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熔胶的转盘、熔胶单元、注胶装置及注胶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044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用于熔胶的转盘、熔胶单元、注胶装置及注胶成型设备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涉及注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熔胶的转盘、熔胶单元、注胶装置及注胶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低压注胶工艺是采用有一定容量的熔胶罐,并在其上面安装发热管和温控器使已置入罐中固体颗粒热塑性原料加热到设定温度,使其变成液体后再通过泵体加压和安全阀对压力的计量,经过保温加热管输送胶液,通过注胶枪注入模具中,实现对已放入模具中的电路板以及电子元器件的低压封装。

这种技术虽然可以达成低压注胶封装的效果,但由于每次注胶量很少,置入胶缸中的热熔胶原料不能在短时间内使用完,这样的胶水经过长时间、高温整体反复热煮,势必造成热塑性原料的碳化和老化现象,造成注胶流道和输料加热管的堵塞,造成封装产品的劣质化。出现注胶封装产品的各种缺陷,使不良率增加。这也是长期困绕低压注胶行业的不解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熔胶的转盘、熔胶单元、注胶装置及注胶成型设备,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不良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熔胶的转盘,

所述转盘具有熔胶表面,所述熔胶表面上设有进料槽;所述进料槽由所述熔胶表面的外缘向中心延伸;所述进料槽的槽宽由所述熔胶表面的外缘向中心逐渐减小;所述转盘转动时能配合固定件将所述进料槽内的原料熔化成胶液。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转盘为圆盘。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料槽的槽深由所述熔胶表面的外缘向中心逐渐减小。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料槽的槽深的变化曲率由所述熔胶表面的外缘向中心不变或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料槽沿直线或曲线延伸。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料槽沿以下至少一种曲线延伸:弧线、摆线、双曲线、螺旋线、渐开线。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料槽具有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两个侧壁沿不同线型延伸。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料槽的数量为两个至八个。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料槽为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排布。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料槽在所述转盘的外缘面形成进料口。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熔胶单元,包括:

固定件;

如上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转盘,所述转盘的熔胶表面面对所述固定件设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转盘水平设置;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转盘的下方;所述固定件对应所述转盘中心的位置设有出胶通孔;所述出胶通孔沿竖直方向延伸。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注胶装置,包括:

如上实施方式所述的熔胶单元;

与所述熔胶单元相连通的注胶单元,所述转盘转动时胶液进入所述注胶单元内;所述注胶单元能够将内部的胶液注入到模具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注胶成型设备,包括:

如上实施方式所述的注胶装置;

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可解决胶料的快速加热熔化原料,彻底消除了通常低压注塑生产时,等待原料在胶缸里的熔化的时间,生产效率极大提高;2、解决低压注胶行业长期存在着胶料长时间反复加热造成的胶料碳化,严重影响封装产品的品质的问题;3.彻底解决低压注胶产品外观色差一致性难题;4、突破高硬度、高粘稠、高透明材料无法实现的低压注胶这一世界难题;5、等量熔化等量注胶的控制技术,即:注胶需要多少胶水就熔化多少原料,可减少原料的浪费;6、采用热流道技术,在低压注胶封装产品的过程中无水口料做到“零浪费”的最高境界;7、实现低压注胶工艺的精密注胶;8、结构紧凑,体积小,方便布局到自动流水线上作业。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转盘示意图;

图1b是图1a所示转盘的立体图;

图2a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转盘示意图;

图2b是图2a所示转盘的立体图;

图3a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转盘示意图;

图3b是图3a所示转盘的立体图;

图4a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转盘示意图;

图4b是图4a所示转盘的立体图;

图5a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转盘示意图;

图5b是图5a所示转盘的立体图;

图6a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转盘示意图;

图6b是图6a所示转盘的立体图;

图7a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转盘示意图;

图7b是图7a所示转盘的立体图;

图8a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转盘示意图;

图8b是图8a所示转盘的立体图;

图9a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转盘示意图;

图9b是图9a所示转盘的立体图;

图10a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转盘示意图;

图10b是图10a所示转盘的立体图;

图11a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转盘示意图;

图11b是图11a所示转盘的立体图;

图12a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转盘示意图;

图12b是图12a所示转盘的立体图;

