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成型用模具以及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260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轮胎成型用模具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成型用模具以及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作为冬用轮胎,已知具有防滑钉的防滑轮胎。防滑钉被打入设于轮胎的胎面部的打入孔。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防滑轮胎是经过如下工序制造的:将生胎放入具有包含模具销的突起部的模具并硫化的工序、从硫化的轮胎取下模具的工序、以及向通过突起部而形成于轮胎的打入孔打入防滑钉的工序。模具具有:成型出轮胎的胎面部的多个扇形模具、以及用于成型出轮胎的侧壁部的侧壁模具。用于形成打入孔的突起部设于扇形模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13345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硫化后,可能会因为从打入孔拔出突起部而在打入孔周围产生裂纹。当产生裂纹时,由打入孔产生的防滑钉的保持力降低或破坏轮胎的外观,防滑轮胎的性能可能会降低。

本发明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打入孔的形成中抑制裂纹产生的轮胎成型用模具以及充气轮胎。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成型出具有供防滑钉打入的打入孔的轮胎的轮胎成型用模具,其中,具备:多个扇形模具,配置于轮胎周向,用于成型出所述轮胎的胎面部;以及多个模具销,设为从与所述胎面部对置的所述扇形模具的内表面向轮胎径向的内侧突出,用于在所述胎面部形成所述打入孔,所述打入孔形成为具有:第一孔部,具有第一内径,供所述防滑钉的主体部配置;以及第二孔部,具有比所述第一内径大的第二内径,供所述防滑钉的底部凸缘部配置,所述模具销具有:躯干部,具有第一外径,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孔部;以及顶端部,具有比所述第一外径大的第二外径,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孔部,在多个所述模具销中,在轮胎周向上,设于所述扇形模具的端区域的端模具销的所述躯干部的第一外径,比设于一方的所述端区域与另一方的所述端区域之间的所述扇形模具的中间区域的中间模具销的所述躯干部的第一外径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端模具销的第一外径比中间模具销的第一外径大,因此即使为了从轮胎取下扇形模具而向轮胎径向的外侧移动该扇形模具,并从形成于轮胎的打入孔拔出端模具销,也会抑制由拔出端模具销所引起的裂纹的产生。

在向轮胎径向的外侧移动扇形模具时,扇形模具的移动轴与中间模具销的中心轴所成的角度较小。另一方面,扇形模具的移动轴与端模具销的中心轴所成的角度较大。

模具销的躯干部的第一外径较小是指包括:模具销的躯干部的第一外径与模具销的顶端部的第二外径的差较大,模具销的躯干部的第一外径较大是指包括:模具销的躯干部的第一外径与模具销的顶端部的第二外径的差较小。

端模具销具有与扇形模具的移动轴所成的角度较大的中心轴当此端模具销的第一外径与第二外径的差较大时,在从打入孔拔出端模具销时,作用于打入孔周围的橡胶的应力变大。其结果是,在打入孔周围产生裂纹的可能性变大。

通过增大端模具销的躯干部的第一外径,缩小端模具销的躯干部的第一外径与端模具销的顶端部的第二外径的差,即使从打入孔将具有与扇形模具的移动轴所成的角度较大的中心轴的端模具销拔出,也会抑制作用于打入孔周围的橡胶的应力。因此,会抑制由端模具销形成的打入孔周围的裂纹的产生。

中间模具销的第一外径较小,中间模具销的第一外径与第二外径的差较大,但是中间模具销的中心轴与扇形模具的移动轴所成的角度较小。因此,会抑制在从打入孔拔出中间模具销时作用于打入孔周围的橡胶的应力。因此,会抑制由中间模具销形成的打入孔周围的裂纹的产生。

由于会抑制裂纹的产生,因此会抑制由裂纹引起的由打入孔产生的防滑钉的保持力降低,以及破坏轮胎的外观。因此,会抑制防滑轮胎的性能的降低。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具有第一外径的躯干部和第二外径的顶端部的模具销,在与此模具销的中心轴正交的面内为圆形。因此,在将模具销装配于扇形模具的作业中,无需过分注意以中心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的模具销的朝向也能完成,因此会抑制作业变得复杂。此外,也会抑制裂纹的产生情况因模具销的朝向而变化。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所述端模具销的所述第一外径与所述中间模具销的第一外径的差也可以在0.1mm以上且1.0mm以下。

由此,会抑制裂纹的产生,维持防滑轮胎的性能。当差比0.1mm小时,可能会无法充分地抑制在由端模具销形成的打入孔周围产生裂纹。当差比1.0mm大时,通过由端模具销形成的打入孔产生的防滑钉的保持力可能会降低。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所述端模具销的所述顶端部的第二外径,也可以比所述中间模具销的所述顶端部的第二外径小。

