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系统以及干燥方法

文档序号:441484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干燥系统以及干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粉粒体进行干燥的干燥系统以及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在塑料成型等情况下,一般是利用干燥装置将作为成型材料的塑料小颗粒等粉粒体进行干燥之后投入成型机。作为那样的干燥装置,已知有例如将喷流式干燥部与移动式干燥部上下串联配置,利用喷流式干燥部对尼龙薄片等被干燥的物料进行预热干燥,利用移动式干燥部对尼龙薄片等被干燥的物料进行主要干燥的粒状物干燥装置(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I)。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日本特开平第2-2177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_6]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对于利用上述专利文献I所述的粒状物干燥装置,在将被干燥的物料进行干燥之后,将进行干燥后的被干燥的物料提供给成型机,例如凭借气力输送将被干燥的物料向成型机输送的课题被研究着。可是,气力输送被干燥的物料时,有时会导致干燥物因与输送介质(空气)接触而含有水分和氧化性气体(例如氧、一氧化氮)。含有水分和氧化性气体的被干燥物在成型时,有时会因为在成型机内进行的加热而使被干燥的物料变质,发生例如成型品变黄等不良情况。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由于成型机内的加热导致粉粒体变质,能够抑制成形品变黄的干燥系统以及干燥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权利要求I所述的,将粉粒体进行干燥后将其提供给成型机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贮存粉粒体的第I容器,在第I温度下将所述第I容器内的粉粒体进行干燥的第I干燥部、具有形成比所述第I容器容积小,设置在所述成型机上的第2容器,以高于所述第I温度的第2温度将所述第2容器内的粉粒体进行干燥的第2干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I容器与所述第2容器,将粉粒体从所述第I容器向所述第2容器输送的输送部,置换所述第2容器内的空气为非活性气体,凭借重力将所述第2容器内的粉粒体提供给所述成型机。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将第2容器设置在成型机上方,在非活性气体的环境下以高于第I温度的第2温度对第2容器内的粉粒体进行干燥,并凭借重力将其提供给成型机。因此,在从第I容器向第2容器输送期间,即使粉粒体与输送部内的气体接触,附着在粉粒体上的水分和氧化性气体增加,也可以在成型机上的第2容器内用非活性气体置换的同时对粉粒体进行干燥。
这样,在从第I容器向第2容器输送期间,尽管粉粒体与输送部内的气体接触,也可在即将提供给成型机之前,降低附着于粉粒体的水分和氧化性气体。又,第2容器的容积比第I容器的容积小。为此,在即将提供给成型机之前,可以将贮存在第I容器内的一部分粉粒体在较小容积的第2容器内高效率地(以更短的时间)进行干燥,从而可以缩短以较高的第2温度对粉粒体进行加热的时间。其结果,可以防止在成型机内因加热而导致的粉粒体变质,从而可以抑制成型品变黄。又,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 干燥部,以高于所述第I温度的第2温度将所述第2容器内的粉粒体进行干燥。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在第2干燥部,以高于第I温度的第2温度对第2容器内的粉粒体进行干燥。因此,可以在第I干燥部,以相对较低的第I温度,在抑制粉粒体变黄的同时对其进行干燥,在第2干燥部,以相对较高的第2温度高效率地对经过第I干燥部干燥处理的粉粒体进行干燥。这样,可以抑制粉粒体变黄,同时高效率地对其干燥。