图13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注胶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盘式端面螺旋槽式低压注胶装置,包括主动转盘机构、胶水输送管道、柱塞泵机构、注胶管道、第一加热及温控机构,主动转盘机构包括具有加料口和排料口的外壳、能够转动地设置在外壳内的转盘,排料口位于转盘的转动轴心线上,转盘的面向排料口的端面开设有多条螺旋槽,该螺旋槽呈阿基米德螺线由外周向中心延伸开设,且该端大致呈锥状,加料口的加料方向垂直于转盘的转动轴心线的方向且指向这些螺旋槽;胶水输送管道一端贯通连接至排料口;柱塞泵机构包括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的柱塞泵,胶水输送管道的另一端贯通连接至柱塞泵的进料端;注胶管道一端贯通连接至柱塞泵的出料端;第一加热及温控机构包括设置在至少部分注胶管道处的能够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件、能够实现对该部分注胶管道中的胶水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反馈控制的监控部件;胶水输送管道上设置有防止胶水逆流的单向阀;注胶管道上靠近另一端的位置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柱塞泵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柱塞泵的注胶伺服马达,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输送至注胶伺服马达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转盘由一转盘伺服马达驱动转动;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主动转盘机构和柱塞泵机构外部的第二加热及温控机构,第二加热及温控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第一加热及温控机构相同,只是安装位置不同;对于上述的温度监控部件为传统技术中的常用技术手段,在本申请的技术构思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知晓选择对应形式的具体结构,此处不进行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一条螺旋槽;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胶水的性质,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螺旋槽。

本设计的方案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A.热塑性原料的塑化熔溶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入料的主动转盘端面设计一条或多条阿基米德螺旋槽,螺旋槽的深度由外圆至圆心呈逐渐变浅的设计,以方便原料容易进入螺旋槽;伺服马达带动螺旋盘端面在旋转时,把颗粒热塑性原料不断地由螺旋盘的外圆推向螺旋盘的中心,颗粒原料在运动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大的挤压、磨擦,形成剪切热;为强化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在与主动转盘螺旋槽相对应的固定盘的端面上,也设计一条或多条阿基米德螺旋线槽。使固态颗粒原料在主动转盘的转动的过程中实现进料,并迅速受热变成为液体热熔胶水,实现快速熔化、达到即熔即用的效果;从根本上解决了原料因高温状态下,反复热煮造成的老化和碳化现象,引起的封装电子产品的不良率和堵塞注胶流道的风险。

B.注胶温度的精密控制:经过塑化后的料液进入柱塞泵的型腔内,设计在柱塞泵上的加热温控装置,对进入的料液进一步加热和保温,使料液的温度均匀化,达到温度的精准控制。

C.注胶压力的精密控制:柱塞泵的注胶动作采用伺服马达驱动。安装在注胶流道上的电子压力传感器对注胶时的压力实时监控,不断把检测到的压力信号发送到PLC和伺服马达控制器上,经过与设定压的比较和计算,自动调整注胶的压力进行“闭环控制”,实现低压注胶压力的精密控制。

D.注塑过程的无水口料:在此低压注胶中采用了热流道技术没有“水口料”,可极大减少胶料的浪费,降低成本和提高封装电子产品的品质和良品率。

一般粘度较低的流体,是指应力与应变速率成正比的流体。某些液体流动时切应力τ与切变率D之比为常数,即:η=τ/D。水和油都是遵循上述规律的液体.这一公式就是牛顿粘度定律。其中:η为液体的粘度,粘度是液体流动时内摩擦或阻力的量度。η的单位为Pa.s或mPa.s(帕斯卡.秒)。遵循牛顿粘性定律的液体称为牛顿流体。

凡是流体运动时其切变率D与切应力τ不成线性关系的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的特征是,当高聚物熔体或浓溶液在容器中进行搅拌时,因受到旋转剪切的作用,流体会沿内筒壁或轴上升,发生包轴或爬杆现象。高聚物合成时搅拌,当轴在液体中旋转时,离轴越远的地方剪切速率越大,故法向应力越大,相应地,高分子链的弹性回复力越大,从而使熔体沿轴向上挤,当插入其中的圆棒旋转时,没有因惯性作用而甩向容器壁附近,反而环绕在旋转棒附近,出现沿棒向上爬的“爬杆”现象。这种现象称“韦森堡效应(weissenberg effect)”,又称“包轴”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被归结为高分子液体是一种具有弹性的液体。可以想象在旋转流动时,具有弹性的大分子链会沿着圆周方向取向和出现拉伸变形,从而产生一种朝向轴心的压力,迫使液体沿棒爬升。分析得知,在所有流线弯曲的剪切流场中高分子流体元除受到剪切应力(表现为黏性)外,还存在法向应力差效应(表现为弹性)。