由此,会有效地抑制裂纹的产生,维持防滑轮胎的性能。模具销的顶端部的第二外径较大是指包括:模具销的躯干部的第一外径与模具销的顶端部的第二外径的差较小,模具销的顶端部的第二外径较小是指包括:模具销的躯干部的第一外径与模具销的顶端部的第二外径的差较大。通过缩小端模具销的顶端部的第二外径,缩小端模具销的躯干部的第一外径与端模具销的顶端部的第二外径的差,即使从打入孔将具有与扇形模具的移动轴所成的角度大的中心轴的端模具销拔出,也会抑制作用于打入孔周围的橡胶的应力。因此,会抑制由端模具销形成的打入孔周围的裂纹的产生。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所述端模具销的所述第二外径与所述中间模具销的第二外径的差也可以在0.2mm以上且1.5mm以下。

由此,会抑制裂纹的产生,维持防滑轮胎的性能。当差比0.2mm小时,可能会无法充分地抑制在由端模具销形成的打入孔周围产生裂纹。当差比1.5mm大时,通过由端模具销形成的打入孔产生的防滑钉的保持力可能会降低。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所述端模具销的长度也可以比所述中间模具销的长度短。

由此,会有效地抑制裂纹的产生。通过缩短端模具销的长度,即使从打入孔将具有与扇形模具的移动轴所成的角度较大的中心轴的端模具销拔出,也会抑制作用于打入孔周围的橡胶的应力。因此,会抑制由端模具销形成的打入孔周围的裂纹的产生。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所述端模具销的长度与所述中间模具销的长度的差也可以在0.1mm以上且1.0mm以下。

由此,会抑制裂纹的产生,维持防滑轮胎的性能。当差比0.1mm小时,可能会无法充分地抑制在由端模具销形成的打入孔周围产生裂纹。当差比1.0mm大时,通过由端模具销形成的打入孔产生的防滑钉的保持力可能会降低。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所述端模具销也可以是设于所述扇形模具的多个所述模具销中在轮胎周向上最靠近所述扇形模具的端部的模具销。

由此,会抑制在由具有与扇形模具的移动轴所成的角度最大的中心轴的端模具销形成的打入孔周围产生裂纹。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所述胎面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具有:所述轮胎的赤道线的一方侧的第一区域和另一方侧的第二区域,所述模具销包含:多个模具销,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形成所述打入孔;以及多个模具销,用于在所述第二区域形成所述打入孔,所述端模具销也可以是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形成所述打入孔的多个模具销以及用于在所述第二区域形成所述打入孔的多个模具销中在轮胎周向上最靠近所述扇形模具的端部的模具销。

由此,会抑制在形成于第一区域的打入孔周围产生裂纹以及在形成于第二区域的打入孔周围产生裂纹。因此,会抑制防滑钉分别在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中脱落,抑制防滑轮胎的行驶性能的降低。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所述中间模具销为设于所述扇形模具的多个所述模具销中除了所述端模具销以外的模具销,多个所述中间模具销的所述第一外径、所述第二外径以及长度也可以是相同的。

由此,只要准备端模具销以及中间模具销这两种模具销来作为模具销即可,会抑制轮胎成型用模具的成本。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通过配置于轮胎周向的多个扇形模具而成型;以及多个打入孔,通过设为从与所述胎面部对置的所述扇形模具的内表面向轮胎径向的内侧突出的模具销,形成于所述胎面部,供防滑钉打入,所述打入孔具有:第一孔部,具有第一内径,供所述防滑钉的主体部配置;以及第二孔部,具有比第一内径大的第二内径,供所述防滑钉的底部凸缘部进行配置,在多个所述打入孔中,在轮胎周向上,形成于通过一个所述扇形模具而成型的所述胎面部的规定区域的端区域的、端打入孔的所述第一孔部的第一内径,比形成于一方的所述端区域与另一方的所述端区域之间的所述胎面部的中间区域的、中间打入孔的所述第一孔部的第一内径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端打入孔的第一内径比中间打入孔的第一内径大,因此会抑制在为了从轮胎取下扇形模具而向轮胎径向的外侧移动此扇形模具并从形成于轮胎的打入孔拔出模具销时,因拔出模具销而引起的裂纹的产生。因此,会抑制充气轮胎的性能的降低。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具有第一内径的第一孔部和第二内径的第二孔部的打入孔,在与此打入孔的中心轴正交的面内为圆形。因此,在形成打入孔的作业中,无需过分注意以中心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的模具销的朝向即可,因此会抑制作业变得复杂。此外,也会抑制裂纹的产生情况因打入孔的朝向而变化。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所述端打入孔的所述第一内径与所述中间打入孔的第一内径的差也可以在0.1mm以上且1.0mm以下。

由此,会抑制裂纹的产生,维持防滑轮胎的性能。当差比0.1mm小时,可能会无法充分地抑制在端打入孔周围产生裂纹。当差比1.0mm大时,由端打入孔产生的防滑钉的保持力可能会降低。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所述端打入孔的所述第二孔部的第二内径,也可以比所述中间打入孔的所述第二孔部的第二内径小。

由此,会更有效地抑制裂纹的产生。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所述端打入孔的所述第二内径与所述中间打入孔的第二内径的差也可以在0.2mm以上且1.5mm以下。

