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行位内抽机构及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082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斜行位内抽机构及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模具领域,具体涉及ー种斜行位内抽机构及使用该内抽机构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成型塑件的ー个非常重要的エ艺装备,主要设计用于成型热塑型塑料制件,近年来也逐渐用于成型热固性塑料,对于某些塑料制作,由于其使用上的要求,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与开模方向不一致的分型或抽芯,一般都需要进行侧向分型与抽芯,才能取出塑件,能将活动型芯抽出和复位的机构称为抽芯机构。 传统的具有抽芯机构的模具,由于抽芯机构出膜方向与产品倒扣没有一致,而且其他结构因零件加工误差而导致模具卡死和出模不顺,将会使模具损坏,其注塑模具的成品率降低,严重时将会损害注塑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ー种精度高、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使整个系统工作顺畅的斜行位内抽机构及注塑模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行位内抽机构,包括内行位、行位压块、内行位座、反铲及动力装置,所述内行位装设在所述内行位座上,所述内行位座的两侧与行位压块相连,所述行位压块上设置有倾斜的导轨,所述内行位座设置有与导轨相适配的第一凸缘,第一凸缘与导轨的配合并在动力装置的控制下使内行位座可在行位压块上滑动,所述反铲设置在内行位座的下方,反铲上设置有楔形凸起,内行位座设置有与楔形凸起相吻合的凹槽,通过楔形凸起与凹槽的配合限制内行位座的位置。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内行位座上与内行位配合的面上设置有与内行位座移动方向垂直的卡槽,所述内行位的底端设置有与卡槽适配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与卡槽的配合使得内行位可在内行位座上滑动。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卡槽为倒“T”型槽。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卡槽为燕尾槽。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动カ装置为油缸,所述斜行位内抽机构还包括油缸支撑座,所述油缸包括缸体和油缸拉杆,所述缸体固定在油缸支撑座上,所述油缸拉杆伸出油缸的一端固定在内行位座上。本实用新型进ー步提供ー种注塑模具,包括互相配合的动模板和定模板,所述定模板上设置有前膜仁,所述动模板上设置有与前模仁适配的后模仁,所述动模板上还设置有斜行位内抽机构,所述斜行位内抽机构包括内行位、行位压块、内行位座、反铲及动力装置,所述内行位装设在所述内行位座上,所述后模仁上设置有适配所述内行位的通孔,所述内行位可滑动的设置在通孔内,所述内行位座的两侧与行位压块相连,所述行位压块上设置有倾斜的导轨,所述内行位座设置有与导轨相适配的第一凸缘,第一凸缘与导轨的配合并在动力装置的控制下使内行位座可在行位压块上滑动,所述反铲设置在内行位座的下方,反铲上设置有楔形凸起,内行位座设置有与楔形凸起相吻合的凹槽,通过楔形凸起与凹槽的配合限制内行位座的位置。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内行位座上与内行位配合的面上设置有与内行位座移动方向垂直的卡槽,所述内行位的底端设置有与卡槽适配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与卡槽的配合使得内行位可在内行位座上滑动。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卡槽为倒“ T ”型槽。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卡槽为燕尾槽。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动カ装置为油缸,所述斜行位内抽机构还包括油缸支撑座,所述油缸包括缸体和油缸拉杆,所述缸体固定在油缸支撑座上,所述油缸拉杆伸出油缸的一端固定在内行位座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立独立的液压斜向抽芯结构,其传动平稳,且可以得到较大的抽拔カ和较长的抽芯距离,在合模运动中,先驱动油缸伸展,再合东模板和定模板。开模运动中,先开动模板和定模板,再驱动油缸收回,此结构出模方向与产品倒扣成平行,避免其它结构因零件加工误差而导致模具卡死和出模不顺,简化了模具结构和加工,大大提高了模具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模具成本。