本装置的结构原理:伺服马达经星形减速器,带动主动转盘旋转。把加料斗中的原料从主动转盘的外圆周输送到主动转盘的圆心处。在这个过程中颗粒胶料不断受到摩擦产生的热量加热,与此同时由于主动转盘上的阿基米德螺旋槽的深度由外圆向圆心的径向方向不断变浅,因此对颗粒胶料的挤压形成的剪切热进一步加热,导致胶料的迅速熔化成为液体胶液;熔化后的高粘稠的胶液(非牛顿液体),在主动转盘的转动中形成了“韦森堡效应(weissenberg effect),使得胶液从相对应的固定盘端面中心的小孔中进入精密柱塞泵的存料空间,实现进料功能。为防止在注胶程序中,胶水回流到主动转盘区域,在固定盘的胶水流道中设有一个单向阀。确保柱塞泵的柱塞在伺服马达的精密推动下,所有经过精密计量后的胶水全部注入模具中,实现精密注胶;通过设置在机器中的热流道把已熔化好的胶水注入模具中的胶液经过注胶、保压、冷却后完成对电子产品的低压注胶封装的全部过程,做到没有原料水口料零浪费的最高境界。

基于上述的原理和结构,本设计的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可解决胶料的快速加热熔化原料,彻底消除了通常低压注塑生产时,等待原料在胶缸里的熔化的时间,生产效率极大提高;2.解决低压注胶行业长期存在着胶料长时间反复加热造成的胶料碳化,严重影响封装产品的品质的问题;3.彻底解决低压注胶产品外观色差一致性难题;4.突破高硬度、高粘稠、高透明材料无法实现的低压注胶这一世界难题;5.等量熔化等量注胶的控制技术,即:注胶需要多少胶水就熔化多少原料,可减少原料的浪费;6.采用热流道技术,在低压注胶封装产品的过程中无水口料做到“零浪费”的最高境界;7.实现低压注胶工艺的精密注胶;8.结构紧凑,体积小,方便布局到自动流水线上作业。

请参阅图1a至图13,为本申请多个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熔胶的转盘402示意图。在实施方式中,所述转盘402可以配合固定件403进行熔胶,该转盘402应用但不限于电子元件的低压封胶领域,其还可以应用于注塑(或注胶)成型领域中,本申请并不作任何限制。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转盘402具有熔胶表面800,所述熔胶表面800上设有进料槽810;所述进料槽810由所述熔胶表面800的外缘向中心802延伸;所述进料槽810的槽宽由所述熔胶表面800的外缘向中心802逐渐减小;所述转盘402转动时能配合固定件403将所述进料槽810内的原料熔化成胶液。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盘402转动过程中,颗粒原料(当然,原料也可以为线状或粉末状)进入到进料槽810内,热塑性原料不断地由转盘402(或熔胶表面800)的外缘(也可以称为边缘)推向转盘402的中心802,由于所述进料槽810的槽宽由所述转盘402的外缘向中心802逐渐减小,颗粒原料在运动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大的挤压、磨擦,温度逐渐升高逐渐在进料槽810中熔化成胶液,胶液在进料槽810的末端或转盘402的中心802可以进入注胶单元500中。

通过此种设计,可以使固态原料在转盘402的转动过程中实现进料,并迅速受热变成为液体热熔胶水,实现快速熔化、达到即熔即用的效果。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了原料因高温状态下,反复热煮造成的老化和碳化现象,引起的封装电子产品的不良率和堵塞注胶流道的风险。

其中,转盘402整体为扁状,其一侧为熔胶表面800,另一侧可以连接电机或马达等动力装置,从而带动转盘402转动。通常而言,动力装置的转轴所连接转盘402的位置同样为转盘402的中心802位置,从而避免转盘402偏心转动,影响熔胶工作。

转盘402的熔胶表面800面对一固定件403(有时也可以称为固定盘)设置,转盘402与固定件403之间可以存在一定的间隙,当原料进入进料槽810或间隙中,在转盘402的表面摩擦剪切、进料槽810的侧壁803与熔胶表面800的过渡弯折处的摩擦剪切、原料之间的挤压摩擦等等作用下的共同作用下,原料会逐步熔化形成胶液。