由此,会抑制裂纹的产生,维持防滑轮胎的性能。当差比0.2mm小时,可能会无法充分地抑制在端打入孔周围产生裂纹。当差比1.5mm大时,由端打入孔产生的防滑钉的保持力可能会降低。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所述端打入孔的长度也可以比所述中间打入孔的长度短。

由此,会有效地抑制裂纹的产生。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所述端打入孔的长度与所述中间端打入孔的长度的差也可以在0.1mm以上且1.0mm以下。

由此,会抑制裂纹的产生,维持防滑轮胎的性能。当差比0.1mm小时,可能会无法充分地抑制在端打入孔周围产生裂纹。当差比1.0mm大时,由端打入孔产生的防滑钉的保持力可能会降低。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所述端打入孔也可以为形成于所述规定区域的多个所述打入孔中在轮胎周向上最靠近所述规定区域的端部的打入孔。

由此,会抑制在具有与扇形模具的移动轴所成的角度最大的中心轴的端打入孔周围产生裂纹。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所述胎面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具有轮胎赤道线的一方侧的第一区域和另一方侧的第二区域,所述打入孔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端打入孔也可以是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多个所述打入孔中在轮胎周向上最靠近所述规定区域的端部的打入孔、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多个所述打入孔中在轮胎周向上最靠近所述规定区域的端部的打入孔。

由此,会抑制在形成于第一区域的打入孔周围产生裂纹以及在形成于第二区域的打入孔周围产生裂纹。因此,会抑制防滑钉分别在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中脱落,抑制防滑轮胎的行驶性能的降低。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所述中间打入孔为设于所述胎面部的多个所述打入孔中除了所述端打入孔以外的打入孔,多个所述中间打入孔的所述第一内径、所述第二内径以及长度也可以相同。

由此,只要准备端打入孔以及中间打入孔这两种打入孔来作为打入孔即可,会抑制充气轮胎的成本。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一种能抑制打入孔周围的裂纹的产生的轮胎成型用模具以及充气轮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模具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模具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扇形模具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模具销的一例的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扇形模具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入孔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滑钉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滑钉以及打入孔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滑轮胎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滑轮胎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防滑轮胎的胎面部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对以往例以及实例的评价试验的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能适当地进行组合。此外,也有时不使用一部分构成要素。

<第一实施方式>

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成型用的模具50的一部分的剖面图。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模具50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模具50成型出具有供防滑钉打入的打入孔40的轮胎1b。模具50为硫化用模具。生胎(greentire)配置于模具50的内侧。生胎在支承于模具50的状态下硫化。

模具50具备:多个扇形模具51,配置于轮胎周向,用于成型出轮胎1b的胎面部3;以及侧壁模具52,用于成型出轮胎1b的侧壁部5。

此外,模具50具备:多个模具销60,设为从与轮胎1b的胎面部3对置的扇形模具51的内表面53向轮胎径向的内侧突出,用于在胎面部3形成打入孔40。

胎面部3通过配置于轮胎周向的多个扇形模具51成型。供防滑钉打入的多个打入孔40,通过设为从与胎面部3对置的扇形模具51的内表面53向轮胎径向的内侧突出的模具销60,形成于胎面部3。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省略图示,但扇形模具51具备用于在胎面部3形成槽的多个突起部。通过设于扇形模具51的内表面53的突起部,在轮胎1b形成胎面图案。

侧壁模具52包含上侧侧壁模具52a和下侧侧壁模具52b。轮胎1b配置于上侧侧壁模具52a与下侧侧壁模具52b之间。

如图2所示,扇形模具51沿轮胎周向设有多个。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模具50具有9个扇形模具51。

扇形模具51为在轮胎周向对圆环状模具进行分割而成的构件。如图2的箭头所示,多个扇形模具51能分别在轮胎径向移动。扇形模具51通过向轮胎径向的内侧移动,与轮胎1b的胎面部3接触。扇形模具51通过向轮胎径向的外侧移动,与轮胎1b的胎面部3分离。多个扇形模具51通过向轮胎径向的内侧移动而一体化,形成圆环状模具。多个扇形模具51通过向轮胎径向的外侧移动而被分割。

需要说明的是,图2表示将圆环状模具分割成9部分,设为9个扇形模具51的例子。圆环状模具例如也可以分割为8部分。

上侧侧壁模具52a通过向上方移动,与轮胎1b的侧壁部5分离。上侧侧壁模具52a通过向下方移动,与轮胎1b的侧壁部5接触。下侧侧壁模具52b通过向下方移动,与轮胎1b的侧壁部5分离。下侧侧壁模具52b通过向上方移动,与轮胎1b的侧壁部5接触。

图3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扇形模具51的一例的图。扇形模具51在轮胎周向具有多个模具销60。模具销60包含:端模具销60a,在轮胎周向上设于扇形模具51的内表面53的端区域51a;以及中间模具销60b,设于一方的端区域51a与另一方的端区域51a之间的扇形模具51的内表面53的中间区域51b。