又,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I干燥部进行干燥的时间比在所述第2干燥部进行干燥的时间长。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可以减少以相对高的第2温度进行干燥的第2干燥部对粉粒体进行干燥的时间。因此,可以更好地抑制粉粒体变黄。又,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I 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容器内的温度,以所述第I温度为基准,而且形成下端部的温度相对高于上端部的温度的偏差,所述输送部从所述第I容器的下端部向所述第2容器输送粉粒体。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在第I容器内的温度以所述第I温度为基准,而且形成下端部的温度相对高于上端部的温度的偏差。因此,随着粉粒体在第I容器内自上而下移动,干燥程度逐渐变好,在即将输送到第2容器之前,粉粒体最为干燥,可以将这样干燥处理的粉粒体输送给第2容器。其结果,可以缩短在第2干燥部进行干燥的时间,进一步抑制粉粒体变黄。又,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I 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部从所述第I容器向所述第2容器输送粉粒体,而且所述输送部除输送时间外其内部不残留粉粒体。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防止残留于输送部内的粉粒体吸湿。因此,可使在第I容器内被干燥处理的粉粒体在维持其干燥状态的同时将其输送到第2容器。其结果,可以避免延长第2干燥部进行干燥的时间,进一步抑制粉粒体变黄。又,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是一种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在第I温度下将第I质量的粉粒体进行干燥的工序、以及以高于所述第I温度的第2温度将小于所述第I质量的第2质量的粉粒体进行干燥,将粉粒体中含有的水分降低到目标值以下的工序。
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则可以以相对低的第I温度抑制粉粒体变黄的同时对粉粒体进行干燥,并以相对较高的第2温度高效率地对粉粒体进行干燥。其结果,可以抑制粉粒体变黄同时高效率地对粉粒体进行干燥。发明效果如果采用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明,则可以减少附着在粉粒体上的水分和氧化性气体,同时缩短以较高的第2温度加热粉粒体的时间,因此可以防止在成型机内因加热导致粉粒体变质,从而可以抑制成型品变黄。又,如果采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则可以在第I干燥部以相对较低的第I温度,在抑制粉粒体变黄的同时对粉粒体进行干燥,在第2干燥部以相对较高的第2温度高效率地对经过第I干燥部干燥处理的粉粒体进行干燥,因此可以在抑制粉粒体变黄的同时高效率地对粉粒体进行干燥。又,如果采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则可以进一步抑制粉粒体变黄。又,如果采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则可以将被最大程度干燥处理的粉粒体输送到第2容器,因此可以缩短在第2干燥部进行干燥的时间,进一步抑制粉粒体变黄。又,如果采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则不会使粉粒体残留于输送部内,可以将在第I容器内被干燥处理的粉粒体维持其干燥状态输送到第2容器,因此可以避免延长在第2干燥部进行干燥的时间,进一步抑制粉粒体变黄。又,如果采用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则可以以相对较低的第I温度在抑制粉粒体变黄的同时对粉粒体进行干燥,同时在相对较高的第2温度下高效率地对粉粒体进行干燥,因此可以抑制粉粒体变黄的同时高效率地干燥粉粒体。