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产品自动化量产功能机构的塑胶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8966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薄片产品自动化量产功能机构的塑胶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薄片产品自动化量产功能机构的塑胶成型模具,包括至少一驱动装置及切刀,驱动装置设于母模板内,母模仁垫板设有板块容纳腔,板块容纳腔内依次安装有切刀面板及切刀底板,切刀底板的外端面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相抵接,切刀面板内安装有复位装置,母模仁与公模仁之间形成型腔,切刀与切刀面板相接并伸向型腔,公模仁设有与型腔相接通且正对所述切刀的顶针孔,顶针孔内安装有进料辊及顶针,进料辊开有进料孔,进料辊的两端分别与型腔及顶针相接,公模仁设有主浇道及潜浇道,潜浇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料孔及主浇道相接通。该薄片产品自动化量产功能机构的塑胶成型模具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切刀切出工艺孔的同时将废料顶出,省去了后续的切边工序,另外,一套模具内可同时加工多个产品,生产效率高。
【专利说明】薄片产品自动化量产功能机构的塑胶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片产品自动化量产功能机构的塑胶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0002]现时,注塑成型模具一般包括母模、公模和顶出机构。母模和公模之间形成型腔,母模上开有与型腔相通的热浇道,通过热浇道往型腔注入熔融的注塑料从而成型产品。等产品冷却后,开模并通过顶针机构将产品顶出。
[0003]然而,通过热浇道注塑成型的产品出模后,与热浇道相连部分断开后呈粗糙不平状,需要另外修剪,然后再进行打孔等后续工艺。工艺步骤繁琐、成型产品精度低,质量欠佳,另外,一套注塑成型模具只成型一产品,生产效率低下。
[0004]因而,亟待一种省工序、成品质量高且能批量生产的薄片产品自动化量产功能机构的塑胶成型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工序、成品质量高且能批量生产的薄片产品自动化量产功能机构的塑胶成型模具。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薄片产品自动化量产功能机构的塑胶成型模具,包括依次相接合的母模板、母模仁垫板、母模仁、公模仁、至少一驱动装置及切刀,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母模板内,所述母模仁垫板对应所述驱动装置设有板块容纳腔及与所述板块容纳腔相通的第一刀具通孔,所述板块容纳腔内依次安装有切刀面板及切刀底板,所述板块容纳腔的高度大于所述切刀面板与切刀底板的厚度之和,所述切刀底板的外端面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相抵接,所述切刀面板内设有贯穿自身的复位装置容纳腔孔,所述复位装置容纳腔孔内安装有复位装置,所述母模仁设有与所述第一刀具通孔相通的第二刀具通孔,所述母模仁与所述公模仁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刀具通孔相通的型腔,所述切刀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切刀面板上,所述切刀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刀具通孔及第二刀具通孔伸向所述型腔,所述公模仁设有与所述型腔相接通且正对所述切刀的顶针孔,所述顶针孔内安装有进料辊及顶针,所述进料辊开有进料孔,所述进料辊的一端与所述型腔的底部相接通,所述进料辊的另一端与所述顶针相接,所述公模仁还设有主浇道及潜浇道,所述潜浇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料孔相接通,所述潜浇道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浇道相接通。
[0007]所述母模仁内设有外母型芯和内母型芯,所述内母型芯插设于所述外母型芯内,所述第二刀具通孔开设于所述内母型芯中,所述公模仁内设有公型芯,所述顶针孔开设于所述公型芯中,所述外母型芯、内母型芯及公型芯之间形成所述型腔。
[0008]所述驱动装置为油缸,所述母模板还设有与所述油缸相接通的进油孔。
[0009]所述复位装置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复位装置容纳腔孔靠近所述切刀底板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板块容纳腔的底部相抵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薄片产品自动化量产功能机构的塑胶成型模具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切刀切出工艺孔,自动化程度高,同时,切刀将废料顶出成型的产品,实现模内将浇道切断,省去了后续的切边工序,另外,一套模具内可同时加工多个产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1]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薄片产品自动化量产功能机构的塑胶成型模具的剖视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薄片产品自动化量产功能机构的塑胶成型模具100包括依次相接合的母模板10、母模仁垫板15、母模仁20、公模仁25、至少一驱动装置30及切刀35,本实施例中,该驱动装置30及切刀35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驱动装置30设于所述母模板10内。所述母模仁垫板15对应所述驱动装置30设有板块容纳腔151及与所述板块容纳腔151相通的第一刀具通孔152。所述板块容纳腔151内依次安装有切刀面板40及切刀底板45。所述板块容纳腔151的高度大于所述切刀面板40与切刀底板45的厚度之和。所述切刀底板45的外端面与所述驱动装置30的输出端相抵接。所述切刀面板40内设有贯穿自身的复位装置容纳腔孔401,所述复位装置容纳腔孔401内安装有复位装置(图未示)。所述复位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切刀底板45的内端面抵接,所述复位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板块容纳腔151的底部相抵接。