端区域51a是在轮胎周向上扇形模具51的内表面53的端部与距离其端部规定距离的内表面53的中央侧的部位之间的区域。端区域51a在轮胎周向上包含:一方的端区域51a,包含内表面53的一方的端部;以及另一方的端区域51a,包含内表面53的另一方的端部。中间区域51b为配置于一方的端区域51a与另一方的端区域51a之间的内表面53的一部分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模具销60a为设于扇形模具51的多个模具销60中在轮胎周向上最靠近扇形模具51的端部的模具销60。即,在配置于轮胎周向的多个模具销60中,最靠近内表面53的一方的端部的模具销60和最靠近内表面53的另一方的端部的模具销60为端模具销60a。一个扇形模具51具有2根端模具销60a。

中间模具销60b为设于扇形模具51的多个模具销60中除了端模具销60a以外的模具销60。例如,在一个扇形模具51设有32根模具销60的情况下,在32根模具销60中,2根模具销60为端模具销60a,30根模具销60为中间模具销60b。

图4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端模具销60a以及中间模具销60b的一例的图。如图4所示,端模具销60a以及中间模具销60b分别具有:基部63,与扇形模具51的内表面53连接;躯干部61,与基部63连接;以及顶端部62,与躯干部61连接。

端模具销60a配置于中心轴j60a的周围。在与中心轴j60a正交的面内,端模具销60a的基部63、躯干部61以及顶端部62分别为圆形。中心轴j60a与相对于由多个扇形模具51形成的圆环模具的中心的放射轴一致。

中间模具销60b配置于中心轴j60b的周围。在与中心轴j60b正交的面内,中间模具销60b的基部63、躯干部61以及顶端部62分别为圆形。中心轴j60b与相对于由多个扇形模具51形成的圆环模具的中心的放射轴一致。

基部63随着远离内表面53而缩径。躯干部61为圆柱状。顶端部62随着远离内表面53而扩径。

表示与中心轴j60a正交的面内的端模具销60a的躯干部61的尺寸的第一外径d61a,比表示端模具销60a的顶端部62的尺寸的第二外径d62a小。即,第二外径d62a比第一外径d61a大。表示与中心轴j60b正交的面内的中间模具销60b的躯干部61的尺寸的第一外径d61b,比表示中间模具销60b的顶端部62的尺寸的第二外径d62b小。即,第二外径d62b比第一外径d61b大。

表示与中心轴j60a平行的方向上的端模具销60a的躯干部61的尺寸的第一长度h61a,比表示端模具销60a的顶端部62的尺寸的第二长度h62a大。表示与中心轴j60b平行的方向上的中间模具销60b的躯干部61的尺寸的第一长度h61b,比表示中间模具销60b的顶端部62的尺寸的第二长度h62b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模具销60a的躯干部61的第一外径d61a比中间模具销60b的躯干部61的第一外径d61b大。即,端模具销60a的躯干部61比中间模具销60b的躯干部61粗。

端模具销60a的第一外径d61a与中间模具销60b的第一外径d61b的差在0.1mm以上且1.0mm以下。

端模具销60a的第一外径d61a例如在2.0mm以上且2.4mm以下。中间模具销60b的第一外径d61b比第一外径d61a小0.1mm以上且1.0mm以下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外径d61a与第一外径d61b的差优选在0.2mm以上且0.5mm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模具销60a的顶端部62的第二外径d62a比中间模具销60b的顶端部62的第二外径d62b小。即,端模具销60a的顶端部62比中间模具销60b的顶端部62细。

端模具销60a的第二外径d62a与中间模具销60b的第二外径d62b的差在0.2mm以上且1.5mm以下。

端模具销60a的第二外径d62a例如在3.5mm以上且4.5mm以下。中间模具销60b的第二外径d62b比第二外径d62a大0.2mm以上且1.5mm以下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外径d62a与第二外径d62b的差优选在0.5mm以上且1.0mm以下。

端模具销60a的第一外径d61a与第二外径d62a的差δa,比中间模具销60b的第一外径d61b与第二外径d62b的差δb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模具销60a的长度h60a比中间模具销60b的长度h60b短。长度h60a是指,在与中心轴j60a平行的轮胎径向上,扇形模具51的内表面53与端模具销60a的边界部,同端模具销60a的顶端部62的距离。长度h60b是指,在与中心轴j60b平行的轮胎径向上,扇形模具51的内表面53与中间模具销60b的边界部,同中间模具销60b的顶端部62的距离。

端模具销60a的长度h60a与中间模具销60b的长度h60b的差在0.1mm以上且1.0mm以下。

端模具销60a的长度h60a例如在9.0mm以上且10.0mm以下。中间模具销60b的长度h60b比长度h60a长0.1mm以上且1.0mm以下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长度h60a与长度h60b的差优选在0.1mm以上且0.5mm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模具销60a的第一长度h61a比中间模具销60b的第一长度h61b短。端模具销60a的第二长度h62a既可以与中间模具销60b的第二长度h62b相等,也可以比第二长度h62b短。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例如30根)中间模具销60b的第一外径d61b、第二外径d62b以及长度h60b是相同的。