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干燥系统的一个实施形态的大概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I干燥系统2成型机3第I干燥部4第2干燥部13第I贮存料斗(第I容器的一例)33第2贮存料斗(第2容器的一例)51输送管线(输送部的一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干燥系统的一个实施形态的大概结构图。本实施形态是,如图I所示,干燥系统I为对贮存着由树脂材料(如尼龙等树脂材料)形成的粉粒体(颗粒)的容器(未图示)供给的粉粒体进行干燥,并将干燥处理后的粉粒体提供给成型机2的装置。而且,在该实施形态中,成型机2的处理能力(每单位时间 熔融成型的粉粒体的质量)为例如O. I IOOkg/小时。干燥系统1,在从容器(未图示)向成型机2的粉粒体供给方向上,具有设置在上游侧的第1干燥部3、设置在第I干燥部3的下游侧的第2干燥部4、以及利用气力输送将粉粒体输送到第I干燥部3和第2干燥部4的气力输送部5。第I干燥部3是与成型机2分开设置的大型加热干燥机,对来自容器(未图示)的粉粒体进行干燥。第I干燥部3具有贮存粉粒体的第I贮存部11以及向第I贮存部11供给热风的第I热风供给部12。第I贮存部11具有第I贮存料斗13 (第I容器的一例)以及第I装料料斗15。第I贮存料斗13为大致圆筒形状的上侧部分与开口截面积往下越来越小的大致圆锥形状的下侧部分连接的结构。另外,以成型机2的处理能力为基准设定第I贮存料斗13的容积,例如O. 6 500L。又,在第I贮存料斗13的上端部设置投入粉粒体的投入口 16。另外,在第I贮存料斗13的下端部设置从第I贮存料斗13排出粉粒体的排出口 17。第I装料料斗15是比第I贮存料斗13更小的料斗,为大致圆筒形状的上侧部分与开口截面积往下越来越小的大致圆锥形状的下侧部分连接的结构。另外,第I装料料斗15以在下端部与第I贮存料斗13的投入口 16连通的方式连接于第I贮存料斗13的上端部。而且,在第I装料料斗15的上壁内侧,包围着吸引管线61(下文阐述)的吸引方向上游侧端部设置金属冲孔板10。金属冲孔板10上有许多限制粉粒体通过,同时允许空气通过的贯通孔。第I热风供给部12具有热风供给管线18、干燥鼓风机19以及循环管线20。热风供给管线18是将来自干燥鼓风机19的气流加热并提供给第I贮存料斗13的配管,其供给方向上游侧端部连接于干燥鼓风机19,其供给方向下游侧端部贯穿第I贮存料斗13的侧壁,配置于第I贮存料斗13内。热风供给管线18的供给方向下游侧端部具有配置于第I贮存料斗13下端部的附近,为了将热风吹入第I贮存料斗13内而向下方开放的喷嘴22。又,在热风供给管线18的中间,在第I贮存料斗13的外侧设置对来自干燥鼓风机19的气流进行加热的加热器21。干燥鼓风机19从循环管线20内吸引的同时向热风供给管线18内送风,产生从循环管线20通过干燥鼓风机19流向第I贮存料斗13内的气流。循环管线20是将第I贮存料斗13内的空气吸到干燥鼓风机19内的配管,其吸气方向上游侧端部连接于第I贮存料斗13,其吸气方向下游侧端部连接于干燥鼓风机19。又,在循环管线20中间设置捕集粉尘等的过滤器23、以及使循环管线20通往大气的开放阀24。第2干燥部4是设置于成型机2上的小型加热干燥机,在即将提供给成型机2之前将来自第I干燥部3的粉粒体进行干燥。第2干燥部4具备贮存粉粒体的第2贮存部31、以及向第2贮存部31提供热风的第2热风供给部32。第2贮存部31具备第2贮存料斗33 (第2容器的一例)以及第2装料料斗35。第2贮存料斗33为大致圆筒形状的上侧部分与开口截面积往下越来越小的大致圆锥形状的下侧部分连接的结构。又,第2贮存料斗33为容积比第I贮存料斗13小的结构。第2贮存料斗33的容积以成型机2的处理能力为基准设定,例如为第I贮存料斗13的容积的10 90%,具体地说,O. 2 200L。
又,在第2贮存料斗33的上端部设置投放粉粒体的投入口 36。又在第2贮存料斗33的下端部设置从第2贮存料斗33排出粉粒体的排出口 37。第2装料料斗35是比第2贮存料斗33小的料斗,为大致圆筒形状的上侧部分与开口截面积往下越来越小的大致圆锥形状的下侧部分连接的结构。又,第2装料料斗35,在下端部与第2贮存料斗33的投入口 36以连通的方式连接于第2贮存料斗33的上端部。而且,在第2装料料斗35的上壁内侧,包围着吸引管线61 (下文阐述)的吸引方向上游侧端部设置金属冲孔板30。金属冲孔板30上有许多限制粉粒体通过同时允许空气通过的贯通孔。第2热风供给部32具有热风供给管线38、干燥鼓风机39以及循环管线40。