附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斜行位内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斜行位内抽机构的仰视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内行位; 11-第二凸缘; 2-行位压块; 21-导轨;3-内行位座; 31-第一凸缘; 32-凹槽; 33-卡槽; 4-反铲; 41-楔形凸起; 5-油缸支撑座; 61-缸体; 62-油缸拉杆; 7-动模板; 71-后模仁; 8-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參照附图I-附图3,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行位内抽机构,包括内行位
I、行位压块2、内行位座3、反铲4及动カ装置,所述内行位I装设在所述内行位座3上,所述内行位座3的两侧与行位压块2相连,所述行位压块2上设置有倾斜的导轨21,所述内行位座3设置有与导轨21相适配的第一凸缘31,第一凸缘31与导轨21的配合并在动力装置的控制下使内行位座3可在行位压块2上滑动;导轨21倾斜的设置在行位压块2上,因此内行位座3的移动也是倾斜的,进ー步联动设置在内行位座3上的内行位I移动,完成抽芯动作,其中,所述导轨21为“T”型滑轨,第一凸缘31适配的“T”型凸缘,使得第一凸缘31在导轨21上的滑动更加的平稳精确,当然本实施例并不限制具体的导轨21及凸缘形状,也可以采用燕尾槽导轨21与凸缘等。为了防止内行位座3在移动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脱出导轨21,本实施例中,所述反铲4设置在内行位座3的下方,反铲4上设置有楔形凸起41,内行位座3设置有与楔形凸起41相吻合的凹槽32,通过楔形凸起41与凹槽32的配合限制内行位座3的位置,反铲4上的楔形凸起41可在导向的基础上再实现限位,而且其反铲4可以与模具实现简单的配

ロ ο參照附图2,附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行位座3上与内行位I配合的面上设置有与内行位座3移动方向垂直的卡槽33,所述内行位I的底端设置有与卡槽33适配的第二凸缘11,所述第二凸缘11与卡槽33的配合使得内行位I可在内行位座3上滑动。内行位I可以固定在卡槽33上的任意位置,适配不同的模具,其固定方式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当然其卡槽33与第二凸缘11的形状为多种,例如,所述卡槽33为倒“T”型 槽或所述卡槽33为燕尾槽,都可以实现内行位I在内行位座3上平稳的移动。參照附图I-附图3,附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动カ装置为油缸6,所述斜行位内抽机构还包括油缸支撑座5,所述油缸6包括缸体61和油缸拉杆62,所述缸体61固定在油缸支撑座5上,所述油缸拉杆62伸出油缸6的一端固定在内行位座3上。油缸6的设置,使内行位座3传动平稳,且可以得到较大的抽拔カ和较长的抽芯距离,通过液压传动也可以实现其调节简单,灵活、实现其全自动操作,无需另外添置设备。当然,所述动カ装置也可以为气缸,或者机械动カ装置。參照附图I-附图3,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进ー步提供ー种注塑模具,包括互相配合的动模板7和定模板,所述定模板上设置有前膜仁,所述动模板7上设置有与前膜仁适配的后模仁71,另ー种称谓中,所述定模板称为A板,动模板7称为B板,所述动模板7上还设置有斜行位内抽机构,所述斜行位内抽机构包括内行位I、行位压块2、内行位座3、反伊4及动カ装置,所述内行位I装设在所述内行位座3上,所述后模仁71上设置有适配所述内行位I的通孔,所述内行位I可滑动的设置在通孔内,所述内行位座3的两侧与行位压块2相连,所述行位压块2上设置有倾斜的导轨21,所述内行位座3设置有与导轨21相适配的第ー凸缘31,第一凸缘31与导轨21的配合并在动力装置的控制下使内行位座3可在行位压块2上滑动,所述反铲4设置在内行位座3的下方,反铲4上设置有楔形凸起41,内行位座3设置有与楔形凸起41相吻合的凹槽32,通过楔形凸起41与凹槽32的配合限制内行位座的位置。其中,參照附图I-附图3,附图所示所述内行位座上与内行位配合的面上设置有与内行位座移动方向垂直的卡槽,所述内行位I的底端设置有与卡槽33适配的第二凸缘11,所述第二凸缘11与卡槽33的配合使得内行位I可在内行位座3上滑动。其中,參照附图I-附图3,附图所示所述动カ装置为油缸6,所述斜行位内抽机构还包括油缸支撑座5,所述油缸6包括缸体61和油缸拉杆62,所述缸体61固定在油缸支撑座5上,所述油缸拉杆62伸出油缸6的一端固定在内行位座3上。具体的,參照附图3,附图所示所述动模板7下侧根据需要装有托板8,首先将内行位I装在内行位座3上,反铲4装在托板8上,将后模仁71锁在动模板7上,内行位I和内行位座组合好装入后模仁71,.将油缸支撑座5装在动模板7上,油缸拉杆62和油缸6组合好,油缸拉杆62和油缸6 —起装入内行位座3,再将托板8和动模板7装好。