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6100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注塑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尤其是用于于冲裁、成型一体的高精度产品的注塑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注塑机一般只有注塑模,对于某些需要进行冲切、注塑一体产品来说,传统的工艺需要先对材料进行人工切边,然后在利用人工将切边后的产品放置在注塑模的动模内,最后注塑模合模注塑,开模后即可得到注塑后的成品。该种半自动化注塑机效率低,精度低,不良产品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具注塑机,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产品不良率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具注塑机,包括切边模、注塑模和机械手,切边模位于注塑模的上方;所述切边模包括切边模定模和切边模动模,所述切边模定模上设有供原料放置的第一工位,所述切边模动模上设有供切边后成品放置的第二工位;所述注塑模包括注塑模定模和注塑模动模,所述注塑模动模上设有用于放置切边后成品的第三工位,所述注塑模定模上设有用于放置注塑成品的第四工位;所述机械手包括三轴移动机构、抓手和驱动抓手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抓手的一面设有若干第一吸嘴,抓手的另一面设有若干第二吸嘴。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抓手将PET片原材料放置在切边模定模的第一工位上;切边模对PET原材料切边后,废料从模腔内自由掉落,切边后的成品PET片留在切边模动模的第二工位上;抓手将位于切边模动模上的成品PET片吸住,然后向下移动至注塑模动模的第三工位处;注塑模合模注塑,注塑完成后成品在注塑模定模的第四工位上;抓手移动至注塑模定模的第四工位并将成品吸住,抓手带着成品移动到流水线上,抓手旋转90°后将成品放置在输送带上,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工位上设有第三吸嘴,所述第三工位上设有第四吸嘴。

作为改进,注塑机还包括供料箱,供料箱内设有用于容置原料的腔体,供料箱的一侧设有供原料露出的供料口。

作为改进,所述切边模定模上设有将废料推出的顶出机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增加切边模,通过机械手配合切边模和注塑模,将原材料在模具中进行转移,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机械手的精确移动,能够实现无定位转移。

附图说明

图1为切边模与注塑模配合的示意图。

图2为机械手取料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机械手工作状态I示意图。

图4为机械手工作状态II示意图。

图5为机械手工作状态III示意图。

图6为机械手工作状态VI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模具注塑机,包括切边模1、注塑模2、供料箱4和机械手3,切边模1位于注塑模2的上方,切边模1与注塑模2同步开合膜。如图1所示,所述切边模1包括切边模定模11和切边模动模12,所述切边模定模11上设有供原料放置的第一工位111和将废料推出的顶出机构。所述切边模动模12上设有供切边后成品放置的第二工位121和将原材料固定在第二工位121上的第三吸嘴。所述注塑模2包括注塑模定模21和注塑模动模22,所述注塑模动模22上设有用于放置切边后成品的第三工位221和将成品吸附住的第四吸嘴,所述注塑模定模21上设有用于放置注塑成品的第四工位211。所述机械手3包括三轴移动机构31、抓手32和驱动抓手32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三轴移动机构31可以驱动抓手32在XYZ三个方向的移动,使抓手32能够在各个模具之间进行移动,所述抓手32的一面设有若干第一吸嘴34,抓手32的另一面设有若干第二吸嘴33,旋转驱动机构能够将抓手32旋转360°,使抓手32上设有第一吸嘴34和第二吸嘴33的一面呈竖直设置或水平设置;第一吸嘴34用于吸附定模上的材料,第二吸嘴33用于吸附动模上的材料。供料箱4内设有用于容置原料的腔体,供料箱4的一侧设有供原料露出的供料口。

如图2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抓手32先从供料箱4抓取PET片原材料;然后抓手32将PET片原材料放置在切边模定模11的第一工位111上;切边模对PET原材料切边后,废料从模腔内自由掉落,切边后的成品PET片留在切边模动模12的第二工位121上;抓手32将位于切边模动模12上的成品PET片吸住,然后向下移动至注塑模动模22的第三工位221处;注塑模合模注塑,注塑完成后成品在注塑模定模21的第四工位211上;抓手32移动至注塑模定模21的第四工位211并将成品吸住,抓手32带着成品移动到流水线上,抓手32旋转90°后将成品放置在输送带上,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