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水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9500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模具的水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模具的水路结构,包括:第一母模仁部,其一侧设有成型产品的型腔,另一侧垂直延伸出若干第一凸台,所述相邻的两第一凸台相间隔形成若干第一凹槽,该若干第一凹槽等距离偏离产品外观面;第二母模仁部,其与第一母模仁部固定连接组成模具的母模仁,且该第二母模仁部与第一母模仁部接触的一侧垂直延伸出若干第二凸台,所述相邻的两第二凸台相间隔形成若干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台分别对应填充于该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二凸台分别对应填充于所述第一凹槽中;若干水路,其为第二凸台填充第一凹槽后所述第一凹槽中的剩余空间。本发明模具的水路结构,采用与产品曲线保持一致的水路,使水路均匀覆盖产品,解决产品外观有色差、结合线及浮纤的问题。
【专利说明】模具的水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模具的水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产品的塑胶件会使用塑胶模具进行成型,例如为电子产品的外壳等塑胶件。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针对塑胶模具的改进也成为广泛研究的课题。
[0003]在塑胶模具成型时,使用水路对模具型腔的产品进行加热或冷却。请参阅图1所示,现有技术模具的水路结构中,水路10采用机械加工钻孔的方式成型,水路10只能为直通的水路,不能设计为曲线水路。当产品20的外观为曲面时,该直通的水路10无法与产品20的曲线保持一致,产品20有些区域离水路10较近,有些区域离水路10较远,因此水路10无法均匀覆盖产品20,从而导致模仁温度不均匀,使成型后的产品20外观有色差,有结合线,且产品20若为加玻纤的材质,该成型后的产品20会有浮纤。
[0004]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模具的水路结构,以解决上述直通的水路无法均匀覆盖产品,使产品外观有色差、结合线及浮纤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的水路结构,该模具的水路结构能够使水路均匀覆盖产品,克服产品外观有色差、结合线及浮纤的缺陷。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模具的水路结构,其包括:
[0007]第一母模仁部,其一侧设有成型产品的型腔,另一侧垂直延伸出若干第一凸台,所述相邻的两第一凸台相间隔形成若干第一凹槽,该若干第一凹槽等距离偏离产品外观面;
[0008]第二母模仁部,其与第一母模仁部固定连接组成模具的母模仁,且该第二母模仁部与第一母模仁部接触的一侧垂直延伸出若干第二凸台,所述相邻的两第二凸台相间隔形成若干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台分别对应填充于该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二凸台分别对应填充于所述第一凹槽中;
[0009]若干水路,其为第二凸台填充第一凹槽后所述第一凹槽中的剩余空间。
[0010]较佳地,所述第一母模仁部与第二母模仁部的接触面为平面靠破。
[0011]较佳地,所述第一母模仁部的四角分别设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二母模仁部的四角分别设有与定位凸台对应的定位凹槽。
[0012]较佳地,所述第一母模仁部与第二母模仁部上分别设有配合螺丝以固定该第一母模仁部与第二母模仁部的至少两螺孔。
[0013]较佳地,所述水路避开该螺孔。
[0014]较佳地,所述模具的水路结构还包括主水路,该主水路连通至少两条水路,该主水路具有进入端及出口端,该进入端通入流体,该出口端排出流体。
[0015]较佳地,所述第一母模仁部与第二母模仁部的接触面处设有密封圈。
[0016]较佳地,所述螺丝处设有密封圈。
[00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模具的水路结构,通过采用与产品的曲线保持一致的水路,能够使水路均匀覆盖产品,解决产品外观有色差、结合线及浮纤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绘示现有技术模具的水路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2绘示本发明模具的水路结构的俯视图。
[0020]图3绘示本发明模具的水路结构于图2中的一角度的剖视图。
[0021]图4绘示本发明模具的水路结构中于图3中第一母模仁部的示意图。
[0022]图5绘示本发明模具的水路结构中于图3中第二母模仁部的示意图。
[0023]图6绘示本发明模具的水路结构于图2中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0024]图7绘示本发明模具的水路结构中水路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对本发明的目的、结构及功效有进一步的了解,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6]请结合图2至图8所示,本发明的模具的水路结构,应用于模具的母模仁中,该模具的水路结构包括:
[0027]第一母模仁部100,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该第一母模仁部100 —侧设有成型产品20的型腔,另一侧垂直延伸出若干第一凸台110,所述相邻的两第一凸台110相间隔形成若干第一凹槽120,该若干第一凹槽120等距离偏离产品20外观面,该外观面即为产品20与第一母模仁部100的接触面;
[0028]第二母模仁部200,请参阅图3及图5所示,该第二母模仁部200与第一母模仁部100固定连接组成模具的母模仁,且该第二母模仁部200与第一母模仁部100接触的一侧垂直延伸出若干第二凸台220,所述相邻的两第二凸台220相间隔形成若干第二凹槽210,所述第一凸台110分别对应填充于该第二凹槽210中,所述第二凸台220分别对应填充于所述第一凹槽120中;
[0029]若干水路300,请结合图3、图6及图7所示,该若干水路300为所述第二凸台220填充第一凹槽120后所述第一凹槽120中的剩余空间;
[0030]主水路400,该主水路400连通至少两条水路300,该主水路400具有进入端410及出口端420,该进入端410通入流体,该出口端420排出流体。
[0031 ] 其中,所述第一母模仁部100与第二母模仁部200的接触面为平面靠破,使第一母模仁部100与第二母模仁部200合模更容易。
[0032]其中,所述第一母模仁部100的四角分别设有定位凸台140,所述第二母模仁部200的四角分别设有与定位凸台140对应的定位凹槽240,该第一母模仁部100与第二母模仁部200固定连接时,该定位凸台140设于定位凹槽240中,使固定连接后的第一母模仁部100与第二母模仁部200四周修正为同一平面。
[0033]其中,所述第一母模仁部100与第二母模仁部200上分别设有配合螺丝500以固定该第一母模仁部100与第二母模仁部200的至少两螺孔,且所述水路300避开该螺孔。
[0034]其中,所述第一母模仁部100与第二母模仁部200的接触面处及螺丝500处设有密封圈,用以密封水路300,防止漏水。
[0035]该模具的水路结构,通过将所述第一凸台110分别对应填充于所述第二凹槽210中,所述第二凸台220分别对应填充于所述第一凹槽120中,从而将第一母模仁部100与第二母模仁部200通过凹凸配合的方式组合,该凹凸配合的方式可补强母模仁,防止母模仁过薄而变形;且因第一凹槽120等距离偏离产品20外观面,使该凹凸配合的方式得到的水路300与产品20的曲线保持一致,能够均匀覆盖产品20,使产品20温度分布均匀,在模具升温及降温时达到最佳的升温与冷却效果。
[0036]综上所述,本发明模具的水路结构,通过采用与产品20的曲线保持一致的水路300,能够使水路300均匀覆盖产品20,克服产品20外观有色差、结合线及浮纤的缺陷。
【权利要求】
1.一种模具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模具的水路结构包括: 第一母模仁部,其一侧设有成型产品的型腔,另一侧垂直延伸出若干第一凸台,所述相邻的两第一凸台相间隔形成若干第一凹槽,该若干第一凹槽等距离偏离产品外观面; 第二母模仁部,其与第一母模仁部固定连接组成模具的母模仁,且该第二母模仁部与第一母模仁部接触的一侧垂直延伸出若干第二凸台,所述相邻的两第二凸台相间隔形成若干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台分别对应填充于该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二凸台分别对应填充于所述第一凹槽中; 若干水路,其为第二凸台填充第一凹槽后所述第一凹槽中的剩余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模仁部与第二母模仁部的接触面为平面靠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模仁部的四角分别设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二母模仁部的四角分别设有与定位凸台对应的定位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模仁部与第二母模仁部上分别设有配合螺丝以固定该第一母模仁部与第二母模仁部的至少两螺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避开该螺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的水路结构还包括主水路,该主水路连通至少两条水路,该主水路具有进入端及出口端,该进入端通入流体,该出口端排出流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模仁部与第二母模仁部的接触面处设有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处设有密封圈。
【文档编号】B29C33/04GK104175423SQ201310201969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8日
【发明者】范金兰, 易玉山, 张晓为, 赖思豫, 任艳, 黄扬, 周志红 申请人: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