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延迟顶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6142阅读:5266来源:国知局
注塑模具延迟顶出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延迟顶出结构。



背景技术:

塑料注塑模具是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具,应用非常广泛。在模具的设计中常常需要顶针延迟待推块一起顶出机构,由于模具较复杂,顶针排布较为困难,当滑块需要与主镶件碰穿时,顶块只能排在产品10(如图1A所示)正下方一定距离处,这就需要设计出一种延迟的顶出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作稳定可靠的注塑模具延迟顶出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注塑模具延迟顶出结构,包括动模板、顶出面板、顶出底板、方铁、底板、第一顶杆、第二顶杆、顶块、镶针;所述的方铁设置在动模板与底板之间,在动模板与底板形成一个顶板容置空间,在顶出面板上设有正置的第一阶梯孔和第二阶梯孔(即小孔在上、大孔在下),顶出面板固定叠合在顶出底板顶面,固定在一起的顶出面板与顶出底板设于顶板容置空间内;所述的第一顶杆上端伸入动模板且与顶块底部连接,顶块的顶部伸入型腔,第二顶杆上端伸入型腔,第一顶杆与第二顶杆的下端皆活动套置在顶出面板的第一阶梯孔和第二阶梯孔内,镶针活动套置在顶出底板上倒置的阶梯孔(即大孔在上、小孔在下)内且镶针挂台的顶面与第二顶杆挂台的底面顶靠。

所述的顶出面板上第二阶梯孔中大孔的直径与顶出底板上阶梯孔中大孔的直径一致。

所述的顶出底板上倒置阶梯孔中大孔的深度为镶针挂台厚度加上8-12毫米。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顶出底板上设有倒置的阶梯孔,镶针活动套置在该倒置的阶梯孔内,镶针挂台的顶面与第二顶杆挂台的底面顶靠,镶针挂台处避空8-12mm,这样使第二顶杆延迟8-12mm与第一顶杆一起参与顶出,具有动作稳定可靠的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A是塑料件的轴测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闭模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闭模的剖视图;

图2A是图2在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开模过程的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开模过程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开模的轴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开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2A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注塑模具延迟顶出结构,包括动模板1、顶出面板2、顶出底板3、方铁4、底板5、第一顶杆6、第二顶杆7、顶块8、镶针9。

所述的方铁4设置在动模板1与底板5之间,在动模板1与底板5形成一个顶板容置空间15。在顶出面板2上设有正置的第一阶梯孔21和第二阶梯孔22(即小孔在上、大孔在下),顶出面板2固定叠合在顶出底板3顶面,固定在一起的顶出面板2与顶出底板3构成顶板,该顶板设于顶板容置空间15内。所述的顶出底板3上设有倒置阶梯孔31,该倒置阶梯孔31中大孔的深度为镶针7挂台71厚度加上避空高度H,在本实施例中,避空高度H为8-12毫米。

所述的第一顶杆6上端伸入动模板1且与顶块8底部连接,顶块8活动设置在动模板1内且顶块8的顶部伸入型腔,第二顶杆7上端伸入型腔,第一顶杆6与第二顶杆7的下端皆活动套置在顶出面板2的第一阶梯孔21和第二阶梯孔22内,镶针9活动套置在顶出底板3上倒置的阶梯孔31(即大孔在上、小孔在下)内且镶针9挂台91的顶面与第二顶杆7挂台71的底面顶靠。所述的顶出面板2上第二阶梯孔22中大孔的直径与顶出底板3上阶梯孔31中大孔的直径一致,以便让第二顶杆7挂台71能落入顶出底板3上阶梯孔31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如图3-图6 所示,由于模具较复杂,顶针排布较为困难,当滑块需要与主镶件碰穿时,顶块8只能排在产品正下方10毫米处,这样顶出时,需要让顶出面板2与顶出底板3构成的顶板空顶10mm才会驱动第二顶杆7顶到产品10(如图1A所示),而其他顶针(如:第一顶杆6)也必须空顶10mm才能有效顶到产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