接着,对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模具50来制造防滑轮胎1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准备包含扇形模具51以及侧壁模具52的模具50。准备扇形模具51的工序包含如下作业:将包含端模具销60a以及中间模具销60b的模具销60装配于扇形模具51。在本实施方式中,端模具销60a在与中心轴j60a正交的面内为圆形,中间模具销60b在与中心轴j60b正交的面内为圆形。因此,在将模具销60装配于扇形模具51的作业中,无需过分注意以中心轴j60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的模具销60的朝向即可。

组合多个扇形模具51以及侧壁模具52,形成模具50。相邻的扇形模具51相互接触。

在模具50的内侧配置生胎。扇形模具51与生胎的胎面部3接触。侧壁模具52与生胎的侧壁部5接触。通过具有模具销60的扇形模具51,在胎面部3形成打入孔40。

在生胎配置于模具50的内侧的状态下,对该生胎进行加热以及加压,进行硫化成型。通过硫化,生成具有形成了打入孔40的胎面部3的轮胎1b。

硫化成型后,从硫化的轮胎1b取下模具50。从轮胎1b取下模具50的工序包含如下作业:使与轮胎1b接触的扇形模具51向轮胎径向的外侧移动,与轮胎1b分离。

图5是示意地表示从打入孔40拔出模具销60的状态的图。如图5所示,通过扇形模具51向轮胎径向的外侧移动并与轮胎1b分离,从而从形成于轮胎1b的胎面部3的打入孔40拔出模具销60。

扇形模具51沿与相对于轮胎1b的中心轴(圆环状模具的中心轴)的放射方向平行的移动轴mx移动。扇形模具51的移动轴mx与中间模具销60b的中心轴j60b所成的角度θb,比扇形模具51的移动轴mx与端模具销60a的中心轴j60a所成的角度θa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模具销60a的躯干部61的第一外径d61a,比中间模具销60b的躯干部61的第一外径d61b大。端模具销60a的躯干部61的第一外径d61a与端模具销60a的顶端部62的第二外径d62a的差δa,比中间模具销60b的躯干部61的第一外径d61b与中间模具销60b的顶端部62的第二外径d62b的差δb小。

因此,即使将具有与移动轴mx所成的角度θa较大的中心轴j60a的端模具销60a从打入孔40拔出,也会抑制作用于打入孔40的周围的胎面橡胶15的应力。因此,会抑制由端模具销60a形成的打入孔40的周围的裂纹的产生。

中间模具销60b的第一外径d61b比端模具销60a的第一外径d61a小,中间模具销60b的第一外径d61b与第二外径d62b的差δb,比端模具销60a的第一外径d61a与第二外径d62a的差δa大。另一方面,中间模具销60b的中心轴j60b与扇形模具51的移动轴mx所成的角度θb,比端模具销60a的中心轴j60a与扇形模具51的移动轴mx所成的角度θa小。因此,会抑制在从打入孔40拔出中间模具销60b时作用于该打入孔40的周围的胎面橡胶15的应力。因此,会抑制由中间模具销60b形成的打入孔40的周围的裂纹的产生。

图6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入孔40的一例的剖面图。打入孔40由模具销60形成。打入孔40包含:由端模具销60a形成的端打入孔40a和由中间模具销60b形成的中间打入孔40b。

如图6所示,端打入孔40a以及中间打入孔40b分别具有:第一孔部41,由模具销60的躯干部61形成;第二孔部42,由顶端部62形成;以及第三孔部43,由基部63形成。躯干部61形成第一孔部41。顶端部62形成第二孔部42。

端打入孔40a配置于中心轴j40a的周围。在与中心轴j40a正交的面内,端打入孔40a的第一孔部41、第二孔部42以及第三孔部43分别为圆形。中心轴j40a与相对于轮胎1b的中心的放射轴一致。

中间打入孔40b配置于中心轴j40b的周围。在与中心轴j40b正交的面内,中间打入孔40b的第一孔部41、第二孔部42以及第三孔部43分别为圆形。中心轴j40b与相对于轮胎1b的中心的放射轴一致。

第三孔部43随着远离胎面部3的接地面2而缩径。第一孔部41为圆柱状。第二孔部42随着远离接地面2而扩径。

表示与中心轴j40a正交的面内的端打入孔40a的第一孔部41的尺寸的第一内径d41a,比表示端打入孔40a的第二孔部42的尺寸的第二内径d42a小。即,第二内径d42a比第一内径d41a大。表示与中心轴j40b正交的面内的中间打入孔40b的第一孔部41的尺寸的第一内径d41b,比表示中间打入孔40b的第二孔部42的尺寸的第二内径d42b小。即,第二内径d42b比第一内径d41b大。

