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制粒加工脱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6300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塑料制粒加工脱水装置,属于塑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塑料壶或塑料桶等塑料容器大多是采用塑料颗粒加热塑化后,经注塑机或挤出机构实现成型。普通工业用的塑料容器的塑料颗粒很多来自于废料,颗粒料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含有水分,颗粒料在初塑化以及加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很容易混入后续加工过程中软化后的塑料中,水蒸气在产生加工的封闭环境中很难有效分离排出。现有生产工艺中,塑料容器的气孔率以及气泡率较高,导致废品率较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01957125A,公告日为:2011年1月26日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多效真空连续干燥设备,其塔形真空干燥筒仓至少有两个,所有塔形真空干燥筒仓的热风流通管依次串联式连接,第一个塔形真空干燥筒仓的热风流通管的进风口与热风炉的出风口连通,最后一个塔形真空干燥筒仓的热风流通管的出风口与热风炉的回风口连通,前一个塔形真空干燥筒仓中的角状抽气管的出口端与该塔形真空干燥筒仓中的热风流通管的出口端汇接,汇接后通过串联管道与下一个塔形真空干燥筒仓中的热风流通管的进口端连通,该串联管道上安装有水汽分离器,最后一个塔形真空干燥筒仓的角状抽气管通过冷凝器与真空泵连通。该装置虽然对生产线中水蒸气的干燥效果较好,但是该装置结构复杂,如果运用到本申请中需要让塑料颗粒进入到干燥设备中,塑料容易凝固并堵塞管道,不利于干燥设备的运行,无法运用于塑料颗粒的水蒸气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塑料制粒加工中不便于脱水,水蒸气很容易混入塑化后的塑料中,导致废品率较高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够有效的将混入塑化后塑料中的水分抽离,避免了塑料容器出现气孔和气泡,产品质量得到了提高的一种塑料制粒加工脱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塑料制粒加工脱水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上表面一侧安装有初塑化装置,机架的外侧设置有颗粒料斗,初塑化装置的进料端通过提升输送机与颗粒料斗相连接,初塑化装置的侧壁上安装有加热组件,初塑化装置的外侧壁上安装有与初塑化装置的内腔相连通的逆止阀,逆止阀的外端口与安装有真空泵的抽气端相连接,真空泵的外侧设置有排气管,初塑化装置的出口通过螺旋密封输送机与第二塑化装置的入口端相连接,第二塑化装置的出口端上安装有热熔挤出模头。

所述真空泵与变频控制器相连接,初塑化装置的内壁上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与控制箱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箱的输出端与变频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控制箱还分别与初塑化装置、加热组件、真空泵以及第二塑化装置相连接。

所述加热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导热板,导热板上均匀铺设有加热电丝。

所述第二塑化装置的内部设置有超声波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初塑化装置和第二塑化装置进行两次塑化,塑化更充分,并在初塑化装置上设置有真空泵,通过真空泵将初塑化装置内部空间中的水蒸气抽出,最大程度避免了水蒸气对塑料后续成型的干扰。

2、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塑化以及抽真空过程不需要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在进行脱水过程中不需要导出塑料颗粒,也不会影响加工进程,避免了塑料容器出现气孔和气泡,产品质量得到了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架1,初塑化装置2,提升输送机3,颗粒料斗4,加热组件5,逆止阀6,真空泵7,排气管8,螺旋密封输送机9,第二塑化装置10,热熔挤出模头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制粒加工脱水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上表面一侧安装有初塑化装置2,机架1的外侧设置有颗粒料斗4,初塑化装置2的进料端通过提升输送机3与颗粒料斗4相连接,初塑化装置2的侧壁上安装有加热组件5,初塑化装置2的外侧壁上安装有与初塑化装置2的内腔相连通的逆止阀6,逆止阀6的外端口与安装有真空泵7的抽气端相连接,真空泵7的外侧设置有排气管8,初塑化装置2的出口通过螺旋密封输送机9与第二塑化装置10的入口端相连接,第二塑化装置10的出口端上安装有热熔挤出模头11。

所述真空泵7与变频控制器相连接,初塑化装置2的内壁上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与控制箱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箱的输出端与变频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控制箱还分别与初塑化装置2、加热组件5、真空泵7以及第二塑化装置10相连接。

所述加热组件5的一侧设置有导热板,导热板上均匀铺设有加热电丝。

所述第二塑化装置10的内部设置有超声波发生器。

如附图1所示,机架1的外侧设置有颗粒料斗4,颗粒料斗4用于盛装经过粉碎的塑料颗粒,机架1的上表面一侧安装有初塑化装置2,初塑化装置2用于将送入的塑料颗粒进行初步塑化。初塑化装置2的进料端通过提升输送机3与颗粒料斗4相连接,颗粒料斗4内得塑料颗粒通过提升输送机3输送到初塑化装置2内部。初塑化装置2的侧壁上安装有加热组件5,加热组件5的一侧设置有导热板,导热板上均匀铺设有加热电丝,加热电丝通电后能够为初塑化装置2内的塑料进行加热。

颗粒料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含有水分,颗粒料在初塑化装置2内加热后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很容易混入后续加工过程中软化后的塑料中,导致最终塑料制品中存在气孔或气泡,产品的废品率较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初塑化装置2的外侧壁上安装有逆止阀6,逆止阀6与初塑化装置2的内腔相连通,逆止阀6的外端口与安装有真空泵7的抽气端相连接,真空泵7能够将初塑化装置2内的空气抽出,使得水蒸气也被随之抽出,实现了脱水,有效避免了水蒸气对塑料产品质量的不利影响。真空泵7的外侧设置有排气管8,真空泵7抽出的气体从排气管8排出。

初塑化装置2的出口通过螺旋密封输送机9与第二塑化装置10的入口端相连接,第二塑化装置10的内部设置有超声波发生器,第二塑化装置10能够对初次塑化后的塑料进行进一步塑化,也能够提高产品质量。第二塑化装置10的出口端上安装有热熔挤出模头11,经过充分塑化后的塑料在热熔挤出模头11的作用下挤出并成型,冷却后形成最终的塑料制品。

真空泵7与变频控制器相连接,初塑化装置2的内壁上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与控制箱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箱的输出端与变频控制器相连接,如果气压传感器检测到初塑化装置2内的气压过低时,控制箱会通过控制变频控制器来控制真空泵7的启停。控制箱还分别与初塑化装置2、加热组件5、真空泵7以及第二塑化装置10相连接,全过程自动进行,加工效率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