热风供给管线38是将来自干燥鼓风机39的气流加热并提供给第2贮存料斗33*的配管,其供给方向上游侧端部连接于干燥鼓风机39,其供给方向下游侧端部贯穿第2贮存料斗33的侧壁,配置于第2贮存料斗33内。又,热风供给管线38的供给方向下游侧端部设置为了将热风吹入第2贮存料斗33内而向下方开放的喷嘴42。又,在热风供给管线38的中间,在第2贮存料斗33的外侧设置对来自干燥鼓风机39的气流进行加热的加热器41。干燥鼓风机39从循环管线40内吸引的同时向热风供给管线38内送风,产生从循环管线40通过干燥鼓风机39流向第2贮存料斗33内的气流。循环管线40是将第2贮存料斗33内的空气吸到干燥鼓风机39内的配管,其吸气方向上游侧端部连接于第2贮存料斗33,其吸气方向下游侧端部连接于干燥鼓风机39。又,在循环管线40的中间设置捕集粉尘等的过滤器43、以及使循环管线40通往大气的开放阀44。又,在第2干燥部4设置氮发生装置45、空压机46、以及氮供给管线47。氮发生装置45发生含有高浓度的氮的氮气。氮发生装置45通过从空气中分离氮发生氮气。空压机46通过配管连接于氮发生装置45,对空气进行压缩,将压缩空气提供给氮发生装置45。氮供给管线47是将氮发生装置45发生的氮气提供给第2热风供给部32用的配管,其供给方向上游侧端部连接于氮发生装置45,其供给方向下游侧端部连接于第2热风供给部32的循环管线40的中间。而且,第I干燥部3与第2干燥部4通过输送管线51 (输送部的一例)连接。输送管线51是用于从第I干燥部3向第2干燥部4输送粉粒体的配管。输送管线51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连接于第I贮存料斗13的排出口 17。而输送管线51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连接于第2装料料斗35的侧壁。气力输送部5具有吸引管线61和输送鼓风机62。吸引管线61是输送鼓风机62吸引第I装料料斗15和第2装料料斗35内的空气用的配管。吸引管线61的吸引方向下游侧端部通过捕集粉尘等的过滤器64连接于输送鼓风机62。又,吸引管线61在其中间通过切换阀63分叉为二,一方面为吸引方向上游侧端部连接于第I装料料斗15的上壁,另一方面为吸引方向上游侧端部连接于第2装料料斗35的上壁。切换阀63可以在第I装料料斗15 —侧的吸引管线61打开,将第2装料料斗35一侧的吸引管线61关闭的第I位置与将第2装料料斗35 —侧的吸引管线61打开,将第I装料料斗15 —侧的吸引管线61关闭的第2位置之间选择切换。输送鼓风机62通过吸引管线61从第I装料料斗15或第2装料料斗35内吸气,产生从容器(未图示)流向第I装料料斗15的气流,或从第I储存料斗13通过输送管线51流向第I装料料斗15的气流。而且,干燥系统I与成型机2通过供给管线71连接。供给管线71是从第2贮存料斗33向成型机2供给粉粒体的配管。供给管线71的供给方向上游侧端部连接于第2贮存料斗33的排出口 37。供给管线71的供给方向下游侧端部连接于成型机2。又,在供给管线71的中间,在成型机2附近设置水平检测部72。水平检测部72具有在提供给成型机2的过程中滞留粉粒体的滞留部73、以及检测滞留于滞留部73内的粉粒体是否处于一定水平的已知的水平传感器74。下面,对使用干燥系统I的粉粒体的干燥方法进行说明。而且,该干燥系统I将粉粒体中含有的水分降低到例如O. 15质量% (目标值)以下再提供给成型机2。为了对粉粒体进行干燥,首先将切换阀63切换到第I位置然后使输送鼓风机62工作。而且,第I贮存部11的排出口 17关闭。于是,凭借从容器(未图示)流向第I装料料斗15的气流,从容器(未图示)向第I装料料斗15输送粉粒体。向第I装料料斗15输送的粉粒体被排出到第I贮存料斗13。这样,在第I贮存料斗13贮存例如50kg(第I质量的一例)的粉粒体。这时,第I贮存料斗13中贮存的粉粒体中包含的水分为例如O. 2 O. 3质量%。又,第I贮存料斗13中贮存的粉粒体的溶解氧浓度为例如250 IOOOppm。接着,为了对粉粒体进行干燥,在第I热风供给部12将开放阀24关闭使干燥鼓风机19工作。而且,也可以适当将开放阀24切换到通往大气的一侧,让外部气体进入第I热风供给部12。于是,干燥鼓风机19发生的气流经加热器21加热到例如80°C (第I温度)后,从喷嘴22吹入第I贮存料斗13内。而且,吹入第I贮存料斗13内的气流对第I贮存料斗13内的粉粒体进行加热将其进行干燥后,从第I贮存料斗13的上端部通过循环管线20,再次被干燥鼓风机19所吸引。这样,将第I贮存料斗13内的温度以第I温度为基准调整到例如70 80°C。