表示与中心轴j40a平行的方向上的端打入孔40a的第一孔部41的尺寸的第一长度h41a,比表示端打入孔40a的第二孔部42的尺寸的第二长度h42a大。表示与中心轴j40b平行的方向上的中间打入孔40b的第一孔部41的尺寸的第一长度h41b,比表示中间打入孔40b的第二孔部42的尺寸的第二长度h42b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打入孔40a的第一孔部41的第一内径d41a,比中间打入孔40b的第一孔部41的第一内径d41b大。即,端打入孔40a的第一孔部41,比中间打入孔40b的第一孔部41大。

端打入孔40a的第一内径d41a与中间打入孔40b的第一内径d41b的差在0.1mm以上且1.0m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内径d41a与第一内径d41b的差优选在0.2mm以上且0.5mm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打入孔40a的第二孔部42的第二内径d42a,比中间打入孔40b的第二孔部42的第二内径d42b小。即,端打入孔40a的第二孔部42,比中间打入孔40b的第二孔部42细。

端打入孔40a的第二内径d42a与中间打入孔40b的第二内径d42b的差在0.2mm以上且1.5m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内径d42a与第二内径d42b的差优选在0.5mm以上且1.0mm以下。

端打入孔40a的第一内径d41a与第二内径d42a的差δc,比中间打入孔40b的第一内径d41b与第二内径d42b的差δd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打入孔40a的长度h40a比中间打入孔40b的长度h40b短。长度h40a是指,在与中心轴j40a平行的轮胎径向上,接地面2与端打入孔40a的第二孔部42的底面的距离。长度h40b是指,在与中心轴j40b平行的轮胎径向上,接地面2与中间打入孔40b的第二孔部42的底面的距离。

端打入孔40a的长度h40a与中间打入孔40b的长度h40b的差在0.1mm以上且1.0m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长度h40a与长度h40b的差优选在0.1mm以上且0.5mm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打入孔40a的第一长度h41a比中间打入孔40b的第一长度h41b短。端打入孔40a的第二长度h42a既可以与中间打入孔40b的第二长度h42b相等,也可以比第二长度h42b短。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防滑钉30的一例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被打入至打入孔40的防滑钉30的一例的剖面图。

如图7以及图8所示,防滑钉30具备主体部31、底部凸缘部32以及顶部35。主体部31支承于底部凸缘部32。顶部35支承于主体部31。底部凸缘部32以及主体部31配置在设于胎面部3的打入孔40。顶部35配置为从胎面部3的接地面2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31包含上部凸缘部33以及中间部34。主体部31与底部凸缘部32是一体(单独构件)的。

防滑钉30配置于从顶部35通过的中心轴j30的周围。在与中心轴j30正交的面内,主体部31、底部凸缘部32以及顶部35分别为圆形。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滑钉30为所谓的圆形钉。底部凸缘部32以及上部凸缘部33分别为圆形凸缘。中间部34为圆柱状。

表示与中心轴j30正交面内的中间部34的尺寸的外径d34,比上部凸缘部33的外径d33小。中间部34的外径d34比底部凸缘部32的外径d32小。上部凸缘部33的外径d33比底部凸缘部32的外径d32小。

表示与中心轴j30平行的方向上的中间部34的尺寸的高度h34,比上部凸缘部33的高度h33小。中间部34的高度h34比底部凸缘部32的高度h32大。上部凸缘部33的高度h33比底部凸缘部32的高度h32大。

如图8所示,防滑钉30的主体部31于打入孔40的第一孔部41。防滑钉30的底部凸缘部32配置于打入孔40的第二孔部42。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防滑轮胎1的一部分的剖面图。图9表示从防滑轮胎1的旋转轴ax通过的子午剖面。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防滑轮胎1的胎面部3的一例的俯视图。

防滑轮胎1以旋转轴ax为中心旋转。轮胎周向包含以旋转轴ax为中心的轮胎旋转方向。轮胎宽度方向包含与旋转轴ax平行的方向。轮胎径向包含相对于旋转轴ax的放射方向。防滑轮胎1的赤道线cl为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从防滑轮胎1的中心通过的中心线。

防滑轮胎1为具有防滑钉30的冬用轮胎(冰雪路用轮胎)。防滑轮胎1也可以称作带防滑轮刺的轮胎1。

防滑轮胎1具有轮胎1b和设于轮胎1b的胎面部3的防滑钉30。轮胎1b为充气轮胎。防滑钉30被打入形成于胎面部3的打入孔40。

如图9所示,轮胎1b具备:胎面部3,具有接地面2,由配置于轮胎周向的多个扇形模具51形成;以及多个打入孔40,通过设为从与胎面部3对置的扇形模具51的内表面53向轮胎径向的内侧突出的模具销60,形成于胎面部3,供防滑钉30打入。

此外,轮胎lb具备:与轮辋连接的胎圈部4、和连结胎面部3与胎圈部4的侧壁部5。在轮胎1的行驶中,接地面2与路面(地面)接触。

轮胎1b具有胎体6以及内衬7。胎体6为轮胎1b的骨架,保持轮胎1b的形状。内衬7配置为面对轮胎lb的内部空间。胎体6以及内衬7配置于胎面部3、胎圈部4以及侧壁部5。

