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瓶结构、自动加液装置及光固化3D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6473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树脂瓶结构、自动加液装置及光固化3D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树脂瓶结构、自动加液装置及光固化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3D打印机(三维打印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的光固化3D打印机加液有如下两种方式:

1、人工手动加液,由于光固化3D打印机的树脂在加液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少见光,因为此树脂见光就会固化,传统的人工手动添加树脂的方式需要关闭周围环境的强光来尽可能的降低树脂发生化学反应,且人体的皮肤不宜直接接触液态树脂,需要戴手套,再加料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的低落在打印机里面;

2、蠕动泵抽液,采用蠕动泵(因为是化学液体,有一定的腐蚀性,普通的泵是不可以使用的,只可以使用蠕动泵)的方式来添加液态树脂,因为只有树脂槽里面有一个液位开关,树脂瓶里面有无树脂或者剩下多少树脂均无法知道,只能够采用软件估算的方式来实现,但是在此过程中,此加液装置漏光导致树脂硬化或者树脂里面有杂质,软件估算的准确率很低,只能够通过排除法来检测故障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树脂瓶结构、自动加液装置及光固化3D打印机;该树脂瓶结构便于系统识别其存储的打印材料类型,选择相应的打印方案,同时光固化3D打印机的自动加液;该自动加液装置可根据打印槽中液体量自动给打印槽加液,且通过设置中继瓶装置,保证打印过程的持续性,同时可及时通知操作者更换树脂瓶;该光固化3D打印机具有自动加液功能,打印效率高。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树脂瓶结构,包括树脂瓶本体,所述树脂瓶本体设有出液孔及排气孔; 编号卡,所述编号卡设置于所述树脂瓶本体的外壁;第一密封塞,所述第一密封塞与所述出液孔密封配合;及第二密封塞,所述第二密封塞与所述排气孔可拆卸密封配合。

下面对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树脂瓶结构还包括瓶感应开关,所述瓶感应开关与所述树脂瓶本体感应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树脂瓶结构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用于监测所述树脂瓶本体内存储的液体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树脂瓶结构还包括树脂瓶安装组件,所述树脂瓶安装组件设有用于固定树脂瓶本体的卡固部,所述卡固部设有第一端及相对于水平面高于所述第一端设置的第二端,所述出液孔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自动加液装置,包括上述的树脂瓶结构;中继瓶装置,所述中继瓶装置包括中继瓶本体、气压调节装置及第二检测装置,所述中继瓶本体通过所述出液孔与所述树脂瓶本体连通,所述气压调节装置与所述中继瓶本体连通、用于调节所述中继瓶本体内部气压,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中继瓶本体内存储的液体量、并与所述气压调节装置电联接;蠕动泵组件,所述蠕动泵组件包括第一蠕动泵及导液管,所述第一蠕动泵的一端与所述中继瓶本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导液管连通,所述导液管的自由端设置于打印槽中;及第三检测装置,所述第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打印槽中的液体量、并与所述第一蠕动泵电联接。

下面对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继瓶本体设有进液口及出液口,相对于水平面所述进液口高于所述出液口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液位检测装置及第二液位检测装置,相对于水平面所述第一液位检测装置高于所述第二液位检测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液管设有进出口,所述进出口与所述打印槽底部的距离为0.5mm-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蠕动泵组件还包括第二蠕动泵,所述第二蠕动 泵的一端与所述导液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树脂瓶本体连通,所述第二蠕动泵与所述第三检测装置电联接。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包括上述自动加液装置。

上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上述树脂瓶结构使用时,通过在树脂瓶本体上设置编号卡(该编号卡可为磁卡、条形码或二维码等,优选为磁卡),便于打印机系统自动识别树脂瓶本体存储的打印材料类型,已选择相应的打印方案,并通过导管插入第一密封塞与出液孔连通;该树脂瓶本体设有排气孔,通过排气孔与第二密封塞的配合,实现了树脂瓶本体与外界的连通与密封;当打印时,取出第二密封塞,使树脂瓶本体与外界空气连通,便于树脂瓶本体存储的打印材料的输出;当打印结束后,塞上第二密封塞,密封保存打印材料。

