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的模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3513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塑机的模具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机,特别是有关注塑机的模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金属产品用塑料来制造。很多塑料产品上有金属或非金属嵌件,在塑料产品的注塑加工过程中,由于采用单模具生产,放置嵌件时间比较长,而且在注塑完成后,要停下来用人工剪浇口,费时费力,浇口较大较硬时还不容易切剪断,因此,加工产品过程所用的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加工所需的人工也比较多,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且节省人工的注塑机的模具系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塑机的模具系统,包括与注塑机移动模板装连的上模,还包括第一下模、第二下模、中央导轨、第一外部导轨、第二外部导轨、第一滑台、第二滑台、第一滑台驱动装置、第二滑台驱动装置、第一刀架、第二刀架、第一切断刀和第二切断刀,所述中央导轨装在上模下方的注塑机模板上,所述第一外部导轨和第二外部导轨分别布置在中央导轨的旁边,第一外部导轨的导轨轨向与第二外部导轨的导轨轨向交叉,且呈7(Γ110°夹角,所述第一滑台与第一外部导轨和中央导轨滑动配合,第一滑台与第一滑台驱动装置装连,所述第二滑台与第二外部导轨和中央导轨滑动配合,第二滑台与第二滑台驱动装置装连,所述第一下模和第二下模分别固定在相应的第一滑台和第二滑台上,装有第一切断刀的第一刀架固定在注塑机移动模板上或固定在上模上,且位于第一外部导轨的上方,装有第二切断刀的第二刀架固定在注塑机移动模板上或固定在上模上,且位于第二外部导轨的上方。所述第一外部导轨的导轨轨向和第二外部导轨的导轨轨向呈90°交叉。所述中央导轨呈正方形,中央导轨的四个侧面均有中央导轨槽。所述第一外部导轨呈长方形,第一外部导轨的两侧面具有与中央导轨相应两侧面的中央导轨槽贯通的第一外部导轨槽;第二外部导轨呈长方形,第二外部导轨的两侧面具有与中央导轨另外两侧面的中央导轨槽贯通的第二外部导轨槽。所述第一切断刀竖向位置可调节地装在第一刀架上;第二切断刀位置可调节地装在第二刀架上。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还包括第一下模、第二下模,因此,可以将第一下模移动到中央导轨上、与上模合模后并开始注塑成型,第二下模则移动到第二外部导轨上,由固定在上模上的第二切断刀切断第二下模上产品的浇口,并且完成产品脱模、放置嵌件的工作;然后,第二下模移动到中央导轨上,完成合模、注射、保压等步骤,第一下模则移动到第一外部导轨上,完成切断浇口、产品脱模、放置嵌件等工作;整个生产过程中,由第一下模和第二下模交替工作,不停顿,节约时间,工作效率高。再由于第一外部导轨的导轨轨向和第二外部导轨的导轨轨向呈7(Γ110°交叉,因此只需要一个操作人员站在第一外部导轨和第二外部导轨之间左右操作即 可,节省人工,生产成本低。
如图f 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注塑机的模具系统,包括与注塑机移动模板1-1装连的上模2,还包括第一下模5、第二下模12、中央导轨13、第一外部导轨7、第二外部导轨9、第一滑台8、第二滑台10、第一滑台驱动装置6、第二滑台驱动装置11、第一刀架3、第二刀架15、第一切断刀4和第二切断刀14,所述中央导轨13装在上模2下方的注塑机模板1-3上,所述第一外部导轨7和第二外部导轨9分别布置在中央导轨13的旁边,第一外部导轨7的导轨轨向与第二外部导轨9的导轨轨向交叉,且呈7(Γ110°夹角,所述第一滑台8与第一外部导轨7和中央导轨13滑动配合,第一滑台8与第一滑台驱动装置6装连,所述第二滑台10与第二外部导轨9和中央导轨13滑动配合,第二滑台10与第二滑台驱动装置11装连,所述第一下模5和第二下模12分别固定在相应的第一滑台8和第二滑台10上,装有第一切断刀4的第一刀架3固定在注塑机移动模板1-1上或固定在上模2上,且位于第一外部导轨7的上方,装有第二切断刀14的第二刀架15固定在注塑机移动模板1-1上或固定在上模2上,且位于第二外部导轨9的上方。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外部导轨7的导轨轨向和第二外部导轨9的导轨轨向呈90。交叉。如图1、4、5、6所示,所述中央导轨13呈正方形,中央导轨13的四个侧面均有中央导轨槽13-1。[0031]如图1、4、7、8所示,所述第一外部导轨7呈长方形,第一外部导轨7的两侧面具有与中央导轨13相应两侧面的中央导轨槽13-1贯通的第一外部导轨槽7-1 ;第二外部导轨9呈长方形,第二外部导轨9的两侧面具有与中央导轨13另外两侧面的中央导轨槽13-1贯通的第二外部导轨槽9-1。如图1、2、3所示,所述第一切断刀4竖向位置可调节地装在第一刀架3上;第二切断刀14位置可调节地装在第二刀架15上。