所述转盘402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或其他具有合适硬度的材料,例如,所述转盘402可以为钢质。转盘402的熔胶表面800(面对固定件403的表面或设有进料槽810的表面)优选为圆形。从整体而言,转盘402整体可以为圆盘构造。

转盘402可以具有多种形状构造,转盘402自身可以为不规则形状,其上形成有圆柱状凸起,熔胶表面800可以位于圆柱状凸起的端面上,转盘402围绕圆柱状凸起的轴线转动即可。

当然,在一实施方式中,转盘402自身也可以为(扁)圆柱形状,即转盘402优选地可以为圆盘。在本实施方式中,熔胶表面800位于转盘402的一端面上,转盘402的与熔胶表面800相背对的另一端面(可参照图13,图13中转盘402的与熔胶表面800相背对的另一端面为上端面,熔胶表面800为下表面)可以设有连接转轴的连接部(比如螺纹槽等等)。

转盘402的熔胶表面800及连接部所在表面之间为转盘402的外缘面(以转盘402为扁圆柱描述,可以理解为圆柱的侧表面),转盘402的外缘面围构成一圆筒形状。所述进料槽810在所述转盘402的外缘面形成进料口801。其中,原料可以由进料口801进入到进料槽810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熔胶表面800同样可以具备多种形状,比如圆形、方形、或其他多边形。考虑到实际应用及方便制作,熔胶表面800优选的为圆形。

进料槽810由转盘402(或熔胶表面800)的外缘向中心802延伸。该中心802为转盘402的中心802(或形心),也可以为转盘402所围绕转动的转轴穿过熔胶表面800的位置。因此也可以理解为,进料槽810由熔胶表面800的外缘向转盘402的转轴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料槽810的槽宽由所述熔胶表面800的外缘向中心802逐渐减小。其中,进料槽810的槽宽为进料槽810所在平面内垂直于延伸方向的宽度。进料槽810具有相对的两个侧壁803,进料槽810的宽度可以为两个侧壁803之间的距离。进料槽810的宽度在熔胶表面800上由外向内逐渐变窄。

通过此种设置,相较于宽度恒定的进料槽810而言,本实施方式的进料槽810可以适当缩减加工长度,但依然可以保持较好的熔胶效果,且便于加工,或者在相同长度下具有更佳地熔胶效果。同时,进料速度及进料量也可以有较大提升,从而满足大注胶量的使用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槽810的槽深由所述转盘402的外缘向中心802逐渐减小(或变浅)。通过此种设置,可以加剧原料在进料槽810内输送过程中的挤压、摩擦、剪切等作用效果,加快原料温度的提升,进而进一步提升熔胶效率。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进料速度及进料量,从而满足大注胶量的使用要求。进一步的,为实现进料顺畅,所述进料槽810的槽深的变化曲率由所述熔胶表面的外缘向中心不变或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料槽810可以沿直线或曲线延伸。如图2a、图2b、图4a、图4b、图6a、图6b、图8a、图8b、图9a、图9b所示,进料槽810可以沿直线延伸,也可以理解为,进料槽810整体为直线槽,进料槽810由熔胶表面800的外缘向中心802直线延伸。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1a、图1b、图3a、图3b、图5a、图5b、图7a、图7b、图10a、图10b、图11a、图11b、图12a、图12b所示,进料槽810可以沿曲线延伸,也可以理解为,进料槽810整体为曲线槽,进料槽810由熔胶表面800的外缘向中心802直线延伸。当然,曲线的形式本申请并不作任何限制,较佳的,所述进料槽810沿以下至少一种曲线延伸:弧线、摆线、双曲线、螺旋线、渐开线。

如图2a、图2b、图4a、图4b、图6a、图6b、图8a、图8b、图9a、图9b所示,所述进料槽810具有相对的两个侧壁803;所述两个侧壁803沿不同线型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进料槽810整体沿直线延伸,即为直线槽。其中,两个侧壁803所沿线型之一可以为直线,另一可以为曲线,当然,两个侧壁803均可以沿不同曲线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并不排除两个侧壁803沿相同线型延伸的方案,如图1a、图1b、图3a、图3b、图5a、图5b、图7a、图7b、图10a、图10b、图11a、图11b、图12a、图12b所示,两个侧壁803均沿曲线延伸。

