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水辅成型生产的水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5242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应用于水辅成型生产的水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水辅成型生产的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水辅成型生产的水针装置。
背景技术
水辅助注塑工艺是在气体辅助注塑的基础上最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塑料注塑成型技术,其原理是在常规注塑成型的保压阶段利用压力相对低的水液体代替型腔内的树·脂进行保压。由于这一新技术使产品设计和制造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如制品的重量轻、相对成本低、成型周期短等从而使这一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水辅注塑成型是由五个基本步骤所组成从注射熔体到模腔然后注射水和更换料芯;保压段的水压维持;释压和排空水最后从而实现脱模。水辅注塑成型的关键技术主要控制注水、排水及水压控制等环节。注水压力、水流量控制不到位就会影响制品壁厚的均匀性。特别是水在长直水道中的穿透均匀且平稳,成型中空率比较大。但在水注入口附近,易产生不稳定波动。在变截面和L形水道中,水的穿透易产生指形效应。排水不顺利对制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这是我们普遍面临解决的技术问题。而目前水辅成型技术水针主要是以开放是流体成型技术,主要体现为,水流前端直接接触制品。水辅助注塑成型虽然能够更好地成型那些容积大而壁较薄的塑料部件,但是在成产过程中极易形成指形化,指形化是指在穿透过程中,水穿透出设定的水道,进入制品薄壁区域形成手指形状的分支,该缺陷影响制品的力学性能。水针是高压水进入模具型腔的重要元件,它的结构形式和尺寸大小对成型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水辅助注射成型中,水沿着阻力最小的厚壁区域流动。制品中水道用来引导水在熔体中的穿透,水道的结构形式和尺寸对穿透有着重要影响。伴随着人们对产品形状及外观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直径较大的介质导管的生产,运用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工艺,在气道形成后,不仅存在较大的残留壁厚,还会存在熔体沿着模壁向下流动的危险,使得此技术存在局限性。水辅成型技术除了具有气辅成型技术的优点之外,还可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应用于水辅成型生产的水针装置,以解决以往的加工过程中容易形成指形化,影响制品的力学性能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应用于水辅成型生产的水针装置,包括水针主体,所述水针主体的前端设置有弹头装置,所述水针主体内设置有水道,所述水道的的进水口处设置有水槽,所述水针主体中间设置有气道,所述气道的进气口处设置有阀门。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水道为多个,在所述水针主体内以气道为中心环绕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阀门内的堵头可以为圆球形,还可以为圆球锥形。特别地,所述水针主体与机壳之间设置有密封圈。[0011 ] 进一步地,所述水针主体由定位台阶将其卡在机壳内,并由滑块将其固定在机壳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在水针主体内设置了水道和气道,使水辅成型技术除了具有气辅成型技术的优点之外,还同时具有水辅成型本身的优点,有效地避免了在用水辅成型工艺制造容积大而壁较薄的塑料部件时所产生的指形效应。

图I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I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水辅成型生产的水针装置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I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水辅成型生产的水针装置水针主体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面图;图4为图2的截面图。图中I、阀门;2、水槽;3、水针主体;4、密封圈;5、弹头;6、水道;7、滑块a;8、滑块b ;9、定位台阶;10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图I至图4所示,一种应用于水辅成型生产的水针装置,包括水针主体3,水针主体3的前端设置有弹头5,水针主体3内设置有水道6,水道6的的进水口处设置有水槽2,所述水针主体3中间设置有气道10,所述气道10的进气口处设置有阀门I。水针主体3上设置有定位台阶9,定位台阶9就能够将水针主体3固定在机壳内,由滑块a7和滑块b8将其镶嵌在机身之内,是水针主体3不易在机壳内发生位移。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水道6为多个,水针主体3内以气道为中心环绕设置。进一步地,阀门I内的堵头可以为圆球形,还可以为圆球锥形。特别地,水针主体3与机壳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前后模合模,溢料槽阻止油缸回位,封住制品与溢料槽之前的联接。料咀进胶,注塑填充满制件后,停止注塑,在行位油缸推动弹头5进入制品内部的同时溢料槽阻止油缸拉开开通制品与溢料槽之前的联接,行位油缸推动弹头5到要求的位置后,水阀门打开,水在水压下通过水槽2经由水道6填充进制品内部在冷却固化产品的同时推动弹头5前进,同时制品内部胶位通过溢料槽流出制品。当弹头5完全推出制品后,停止注水。气体吹动气阀门I压缩弹簧从而使得气体单向进入制品内部并完全取代之前水填充的位置,水通过水道6经由水槽2流出制品。然后后模打开,行位油缸回位。顶出机构顶出成品及溢流胶体,制件完全脱离后模取出制件后,顶出机构回位,放入弹头5。本实用新型,通过把水道6和气道10集中于一整体,利用阀门钢球控制气道开闭,从而实现水道6与气道10交替开闭动作。水针前端弹头辅助成型胶位,每次成型放入此装置,有利于制品的壁厚均匀,同时,水的冷却效应易得到了验证。由于水在型腔里直接对塑件进行内部冷却,水与熔体的热交换非常快,水辅成型冷却时间可大幅缩短。前端胶位弹头导向,前端温度不易被水快速冷却。可以改善材料的可塑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相对简单、操作性好、提高了生产效率及制品的合格率,同时适用各种改装注塑机台生产,通用性强,有效地解决了在用水辅成型工艺制造容积大而壁较薄的塑料部件时所产生的指形效应。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于水辅成型生产的水针装置,包括水针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针主体的前端设置有弹头装置,所述水针主体内设置有水道,所述水道的的进水口处设置有水槽,所述水针主体中间设置有气道,所述气道的进气口处设置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辅成型生产的水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为多个,在所述水针主体内以气道为中心环绕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辅成型生产的水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内的堵头可以为圆球形,还可以为圆球锥形。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辅成型生产的水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针主体与机壳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辅成型生产的水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针主体由定位台阶将其卡在机壳内,并由滑块将其固定在机壳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水辅成型生产的水针装置,包括水针主体,所述水针主体的前端设置有弹头装置,所述水针主体内设置有水道,所述水道的进水口处设置有水槽,所述水针主体中间设置有气道,所述气道的进气口处设置有阀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在水针主体内设置了水道和气道,使水辅成型技术除了具有气辅成型技术的优点之外,还同时具有水辅成型本身的优点,有效地避免了在用水辅成型工艺制造容积大而壁较薄的塑料部件时所产生的指形效应。
文档编号B29C45/76GK202781608SQ20122047619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8日
发明者罗谷平 申请人:宁波舜宇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