本实施例的运动过程为,在合模运动中,先驱动油缸6,使油缸拉杆62推动内行位座3,使内行位I伸出后模仁71,再闭合动模板7和定模板,内行位I升入到前模仁和后模仁71构成的型腔中,实现了其整个塑料模具的整体结构,驱动浇注系统对型腔进行注塑成型。开模运动中,先分开动模板7和定模板,再驱动油缸6,使油缸拉杆62抽回,内行位I往后移动。此结构出模方向与产品倒扣成平行,避免其它结构因零件加工误差而导致模具卡死和出模不顺,简化了模具结构和加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斜行位内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行位、行位压块、内行位座、反铲及动力装置,所述内行位装设在所述内行位座上,所述内行位座的两侧与行位压块相连,所述行位压块上设置有倾斜的导轨,所述内行位座设置有与导轨相适配的第一凸缘,第一凸缘与导轨的配合并在动力装置的控制下使内行位座可在行位压块上滑动,所述反铲设置在内行位座的下方,反铲上设置有楔形凸起,内行位座设置有与楔形凸起相吻合的凹槽,通过楔形凸起与凹槽的配合限制内行位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斜行位内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行位座上与内行位配合的面上设置有与内行位座移动方向垂直的卡槽,所述内行位的底端设置有与卡槽适配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与卡槽的配合使得内行位可在内行位座上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行位内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倒“T”型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行位内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燕尾槽。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斜行位内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カ装置为油缸,所述斜行位内抽机构还包括油缸支撑座,所述油缸包括缸体和油缸拉杆,所述缸体固定在油缸支撑座上,所述油缸拉杆伸出油缸的一端固定在内行位座上。
6.ー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配合的动模板和定模板,所述定模板上设置有前膜仁,所述动模板上设置有与前模仁适配的后模仁,所述动模板上还设置有斜行位内抽机构,所述斜行位内抽机构包括内行位、行位压块、内行位座、反铲及动力装置,所述内行位装设在所述内行位座上,所述后模仁上设置有适配所述内行位的通孔,所述内行位可滑动的设置在通孔内,所述内行位座的两侧与行位压块相连,所述行位压块上设置有倾斜的导轨,所述内行位座设置有与导轨相适配的第一凸缘,第一凸缘与导轨的配合并在动力装置的控制下使内行位座可在行位压块上滑动,所述反铲设置在内行位座的下方,反铲上设置有楔形凸起,内行位座设置有与楔形凸起相吻合的凹槽,通过楔形凸起与凹槽的配合限制内行位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行位座上与内行位配合的面上设置有与内行位座移动方向垂直的卡槽,所述内行位的底端设置有与卡槽适配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与卡槽的配合使得内行位可在内行位座上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倒“T”型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燕尾槽。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カ装置为油缸,所述斜行位内抽机构还包括油缸支撑座,所述油缸包括缸体和油缸拉杆,所述缸体固定在油缸支撑座上,所述油缸拉杆伸出油缸的一端固定在内行位座上。
专利摘要一种斜行位内抽机构,包括内行位、行位压块、内行位座、反铲及动力装置,所述内行位装设在所述内行位座上,所述内行位座的两侧与行位压块相连,所述行位压块上设置有倾斜的导轨,所述内行位座设置有与导轨相适配的第一凸缘,第一凸缘与导轨的配合并在动力装置的控制下使内行位座可在行位压块上滑动,所述反铲设置在内行位座的下方,反铲上设置有楔形凸起,内行位座设置有与楔形凸起相吻合的凹槽,通过楔形凸起与凹槽的配合限制内行位座的位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此结构出模方向与产品倒扣成平行,避免其它结构因零件加工误差而导致模具卡死和出模不顺。
文档编号B29C45/33GK202623184SQ201220157309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3日
发明者周俊程, 汤小平, 赖伟崇 申请人:璇瑰塑胶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