胎圈部4包含胎圈芯11和胎边芯12。胎圈芯11将轮胎1固定于轮辋。胎圈芯1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配置于轮胎1b的赤道线cl的两侧。胎圈芯11包含被捆绑的多个高碳钢的环状构件。胎圈芯11配置为包围旋转轴ax。胎边芯12提高胎圈部4的刚性。

胎面部3包含带束14和胎面橡胶15。带束14包含层叠的多个带束材料。带束14在轮胎径向上配置于胎体6的外侧。带束14紧固胎体6,提高胎面部3的刚性。在胎面橡胶15形成有胎面图案。胎面橡胶15在径向上配置于胎体6以及带束14的外侧。接地面2配置于胎面橡胶15。

侧壁部5包含侧壁橡胶16。侧壁部5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配置于赤道线cl的两侧。

胎体6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呈环状配置于赤道线cl的一方侧的胎圈芯11与另一方侧的胎圈芯11之间。胎体6的两端部以包围胎边芯12的方式折回。

在胎面橡胶15形成有槽20。胎面图案由槽20形成。槽20包含沿轮胎周向形成的主槽21和沿轮胎宽度方向形成的横纹槽22(参照图10)。通过由主槽21以及横纹槽22划分胎面橡胶15,形成花纹块23。接地面2包含花纹块23的表面。

防滑轮胎1具备防滑钉30。轮胎1b具有供防滑钉30打入的多个打入孔40。打入孔40形成于轮胎1b的胎面部3。打入孔40形成于胎面橡胶15的花纹块23。防滑钉3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打入孔40。防滑钉30以防滑钉30的至少一部分从胎面部3的接地面2突出的方式,支承于打入孔40的内表面。

如图10所示,胎面部3在轮胎周向具有多个打入孔40。打入孔40在轮胎周向上包含:端打入孔40a,设于由一个扇形模具51成型的胎面部3的规定区域73的端区域73a;以及中间打入孔40b,形成于一方的端区域73a与另一方的端区域73a之间的胎面部3的中间区域73b。

规定区域73是通过一个扇形模具51接触而成型的区域。相邻的两个规定区域73的边界部70与相邻的两个扇形模具51的边界部对置。轮胎周向上的规定区域73的端部包含边界部70。

有时因相邻的两个扇形模具51的间隙而在胎面部3形成棱(凸部)。在硫化中,有时橡胶的一部分会侵入相邻的两个扇形模具51的间隙,并因此侵入的橡胶而形成棱。边界部70包含橡胶的棱。

端区域73a是在轮胎周向上规定区域73的端部与距此端部规定距离的规定区域73的中央侧的部位之间的区域。端区域73a在轮胎周向上包含:一方的端区域73a,包含规定区域73的一方的端部;以及另一方的端区域73a,包含规定区域73的另一方的端部。中间区域73b为配置于一方的端区域73a与另一方的端区域73a之间的规定区域73的一部分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打入孔40a为形成于胎面部3的规定区域73的多个打入孔40中在轮胎周向上最靠近规定区域73的端部的打入孔40。即,在形成于轮胎周向的多个打入孔40中,最靠近规定区域73的一方的端部的打入孔40和最靠近规定区域73的另一方的端部的打入孔40为端打入孔40a。在一个规定区域73形成有2个端打入孔40a。

中间打入孔40b为形成于胎面部3的规定区域73的多个打入孔40中除了端打入孔40a以外的打入孔40。例如,在一个规定区域73形成有32个打入孔40的情况下,在32个打入孔40中,2个打入孔40为端打入孔40a,30个打入孔40为中间打入孔40b。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例如30个)中间打入孔40b的第一内径d41b、第二内径d42b以及长度h40b是相同的。

如以上所作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形成于胎面橡胶15的打入孔40周围抑制裂纹的产生,因此会抑制因裂纹引起的、由打入孔40产生的防滑钉30的保持力降低以及破坏防滑轮胎1的外观。因此,会抑制防滑轮胎1的性能的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滑钉30具有主体部31以及底部凸缘部32。因此,会充分地抑制防滑钉30从打入孔40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端模具销60a为设于扇形模具51的多个模具销60中在轮胎周向上最靠近扇形模具51的端部的模具销60。设于从内表面53的端部开始规定尺寸(例如5cm)的范围的内表面53的模具销60也可以为端模具销60a。在该情况下,在一个扇形模具51中,可能会设有3个以上的端模具销60a。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端打入孔40a为设于胎面部3的多个打入孔40中在轮胎周向上最靠近边界部70的打入孔40。形成于从边界部70开始规定尺寸(例如5cm)的范围的打入孔40也可以为端打入孔40a。在该情况下,在一个规定区域73中,可能会形成有3个以上的端打入孔40a。

<第二实施方式>

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图1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3的一例的图。如图11所示,胎面部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具有赤道线cl的一方侧的第一区域ar1和另一方侧的第二区域ar2。打入孔40分别形成于第一区域ar1以及第二区域ar2。