上述自动加液装置使用时,中继瓶本体通过导管与树脂瓶本体的出液孔连通,打印系统自动识别树脂瓶本体上的编号卡,根据其编号对应打印材料类型选择相应打印方案,拔出第二密封塞,气压调节装置通电工作,调节中继瓶本体内部的气压大小,使树脂瓶本体的打印材料注入中继瓶本体,同时通过第一蠕动泵将中继瓶本体中的打印材料注入打印槽中;当第三检测装置检测到打印槽中的打印材料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打印量时,第一蠕动泵停止向打印槽注入液体,当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中继瓶本体内存储的液体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存储量时,气压调节装置断电,并停止向中继瓶中注入液体;在打印过程中,如第三检测装置检测到打印槽中的打印材料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最低打印量时,第一蠕动泵启动并通过中继瓶本体向打印槽中注入液体,如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中继瓶中的打印材料的量低于提醒预设量时,发送提醒信息给操作者,注意更换树脂瓶本体,当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中继瓶中的打印材料的量低于最低预设量时,停止打印动作,通知操作者更换树脂瓶本体。该自动加液装置可根据打印槽中液体量自动给打印槽加液,且通过设置中继瓶装置,保证打印过程的持续性,同时可及时通知操作者更换树脂瓶。

上述光固化3D打印机可根据打印槽中液体量自动给打印槽加液,且通过设置中继瓶装置,保证打印过程的持续性,同时可及时通知操作者更换树脂瓶,打印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加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加液装置的三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继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树脂瓶结构,110、树脂瓶本体,112、出液孔,114、排气孔,120、编号卡,130、瓶感应开关,140、树脂瓶安装组件,142、卡固部,200、中继瓶装置,210、中继瓶本体,212、进液口,214、出液口,220、气压调节装置,230、第二检测装置,232、第一液位检测装置,234、第二液位检测装置,240、进液管,250、出液管,260、防拆装置,262、容纳腔,300、蠕动泵组件,310、第一蠕动泵,320、导液管,330、第二蠕动泵,400、第三检测装置,410、第三液位检测装置,420、第四液位检测装置,402、打印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树脂瓶结构100,包括树脂瓶本体110,树脂瓶本体110设有出液孔112及排气孔114;编号卡120,编号卡120设置于树脂瓶本体110的外壁;第一密封塞,第一密封塞与出液孔112密封配合;及第二密封塞,第二密封塞与排气孔114可拆卸密封配合。

该树脂瓶结构100使用时,通过在树脂瓶本体110上设置编号卡120(该编号卡120可为磁卡、条形码或二维码等,优选为磁卡),便于打印机系统自动识别树脂瓶本体110存储的打印材料类型,已选择相应的打印方案,并通过导管 插入第一密封塞与出液孔112连通;该树脂瓶本体110设有排气孔114,通过排气孔114与第二密封塞的配合,实现了树脂瓶本体110与外界的连通与密封;当打印时,取出第二密封塞,使树脂瓶本体110与外界空气连通,便于树脂瓶本体110存储的打印材料的输出;当打印结束后,塞上第二密封塞,密封保存打印材料,避免打印材料受到污染。该树脂瓶结构100可保证打印过程中加液顺畅,同时打印结束后可避免打印材料受到污染。

如图1所示,树脂瓶结构100还包括瓶感应开关130,瓶感应开关130与树脂瓶本体110感应配合,及时感应树脂瓶本体110是否安装到位,便于系统进行识别及提醒。树脂瓶结构100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未示出),第一检测装置用于监测树脂瓶本体110内存储的液体量,及时更换树脂瓶本体110,保证打印过程的连续性。该第一检测装置可为液位检测传感器、重力检测传感器、机器视觉识别装置等。树脂瓶结构100还包括树脂瓶安装组件140,树脂瓶安装组件140设有用于固定树脂瓶本体110的卡固部142,卡固部142设有第一端及相对于水平面高于第一端设置的第二端,出液孔112靠近第一端设置。通过树脂瓶安装组件140使树脂瓶的出液孔112高于排气孔114,便于液体的自动流入中继瓶本体210中。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加液装置,包括上述的树脂瓶结构100,树脂瓶结构100包括树脂瓶本体110、编号卡120、第一密封塞及第二密封塞,树脂瓶本体110设有出液孔112及排气孔114,编号卡120设置于树脂瓶本体110的外壁,第一密封塞与出液孔112密封配合,第二密封塞与排气孔114可拆卸密封配合;中继瓶装置200,中继瓶装置200包括中继瓶本体210、气压调节装置220及第二检测装置230,中继瓶本体210通过出液孔112与树脂瓶本体110连通,气压调节装置220与中继瓶本体210连通、用于调节中继瓶本体210内部气压,第二检测装置230用于检测中继瓶本体210内存储的液体量、并与气压调节装置220电联接;蠕动泵组件300,蠕动泵组件300包括第一蠕动泵310及导液管320,第一蠕动泵310的一端与中继瓶本体210连通、另一端与导液管320连通,导液管320的自由端设置于打印槽402中;及第三检测装置400,第三检测装置400用于检测打印槽中的液体量、并与第一蠕动泵310 电联接。