这时,由于第I热风供给部12的喷嘴22配置在第I贮存料斗13的下端部附近,因此第I贮存料斗13内的温度在第I贮存料斗13的下端部与第I温度大致相当,越是往上端部越是偏离第I温度而下降。也就是说,第I贮存料斗13内的温度存在下端部温度比上端部温度高的偏差。而且,为了对粉粒体干燥,在第I贮存料斗13对粉粒体进行例如I 24小时的干 燥处理。通过这样干燥处理,粉粒体中包含的水分为例如O. I质量%。在这里,为了对粉粒体进行干燥,在第I贮存料斗13对粉粒体进行干燥期间,将第2贮存料斗33内的温度加以调整,同时将第2贮存料斗33内的空气置换为氮气(非活性气体的一例)。为了实施第2贮存料斗33的温度调整和氮置换,首先在第2热风供给部32将开放阀44关闭并使干燥鼓风机39工作。于是,干燥鼓风机39发生的气流经加热器41加热到高于第I温度的第2温度、例如第I温度的100 150%,具体地说加热到100°C后,从喷嘴42吹入第2贮存料斗33内。而且,吹入第2贮存料斗33内的气流对第2贮存料斗33内的粉粒体进行加热干燥后,从第2贮存料斗33的上端部通过循环管线40再次被吸引到干燥鼓风机39。接着,为了对第2贮存料斗33实施温度调整和氮置换,使空压机46和氮发生装置45工作。于是,由氮发生装置45发生氮气,通过氮供给管线47对第2热风供给部32提供氮气,提供给第2热风供给部32的氮气由干燥鼓风机39通过热风供给管线38被提供给第2贮存料斗33,充满第2贮存料斗33。这样,将第2贮存料斗33内的空气置换为氮。经过氮置换的第2贮存料斗33内 的氮浓度为例如80%以上,最好是90%以上。又,第2贮存料斗33内的温度以第2温度为基准,调整为例如90 100°C。接着,为了对粉粒体进行干燥,将切换阀63从第I位置切换到第2位置后使输送鼓风机62工作,打开第I贮存部11的排出口 17。并将第2贮存部31的排出口 37关闭。于是,凭借从第I贮存料斗13通过输送管线51流向第2装料料斗35的气流,将在第I贮存料斗13干燥处理的粉粒体输送到第2装料料斗35。向第2装料料斗35输送的粉粒体被排出到第2贮存料斗33。这样,在第2贮存料斗33贮存比第I质量小,例如第I质量的10 90%,具体地说,IOkg(第2质量的一例)的粉粒体。而且,在第2贮存料斗33贮存了第2质量的粉粒体之后,第I贮存部11的排出口17关闭。其后,输送管线51内的粉粒体全部送到第2贮存料斗33后,输送鼓风机62停止工作。而且,不向第2贮存料斗33输送而残留在第I贮存料斗13的粉粒体继续在第I贮存料斗13内以第I温度进行干燥。也就是说,下一次输送的粉粒体在第I干燥部3的干燥处理时间比在第2干燥部4的干燥处理时间长。又,从第I贮存料斗13向第2贮存料斗33输送中的粉粒体,与从第I贮存料斗13通过输送管线51向第2装料料斗35流动的气流接触,因此有时候会吸收该气流中包含的水分。因此,第2贮存料斗33中贮存的粉粒体中包含的水分为例如O. 05 O. 08质量%。又,第2贮存料斗33中贮存的粉粒体的溶解氧浓度为例如25 400ppm。接着,在第2贮存料斗33以比第I贮存料斗13的干燥时间短的干燥时间来对粉粒体进行干燥,例如第I贮存料斗13的干燥时间的10 90%,具体地说,60分钟的干燥。这样,粉粒体中包含的水分为目标值以下的数值,例如O. 08质量%。又,粉粒体中的溶解氧浓度为例如400ppm以下。这样,完成了粉粒体的干燥处理。然后,打开第2贮存部31的排出口 37,第2贮存料斗33内的被干燥处理的粉粒体凭借自重,通过供给管线71下落,被提供给成型机2,在成型机2中熔融、成型。如果采用这种干燥系统1,如图I所示,第2贮存料斗33被设置于成型机2上,第2贮存料斗33内的粉粒体在氮气环境下以高于第I温度的第2温度进行干燥,凭借重力提供给成型机2。因此,即使是从第I贮存料斗13向第2贮存料斗33输送期间,粉粒体与输送管线51内的气体接触,粉粒体上附着的水分和氧化性气体(例如氧、一氧化氮等)增加,也能够在成型机2上的第2贮存料斗33内用氮气置换的同时对粉粒体进行干燥。这样,在从第I贮存料斗13向第2贮存料斗33输送期间,即使是粉粒体与输送管线51内的气体接触,也能够在即将提供给成型机2之前减少粉粒体上附着的水分和氧化性气体。又,第2贮存料斗33比第I贮存料斗13容积小。因此,可以在即将提供给成型机2之前对第I贮存料斗13内贮存的粉粒体的一部分在容积比较小的第2贮存料斗33内高效率地(以更短的时间)进行干燥,能够以较高的第2温度缩短粉粒体加热时间。结果,能够防止在成型机2内加热的粉粒体变质,抑制成型品变黄。又,如果采用这种干燥系统1,在第2干燥部4以高于第I温度的第2温度对第2贮存料斗33内的粉粒体进行干燥。