扇形模具51具有:多个模具销60,用于在第一区域ar1形成打入孔40;以及多个模具销60,用于在第二区域ar2形成打入孔40。通过该扇形模具51形成图11所示的打入孔40。

也可以将在形成于第一区域ar1的多个打入孔40中,轮胎周向上最靠近作为规定区域73的端部的边界部70的打入孔40作为端打入孔40a,在形成于第二区域ar2的多个打入孔40中,将轮胎周向上最靠近作为规定区域73的端部的边界部70的打入孔40作为端打入孔40a。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在规定区域73形成有打入孔401、打入孔402以及打入孔403。打入孔401以及打入孔402形成于规定区域73的第一区域ar1。打入孔403形成于规定区域73的第二区域ar2。在打入孔401、打入孔402以及打入孔403中,打入孔401最靠近边界部70,打入孔402次于打入孔401靠近边界部70,打入孔403距边界部70最远。

在第一区域ar1中,打入孔401最靠近边界部70,因此打入孔401成为端打入孔40a。相比打入孔402,打入孔403更远离边界部70。但是,在形成于第二区域ar2的多个打入孔40中,打入孔403最靠近边界部70。因此,打入孔403也成为端打入孔40a。打入孔402成为中间打入孔40b。

在用于将打入孔40形成于第一区域ar1的多个模具销60中,打入孔401(端打入孔40a)由在轮胎周向上最靠近扇形模具51的内表面53的端部的模具销60(端模具销60a)形成。在用于将打入孔40形成于第二区域ar2的多个模具销60中,打入孔403(端打入孔40a)由在轮胎周向上最靠近扇形模具51的内表面53的端部的模具销60(端模具销60a)形成。

如以上所作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在第一区域ar1以及第二区域ar2中抑制防滑钉30脱落。因此,会抑制防滑轮胎1的行驶性能的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模具销60采用端模具销60a以及中间模具销60b这两种模具销60。由此,会抑制模具销60的种类,能容易地制造模具50,能抑制模具50的成本的上升。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躯干部61的第一外径d61不同的三种以上的模具销60设于扇形模具51。在轮胎周向上配置有躯干部61的第一外径d61不同的三种以上的模具销60的情况下,也可以以第一外径d61从内表面53的中央部朝向端部慢慢变大的方式配置多个模具销60。

(实例)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防滑轮胎1的评价试验的结果的图。图12表示对形成于防滑轮胎1的多个打入孔40中,产生裂纹的打入孔40的数量(裂纹数量)进行调查的评价试验的结果。

在使用模具50对轮胎尺寸为205/55r16的轮胎1b进行硫化成型之后,在以与轮胎1b分离的方式移动模具50的扇形模具51并从打入孔40拔出模具销60时,计数产生了裂纹的打入孔40的数量。需要说明的是,硫化成型的轮胎1b的数量为20条。在一个轮胎1b中,形成有120个打入孔40。在一个轮胎1b中,靠近边界部70的打入孔40的数量为32个。因此,靠近边界部70的打入孔40的数量总计为640个(32个×20条)。

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以往例是指,设于扇形模具51的多个模具销60的尺寸全都相同的例子。实例1、实例2以及实例3为设于扇形模具51的模具销60包含端模具销60a和中间模具销60b的例子。实例1是端模具销60a的第一外径d61a比中间模具销60b的第一外径d61b大0.3mm的例子。实例2是除了实例1的条件以外,端模具销60a的第二外径d62a比中间模具销60b的第二外径d62b小0.5mm的例子。实例3是除了实例2的条件以外,端模具销60a的长度h60a比中间模具销60b的长度h60b小0.2mm的例子。

如图12所示,在以往例中,能确认出在640个打入孔40中,30个打入孔40的周围产生裂纹。在实例1中,能确认出在640个打入孔40中,10个打入孔40的周围产生裂纹。在实例2中,能确认出在640个打入孔40中,7个打入孔40的周围产生裂纹。在实例3中,能确认出在640个打入孔40中,3个打入孔40的周围产生裂纹。

由此,能确认出通过扇形模具51具有端模具销60a和中间模具销60b,能抑制裂纹的产生。

符号说明

1防滑轮胎

1b轮胎(充气轮胎)

2接地面

3胎面部

4胎圈部

5侧壁部

6胎体

7内衬

11胎圈芯

12胎边芯

14带束

15胎面橡胶

16侧壁橡胶

20槽

21主槽

22横纹槽

23花纹块

30防滑钉

31主体部

32底部凸缘部

33上部凸缘部

34中间部

35顶部

40打入孔

41第一孔部

42第二孔部

43第三孔部

50模具

51扇形模具

51a端区域

51b中间区域

52侧壁模具

53内表面

60模具销

60a端模具销

60b中间模具销

61躯干部

62顶端部

63基部

70边界部

73规定区域

73a端区域

73b中间区域

ax旋转轴

cl赤道线

j30中心轴

j40a中心轴

j40b中心轴

j60a中心轴

j60b中心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