如图3、4所示,第一滑台驱动装置6和第二滑台驱动装置11均为气缸或油缸。如图扩17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操作者在第一下模5中放好嵌件开模后,第一下模5由第一滑台驱动装置6带动,滑动到上模2下方,注塑机I进行合模动作,注射机构1-2注射,保压,同时操作者在第二下模12上放嵌件开模;在第一下模5与上模2分开并且滑出到第一外部导轨7上后,第二下模12由第二滑台驱动装置11带动,滑动到上模2下方,合模,同时第一刀架3带动第一切断刀4下行,切断工件18的浇口 18-1,从第一下模5中拿出工件18,再次放嵌件开模;此后,第二下模12滑出、在外面(即离开上模2下方)切断烧口,同时第一下模5滑进、合模、注塑,进行循环往复生产。第一下模5和第二下模12交替工作,工作效率高,节省人工。本实用新型不但适用立式双工位注塑机,也立式多工位圆盘注塑机和卧式注塑机及其他注塑机。
权利要求1.一种注塑机的模具系统,包括与注塑机移动模板(1-1)装连的上模(2),其特征在于a、还包括第一下模(5)、第二下模(12)、中央导轨(13)、第一外部导轨(7)、第二外部导轨(9)、第一滑台(8)、第二滑台(10)、第一滑台驱动装置(6)、第二滑台驱动装置(11)、第一刀架(3)、第二刀架(15)、第一切断刀(4)和第二切断刀(14),b、所述中央导轨(13)装在上模(2)下方的注塑机模板(1-3)上,C、所述第一外部导轨(7)和第二外部导轨(9)分别布置在中央导轨(13)的旁边,第一外部导轨(7)的导轨轨向与第二外部导轨(9)的导轨轨向交叉,且呈7(Γ110°夹角,d、所述第一滑台(8)与第一外部导轨(7)和中央导轨(13)滑动配合,第一滑台(8)与第一滑台驱动装置(6)装连,e、所述第二滑台(10)与第二外部导轨(9)和中央导轨(13)滑动配合,第二滑台(10) 与第二滑台驱动装置(11)装连,f、所述第一下模(5)和第二下模(12)分别固定在相应的第一滑台(8)和第二滑台(10)上,g、装有第一切断刀(4)的第一刀架(3)固定在注塑机移动模板(1-1)上或固定在上模 (2)上,且位于第一外部导轨(7)的上方,h、装有第二切断刀(14)的第二刀架(15)固定在注塑机移动模板(1-1)上或固定在上模(2)上,且位于第二外部导轨(9)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机的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部导轨(7)的导轨轨向和第二外部导轨(9)的导轨轨向呈90°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机的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导轨(13)呈正方形,中央导轨(13)的四个侧面均有中央导轨槽(1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机的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部导轨(7)呈长方形,第一外部导轨(7)的两侧面具有与中央导轨(13)相应两侧面的中央导轨槽(13-1) 贯通的第一外部导轨槽(7-1);第二外部导轨(9)呈长方形,第二外部导轨(9)的两侧面具有与中央导轨(13)另外两侧面的中央导轨槽(13-1)贯通的第二外部导轨槽(9-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机的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断刀(4)竖向位置可调节地装在第一刀架(3)上;第二切断刀(14)位置可调节地装在第二刀架(15)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机的模具系统,包括装连在合模驱动装置上的上模,还包括第一下模、第二下模、中央导轨、第一外部导轨、第二外部导轨、第一滑台、第二滑台、第一刀架、第二刀架、第一切断刀和第二切断刀,所述中央导轨装在上模下方的机架上,所述第一外部导轨和第二外部导轨分别布置在中央导轨的旁边,且第一外部导轨的导轨轨向和第二外部导轨的导轨轨向呈70~110°交叉,所述第一滑台与第一外部导轨和中央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台与第二外部导轨和中央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下模和第二下模分别固定在相应的第一滑台和第二滑台上,装有第一切断刀的第一刀架固定在上模的一侧,且位于第一外部导轨的上方,装有第二切断刀的第二刀架固定在上模的另一侧,且位于第二外部导轨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工作效率高,且节省人工。
文档编号B29C45/26GK202826251SQ20122036235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5日
发明者孙志敏, 何育才 申请人:常州新区赛恩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