所述母模仁20设有与所述第一刀具通孔152相通的第二刀具通孔201,所述母模仁20与所述公模仁25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刀具通孔152相通的型腔202。所述切刀35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切刀面板40上,所述切刀35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刀具通孔152及第二刀具通孔201伸向所述型腔202。所述公模仁25对应所述型腔202设有与所述型腔202相接通且正对所述切刀35的顶针孔251。所述顶针孔251内安装有进料辊55及顶针60,所述进料辊55开有进料孔551,所述进料辊55的一端与所述型腔202的底部相接通,所述进料辊55的另一端与所述顶针60相接。所述公模仁25还设有主浇道252及潜浇道253。所述潜浇道253的一端与所述进料孔551相接通,所述潜浇道253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浇道252相接通。
[0015]较佳者,所述母模仁20内设有外母型芯203和内母型芯204,所述内母型芯204插设于所述外母型芯203内。所述第二刀具通孔201开设于所述内母型芯204中。所述公模仁25内设有公型芯254,所述顶针孔251开设于所述公型芯254中。所述外母型芯203、内母型芯204及公型芯254之间形成所述型腔202。所述驱动装置30为油缸,所述母模板10还设有与所述油缸相接通的进油孔101。所述复位装置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复位装置容纳腔孔401靠近所述切刀底板45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板块容纳腔151的底部相抵接。
[0016]本实用新型薄片产品自动化量产功能机构的塑胶成型模具100使用时,注塑料从主浇道252注入,经过潜浇道253及进料孔551注入到型腔202中,然后驱动装置30带动切刀底板45,使切刀35往型腔202进给,切刀35的刀头穿过型腔202并顶开进料辊55,接着复位装置50使切刀面板40复位,待注塑料冷却后,成型的产品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与型腔202之间形成微小的空隙,此时,开模将产品取出即可。
[0017]本实用新型薄片产品自动化量产功能机构的塑胶成型模具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切刀切出工艺孔,自动化程度高,同时,切刀将废料顶出成型的产品,实现模内将浇道切断,省去了后续的切边工序,另外,一套模具内可同时加工多个产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8]需要注意的是,该驱动装置及切刀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其它合适的多个数量均可。该驱动装置不局限于油缸,气缸等其它驱动装置亦可。
[0019]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施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权利要求】
1.一种薄片产品自动化量产功能机构的塑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接合的母模板、母模仁垫板、母模仁、公模仁、至少一驱动装置及切刀,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母模板内,所述母模仁垫板对应所述驱动装置设有板块容纳腔及与所述板块容纳腔相通的第一刀具通孔,所述板块容纳腔内依次安装有切刀面板及切刀底板,所述板块容纳腔的高度大于所述切刀面板与切刀底板的厚度之和,所述切刀底板的外端面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相抵接,所述切刀面板内设有贯穿自身的复位装置容纳腔孔,所述复位装置容纳腔孔内安装有复位装置,所述母模仁设有与所述第一刀具通孔相通的第二刀具通孔,所述母模仁与所述公模仁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刀具通孔相通的型腔,所述切刀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切刀面板上,所述切刀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刀具通孔及第二刀具通孔伸向所述型腔,所述公模仁设有与所述型腔相接通且正对所述切刀的顶针孔,所述顶针孔内安装有进料辊及顶针,所述进料辊开有进料孔,所述进料辊的一端与所述型腔的底部相接通,所述进料辊的另一端与所述顶针相接,所述公模仁还设有主浇道及潜浇道,所述潜浇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料孔相接通,所述潜浇道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浇道相接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产品自动化量产功能机构的塑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模仁内设有外母型芯和内母型芯,所述内母型芯插设于所述外母型芯内,所述第二刀具通孔开设于所述内母型芯中,所述公模仁内设有公型芯,所述顶针孔开设于所述公型芯中,所述外母型芯、内母型芯及公型芯之间形成所述型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产品自动化量产功能机构的塑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油缸,所述母模板还设有与所述油缸相接通的进油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产品自动化量产功能机构的塑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复位装置容纳腔孔靠近所述切刀底板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板块容纳腔的底部相抵接。
【文档编号】B29C45/38GK203752419SQ201320794396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6日
【发明者】林宗男 申请人:亿玛斯自动化精密工业(东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