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滑块镶件以及注塑模具的滑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8198阅读:806来源:国知局
注塑模具的滑块镶件以及注塑模具的滑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注塑模具的滑块镶件以及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产品因要实现功能需求,需在塑料产品的外壳侧壁开设一些孔位。例如手机的听筒孔、USB孔、耳机孔等。而常规的开孔的方式是通过注塑模具的滑块来实现的。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当塑料产品的侧壁开孔成型后,需要及时将滑块入子从刚成型的开孔中抽离,但由于此时的注塑模具的滑块及滑块入子的温度较高,且紧贴滑块的塑料产品会因温度较高而使得塑料产品软化,此时抽离滑块入子经常会出现:因抽离滑块入子的方向易发生偏离导致塑料产品的开孔形状被破坏,最后影响塑料产品的外形美观或者功能的实现。

综上所述,提供一种注塑产品脱膜时不易损伤成型结构的注塑滑块的模具是我们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滑块镶件以及注塑模具的滑块,使得不易损伤注塑产品脱膜时其成型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的滑块镶件,该注塑模具的滑块镶件包含弹性件以及滑块入子;弹性件设置于滑块入子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的滑块。该注塑模具的滑块包含滑块本体、滑块导柱以及如上所述的注塑模具的滑块镶件;滑块本体内开设有容纳腔、滑块导柱槽;容纳腔、滑块导柱槽两者连通;滑块导柱位于滑块导柱槽,滑块镶件设置于容纳腔;滑块镶件与滑块导柱相互抵持。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方式通过于注塑模具的滑块内设置滑块镶件,弹性件先弹出滑块入子,从而使得滑块镶件先脱膜,实现了防止损伤成型结构的目的。

另外,滑块入子包括连接部、开孔部以及靠台;靠台设置于连接部与开孔部之间;靠台的直径大于开孔部的直径;弹性件套设于开孔部,且抵持于靠台。通过弹性件对靠台施加作用力,使得滑块入子先完成脱膜操作。

另外,靠台呈圆柱体。

另外,滑块入子包括连接部以及开孔部;连接部的直径大于开孔部的直径;弹性件套设于开孔部,且抵持于连接部。通过弹性件对连接部施加作用力,使得滑块入子先完成脱膜操作。

另外,弹性件为弹簧。弹簧的结构简单,且易于生产,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注塑模具的滑块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注塑模具的滑块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注塑模具的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中注塑模具的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滑块镶件,该注塑模具的滑块镶件包含弹性件1以及滑块入子2;弹性件1设置于滑块入子2上。

值得一提的是,滑块入子2包括连接部21、开孔部22以及靠台23;靠台23设置于连接部21与开孔部22之间;靠台23的直径大于开孔部22的直径;弹性件1套设于开孔部22,且抵持于靠台23,如图1所示。

具体地说,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滑块镶件中的连接部21、开孔部22以及靠台23可以一体成型,这样可以减少生产滑块镶件的生产环节,从而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靠台23的直径可以设计为大于开孔部22的直径,这样弹性件1可以抵持于靠台23,通过弹性件1对靠台23施加作用力,使得滑块镶件先完成脱膜操作。另外,靠台23的直径也可以设计为同时大于连接部21与开孔部22的直径,这样可以将滑块镶件限制于滑块内,防止出现滑块镶件丢失的问题。在本实施方中,靠台23可以呈圆柱体,但是本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靠台23还可以设计为长方体、正方体等其他形状,只要能够实现与弹簧的相互作用、并可以完成滑块镶件脱膜的作用的靠台23的形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可以为弹簧,而且,弹簧的结构简单,且易于生产,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本实施方式不因以此为限,只要能够实现对滑块入子2作用的弹性件1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通过于注塑模具的滑块内设置滑块镶件,弹性件先弹出滑块入子,从而使得滑块镶件先脱膜,实现了防止损伤成型结构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滑块镶件。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滑块入子2仅包括连接部21与开孔部22。

具体如图2所示,滑块入子2包括连接部21以及开孔部22;连接部21的直径大于开孔部22的直径;弹性件1套设于开孔部22,且抵持于连接部21。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滑块镶件中的连接部21、开孔部22可以一体成型,这样可以减少生产滑块镶件的生产环节,从而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连接部21的直径可以设计为大于开孔部22的直径,这样弹性件1可以抵持于连接部21,通过弹性件1对连接部21施加作用力,使得滑块镶件先完成脱膜操作。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滑块,如图3所示。该注塑模具的滑块包含滑块本体3、滑块导柱4以及如上所述的注塑模具的滑块镶件;滑块本体3内开设有容纳腔31、滑块导柱槽32;容纳腔31、滑块导柱槽32两者连通;滑块导柱4位于滑块导柱槽32,滑块镶件设置于容纳腔31;滑块镶件与滑块导柱4相互抵持。

具体地说,容纳腔31为横截面呈两个对称相连的凸字形的空腔;滑块入子2包括连接部21、开孔部22以及靠台23;靠台23设置于连接部21与开孔部22之间;靠台23的直径大于开孔部22的直径;弹性件1套设于开孔部22,且一端抵持于靠台23,另一端抵持于容纳腔31的内壁。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容纳腔31会预留弹性件1以及滑块入子2的活动空间,为了使得滑块镶件在容纳腔31内的活动不受限制,容纳腔31可以根据滑块镶件的形状及运动轨迹将容纳腔31设计为横截面呈两个凸字形的空腔。因此本实施方式对容纳腔31的空腔形状不作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滑镶件的结构及运动轨迹进行灵活设置。同样的,滑块镶件抵持于滑块导柱4,当滑块镶件运动时,会使得滑块导柱4随着滑块镶件的运动而运动,故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块导柱槽32也会预留滑块导柱4的活动空间,具体的预留活动空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本实施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在实际的塑料产品脱膜的过程中,弹性件1的一端抵持于容纳腔31的内壁,通过弹性件1对容纳腔31的内壁施加作用力,内壁对弹性件1的反作用力使得弹性件1对靠台23施加作用力,从而推动滑块入子2的开孔部22从塑料产品的成型开孔中抽离,实现滑块镶件先脱膜。而在滑块镶件脱膜的过程中,滑块入子2的连接部21抵持于滑块导柱4并对滑块导柱4施加作用力,使得滑块导柱4向滑块镶件的脱模方向运动,当滑块导柱4停止运动时,通过外力推动滑块导柱4完成滑块本体3的脱膜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通过于注塑模具的滑块内设置滑块镶件,弹性件先弹出滑块入子,从而使得滑块镶件先脱膜,实现了防止损伤成型结构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滑块。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块入子2仅包括连接部21以及开孔部22。

具体如图4所示,滑块入子2包括连接部21以及开孔部22;连接部21的直径大于开孔部22的直径;弹性件1套设于开孔部22,且一端抵持于连接部21,另一端持于容纳腔31的内壁。

在实际的塑料产品脱膜的过程中,弹性件1的一端抵持于容纳腔31的内壁,通过弹性件1对容纳腔31的内壁施加作用力,内壁对弹性件1的反作用力使得弹性件1对连接部21施加作用力,从而推动滑块入子2的开孔部22从塑料产品的成型开孔中抽离,实现滑块镶件先脱膜。而在滑块镶件脱膜的过程中,滑块入子2的连接部21抵持于滑块导柱4并对滑块导柱4施加作用力,使得滑块导柱4向滑块镶件的脱模方向运动,当滑块导柱4停止运动时,通过外力推动滑块导柱4完成滑块本体3的脱膜操作。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