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流道可调压的组合式压力介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3084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流道可调压的组合式压力介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流道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热流道可调压的组合式压力介子。



背景技术:

业内常出现因为模板加工不到位,或者热流道系统温度大部分导出到模板当中,使之热流道系统漏胶,模板寿命不长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流道可调压的组合式压力介子,可以降低热流道系统温度损失,减少漏胶风险,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加工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流道可调压的组合式压力介子,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围绕着第一部件而设置;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都是金属材质,第二部件的导热系数比第一部件的导热系数要低;并且所述第二部件的上端面比第一部件的上端面要高。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同一轴芯的上部和下部,上部为上宽下窄的台阶,下部为上窄下宽的台阶。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上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六边形凹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部件为倒圆台,第二部件的上表面设置有上凹槽,第二部件的下表面设置有下凹槽,上凹槽与下凹槽连通,并且上凹槽的槽底比下凹槽的槽底要宽,以形成用于安装第一部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二部件的上端面等间设置有四个槽道,该槽道的槽底比上凹槽的槽底要高,并且槽道的走向为从第二部件的中心水平朝外,槽道的始端和末端开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凹槽的内壁从上而下逐渐变窄,并且该内壁与第一部件之间留有空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体结构简单,通过设置两导热系数不同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组合成压力介子,实现在从冷态变化到热态的过程中,模板先与第二部件接触,到热态第二部件形变弯曲下压,使模板与第一部件接触,以减少热流道系统热量的损失以及后续的漏胶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部件;2、第二部件;3、上部;4、下部;5、六边形凹槽;6、上凹槽;7、下凹槽;8、槽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热流道可调压的组合式压力介子,包括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所述第二部件2围绕着第一部件1而设置;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都是金属材质,尤其为钢料,能够防锈长期使用,第二部件2的导热系数比第一部件1的导热系数要低;并且所述第二部件2的上端面比第一部件1的上端面要高。在从冷态到热态的环境温度的转变下,导热系数低的第二部件2

其中,所述第一部件1包括同一轴芯的上部3和下部4,上部3为上宽下窄的台阶,下部4为上窄下宽的台阶。

其中,在上部3的上表面设置有六边形凹槽5。

其中,所述第二部件2为倒圆台,第二部件2的上表面设置有上凹槽6,第二部件2的下表面设置有下凹槽7,上凹槽6与下凹槽7连通,并且上凹槽6的槽底比下凹槽7的槽底要宽,以形成用于安装第一部件1的上部3所形成的台阶。

其中,在所述第二部件2的上端面等间设置有四个槽道8,该槽道8的槽底比上凹槽6的槽底要高,并且槽道8的走向为从第二部件2的中心水平朝外,槽道8的始端和末端开口。

其中,所述上凹槽6的内壁从上而下逐渐变窄,并且该内壁与第一部件1之间留有空隙。

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