该自动加液装置使用时,中继瓶本体210通过导管与树脂瓶本体110的出液孔112连通,打印系统自动识别树脂瓶本体110上的编号卡120,根据其编号对应打印材料类型选择相应打印方案,拔出第二密封塞,气压调节装置220通电工作,调节中继瓶本体210内部的气压大小,使树脂瓶本体110的打印材料注入中继瓶本体210,同时通过第一蠕动泵310将中继瓶本体210中的打印材料注入打印槽402中;当第三检测装置400检测到打印槽402中的打印材料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打印量时,第一蠕动泵310停止向打印槽402注入液体,当第二检测装置230检测到中继瓶本体210内存储的液体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存储量时,气压调节装置220断电,并停止向中继瓶中注入液体;在打印过程中,如第三检测装置400检测到打印槽中的打印材料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最低打印量时,第一蠕动泵310启动并通过中继瓶本体210向打印槽402中注入液体,如第二检测装置230检测到中继瓶中的打印材料的量低于提醒预设量时,发送提醒信息给操作者,注意更换树脂瓶本体110,当第二检测装置230检测到中继瓶中的打印材料的量低于最低预设量时,停止打印动作,通知操作者更换树脂瓶本体110。该自动加液装置可根据打印槽中液体量自动给打印槽加液,且通过设置中继瓶装置200,保证打印过程的持续性,在打印过程中可以更换树脂瓶而不用中断打印,同时可及时通知操作者更换树脂瓶。

如图3所示,中继瓶本体210设有进液口212及出液口214,相对于水平面进液口212高于出液口214设置,以保证中继瓶本体210存储的打印材料流进,避免打印材料浪费或因打印材料清理不干净,导致打印材料之间的相互污染。

如图3所示,该第二检测装置230可为重力变化检测装置、液体高低检测装置、机器识别检测等液体量检测装置,优选的第二检测装置230包括第一液位检测装置232及第二液位检测装置234,相对于水平面第一液位检测装置232高于第二液位检测装置234,因而实现了中继瓶本体210内部液体量的检测。导液管320设有进出口,进出口与打印槽底部的距离为0.5mm-2mm,优选为1mm,以保证在吸液的过程中出现大量的泡沫,最后会导致泡沫从树脂瓶的空气对流口溢出,腐蚀相关零件。中继瓶装置200设有进液管240,中继瓶本体210设有 进液口,进液管240的一端通过进液口与中继瓶本体210连通,进液管240的另一端插入第一密封塞与出液孔112连通,中继瓶本体210通过进液管240与树脂瓶本体110连通。中继瓶装置200设有出液管250,中继瓶本体210设有相对于水平面低于进液口设置的出液口,中继瓶本体210通过出液管250与第一蠕动泵310连通。

如图1、3所示,中继瓶装置200还包括可遮光的防拆装置260,防拆装置260设有用于容纳中继瓶本体210、气压调节装置220及第一检测装置230的容纳腔262,因而避免受到光污染,导致打印材料堵塞进出口。

如图1所示,蠕动泵组件300还包括第二蠕动泵330,第二蠕动泵330的一端与导液管320连通、另一端与树脂瓶本体110连通,第二蠕动泵330与第三检测装置400电联接。因而实现了打印槽中液体的回收,便于打印液体的存储或统一清理。该第三检测装置400可为重力变化检测装置、液体高低检测装置、机器识别检测等液体量检测装置,优选的第三检测装置400包括第三液位检测装置410及第四液位检测装置420,相对于水平面第三液位检测装置410高于所述第四液位检测装置420,因而实现了打印槽402内液体量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包括上述自动加液装置。光固化3D打印机可根据打印槽中液体量自动给打印槽加液,且通过设置中继瓶装置200,保证打印过程的持续性,同时可及时通知操作者更换树脂瓶,打印效率高,且打印平台干净、卫生,减少了多余的人工操作程序,操作简单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