因此,在第I干燥部3能够以相对较低的第I温度对粉粒体进行干燥并抑制粉粒体变黄,对在第I干燥部3干燥处理的粉粒体,在第2干燥部4以相对较高的第2温度高效率地对粉粒体进行干燥。这样能够在抑制粉粒体变黄的同时高效率地进行干燥。又,如果采用这种干燥系统1,在第I干燥部3的干燥时间比在第2干燥部4的干燥时间长。因此,在以相对较高的第2温度进行干燥的第2干燥部4,能够减少粉粒体的干燥时间。 因此可以更好地抑制粉粒体变黄。又,如果采用这种干燥系统1,第I贮存料斗13内的温度为,以第I温度为基准,下端部的温度比上端部的温度相对较高,存在温度偏差。因此,粉粒体在第I贮存料斗13内随着从上方向下方移动,干燥程度越来越好。即将向第2贮存料斗33输送的粉粒体最大程度地被干燥处理,能够将这样干燥处理的粉粒体输送到第2贮存料斗33。结果,能够缩短在第2干燥部4进行干燥的时间,更好地抑制粉粒体变黄。又,如果采用这种干燥系统1,从第I贮存料斗13向第2贮存料斗33输送粉粒体时在输送管线51内不会残留粉粒体。因此,能够防止残留在输送管线51内的粉粒体吸湿,使在第I贮存料斗13内被干燥处理的粉粒体维持其干燥状态向第2贮存料斗33输送。结果,能够避免延长在第2干燥部4的干燥时间能够进一步抑制粉粒体变黄。又,如果采用这种干燥方法,能够以相对较低的第I温度抑制粉粒体变黄的同时对粉粒体进行干燥,并以相对较高的第2温度高效率地对粉粒体进行干燥。 结果,能够抑制粉粒体变黄的同时对其进行高效率地干燥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干燥系统,是将粉粒体进行干燥后将其提供给成型机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贮存粉粒体的第I容器,在第I温度下将所述第I容器内的粉粒体进行干燥的第I干燥部、 具有形成比所述第I容器容积小,设置在所述成型机上的第2容器,以高于所述第I温度的第2温度将所述第2容器内的粉粒体进行干燥的第2干燥部、以及 连接于所述第I容器与所述第2容器,将粉粒体从所述第I容器向所述第2容器输送的输送部, 置换所述第2容器内的空气为非活性气体, 凭借重力将所述第2容器内的粉粒体提供给所述成型机。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干燥部,以高于所述第I温度的第2温度将所述第2容器内的粉粒体进行干燥。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I干燥部进行干燥的时间比在所述第2干燥部进行干燥的时间长。
4.根据权利要求I 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容器内的温度,以所述第I温度为基准,而且形成下端部的温度相对高于上端部的温度的偏差, 所述输送部从所述第I容器的下端部向所述第2容器输送粉粒体。
5.根据权利要求I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部从所述第I容器向所述第2容器输送粉粒体,而且所述输送部除输送时间外其内部不残留粉粒体。
6.—种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在第I温度下将第I质量的粉粒体进行干燥的工序、以及 以高于所述第I温度的第2温度将小于所述第I质量的第2质量的粉粒体进行干燥,将粉粒体中含有的水分降低到目标值以下的工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成型机内因加热而造成粉粒体变质,并能够抑制成型品变黄的干燥系统以及干燥方法。将进行干燥后的粉粒体提供给成型机(2)的干燥系统(1),设置具有贮存粉粒体的第1贮存料斗(13)的第1干燥部(3)、具有比第1贮存料斗(13)容积小,设置在成型机(2)上的第2贮存料斗(33)的第2干燥部、以及连接于第1贮存料斗(13)与第2贮存料斗(33),将粉粒体从第1贮存料斗(13)向第2贮存料斗(33)输送的输送管线(51),在第1贮存料斗(13)内以第1温度将粉粒体进行干燥后,在第2贮存料斗(33)内进行氮气置换的同时以高于第1温度的第2温度进行干燥,然后凭借自重从第2贮存料斗(33)落入成型机(2)。
文档编号B29B13/06GK102653116SQ20121005835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日
发明者帆山克明, 野龙平, 饭田收 申请人:株式会社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