综上所述,所述进料槽810由所述转盘402的外周向中心802延伸。其中,所述进料槽810并不局限于螺旋槽,所述进料槽810可以呈阿基米德螺线或渐开线或双曲线或摆线等形式由所述转盘402的外周向中心802延伸,其中,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选取任一形式的进料槽810进行熔胶。

同时,转盘402上的进料槽810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多条,作为优选的,所述进料槽810为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排布。

具体的,进料槽810的数量及形式可以根据胶料的特性以及进胶量进行优选。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料槽810的数量优选地可以为两个至八个。

如图1a至图2b,示出了不同构造的两个进料槽810的转盘402结构;如图3a至图4b,示出了不同构造的三个进料槽810的转盘402结构;如图5a至图6b,示出了不同构造的四个进料槽810的转盘402结构;如图7a至图8b,示出了不同构造的五个进料槽810的转盘402结构;如图9a至图10b,示出了不同构造的六个进料槽810的转盘402结构;如图11a、图11b,示出了七个进料槽810的转盘402结构;如图12a、图12b,示出了八个进料槽810的转盘402结构。

请参阅图13,本申请另一个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熔胶单元400,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熔胶单元400应用但不限于电子元件的低压封胶领域,其还可以应用于注塑(或注胶)成型领域中,本申请并不作任何限制。其中,熔胶单元400包括:固定件403;如上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转盘402,所述转盘402的熔胶表面800面对所述固定件403设置。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转盘402的形状、构造及功能均可以参照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转盘402,本实施方式中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403与转盘402的材料均可以为金属材料或其他具有合适硬度的材料,例如,所述转盘402与所述固定件403均可以为钢质。为保证固定件403能更换地接受的加热,所述固定件403的材料可以为含铁金属。承接上文描述,转盘402的熔胶表面800优选为圆形,相适应的,固定件403与转盘402相对的表面同样优选为圆形。

为充分利用上述“魏森堡效应”,所述固定件403的中心802可以设有与所述进料槽810相通的出胶通孔,所述出胶通孔与注胶单元500相连通,所述出胶通孔与所述注胶单元500相连通,以将胶液输入所述注胶单元500。

为强化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效果,所述固定件403面对所述转盘402的表面同样可以设有进料槽810。其中,固定件403上的进料槽810的形式可以参考上述实施方式的转盘402上的进料槽810的形式,但这并不表明固定件403上的进料槽810与转盘402上的进料槽810形状构造相同,二者之间可以为不同的形式。固定件403上的进料槽810可以为多个,并汇集至出胶通孔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盘402及固定件403类似于平行设置(相面对的表面平行设置),转盘402可以竖直放置(即熔胶表面800与竖直面平行),也可以水平放置(即熔胶表面800与水平面平行)。

为便于出胶的顺利,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所述转盘402水平设置;所述固定件403位于所述转盘402的下方。所述固定件403对应所述转盘402中心802的位置设有出胶通孔;所述出胶通孔沿竖直方向延伸。

此种设置可以充分利用“魏森堡效应”,在转盘402转动过程中,转盘402中心802处所形成的胶液凸起,且正好沿胶液的重力方向,同时,出胶通孔位于胶液凸起的下方,胶液可以较为顺利地进入出胶通孔中。

请参阅图13,本申请另一个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注胶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注胶装置应用但不限于低压封胶领域,其还可以应用于注塑(或注胶)成型领域中,本申请并不作任何限制。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注胶装置包括:如上实施方式所述的熔胶单元400;与所述熔胶单元400相连通的注胶单元500,所述转盘402转动时胶液进入所述注胶单元500内;所述注胶单元500能够将内部的胶液注入到模具内。

具体的,注胶单元500可以包括柱塞泵502和/或注胶枪。作为优选地,注胶单元500包括柱塞泵502,柱塞泵502设有柱塞腔及柱塞杆。所述出胶通孔可以通过输送流道404与所述柱塞泵502的柱塞腔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柱塞泵502可以包括柱塞腔及柱塞杆。柱塞杆可以在柱塞腔内上下移动。所述出胶通孔与所述柱塞腔之间设有输送流道404(也可以称为胶水输送管道)。为防止胶液回流,所述输送流道404内可以设有单向阀503。

本申请另一个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注胶成型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注胶装置;模具(未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注胶成型设备也可以称为注射成型设备、注塑成型设备。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发明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