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圈的把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68920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钢丝圈的把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钢丝圈(15)的把持装置(10)在将钢丝圈(15)的始端和终端部固定的状态下对钢丝圈(15)进行把持,钢丝圈(15)由在设置于旋转体的外周面上的环状的卷取部上卷取的钢丝构成。把持装置(10)具有对钢丝圈(15)的上部进行把持的上部把持部(16)和对钢丝圈(15)的下部进行承载的下部承载部(19)。上部把持部(16)由以对钢丝圈(15)的上部进行夹持的方式进行开闭的一对把持体构成。下部承载部(19)由对钢丝圈(15)的下端进行承载的承载凹部构成。
【专利说明】钢丝圈的把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钢丝圈的把持装置,其用于车辆用轮胎等的制造,对在钢丝圈卷取机上卷取的钢丝圈进行把持而搬送到下一工序。

【背景技术】
[0002]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这种装置。该装置具备:将钢丝圈卷取的卷取机;以及钢丝圈承载部,在卷取机的分割体缩径的状态下从内侧承载钢丝圈。该文献中记载的钢丝圈承载部由截面为圆形的轴部件形成。
[0003]但是,在该装置中存在如下的问题。也就是说,由于只是通过由截面为圆形的轴部件构成的钢丝圈承载部从内侧支承钢丝圈,所以被钢丝圈承载部承载的钢丝圈容易在钢丝圈承载部上移动。因此,难以将钢丝圈以稳定的状态从卷取机取出进行搬送。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078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_7]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丝圈的把持装置,该装置的构成简单,且能够将钢丝圈稳定地把持。
_9]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钢丝圈的把持装置,其设置有由一对把持体构成的把持部,一对把持体用于对卷取到旋转体的外周面上的钢丝圈进行把持。在一对把持体之中的一个把持体上,通过轴可转动地支承有与另一个把持体一起对钢丝圈进行把持的把持片,把持片以把持片的轴为中心在其两侧位置承载钢丝圈。
[0011]在上述钢丝圈的把持装置中,优选在把持片上设置有把持凹部,该把持凹部以轴为中心在其两侧位置承载钢丝圈。
[0012]在上述钢丝圈的把持装置中,优选另一个把持体是插入到卷取部与钢丝圈之间的插入体。
[0013]在上述钢丝圈的把持装置中,优选把持部对钢丝圈的上部进行把持。
[0014]在上述钢丝圈的把持装置中,优选把持部相对于把持装置主体能够沿着钢丝圈的径向移动。
[0015]在上述钢丝圈的把持装置中,优选设置有对钢丝圈的下部进行承载的承载部。
[0016]发明效果
[0017]根据本发明的钢丝圈的把持装置,钢丝圈由一对把持体进行把持。在这种情况下,钢丝圈在以把持体的轴为中心的其两侧位置被把持。因此,即使是由多个钢丝构成的钢丝圈,也能够由均等的力进行把持,能够将钢丝圈稳定地进行把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钢丝圈的把持装置的主视图。
[0019]图2是表示钢丝圈的把持装置的侧视图。
[0020]图3是表示把持装置的上部把持部的主视图。
[0021]图4是表示钢丝圈卷取机以及把持装置的作用的主视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0...把持装置、12...把持装置主体、15...钢丝圈、16...上部把持部、19...下部承载部、21...旋转体、23...卷取部、63...插入体、68…把持体、72...把持片、75...轴、76…把持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依照图1?图4来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钢丝圈的把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
[0025]如图4所示,旋转体21以能够以旋转轴(水平轴)22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未予图示的机架上。在旋转体21的外周面设置有环状的卷取部23。钢丝圈15通过在卷取部23上缠绕钢丝W而形成。卷取部23由未予图示的凹部构成。卷取部23沿着旋转体21的圆周方向被分割成多个分割体23A?23D。各个分割体23A?23D以可沿着径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旋转体21的外周面。钢丝W通过在金属线的外周覆盖橡胶等而构成。
[0026]在一对分割体23A、23B的圆周方向的大致中央形成有插入用凹部11。在旋转体21的上方配置有被支承在未予图示的机架上的辊35、43。辊35、43将钢丝W按压到卷取部23内,钢丝圈15被卷取到卷取部23上。在辊35、43的钢丝W供给路径的上游侧配置有切断机构55。切断机构55将在卷取部23上卷取了预定量的状态的钢丝W切断。
[0027]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机架在与旋转体21的卷取部23对置的位置具有把持装置主体12。把持装置主体12形成为正面Y字状。把持装置主体12构成为通过未予图示的第I机构可以在图1的左右方向进行往返移动。另外,把持装置主体12构成为通过未予图示的第2机构可以相对于卷取部23在图2的左右方向进行移动。在把持装置主体12的上部设置有一对分支部12a。在各个分支部12a上分别支承有一个上部把持部16,上部把持部16对钢丝圈15的上部进行把持。在分支部12a上形成有一对长孔17。上部把持部16被支承为可沿着长孔17在斜向上移动。在把持装置主体12的下部设置有对钢丝圈15的下部进行承载的下部承载部19。另外,在把持装置主体12的下部形成有一对长孔61。下部承载部19以可沿着长孔6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支承。
[0028]如图3所示,构成把持体68的杆状把持体69以可相对于插入体63转动的方式被轴部71支承。截面为倒U子状的把持片72以跨式配直在杆状把持体69的末端。把持片72通过轴75可转动地与杆状把持体69连结。在插入体63的末端形成有随着朝向末端侧变薄的倾斜部63a。通过该构成,在卷取部23上卷取了钢丝圈15的状态下,插入体63容易被插入到插入用凹部11。
