磁阀连接到水气集成控制中心8 ;每组后2个冷却喷嘴Ia只接压缩空气管。接纯净水的冷却水总管分为2根支路水管分别连接位于两侧链铗的两组冷却喷嘴的前9个冷却喷嘴Ia的9根冷却水管。接压缩空气源的压缩空气总管分为2根支路气管分别连接位于两侧链铗的两组冷却喷嘴Ia的11根压缩空气管。[0019]在每组冷却喷嘴Ia的后方,安装有测温探头6,本例的测温探头6为红外测温探头。测温探头6的信号线连接水气集成控制中心8。水气集成控制中心8根据测温探头6 的温度信号,调节中部3个冷却喷嘴Ia的压缩空气管的电磁阀开度,控制对链铗7的冷却。在冷却喷嘴Ia后的链铗轨道上方还设置有风干罩5,风干罩5处于抽汽罩2的后方,风干罩5罩在链铗7行走轨道上方,长度为4个链铗的长度,风干罩5上方所接的吹风管5a接有吹风机4。风干罩5底面有对着链铗7的狭缝、为吹风口。上述实施例,仅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一步详细说明的具体个例,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公开的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薄膜生产机械的链铗冷却装置,安装夹持薄膜链铗(7)的两根链条分别处于薄膜两侧,薄膜入铗后链铗(7)运行的方向与薄膜行进方向相同;其特征在于在每根安装链铗(7)的链条循环运行轨道的外侧有一组冷却喷嘴(Ia),冷却喷嘴(Ia) 的喷口朝向链铗(7)铗面,每组包括3 35个冷却喷嘴(Ia),各冷却喷嘴(Ia)连接冷却水管和/或压缩空气管(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生产机械的链铗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冷却喷嘴(Ia)和该组冷却喷嘴所对应的链铗(7)行走轨道的上方有抽汽罩 0),抽汽罩⑵上所接排汽管Oa)连接抽风机(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生产机械的链铗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组冷却喷嘴(Ia)的后1 10个冷却喷嘴(Ia)只接压缩空气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生产机械的链铗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接纯净水的冷却水总管分为2根支路水管分别连接位于两侧链铗的两组冷却喷嘴的前2 25个冷却喷嘴(Ia)的2 25根冷却水管;接压缩空气源的压缩空气总管分为2根支路气管分别连接位于两侧链铗的两组冷却喷嘴的3 35个冷却喷嘴(Ia)的3 35根压缩空气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生产机械的链铗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冷却喷嘴(Ia)的间距为50 1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生产机械的链铗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喷嘴(Ia)的喷口与链铗(7)的铗面的距离为6 15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生产机械的链铗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冷却喷嘴(Ia)中部的1 10个冷却喷嘴(Ia)所连接的压缩空气管分别安装有电磁阀,各电磁阀连接到水气集成控制中心(8);在每组冷却喷嘴(Ia)的后方,安装有测温探头(6),测温探头(6)的信号线连接水气集成控制中心(S)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生产机械的链铗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每组冷却喷嘴(Ia)后的链铗轨道上方还设置有风干罩(5),风干罩(5)处于抽汽罩(2)的后方,风干罩( 罩在链铗(7)行走轨道上方,长度为3 25个链铗(7)的长度,风干罩(5)上方所接的吹风管(5a)接有吹风机G)。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膜生产机械的链铗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干罩( 底面有对着链铗(7)的狭缝、为吹风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薄膜生产机械的链铗冷却装置,在链铗链条循环运行轨道外侧各有一组3~35个朝向链铗的冷却喷嘴,连接冷却水管和/或压缩空气管。每组喷嘴和链铗上方有抽汽罩,抽汽罩经排汽管连接抽风机,将蒸汽及时排出。每组喷嘴的后1~10个只接压缩空气管,风干和进一步冷却。每组前1~16个喷嘴的水气流量恒定。每组中部1~10个喷嘴的压缩空气管有接到水气集成控制中心的电磁阀,水气集成控制中心根据入铗处测温探头的信号调节中部喷嘴的电磁阀,以增减水雾量。抽汽罩后的风干罩罩在链铗上方,风干罩经吹风管接吹风机,保证链铗完全干燥。本装置使链铗降温至23℃左右,完全避免了因链铗温度较高引起的破膜现象,提高了拉伸薄膜质量和收率。
文档编号B29L7/00GK202241974SQ2011203509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9日
发明者任小龙, 唐夏军, 董占林 申请人: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