[0029]在把持片72的下缘形成有把持凹部76,把持凹部76能够对钢丝圈15进行把持。把持凹部76通过将把持片72的下缘以轴75为中心切出梯形缺口而形成。具有活塞杆73的转动用缸体79通过安装螺栓70被安装到分支部12a上。活塞杆73经由销78与杆状把持体69的长孔77连结。如图3的双点划线所示,通过转动用缸体79的驱动,把持片72以轴部71为中心朝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把持片72从图3的实线位置相对于插入体63开放。
[0030]如图2所示,下部承载部19经由截面L字状的安装支架80被支承在把持装置主体12上。在安装支架80上支承有承载用缸体83。下部承载部19被支承于活塞杆83a的上端。活塞杆83a使下部承载部19上下移动。在下部承载部19形成有承载凹部82,承载凹部82对钢丝圈15的下端部进行承载。
[0031]接着,说明上述钢丝圈15的把持装置10的作用。
[0032]图4是表示在卷取部23上卷取了钢丝圈15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把持装置主体12配置于与钢丝圈卷取机的卷取部23对置的位置。而且,如图3的双点划线所示,使转动用缸体79进行没入动作,使上部把持部16的把持片72相对于插入体63开放。在该状态下,使把持装置主体12前进,将插入体63插入到插入用凹部11的比钢丝圈15靠内侧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插入体63上设置有倾斜部63a,所以插入体63顺利地被插入到比钢丝圈15靠内侧的缝隙中。此时,下部承载部19配置于钢丝圈15的下方。
[0033]接着,如图3的实线所示,使转动用缸体79进行突出动作,使把持片72相对于插入体63闭合。由此,钢丝圈15的上部被插入体63和把持片72把持。此时,钢丝圈15被把持体68夹持的同时被把持片72的把持凹部76保持。因此,钢丝圈15被把持成不会从把持装置10脱离。
[0034]另外,如图2所示,下部承载部19的承载凹部82配置于钢丝圈15的下方,所以承载凹部82通过承载用缸体83的突出动作而上升。由此,钢丝圈15的下端被承载凹部82支承。然后,旋转体21的分割体23A?23D沿着径向朝向内侧移动,从钢丝圈15离开。
[0035]其结果,钢丝圈15在下端被下部承载部19的承载凹部82支承,在上部2处被上部把持部16的把持体68把持。由此,如图1所示,卷取到卷取部23上的钢丝圈15被把持装置10把持。然后,把持装置主体12在把持了钢丝圈15的状态下从旋转体21后退并且横向移动,将钢丝圈15搬送到下一工序。
[0036]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0037](I)钢丝圈15的把持装置10对钢丝圈15的上部进行把持。钢丝圈15的上部以把持片72的轴75为中心在其两侧位置被把持。因此,钢丝圈15被把持片72以均等的力把持。因此,能够通过把持装置10对钢丝圈15进行确实地保持的同时将其搬送到下一工序。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只要设置把持片72即可,装置的构成简单,并且能够将钢丝圈15稳定地把持。
[0038](2)在把持片72的下缘设置有把持凹部76,该把持凹部76用于以轴75为中心在其两侧位置承载钢丝圈15。根据此结构,通过将钢丝圈15保持在把持凹部76内,从而能够将钢丝圈15稳定地把持。
[0039](3)上部把持部16的把持体68包括插入体63和把持片72,插入体63进入到卷取部23与钢丝圈15之间,把持片72与插入体63 —起夹持钢丝圈15。根据此结构,通过由插入体63和把持片72夹持钢丝圈15,从而能够将钢丝圈15保持在把持装置10上。
[0040](4)把持装置10具有对钢丝圈15的下部进行保持的下部承载部19。根据此结,能够稳定地搬送钢丝圈15。
[0041](5)上部把持部16以及下部承载部19分别构成为相对于把持装置主体12可以在钢丝圈15的径向上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对应钢丝圈15的直径的大小。
[0042]另外,该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变更。
[0043]?可以根据钢丝圈15的大小、数量、重量等,将对钢丝圈15的上部进行把持的上部把持部16的数量设为2个或3个以上。
[0044].可以将把持凹部76的形状变更为四角形、圆弧形状。另外,可以根据钢丝圈15的数量,将把持凹部76的数量变更为2个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将把持片72的轴75设置在配置把持凹部76的范围的中央。另外,从对多个钢丝圈15均等地进行把持的观点出发,优选设置偶数个把持凹部76。
[0045].可以将把持片72相对于插入体63的开闭机构变更为使插入体63与把持片72保持平行的同时进行滑动的机构。
【权利要求】
1.一种钢丝圈的把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装置设置有由一对把持体构成的把持部,所述一对把持体用于对卷取到旋转体的外周面上的钢丝圈进行把持, 在所述一对把持体之中的一个把持体上,通过轴可转动地支承有与另一个把持体一起对所述钢丝圈进行把持的把持片, 所述把持片以该把持片的所述轴为中心在其两侧位置承载所述钢丝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圈的把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把持片上设置有把持凹部,该把持凹部以所述轴为中心在其两侧位置承载钢丝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丝圈的把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把持体是插入到卷取部与钢丝圈之间的插入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钢丝圈的把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部对所述钢丝圈的上部进行把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钢丝圈的把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部相对于把持装置主体能够沿着钢丝圈的径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钢丝圈的把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对所述钢丝圈的下部进行承载的承载部。
【文档编号】B29D30/48GK104245294SQ201280072084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6日
【发明者】高木力 申请人:不二精工株式会社, 不二商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